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储秀宫的暖阁烛火通明,周皇后蜷缩在铺着厚锦褥的床榻上,双手死死攥着锦被,额间冷汗涔涔,腹痛如浪涛般阵阵袭来。她脸色苍白如纸,喘息着对贴身宫女急道:“快…… 稳婆呢?本宫怕是撑不住了!”
宫女早已乱作一团,一边搀扶着皇后腰腹,一边高声向外传话。不多时,须发皆白的老嬷嬷领着太医匆匆而入,太医躬身诊脉后,对稳婆递了个眼色,殿内顿时忙而不乱 —— 宫女端热水、铺产褥,稳婆凝神待命,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气息。
而储秀宫门外,雪地里早已跪满了身着朝服的大臣。齐党、楚党、东林党的骨干成员,连同李邦华、陕西及山西籍官员的亲友同僚,齐齐跪伏在地,高声请愿震得宫墙发颤:“皇后娘娘明鉴!李邦华等臣蒙冤受戮,陕西、山西同僚皆是无辜!恳请娘娘转奏陛下,为诸臣沉冤昭雪!”
这伙人已缠扰两载,自崇祯离京亲征西北,便日日守在皇后寝宫、东宫之外,太子在哪便跪到哪,执拗得令人头疼 —— 毕竟李邦华等人皆是被皇帝下令处斩,他们唯有寄望皇后与太子进言翻案。
外殿内,太子朱慈烺猛地起身,年少的脸庞满是怒容,咬牙道:“尔等腐儒!孤母后临盆在即,性命攸关,竟敢在此逼宫聒噪!” 他转头厉喝:“来人!将这些人给孤赶出去!”
两年来日日被这般滋扰,朱慈烺早已心烦如麻,若非顾忌朝堂根基,险些便要提剑相向。一旁,七岁的朱慈炯攥着柄短剑,小脸涨得通红,举剑便要冲出去:“你们这些老匹夫,敢扰母后安宁,本王砍了你们!”
“殿下不可!” 东林党一位老臣叩首大呼,“臣等所求不过为冤魂昭雪,殿下即便杀了臣,还有千千万万心怀公道之人!”
朱慈炯气得狠狠丢了剑,跺脚道:“皇兄!父皇一走数月,这些人就缠了我们几个月!”
内殿传来周皇后痛苦的呻吟,她听闻外间争执,牵挂儿子又心力交瘁,对宫女吩咐:“让太子回东宫吧,本宫想清静生产。”
小宫女跌跌撞撞传话,朱慈烺望着内殿方向,重重点头,拉起朱慈炯便向外走,只想尽快摆脱这群缠人精。可刚出储秀宫,大臣们便纷纷起身追随,高声呼喊不休:“李邦华等臣无辜,请殿下为其沉冤!” 朱慈烺快步疾行,身后大臣紧追不舍,一路追到乾清宫,他猛地甩上门,将乌泱泱的人群挡在门外。可片刻后,乾清宫门口又响起整齐的叩拜声,请愿声不绝于耳,真是不胜其烦。
与此同时,储秀宫产房内,周皇后已耗尽大半力气,汗珠顺着鬓角滑落,浸湿了枕巾。宫女们围在一旁,连声鼓励:“娘娘用力呀!再坚持片刻!”
这时,田贵妃领着嬷嬷走进来,身后跟着七岁的朱慈炤和两岁多近三岁的朱慈灿 —— 朱慈炤眉眼沉稳,静静站在一侧望着内殿,透着与年龄不符的端庄;朱慈灿肉嘟嘟的小脸满是好奇,需嬷嬷扶着胳膊才勉强站稳,小手下意识攥着嬷嬷的衣角。田贵妃身姿窈窕,眉眼温婉灵动,快步走到床榻边,紧紧握住周皇后的手:“姐姐,妹妹来陪你了。陛下还在前线征战,后宫不能没有你,你要为陛下、为太子撑住!”
周皇后艰难地睁开眼,望着身边温柔坚定的田贵妃,喘息着问:“妹妹…… 东林党那些人,走了吗?”
