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班师-《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贺兰山道的夜风还裹着血腥气,星野之下,一名士兵双手高捧锦盒,脚步急促却稳当,循着灯火一路直奔西宁府中军大帐 —— 盒内,正是顾实汗的人头,眉目间仍凝着未散的悍勇与不甘。

  帐内烛火摇曳,映得满座将领脸上半明半暗。刚经一场恶战,空气中还飘着淡淡的硝烟味,却丝毫不影响帐内的欢畅,张三拍着牛大的肩膀,嗓门洪亮:“大哥,此战打得真叫过瘾!那和特硕部的骑兵再横,不也折在咱的连环计里?” 一旁的岳承嗣闻言,目光落在李清身上,笑意里带着几分赞许,却也藏着一丝隐忧。

  京师来的信使刚报过捷,可提及兵力损耗,帐内的欢声笑语便淡了几分。有人喜于大捷,有人愁于折损,议论声此起彼伏间,朱由检缓缓站起身。龙袍上的褶皱还带着征尘,他目光扫过众将,沉声道:“此间事了,明日便班师回朝。”

  话音落地,帐内瞬间静了下来,所有将领齐齐起身躬身,朗声道:“诺!”

  朱由检缓了缓语气,目光落在案上的舆图,指尖轻点:“青海乃西北屏障,需得留一员得力干将镇守,诸位以为何人可行?”

  话音刚落,岳承嗣迈步出列,沉声道:“陛下,臣举荐马万年镇守西海!臣愿将一万精锐留予他,以为根基。” 说着,他俯身指向舆图西侧青海与吐蕃接壤处,“此地有‘湟源’,控扼湟水上游,东接西宁、西通吐蕃、北邻青海湖,地势险要且土壤肥沃,正适合筑一座大型坚城,作为攻防枢纽与互市场所。”

  他续道:“青海已全境拿下,湟源正处青海、吐蕃与新疆交界。新疆兵力薄弱,不足为惧,我军可借湟源练兵,逐步推进,日后一举攻破新疆,设吐鲁番都护府统辖。唯独吐蕃难办,高原之上反应剧烈,我军入内便头昏脑胀,战力大减,不可硬攻。臣以为,当在湟源筑城后,派七千人马驻守,吐蕃若有异动,可速修书传至西安;亦可在西宁及湟水谷地召集民众,扩兵至五万 —— 一面镇守吐蕃,一面为征伐吐鲁番练兵。”

  “此外,留一千人马守西宁,一千人马常驻湟水谷地。臣在此地多日,见不少低洼之处,可令两万蒙古降兵随马万年赴湟源,既参与筑城,又开挖人工湖。汛水期蓄水防涝,秋冬放水灌溉,围湖造田之下,湟源与湟水谷地足以自给自足,无需仰仗内地粮草。”

  朱由检听得连连颔首,目光中满是赞许:“岳卿真乃国家之栋梁!” 他转头看向李清,唤道:“李清以为如何?”

  李清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岳帅所言,正合臣心,亦是臣心中所想。”

  岳承嗣话锋一转,又道:“陛下,青海驻守事关重大,马万年独力难支,需配一员副将辅佐。臣举荐此战功臣赵毅,他身为岳家军旧部,熟悉军纪战法,可任马万年副将,专司训练岳家军步兵;马万年则主理防务与训练白杆骑 —— 此骑兵效仿白杆兵建制,以坚韧着称,与岳家军步兵相辅相成,足以稳固青海。”

  他补充道:“此次征讨顾实汗部,缴获白银一百五十万两、战马近五万匹,皆可留于青海。湟源周边草场丰美,适宜繁养马匹,按先祖岳家军规制,整训两万驻军 —— 岳家军为步兵,白杆骑为骑兵,此配置足以威慑吐蕃,逼其与我方在湟源互市,为西北各镇增添一份收入。”

  朱由检沉吟片刻,目光一凝:“马万年、赵毅何在?”

  帐下两员将领应声出列,单膝跪地。朱由检看着二人,语气凝重:“朕命马万年统领剩余一万岳家军,驻守青海,主力屯于湟源,主理防务并训练白杆骑;赵毅为副将,专司训练岳家军步兵。你二人需督率两万蒙古降兵,限期一年筑成湟源坚城,城防需兼顾攻防与互市需求;西海、西宁及湟水谷地的布防,皆按岳卿所议施行。若青海有失,或湟源筑城延误、城防不固,休怪朕不念旧情!”

  马万年与赵毅齐声叩首,声音铿锵:“臣谨遵圣令!必同心协力,守好青海寸土,如期筑城,若有差池,臣等必提头来见!”

  “起身吧。” 朱由检抬手虚扶,“大军明日便拔营班师。”

  次日天刚蒙蒙亮,西宁城外已队列整齐。六千背嵬步兵列阵在前,军容齐整;四百背嵬骑兵肩扛马槊、腰悬铜锤,胯下战马嘶鸣,气势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