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暗刃藏锋
熔铸银两之事在绝对的隐秘中进行,如同深潭投石,未起半分波澜。那笔特殊的“经费”被朱常洛通过几条互不关联的秘密渠道,分批注入了最急需的西北军饷与几处关键的水利工程,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朝堂之上因饷银短缺而产生的焦躁气氛也稍稍平复。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一日的例行朝会,看似与往常并无不同。朱常洛端坐于龙椅之侧(皇帝依旧静养),听取各部官员奏报。议题逐渐转向了漕运。
一位掌管漕运的官员出列,奏称近日漕粮北运屡遭阻滞,并非天灾,而是人祸。言及运河沿线,有数股新近崛起的“水匪”异常猖獗,他们行踪诡秘,组织严密,不似寻常草寇,专挑装载军粮、税银的官船下手,得手后便迅速隐匿于错综复杂的河网港汊之中,地方卫所屡次清剿,皆无功而返,反损兵折将。
“殿下,此股匪类不除,恐阻断漕运命脉,危及京师供应,更恐……”那官员顿了顿,声音压低,“更恐其背后,有居心叵测之辈指使,意图动摇国本!”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刚刚平稳些许的朝堂,顿时又弥漫开一股紧张的气息。动摇国本?这指向性太过明显,如今谁最想动摇太子监国的局面?自然是那些不甘失败的阉党余孽,乃至……隐匿更深的莲尊教妖人!
朱常洛面色沉静,心中却已翻腾。他深知漕运关乎命脉,此事绝非小可。他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或愤慨,或忧虑,或目光闪烁,或低头不语,众生百态,尽收眼底。
“众卿有何见解?”他沉声问道。
立刻有武将请命,要求增派兵马,严加清剿。亦有文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彻查地方卫所是否与匪类勾结,整饬吏治。
争论之际,一个清冷平静的声音,透过珠帘,从御座之后传来,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剿匪固然需用兵,然此匪既非寻常草寇,行踪诡秘,熟悉水脉,强攻恐难奏效,反易打草惊蛇,逼其隐匿更深。或许,可双管齐下。”
群臣一怔,纷纷望向珠帘之后。那是未来太子妃林雪的位置。按制,她虽可垂帘听政,但极少在朝会上直接发声。此刻突然开口,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朱常洛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微微颔首:“太子妃有何高见?”
林雪的声音依旧平稳,不带丝毫烟火气:“明面上,可令兵部行文,责成沿河各省卫所加强巡防,严查过往船只,尤其是对漕工、船夫严加甄别,切断匪类耳目。此为正兵,用以震慑,使其不敢过于猖獗。”
“那另一管呢?”有大臣忍不住追问。
“另一管,”林雪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可遣精干可靠之人,乔装改扮,混入漕运船队或沿岸码头市镇,从内部探查其组织脉络、藏身据点、以及……其真正的目的与背后主使。此为奇兵,用以刺探虚实,寻其要害。”
她的话语清晰明了,将单纯的军事清剿,提升到了情报侦查与内部渗透的层面。这并非朝堂上常见的策略,带着浓厚的江湖气息与实用色彩。
立刻有老成持重的大臣提出异议:“太子妃娘娘此计虽妙,然派遣细作,风险极大,且非一朝一夕之功。若所托非人,或行事不密,恐反受其害。”
林雪隔着珠帘,目光似乎扫过那位大臣,声音依旧淡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此股匪类行事绝非寻常,背后恐有高人指点。若只知一味强攻,正如挥重拳击水,徒劳无功。唯有知其根底,方能一击毙命。”
她的话,让一些经历过魏忠贤与莲尊教之乱的官员暗暗点头。的确,对付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有时就需要用非常手段。
朱常洛沉吟片刻,决断道:“太子妃所言有理。便依此议,明暗两手准备。兵部即刻拟定加强巡防章程。至于派遣人手之事……”他目光扫过殿内,最终落在一直沉默不语的顾清风身上,“顾卿,你曾行走江湖,熟知绿林手段,此事,便由你暗中负责,所需人手、经费,可直接向孤禀报。”
顾清风出列,躬身领命:“臣,遵旨。”他神色平静,仿佛早已料到。
退朝之后,朱常洛与林雪回到东宫书房。
“雪儿,你今日在朝堂之上……”朱常洛看着她,眼神复杂,有欣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他欣赏她的敏锐与果决,却又担心她过早地卷入朝堂纷争,成为众矢之的。
林雪替他斟了杯茶,语气平静:“殿下,我既在此位,便无法置身事外。漕运之事,关乎民生军国,更可能牵连莲尊余孽,我不能不言。”
