第43章 赵天虎的情报:校外的眼线-《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公交车到站,陈默下车时,天已经黑了。他没回宿舍,而是绕过教学楼后侧的小路,直接进了实验楼的后门。走廊灯坏了两盏,他摸黑走到实验室门口,钥匙刚插进锁孔,身后传来一阵摩托车的轰鸣。

  他没回头。

  车声在门口停下,排气管“噼啪”响了两下,熄了火。脚步声走近,带着点拖沓,是赵天虎。

  “你真在这儿。”赵天虎嗓门还是大,但压着,像是怕惊动什么。

  陈默推门进去,拧亮台灯,回头看了他一眼:“等你半天了。”

  赵天虎咧了下嘴,从夹克内袋掏出一张照片,递过来。纸边有点皱,像是攥在手里很久。

  陈默接过,没急着看,先走到窗边拉上窗帘。然后才低头。

  照片是黑白的,拍得不算清楚,但能认出是“虎子修车铺”门口那根歪了的电线杆。王振国站在斜对面,穿着那件灰风衣,手插在口袋里,正往铺子里张望。时间显然是白天,地上影子偏西,应该是下午三四点。

  “他来了几次?”陈默问。

  “两次。”赵天虎靠在门框上,双臂交叉,“第一次我正好在换轮胎,抬头就看见他杵在那儿。第二次是昨天,我特意蹲在工具箱后面拍的。”

  陈默把照片翻过来,背面用铅笔写着日期:4月9日,下午3:17。

  字迹歪歪扭扭,但确实是赵天虎的笔迹。

  “你干嘛不早说?”陈默抬眼。

  赵天虎哼了一声:“早说?他给钱的时候我就该说?两千块,现金,塞我手里,说‘帮我盯个人,别让他乱来’。你说我怎么办?”

  陈默没接话。

  他知道赵天虎家在郊区,爹是老钳工,手抖得拧不了螺丝了,家里就靠这修车铺吃饭。两千块,够他们半年开销。

  “那你现在为什么来?”他问。

  赵天虎低头,脚尖蹭了蹭地:“因为你修好了那台收音机。”

  陈默一怔。

  “那台春雷牌,老得连调频都卡壳。你拿走修了三天,回来的时候,不仅能响,还能听省台。”他抬头,眼神有点发直,“我爸那天晚上听了整晚的评书。他说,这机器,是他结婚那年我娘送的,后来坏了,一直当摆设。”

  他顿了顿:“我娘走之前,最后听的就是《杨家将》。”

  陈默没说话,转身从工具柜底层拿出那台春雷牌收音机。外壳掉漆,旋钮松动,但干净。

  他拧开电源,调到中波,轻轻拨动频率。

  沙沙声后,一段熟悉的旋律飘出来——《东方红》。

  赵天虎愣住了。

  “我加了稳压电容,换了老化电阻。”陈默说,“只要不断电,它能再撑五年。”

  赵天虎盯着那台机器,喉结动了动,忽然抬手一巴掌拍在桌上:“王振国说,事成之后,能给我弄个港城的厂里上班,正式工,有房。”

  “你信?”陈默问。

  “我信个屁!”他声音猛地拔高,又赶紧压下去,“港城?我爹连县城都没出过!他要真能帮我,干嘛不先给我爹安排个医院?”

  陈默点点头,把收音机放回原处。

  “他还说什么?”

  “他说,你最近动作很多,专利局、技侦科、到处留记录。”赵天虎盯着他,“他还知道你买了蓝色墨水。”

  陈默眼神一凝。

  “你买墨水那天,他车就停在巷口。你倒了一点在水泥缝里,他让人拿棉球擦走了。”

  陈默没意外。他知道王振国不会轻易收手。

  “他还查你的人际关系。”赵天虎继续说,“问铺子附近谁常来找你修东西,问学生有没有在外面兼职。他想摸清你有没有外援。”

  陈默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

  “咔”一声,粉笔折了半截。

  他换了一根,开始画。

  一条线从“王振国”出发,指向“修车铺”,再引出一个问号,指向“校内线人”。另一条线从“修车铺”绕回“实验室”,中间标了个“监视点”。

  “他现在有两条路。”陈默说,“一条是明的,走程序,比如查专利、盯设备;一条是暗的,找人,布眼线,切断我的外部联系。”

  赵天虎看着黑板,皱眉:“所以他不光盯着你,还想断你后路?”