“走了,姐姐莫分心!” 田贵妃轻声安抚,“专心用力,孩子就快出来了!”
在田贵妃的柔声鼓励与稳婆的指导下,周皇后攒足最后一丝力气,一声痛呼过后,婴儿响亮的啼哭瞬间震彻储秀宫,驱散了殿内的凝重。
老嬷嬷小心翼翼抱起襁褓中的婴儿,走到周皇后面前,喜笑颜开:“娘娘,是位公主!瞧这眉眼清秀,脸型像极了娘娘,这股子刚毅劲儿,又活脱脱是陛下的模样,真是个美人胚子!”
周皇后望着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女儿,眼中泛起泪光,疲惫却满足地笑了。她歇了片刻,对贴身老嬷嬷道:“取纸笔来,替本宫给陛下写封信。”
老嬷嬷连忙取来笔墨纸砚,周皇后缓缓开口,声音虚弱却清晰:“臣妾周氏,于崇祯十二年二月初三,在储秀宫产下一女。今恳请陛下为公主赐名。”
说到此处,她眉头微蹙,语气添了几分无奈:“东林党及齐、楚诸党之人,日日夜夜跪伏宫门外、东宫之外,以李邦华及陕西、山西蒙冤诸臣为由滋扰不休,臣妾心力交瘁。此番生产伤了气血,需静养些时日,恐无力再辅佐太子。恳请陛下恩准,令秦良玉侯爷护佑太子周全,委徐光启先生主持朝政、辅佐太子理政。臣妾所言皆为社稷,愿陛下勿怪。”
老嬷嬷飞速记录完毕,周皇后示意宫女密封信件,吩咐道:“速速派人快马加鞭送往西北,务必亲手交到陛下手中。”
宫女领命而去,储秀宫内,田贵妃正逗着襁褓中的小公主,朱慈炤好奇地凑到榻边,目光温和地望着襁褓中的妹妹;朱慈灿被嬷嬷扶着,伸出小胖手想去碰公主的襁褓,却被嬷嬷轻轻按住,只委屈地噘了噘嘴。殿内终于恢复了久违的安宁,而乾清宫门外,大臣们的请愿声仍隐隐传来,为这新生的喜悦,添了一抹挥之不去的烦忧。
宫女早已乱作一团,一边搀扶着皇后腰腹,一边高声向外传话。不多时,须发皆白的老嬷嬷领着太医匆匆而入,太医躬身诊脉后,对稳婆递了个眼色,殿内顿时忙而不乱 —— 宫女端热水、铺产褥,稳婆凝神待命,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气息。
而储秀宫门外,雪地里早已跪满了身着朝服的大臣。齐党、楚党、东林党的骨干成员,连同李邦华、陕西及山西籍官员的亲友同僚,齐齐跪伏在地,高声请愿震得宫墙发颤:“皇后娘娘明鉴!李邦华等臣蒙冤受戮,陕西、山西同僚皆是无辜!恳请娘娘转奏陛下,为诸臣沉冤昭雪!”
这伙人已缠扰两载,自崇祯离京亲征西北,便日日守在皇后寝宫、东宫之外,太子在哪便跪到哪,执拗得令人头疼 —— 毕竟李邦华等人皆是被皇帝下令处斩,他们唯有寄望皇后与太子进言翻案。
外殿内,太子朱慈烺猛地起身,年少的脸庞满是怒容,咬牙道:“尔等腐儒!孤母后临盆在即,性命攸关,竟敢在此逼宫聒噪!” 他转头厉喝:“来人!将这些人给孤赶出去!”
两年来日日被这般滋扰,朱慈烺早已心烦如麻,若非顾忌朝堂根基,险些便要提剑相向。一旁,七岁的朱慈炯攥着柄短剑,小脸涨得通红,举剑便要冲出去:“你们这些老匹夫,敢扰母后安宁,本王砍了你们!”
“殿下不可!” 东林党一位老臣叩首大呼,“臣等所求不过为冤魂昭雪,殿下即便杀了臣,还有千千万万心怀公道之人!”
