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喀德那的《位面法则基础》课所带来的理性风暴,如同一次深入灵魂的冰水洗礼,让三年级的学生们好几天都沉浸在一种对世界运行规则既敬畏又茫然的复杂情绪中。然而,寰宇魔法学院的课程表不会因为学生们的消化不良而停下脚步。紧接着,另一门以严谨和精确着称的课程——《高等逻辑学》,在皮德老师的主持下如期而至。
如果说厄喀德那的课是站在宇宙尺度俯瞰法则的冰冷宏伟,那么皮德老师的逻辑课,就是手持手术刀,对思维过程进行最精细的解剖。教室里的气氛也因此格外凝重,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看不见的、紧绷的弦。
皮德老师站在讲台上,身形瘦削,戴着一副厚厚的、镜片如同迷宫般有着无数切面的水晶眼镜。他说话语速平缓,用词极其精准,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严格论证后才会吐出。他从不讲述故事,也不涉及任何情感或哲学思辨,他的世界只有前提、推理和结论。
“今天,我们进行逻辑推理的实战演练。”皮德老师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他扶了扶眼镜,镜片反射出冰冷的光,“我们将通过分析一组给定的、匿名的行为观测数据,推导出背后隐藏的‘规则’或‘模式’。”
他在黑板上(用的是最普通的粉笔,但写出的符号却如同印刷体般工整)写下了一系列变量和观测值:
* 变量A: 特定个体在非协作任务中的空间接近频率。
* 变量b: 视线在非信息获取目的下的停留时长。
* 变量c: 非必要信息交换的频率与内容冗余度。
* 变量d: 在群体环境中,对特定个体行为模式的异常关注度。
接着,他列出了一些经过“脱敏处理”的数据,比如“个体x与个体Y在图书馆自习时段,平均距离从常规的5.7米缩短至1.2米,概率提升400%”,“个体x在群体讨论中,对个体Y提出的非关键性建议采纳率高达95%,远超平均值30%”,以及“个体Y的笔记中出现与课堂内容无关的、指向个体x兴趣领域的符号标记频率显着升高”等等。
皮德老师开始一步步地分析:“首先,我们排除偶然性。根据泊松分布检验,变量A和b的异常波动,偶然发生的概率低于0.3%。因此,可以初步判定存在非随机的影响因子。”
他的推理严密得像齿轮咬合,一步步推进:“其次,排除外部压力或任务关联。数据显示,这些行为发生在非强制协作环境,且与当前任务目标相关性极低。因此,外部驱动因素的可能性可以降低。”
“接下来,考虑信息传递效率。变量c显示的信息交换,内容冗余度高,效率低下,不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这表明,其目的可能并非单纯的信息传递,而是具有其他社会性功能。”
皮德老师的声音始终平稳,但每一句话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教室的某个角落。艾莉丝·光铸从一开始就低下了头,双手在课桌下紧紧攥着袍子边缘,指节发白。她能感觉到那些冰冷的变量和数据,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她最近那些不由自主的行为。每一条分析,都让她如坐针毡,脸颊一阵阵发烫,仿佛被剥光了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石堎虽然依旧坐得笔直,面无表情,但他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收紧,呼吸的频率也比平时略微急促了一丝。他能感觉到来自周围若有若无的视线,尤其是当皮德老师的推理越来越接近核心时。
皮德老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艾莉丝和石堎的方向,但速度极快,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他继续用那种毫无感情的声音说道:“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假设:在该观测系统中,存在一个显着的‘情感偏好’干扰因子。这种偏好导致了个体在空间距离、注意力分配和社会互动模式上,出现了系统性偏离基准线的行为模式。”
他没有使用“喜欢”、“爱慕”这类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而是用了最冷静、最学术化的“情感偏好干扰因子”。但这反而让那种被剖析的感觉更加赤裸和难堪。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于现有数据的逻辑模型。”皮德老师最后总结道,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道数学证明题,“其真实性需要进一步验证。但本练习的目的在于展示,如何通过可观测的行为数据,运用逻辑工具,推断出不可直接观测的心理或社会关系状态。这,就是逻辑的力量。”
课堂练习结束了。皮德老师开始布置下一项常规的逻辑练习题,仿佛刚才那个精准无比的社会行为分析只是随手拈来的一个普通例子。
然而,教室里的气氛已经彻底变了。许多学生都反应过来了,目光在艾莉丝和石堎之间偷偷来回扫视,带着好奇、了然甚至是一丝促狭的笑意。诺拉·暗焰在桌子底下用力掐了自己的大腿才忍住没有惊呼出声,她瞪大了眼睛看着艾莉丝几乎要缩进桌子底下的背影,又看了看石堎那虽然僵硬但明显不自然的侧脸,心里狂喊:“我的星穹啊!皮德老师这是拿着逻辑的探照灯直接照妖啊!太狠了!”
