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协议”启动后的“微光”基地,活像一艘熄了所有灯、在深海里潜行的潜艇。以前那种数据奔流、高频通讯的热闹劲儿全没了,只剩下一种快凝固的沉重寂静。只有环境维持系统和基础计算单元,还在发出低微又规律的运转声,反倒衬得此刻格外反常。
沈清焰坐在主控台前,眼下的淡青色藏都藏不住——她压根没合过眼。屏幕上没了壮丽的星图,也没了复杂的几何语言,全是几十个被动监测传感器的数据流界面。这些“耳朵”还张着,听着宇宙的背景噪音,但“嘴巴”已经被牢牢封死了。
“所有主动阵列都离线了,输出功率归零。内部网络现在用的是最低功耗的‘潜行模式’。”伊莎贝尔·李的声音在寂静里格外清晰,她刚做完最后一次系统状态核查,“我们现在……够安静了。”
“安静可不等于安全。”顾北辰靠在远处的墙上,双臂交叉,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监测屏幕,“能捕捉到我们第一次接触信号的存在,说不定觉得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大噪音源。”
他话还没说完,主控台边缘,一个专门监测近地空间量子背景扰动的被动传感器界面,突然泛起一丝几乎看不见的涟漪。幅度特别弱,但频率怪得很,像一颗石子扔进死水潭,波纹一下子就没了,却把这绝对的平静打破了。
“有情况。”沈清焰的声音瞬间绷紧,手指已经在控制台上动起来,把那个异常信号提取、放大,做初步频谱分析,“来源在哪?”
AI阿杰的响应冷静又快:“信号源定位……月球轨道,L2拉格朗日点附近。能量特征……和地球轨道出现的‘量子印记’相似度97.3%。”
指挥中心里,所有人的呼吸都顿了一下。
短暂的死寂后,压抑的紧张行动一下子爆发了。
“把L2区域的监测图像放大!调动所有能联上的被动观测设备,光学的、红外的、射电的,就算只有一点反光,也得给我抓出来!”沈清焰连着下令,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沉稳,语速却比往常快了些。
主屏幕上,月球的清晰影像投了出来,L2点那片空无一物的空间被高亮标了出来。光学图像里啥都没有,只有永远不变的星空背景。可切换到经过算法增强的量子场扰动模型时,一张让人后背发凉的图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全靠能量构成的“轮廓”,正安安静静悬在那儿。它没实体,更像空间的一道“褶皱”,一个靠量子特性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的幽灵。
“它一直都在……”伊莎贝尔喃喃道,脸上的血色全没了,“就在我们家门口。我们之前所有的对话,所有的信号交换,它都……听得明明白白。”
“不是远在天边的回信者,是潜伏在旁边的窥视者。”顾北辰走到屏幕前,死死盯着那个模糊的轮廓,眼神冰冷,“它比我们想的近多了,也……有耐心多了。”
沈清焰调出信号记录:“这不是它第一次动。‘缄默协议’启动后的七小时三十三分,有个更弱的、差点被背景噪音盖过去的类似信号。这次是第二次,强度大概涨了0.5%。”
“它在试探。”顾北辰肯定地说,“就像猎人轻轻拨草丛,看看猎物还在不在原地,有没有受惊。”
压力像真东西似的压在每个人肩上。他们以为自己退到了帷幕后面,却发现帷幕边上,一直站着个沉默的观察者。而他们刚才“躲起来”的动作,无疑告诉了对方:我们发现你了,我们怕了。
“必须马上向全球防御理事会报告!”一位安全主管猛地站起来,“这种情况已经超出‘微光’的应对权限了,这是明摆着的、近在眼前的潜在威胁!”