  “对。”陈默放下粉笔,“他不怕我搞技术,怕我有人帮。”

  赵天虎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那我算不算你的人?”

  陈默看了他一眼:“你觉得呢?”

  “我刚才进来,没走正门,绕了后巷,还换了两辆自行车。我爹的铺子今天关门,门上贴了‘暂停营业’。我来之前,把摩托车的车牌也换了。”他咧嘴一笑,“你说我算不算?”

  陈默也笑了:“算。而且是目前最靠谱的那个。”

  赵天虎得意地扬了扬下巴,随即又压低声音:“但我有个条件。”

  “说。”

  “下次你修东西,能不能教我点?别光让我跑腿。”

  陈默看着他,点头:“行。从明天开始,教你电路板检测。”

  赵天虎咧嘴笑了,从兜里掏出一卷胶带,扔在桌上:“这是我在他车底下顺的,黑色电工胶带,型号老,现在市面上少见。他车后轮附近有刮痕,像是蹭过铁架子。”

  陈默拿起胶带,捏了捏,质地偏硬,边缘有轻微毛刺。

  “这玩意儿,一般修车铺不用。”他说。

  “所以我才拿。”赵天虎说,“我觉得他去过别的地方,不是普通修车店。”

  陈默把胶带放在一边,走到桌前翻开笔记本,在“校外关联”一栏写下:灰风衣→修车铺→电工胶带→非标准维修点。

  他合上本子,抬头:“你以后每天傍晚来一趟,不用进楼,把消息塞进后门第三块砖的缝隙。如果来不及,就骑车绕两圈,按两下喇叭。”

  “暗号?”赵天虎眼睛亮了。

  “两短一长。”

  “明白。”他站起身,走到门口,忽然回头,“你真打算一直躲?”

  “不是躲。”陈默说,“是等。”

  “等什么?”

  “等他再动。”陈默手指敲了敲桌面,“他既然开始查我的外围关系,说明他怕了。怕我有后招,怕证据不止一份。”

  赵天虎若有所思:“那你下一步呢?”

  陈默没直接回答,而是走到墙角,打开一个旧录音机。这是广播站淘汰下来的,外壳发黄,按钮松动。

  他按下录音键,对着话筒说:“这里是校保卫科。接到举报,近期有人非法获取教学资料,涉嫌泄密。请相关人员立即停止行为,主动说明情况。否则,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声音录完,他倒带,回放了一遍。

  电流杂音很大,但内容清晰。

  赵天虎瞪大眼:“你要放这个?”

  “不一定放。”陈默关掉机器,“但得准备好。他要是再动手,不管是偷图纸还是动设备,我得让他以为,我已经报警了。”

  “诈他?”

  “对。”

  赵天虎笑了:“你这招损的。”

  “损但有用。”陈默把录音带抽出来,放进抽屉,“他不敢赌。一旦以为公安介入,动作就会变。变,就有破绽。”

  赵天虎点点头,转身拉开门。

  夜风灌进来,吹得台灯晃了晃。

  “对了。”陈默叫住他。

  “啥?”

  “下次来,带点螺丝刀。我教你拆这录音机。”

  “成。”赵天虎应了一声,跨出门,脚步声渐远。

  陈默走回桌前,打开抽屉,把录音带放在最上层。旁边是一张校园平面图,他用红笔圈出了广播站的位置。

  他盯着那圈,很久没动。

  然后,他拿起笔,在旁边写了个词:反向广播。

  写完,他合上图纸,关灯。

  实验室陷入黑暗,只有窗外远处的广播塔顶,亮着一盏红灯,一闪,一闪。

  他站在窗前,看见赵天虎的摩托车从后巷拐出,车灯划破夜色,驶向校外。

  忽然,他注意到塔底下停着一辆黑色轿车,车头朝外,引擎没熄。

  车窗半降,副驾位置放着一个帆布包,包口敞开,露出一角图纸。

  陈默眯起眼。

  那图纸的边角,印着“虎子修车铺”的字样,是他上周留下的标记。

  他慢慢拉开抽屉,重新取出录音带。

  手指在带体上轻轻一划,磁条发出细微的摩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