艾莉丝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皮德老师虽然没有点名,但每一个数据,每一条推理,都像是对她内心的公开处刑。那种被完全看透、无处遁形的羞耻感和慌乱,比任何直接的批评都更让她难以承受。她死死地盯着桌面上的木纹,恨不得当场消失。
石堎则始终沉默着,只是周身的气息比刚才更加冷硬了几分,仿佛在构筑一道无形的墙壁来抵御这突如其来的“逻辑攻击”。
直到下课钟声响起,皮德老师如同完成了一项日常任务般,平静地宣布下课,然后收拾好教案,迈着一贯精准的步伐离开了教室,全程没有再看艾莉丝和石堎一眼。
但对他而言,课堂任务已经完成。而对艾莉丝和石堎来说,这堂逻辑课无疑是一场公开的、无声的审判,让他们在理性的光芒下无所遁形,尴尬得无地自容。艾莉丝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冲出了教室,石堎也沉默地快步离开,留下身后一片窃窃私语和意味深长的目光。
诺拉看着两人逃离的背影,挠了挠头,第一次对“逻辑”这门学科产生了一种混合着敬佩和恐惧的复杂情绪。
“这学院里的老师……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啊……”她喃喃自语道。
(艾莉丝的内心独白 - 崩溃的边缘)
他知道……他什么都知道……变量、数据、推理……像解剖一样……把我……把我们……摊开在所有人面前……没有秘密了……一点都没有了……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石堎的修行札记 - 紊乱的刻痕)
逻辑课。皮德师。行为数据分析。推导出……干扰因子。被观测。被分析。心绪……微澜。需静心。持戒。定慧。(笔迹比平时略显凌乱,有力,仿佛在压制什么)
(皮德的教学笔记 - 客观记录)
课堂练习:社会行为逻辑推理实例分析。
选用案例:匿名数据组(来源:日常观察)。
推理过程:标准假设检验与排除法。结论:存在情感偏好干扰模型,拟合度良好。
课堂反应:目标个体A(女)出现显着应激回避行为,目标个体b(男)出现非典型防御性姿态。验证了逻辑推理对潜在社会关系的揭示能力。
教学效果:成功演示逻辑工具实用性。注意:后续需关注目标个体心理调适,避免过度刺激影响主修课程。逻辑之刃,需慎用。
如果说厄喀德那的课是站在宇宙尺度俯瞰法则的冰冷宏伟,那么皮德老师的逻辑课,就是手持手术刀,对思维过程进行最精细的解剖。教室里的气氛也因此格外凝重,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看不见的、紧绷的弦。
皮德老师站在讲台上,身形瘦削,戴着一副厚厚的、镜片如同迷宫般有着无数切面的水晶眼镜。他说话语速平缓,用词极其精准,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严格论证后才会吐出。他从不讲述故事,也不涉及任何情感或哲学思辨,他的世界只有前提、推理和结论。
“今天,我们进行逻辑推理的实战演练。”皮德老师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他扶了扶眼镜,镜片反射出冰冷的光,“我们将通过分析一组给定的、匿名的行为观测数据,推导出背后隐藏的‘规则’或‘模式’。”
他在黑板上(用的是最普通的粉笔,但写出的符号却如同印刷体般工整)写下了一系列变量和观测值:
* 变量A: 特定个体在非协作任务中的空间接近频率。
* 变量b: 视线在非信息获取目的下的停留时长。
* 变量c: 非必要信息交换的频率与内容冗余度。
* 变量d: 在群体环境中,对特定个体行为模式的异常关注度。
接着,他列出了一些经过“脱敏处理”的数据,比如“个体x与个体Y在图书馆自习时段,平均距离从常规的5.7米缩短至1.2米,概率提升400%”,“个体x在群体讨论中,对个体Y提出的非关键性建议采纳率高达95%,远超平均值30%”,以及“个体Y的笔记中出现与课堂内容无关的、指向个体x兴趣领域的符号标记频率显着升高”等等。
皮德老师开始一步步地分析:“首先,我们排除偶然性。根据泊松分布检验,变量A和b的异常波动,偶然发生的概率低于0.3%。因此,可以初步判定存在非随机的影响因子。”
他的推理严密得像齿轮咬合,一步步推进:“其次,排除外部压力或任务关联。数据显示,这些行为发生在非强制协作环境,且与当前任务目标相关性极低。因此,外部驱动因素的可能性可以降低。”
“接下来,考虑信息传递效率。变量c显示的信息交换,内容冗余度高,效率低下,不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这表明,其目的可能并非单纯的信息传递,而是具有其他社会性功能。”