顾北辰看了沈清焰一眼,见她轻轻点头,就快步走向加密通讯控制台。“缄默协议”允许在极端情况下,启动一条最高优先级的单向地面联络通道。他输入一长串授权码,想连到理论上直通理事会最高层的紧急线路。
可几分钟后,顾北辰的脸色变得特别难看。
“所有加密通道……都没响应。不是断了,是彻底没声了。对方的接收端,好像被物理隔离或者关掉了。”他试了备用频道,结果还是一样。
“试试连近地轨道的中继卫星网络,用最低功率的激光脉冲通讯。”沈清焰下令,这种方式更隐蔽,但也更不稳定。
操作员紧张地操作着,屏幕上的连接状态灯闪了又闪,最后定格在刺眼的红色——“连接失败。检测到非自然的强电磁干扰层,把整个‘微光’基地和周边空域都盖住了。信号……穿不出去。”
指挥中心里,一股寒意瞬间漫开来。这不是设备故障,也不是自然现象,是人为的、强力的信息封锁。
“我们被隔离了。”伊莎贝尔的声音带着点颤抖,她调出基地外部的实时监控画面。画面里一切正常,远处的山、近处的森林,在晨光里安安静静的。可她切换了几个特殊波段,立刻发现了异常——一层几乎看不见的透明“罩子”,把星光和远处无线电塔的信号都扭变了,像个倒扣的碗,把整个“微光”基地罩得严严实实。
“是‘寂静穹顶’……”一位老技术专家瘫坐在椅子上,脸白得像纸,“理事会……他们启动了最高等级的隔离程序。他们把我们从这个世界里……抹掉了。”
为了不惊动月球轨道上的“窥视者”,或者说,为了在可能来的灾难里保住外界,他们这些知道太多秘密的人,成了可以被牺牲的棋子。绝望像潮水似的涌上来,比面对未知外星存在时还让人难受。
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对,情况更糟——外面有强敌,后路还被自己人断了。
沈清焰慢慢站起来,走到主控室巨大的观测窗前。窗外是地球上一个普通的清晨,阳光正试着穿过云层。可她知道,在肉眼看不见的地方,一个来自月球的“幽灵”正在偷看,一个来自人类自己的“囚笼”已经落下来了。
她的身影在晨光的逆光里显得有点单薄,但脊梁还是挺得笔直。她没看那让人绝望的隔离层数据,也没再看月球轨道上那个模糊的威胁轮廓,目光落在了主屏幕上另一份正在运行的分析报告上——那是AI阿杰对“窥视者”两次试探信号做的深度模式识别分析。
进度条慢慢走到了头。
分析结果弹了出来,只有一行简洁的结论:
【信号模式识别:非随机噪声,内蕴结构复杂度持续递增。识别到与“几何语言教学数据”底层逻辑框架存在13.7%的弱相关性。推论:该“窥视者”与1500光年外的信号发送者,可能共享部分基础认知体系,或处于同一“技术树”分支。】
沈清焰的瞳孔微微一缩。
不是同一个文明,却可能同源?宇宙里的文明,不是完全孤立的个体?它们之间……也有联系,甚至……传承?
这个发现没带来希望,反而让人更冷了。如果文明之间有“技术树”共享,那人类呢?人类在这张宏大的图谱里,站在哪?是没被发现的蛮荒之地,还是……被标好的试验田?
就在这时,那个监测月球方向的传感器界面,又泛起了涟漪。
这次不再是试探性的轻微波动。信号强度一下子涨了好几个量级,而且……开始呈现出清晰的、重复的脉冲结构。
咚……咚……咚……
像心跳一样,慢,却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存在感,敲在每个人的心上,也敲在“微光”基地那层无形的囚笼上。
那个沉默的窥视者,好像厌倦了等待。
它,开始敲门了。
我可以帮你补充“寂静穹顶”的技术参数,比如干扰频率范围、覆盖半径,或者细化“窥视者”第三次信号的脉冲间隔、能量峰值数据,让威胁感更具体,需要吗?
沈清焰坐在主控台前,眼下的淡青色藏都藏不住——她压根没合过眼。屏幕上没了壮丽的星图,也没了复杂的几何语言,全是几十个被动监测传感器的数据流界面。这些“耳朵”还张着,听着宇宙的背景噪音,但“嘴巴”已经被牢牢封死了。
“所有主动阵列都离线了,输出功率归零。内部网络现在用的是最低功耗的‘潜行模式’。”伊莎贝尔·李的声音在寂静里格外清晰,她刚做完最后一次系统状态核查,“我们现在……够安静了。”
“安静可不等于安全。”顾北辰靠在远处的墙上,双臂交叉,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监测屏幕,“能捕捉到我们第一次接触信号的存在,说不定觉得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大噪音源。”
他话还没说完,主控台边缘,一个专门监测近地空间量子背景扰动的被动传感器界面,突然泛起一丝几乎看不见的涟漪。幅度特别弱,但频率怪得很,像一颗石子扔进死水潭,波纹一下子就没了,却把这绝对的平静打破了。
“有情况。”沈清焰的声音瞬间绷紧,手指已经在控制台上动起来,把那个异常信号提取、放大,做初步频谱分析,“来源在哪?”
AI阿杰的响应冷静又快:“信号源定位……月球轨道,L2拉格朗日点附近。能量特征……和地球轨道出现的‘量子印记’相似度97.3%。”
指挥中心里,所有人的呼吸都顿了一下。
短暂的死寂后,压抑的紧张行动一下子爆发了。
“把L2区域的监测图像放大!调动所有能联上的被动观测设备,光学的、红外的、射电的,就算只有一点反光,也得给我抓出来!”沈清焰连着下令,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沉稳,语速却比往常快了些。
主屏幕上,月球的清晰影像投了出来,L2点那片空无一物的空间被高亮标了出来。光学图像里啥都没有,只有永远不变的星空背景。可切换到经过算法增强的量子场扰动模型时,一张让人后背发凉的图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全靠能量构成的“轮廓”,正安安静静悬在那儿。它没实体,更像空间的一道“褶皱”,一个靠量子特性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的幽灵。
“它一直都在……”伊莎贝尔喃喃道,脸上的血色全没了,“就在我们家门口。我们之前所有的对话,所有的信号交换,它都……听得明明白白。”
“不是远在天边的回信者,是潜伏在旁边的窥视者。”顾北辰走到屏幕前,死死盯着那个模糊的轮廓,眼神冰冷,“它比我们想的近多了,也……有耐心多了。”
沈清焰调出信号记录:“这不是它第一次动。‘缄默协议’启动后的七小时三十三分,有个更弱的、差点被背景噪音盖过去的类似信号。这次是第二次,强度大概涨了0.5%。”
“它在试探。”顾北辰肯定地说,“就像猎人轻轻拨草丛,看看猎物还在不在原地,有没有受惊。”
压力像真东西似的压在每个人肩上。他们以为自己退到了帷幕后面,却发现帷幕边上,一直站着个沉默的观察者。而他们刚才“躲起来”的动作,无疑告诉了对方:我们发现你了,我们怕了。
“必须马上向全球防御理事会报告!”一位安全主管猛地站起来,“这种情况已经超出‘微光’的应对权限了,这是明摆着的、近在眼前的潜在威胁!”