她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的天空,继续道:“况且,我提出此策,并非凭空想象。当年在江湖,便知信息之重要。很多时候,一条关键的消息,胜过千军万马。顾大哥武功高强,心思缜密,且熟悉江湖路数,由他负责此事,最为合适。”
朱常洛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叹道:“孤知你心意。只是……孤不愿你太过劳心,更不愿你因此招惹非议。”
林雪转过头,看着他眼中的关切,心中微暖,但眼神依旧坚定:“殿下,我非笼中金丝雀。既然选择了留下,便希望能真正帮到你,而非只是一个象征。些许非议,何足道哉。”
她的目光清澈而坦然,带着一种历经磨难后沉淀下来的力量。朱常洛知道,她已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时时保护的孤女,而是真正能够与他并肩而立的伴侣。
“好!”他不再多言,只是将她的手握得更紧。
与此同时,顾清风已领命出宫,开始了他的行动。他并未调动东宫明面上的力量,而是通过自己早年建立的一些隐秘渠道,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他需要的是熟悉水道、机警过人、且绝对可靠的江湖人,而非朝廷官兵。
数日后,几批看似普通的商旅、漕工,悄然混入了南来北往的船队和运河沿岸的城镇之中。一张无形的情报网,开始沿着运河悄然铺开。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阳光照不到的阴影里。
林雪依旧每日在凝雪阁学习礼仪,调理伤势,偶尔与朱常洛商议朝政。她表面上沉静如水,仿佛朝堂上那番言论只是昙花一现。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体内那缓慢恢复的《冰心诀》内力,似乎因为心境的转变,流转得更加顺畅了一丝。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复仇者,一个被保护者。她开始主动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影响,去改变。这种感觉,陌生,却让她那颗因仇恨而冰封的心,感受到了一丝新的活力。
暗刃已藏,只待时机,便可露出锋芒,直刺敌人心脏。
朝堂与江湖的界限,在她的身上,正变得愈发模糊。而未来的风浪,也必将因她这柄“暗刃”的出现,变得更加诡谲难测。
熔铸银两之事在绝对的隐秘中进行,如同深潭投石,未起半分波澜。那笔特殊的“经费”被朱常洛通过几条互不关联的秘密渠道,分批注入了最急需的西北军饷与几处关键的水利工程,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朝堂之上因饷银短缺而产生的焦躁气氛也稍稍平复。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一日的例行朝会,看似与往常并无不同。朱常洛端坐于龙椅之侧(皇帝依旧静养),听取各部官员奏报。议题逐渐转向了漕运。
一位掌管漕运的官员出列,奏称近日漕粮北运屡遭阻滞,并非天灾,而是人祸。言及运河沿线,有数股新近崛起的“水匪”异常猖獗,他们行踪诡秘,组织严密,不似寻常草寇,专挑装载军粮、税银的官船下手,得手后便迅速隐匿于错综复杂的河网港汊之中,地方卫所屡次清剿,皆无功而返,反损兵折将。
“殿下,此股匪类不除,恐阻断漕运命脉,危及京师供应,更恐……”那官员顿了顿,声音压低,“更恐其背后,有居心叵测之辈指使,意图动摇国本!”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刚刚平稳些许的朝堂,顿时又弥漫开一股紧张的气息。动摇国本?这指向性太过明显,如今谁最想动摇太子监国的局面?自然是那些不甘失败的阉党余孽,乃至……隐匿更深的莲尊教妖人!
朱常洛面色沉静,心中却已翻腾。他深知漕运关乎命脉,此事绝非小可。他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或愤慨,或忧虑,或目光闪烁,或低头不语,众生百态,尽收眼底。
“众卿有何见解?”他沉声问道。
立刻有武将请命,要求增派兵马,严加清剿。亦有文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彻查地方卫所是否与匪类勾结,整饬吏治。
争论之际,一个清冷平静的声音,透过珠帘,从御座之后传来,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剿匪固然需用兵,然此匪既非寻常草寇,行踪诡秘,熟悉水脉,强攻恐难奏效,反易打草惊蛇,逼其隐匿更深。或许,可双管齐下。”
群臣一怔,纷纷望向珠帘之后。那是未来太子妃林雪的位置。按制,她虽可垂帘听政,但极少在朝会上直接发声。此刻突然开口,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朱常洛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微微颔首:“太子妃有何高见?”