朱慈炯气得狠狠丢了剑,跺脚道:“皇兄!父皇一走数月,这些人就缠了我们几个月!”
内殿传来周皇后痛苦的呻吟,她听闻外间争执,牵挂儿子又心力交瘁,对宫女吩咐:“让太子回东宫吧,本宫想清静生产。”
小宫女跌跌撞撞传话,朱慈烺望着内殿方向,重重点头,拉起朱慈炯便向外走,只想尽快摆脱这群缠人精。可刚出储秀宫,大臣们便纷纷起身追随,高声呼喊不休:“李邦华等臣无辜,请殿下为其沉冤!” 朱慈烺快步疾行,身后大臣紧追不舍,一路追到乾清宫,他猛地甩上门,将乌泱泱的人群挡在门外。可片刻后,乾清宫门口又响起整齐的叩拜声,请愿声不绝于耳,真是不胜其烦。
与此同时,储秀宫产房内,周皇后已耗尽大半力气,汗珠顺着鬓角滑落,浸湿了枕巾。宫女们围在一旁,连声鼓励:“娘娘用力呀!再坚持片刻!”
这时,田贵妃领着嬷嬷走进来,身后跟着七岁的朱慈炤和两岁多近三岁的朱慈灿 —— 朱慈炤眉眼沉稳,静静站在一侧望着内殿,透着与年龄不符的端庄;朱慈灿肉嘟嘟的小脸满是好奇,需嬷嬷扶着胳膊才勉强站稳,小手下意识攥着嬷嬷的衣角。田贵妃身姿窈窕,眉眼温婉灵动,快步走到床榻边,紧紧握住周皇后的手:“姐姐,妹妹来陪你了。陛下还在前线征战,后宫不能没有你,你要为陛下、为太子撑住!”
周皇后艰难地睁开眼,望着身边温柔坚定的田贵妃,喘息着问:“妹妹…… 东林党那些人,走了吗?”
“走了,姐姐莫分心!” 田贵妃轻声安抚,“专心用力,孩子就快出来了!”
在田贵妃的柔声鼓励与稳婆的指导下,周皇后攒足最后一丝力气,一声痛呼过后,婴儿响亮的啼哭瞬间震彻储秀宫,驱散了殿内的凝重。
老嬷嬷小心翼翼抱起襁褓中的婴儿,走到周皇后面前,喜笑颜开:“娘娘,是位公主!瞧这眉眼清秀,脸型像极了娘娘,这股子刚毅劲儿,又活脱脱是陛下的模样,真是个美人胚子!”
周皇后望着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女儿,眼中泛起泪光,疲惫却满足地笑了。她歇了片刻,对贴身老嬷嬷道:“取纸笔来,替本宫给陛下写封信。”
老嬷嬷连忙取来笔墨纸砚,周皇后缓缓开口,声音虚弱却清晰:“臣妾周氏,于崇祯十二年二月初三,在储秀宫产下一女。今恳请陛下为公主赐名。”
说到此处,她眉头微蹙,语气添了几分无奈:“东林党及齐、楚诸党之人,日日夜夜跪伏宫门外、东宫之外,以李邦华及陕西、山西蒙冤诸臣为由滋扰不休,臣妾心力交瘁。此番生产伤了气血,需静养些时日,恐无力再辅佐太子。恳请陛下恩准,令秦良玉侯爷护佑太子周全,委徐光启先生主持朝政、辅佐太子理政。臣妾所言皆为社稷,愿陛下勿怪。”
老嬷嬷飞速记录完毕,周皇后示意宫女密封信件,吩咐道:“速速派人快马加鞭送往西北,务必亲手交到陛下手中。”
宫女领命而去,储秀宫内,田贵妃正逗着襁褓中的小公主,朱慈炤好奇地凑到榻边,目光温和地望着襁褓中的妹妹;朱慈灿被嬷嬷扶着,伸出小胖手想去碰公主的襁褓,却被嬷嬷轻轻按住,只委屈地噘了噘嘴。殿内终于恢复了久违的安宁,而乾清宫门外,大臣们的请愿声仍隐隐传来,为这新生的喜悦,添了一抹挥之不去的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