顾北辰看了沈清焰一眼,见她轻轻点头,就快步走向加密通讯控制台。“缄默协议”允许在极端情况下,启动一条最高优先级的单向地面联络通道。他输入一长串授权码,想连到理论上直通理事会最高层的紧急线路。
可几分钟后,顾北辰的脸色变得特别难看。
“所有加密通道……都没响应。不是断了,是彻底没声了。对方的接收端,好像被物理隔离或者关掉了。”他试了备用频道,结果还是一样。
“试试连近地轨道的中继卫星网络,用最低功率的激光脉冲通讯。”沈清焰下令,这种方式更隐蔽,但也更不稳定。
操作员紧张地操作着,屏幕上的连接状态灯闪了又闪,最后定格在刺眼的红色——“连接失败。检测到非自然的强电磁干扰层,把整个‘微光’基地和周边空域都盖住了。信号……穿不出去。”
指挥中心里,一股寒意瞬间漫开来。这不是设备故障,也不是自然现象,是人为的、强力的信息封锁。
“我们被隔离了。”伊莎贝尔的声音带着点颤抖,她调出基地外部的实时监控画面。画面里一切正常,远处的山、近处的森林,在晨光里安安静静的。可她切换了几个特殊波段,立刻发现了异常——一层几乎看不见的透明“罩子”,把星光和远处无线电塔的信号都扭变了,像个倒扣的碗,把整个“微光”基地罩得严严实实。
“是‘寂静穹顶’……”一位老技术专家瘫坐在椅子上,脸白得像纸,“理事会……他们启动了最高等级的隔离程序。他们把我们从这个世界里……抹掉了。”
为了不惊动月球轨道上的“窥视者”,或者说,为了在可能来的灾难里保住外界,他们这些知道太多秘密的人,成了可以被牺牲的棋子。绝望像潮水似的涌上来,比面对未知外星存在时还让人难受。
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对,情况更糟——外面有强敌,后路还被自己人断了。
沈清焰慢慢站起来,走到主控室巨大的观测窗前。窗外是地球上一个普通的清晨,阳光正试着穿过云层。可她知道,在肉眼看不见的地方,一个来自月球的“幽灵”正在偷看,一个来自人类自己的“囚笼”已经落下来了。
她的身影在晨光的逆光里显得有点单薄,但脊梁还是挺得笔直。她没看那让人绝望的隔离层数据,也没再看月球轨道上那个模糊的威胁轮廓,目光落在了主屏幕上另一份正在运行的分析报告上——那是AI阿杰对“窥视者”两次试探信号做的深度模式识别分析。
进度条慢慢走到了头。
分析结果弹了出来,只有一行简洁的结论:
【信号模式识别:非随机噪声,内蕴结构复杂度持续递增。识别到与“几何语言教学数据”底层逻辑框架存在13.7%的弱相关性。推论:该“窥视者”与1500光年外的信号发送者,可能共享部分基础认知体系,或处于同一“技术树”分支。】
沈清焰的瞳孔微微一缩。
不是同一个文明,却可能同源?宇宙里的文明,不是完全孤立的个体?它们之间……也有联系,甚至……传承?
这个发现没带来希望,反而让人更冷了。如果文明之间有“技术树”共享,那人类呢?人类在这张宏大的图谱里,站在哪?是没被发现的蛮荒之地,还是……被标好的试验田?
就在这时,那个监测月球方向的传感器界面,又泛起了涟漪。
这次不再是试探性的轻微波动。信号强度一下子涨了好几个量级,而且……开始呈现出清晰的、重复的脉冲结构。
咚……咚……咚……
像心跳一样,慢,却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存在感,敲在每个人的心上,也敲在“微光”基地那层无形的囚笼上。
那个沉默的窥视者,好像厌倦了等待。
它,开始敲门了。
我可以帮你补充“寂静穹顶”的技术参数,比如干扰频率范围、覆盖半径,或者细化“窥视者”第三次信号的脉冲间隔、能量峰值数据,让威胁感更具体,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