林雪的声音依旧平稳,不带丝毫烟火气:“明面上,可令兵部行文,责成沿河各省卫所加强巡防,严查过往船只,尤其是对漕工、船夫严加甄别,切断匪类耳目。此为正兵,用以震慑,使其不敢过于猖獗。”
“那另一管呢?”有大臣忍不住追问。
“另一管,”林雪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可遣精干可靠之人,乔装改扮,混入漕运船队或沿岸码头市镇,从内部探查其组织脉络、藏身据点、以及……其真正的目的与背后主使。此为奇兵,用以刺探虚实,寻其要害。”
她的话语清晰明了,将单纯的军事清剿,提升到了情报侦查与内部渗透的层面。这并非朝堂上常见的策略,带着浓厚的江湖气息与实用色彩。
立刻有老成持重的大臣提出异议:“太子妃娘娘此计虽妙,然派遣细作,风险极大,且非一朝一夕之功。若所托非人,或行事不密,恐反受其害。”
林雪隔着珠帘,目光似乎扫过那位大臣,声音依旧淡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此股匪类行事绝非寻常,背后恐有高人指点。若只知一味强攻,正如挥重拳击水,徒劳无功。唯有知其根底,方能一击毙命。”
她的话,让一些经历过魏忠贤与莲尊教之乱的官员暗暗点头。的确,对付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有时就需要用非常手段。
朱常洛沉吟片刻,决断道:“太子妃所言有理。便依此议,明暗两手准备。兵部即刻拟定加强巡防章程。至于派遣人手之事……”他目光扫过殿内,最终落在一直沉默不语的顾清风身上,“顾卿,你曾行走江湖,熟知绿林手段,此事,便由你暗中负责,所需人手、经费,可直接向孤禀报。”
顾清风出列,躬身领命:“臣,遵旨。”他神色平静,仿佛早已料到。
退朝之后,朱常洛与林雪回到东宫书房。
“雪儿,你今日在朝堂之上……”朱常洛看着她,眼神复杂,有欣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他欣赏她的敏锐与果决,却又担心她过早地卷入朝堂纷争,成为众矢之的。
林雪替他斟了杯茶,语气平静:“殿下,我既在此位,便无法置身事外。漕运之事,关乎民生军国,更可能牵连莲尊余孽,我不能不言。”
她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的天空,继续道:“况且,我提出此策,并非凭空想象。当年在江湖,便知信息之重要。很多时候,一条关键的消息,胜过千军万马。顾大哥武功高强,心思缜密,且熟悉江湖路数,由他负责此事,最为合适。”
朱常洛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叹道:“孤知你心意。只是……孤不愿你太过劳心,更不愿你因此招惹非议。”
林雪转过头,看着他眼中的关切,心中微暖,但眼神依旧坚定:“殿下,我非笼中金丝雀。既然选择了留下,便希望能真正帮到你,而非只是一个象征。些许非议,何足道哉。”
她的目光清澈而坦然,带着一种历经磨难后沉淀下来的力量。朱常洛知道,她已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时时保护的孤女,而是真正能够与他并肩而立的伴侣。
“好!”他不再多言,只是将她的手握得更紧。
与此同时,顾清风已领命出宫,开始了他的行动。他并未调动东宫明面上的力量,而是通过自己早年建立的一些隐秘渠道,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他需要的是熟悉水道、机警过人、且绝对可靠的江湖人,而非朝廷官兵。
数日后,几批看似普通的商旅、漕工,悄然混入了南来北往的船队和运河沿岸的城镇之中。一张无形的情报网,开始沿着运河悄然铺开。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阳光照不到的阴影里。
林雪依旧每日在凝雪阁学习礼仪,调理伤势,偶尔与朱常洛商议朝政。她表面上沉静如水,仿佛朝堂上那番言论只是昙花一现。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体内那缓慢恢复的《冰心诀》内力,似乎因为心境的转变,流转得更加顺畅了一丝。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复仇者,一个被保护者。她开始主动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影响,去改变。这种感觉,陌生,却让她那颗因仇恨而冰封的心,感受到了一丝新的活力。
暗刃已藏,只待时机,便可露出锋芒,直刺敌人心脏。
朝堂与江湖的界限,在她的身上,正变得愈发模糊。而未来的风浪,也必将因她这柄“暗刃”的出现,变得更加诡谲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