皮德老师的声音始终平稳,但每一句话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教室的某个角落。艾莉丝·光铸从一开始就低下了头,双手在课桌下紧紧攥着袍子边缘,指节发白。她能感觉到那些冰冷的变量和数据,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她最近那些不由自主的行为。每一条分析,都让她如坐针毡,脸颊一阵阵发烫,仿佛被剥光了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石堎虽然依旧坐得笔直,面无表情,但他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收紧,呼吸的频率也比平时略微急促了一丝。他能感觉到来自周围若有若无的视线,尤其是当皮德老师的推理越来越接近核心时。
皮德老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艾莉丝和石堎的方向,但速度极快,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他继续用那种毫无感情的声音说道:“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假设:在该观测系统中,存在一个显着的‘情感偏好’干扰因子。这种偏好导致了个体在空间距离、注意力分配和社会互动模式上,出现了系统性偏离基准线的行为模式。”
他没有使用“喜欢”、“爱慕”这类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而是用了最冷静、最学术化的“情感偏好干扰因子”。但这反而让那种被剖析的感觉更加赤裸和难堪。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于现有数据的逻辑模型。”皮德老师最后总结道,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道数学证明题,“其真实性需要进一步验证。但本练习的目的在于展示,如何通过可观测的行为数据,运用逻辑工具,推断出不可直接观测的心理或社会关系状态。这,就是逻辑的力量。”
课堂练习结束了。皮德老师开始布置下一项常规的逻辑练习题,仿佛刚才那个精准无比的社会行为分析只是随手拈来的一个普通例子。
然而,教室里的气氛已经彻底变了。许多学生都反应过来了,目光在艾莉丝和石堎之间偷偷来回扫视,带着好奇、了然甚至是一丝促狭的笑意。诺拉·暗焰在桌子底下用力掐了自己的大腿才忍住没有惊呼出声,她瞪大了眼睛看着艾莉丝几乎要缩进桌子底下的背影,又看了看石堎那虽然僵硬但明显不自然的侧脸,心里狂喊:“我的星穹啊!皮德老师这是拿着逻辑的探照灯直接照妖啊!太狠了!”
艾莉丝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皮德老师虽然没有点名,但每一个数据,每一条推理,都像是对她内心的公开处刑。那种被完全看透、无处遁形的羞耻感和慌乱,比任何直接的批评都更让她难以承受。她死死地盯着桌面上的木纹,恨不得当场消失。
石堎则始终沉默着,只是周身的气息比刚才更加冷硬了几分,仿佛在构筑一道无形的墙壁来抵御这突如其来的“逻辑攻击”。
直到下课钟声响起,皮德老师如同完成了一项日常任务般,平静地宣布下课,然后收拾好教案,迈着一贯精准的步伐离开了教室,全程没有再看艾莉丝和石堎一眼。
但对他而言,课堂任务已经完成。而对艾莉丝和石堎来说,这堂逻辑课无疑是一场公开的、无声的审判,让他们在理性的光芒下无所遁形,尴尬得无地自容。艾莉丝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冲出了教室,石堎也沉默地快步离开,留下身后一片窃窃私语和意味深长的目光。
诺拉看着两人逃离的背影,挠了挠头,第一次对“逻辑”这门学科产生了一种混合着敬佩和恐惧的复杂情绪。
“这学院里的老师……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啊……”她喃喃自语道。
(艾莉丝的内心独白 - 崩溃的边缘)
他知道……他什么都知道……变量、数据、推理……像解剖一样……把我……把我们……摊开在所有人面前……没有秘密了……一点都没有了……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石堎的修行札记 - 紊乱的刻痕)
逻辑课。皮德师。行为数据分析。推导出……干扰因子。被观测。被分析。心绪……微澜。需静心。持戒。定慧。(笔迹比平时略显凌乱,有力,仿佛在压制什么)
(皮德的教学笔记 - 客观记录)
课堂练习:社会行为逻辑推理实例分析。
选用案例:匿名数据组(来源:日常观察)。
推理过程:标准假设检验与排除法。结论:存在情感偏好干扰模型,拟合度良好。
课堂反应:目标个体A(女)出现显着应激回避行为,目标个体b(男)出现非典型防御性姿态。验证了逻辑推理对潜在社会关系的揭示能力。
教学效果:成功演示逻辑工具实用性。注意:后续需关注目标个体心理调适,避免过度刺激影响主修课程。逻辑之刃,需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