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管理学?是帝王之术才对吧!-《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刘伯温微微思考,就明白了原本供养政策的关键症结。

  “启禀陛下……”

  “原本政策的关键问题,在于最低一阶的‘奉国中尉’可以无限传承。”

  “导致宗室每一代的爵位基本只增不减,无限膨胀。”

  “既然如此,只要将‘奉国中尉’这种传承制度取消。”

  “‘奉国中尉’的后代不再传承任何爵位,既可限制宗室的爵位人数。”

  刘伯温犹豫了一下,又说道:

  “此外……”

  “还应将每一层宗室的供奉额度削减二三成。”

  “并将宗室的等级也削减一两级。”

  “如此一来,皇室血脉人数再多,爵位也不会超过一定人数,大明完全有能力供奉。”

  刘伯温说完,低着头,有些忐忑。

  这似乎是唯一的办法了。

  但刘伯温知道,朱元璋特别护短。

  对自己的家人更是特别爱护。

  自己说出来的方法,是在损害朱元璋后代的利益。

  朱元璋可不一定会答应。

  “嗯……伯温,你这方法不错。”

  “这几天你和善长商量一下,重新拟定一份制度。”

  朱元璋淡淡地说道。

  他对刘伯温的方法,其实还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之前李去疾给他的建议是把供奉全取消,

  与之相比,刘伯温这方法已经足够优秀了。

  “哼!”

  “李去疾,看来你还是不如咱的子房啊!”

  朱元璋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刘伯温加入他麾下时,朱元璋身边已经汇聚了大量优秀人才。

  但刘伯温,硬生生靠着自己的才能,挤进了朱元璋的核心幕僚圈!成为朱元璋最倚重的智囊,甚至称其为“吾之子房”!

  不过,朱元璋能感受到,刘伯温对自己虽然敬重,但并没有发自内心地效忠。

  也就是没有被自己完全掌控住!

  所以,他给了刘伯温御史中丞这个职位!

  表面上看,“监督百官,上达天听,不受中书省节制”,这是想当大的权柄。

  但实际上,这是个相当得罪人的职位!

  而刘伯温又是个嫉恶如仇的刚直性子,知道如何变通但就是不肯去变通。

  一旦失势,就会有很多人想要刘伯温的命。

  刘伯温能依靠的,就只有他的这个皇帝。

  只是,磨了这么多年,刘伯温还是当初的样子。

  朱元璋都有些失去耐心了。

  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让刘伯温退隐了。

  可朱元璋又舍不得刘伯温的才智,因此还在犹豫。

  “宗室供养的问题应该是解决了。”

  “接下来是造热气球辅助北伐的事情。”

  “要不让标儿来说这件事?”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标。

  却看到朱标微微皱眉,表情有些纠结,

  似乎是想说什么的样子。

  朱元璋点了点头,问道:

  “标儿,是不是想说什么?”

  想说什么不是坏事,就算说错了,他还年轻,正好可以学。

  要是什么都不说,有问题也憋在心里,这样反而不妥。

  朱标微微拱手行礼,说道:

  “父皇,儿臣觉得。”

  “藩王级别的供养额度还是太高了。”

  “应该把藩王的额度砍去八成。”

  朱标的声音十分平静。

  然后,整个房间的空气都仿佛冷了下来。

  四位重臣的脸色都是大变。

  未来的太子……

  难道是在针对未来藩王弟弟们!

  不希望弟弟们拿到的供奉太多!

  某种程度上,这是在同室操戈啊!

  这可是朱元璋的大忌!

  朱元璋原本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面色难看起来。

  怎么回事?

  三年前的标儿,温良恭俭,对弟弟们更是疼爱有加!

  绝对不会说出这些话!

  难道……是这三年被李去疾这个商人教坏了!

  朱元璋正想要呵斥,朱标紧接着说道:

  “大……老师曾教我一些‘管理学’,我称之为‘玄策御术经略’。”

  朱元璋话马皇后提前和朱标说过,不能暴露李去疾的存在。

  以后在皇宫里被人问到这三年的经历,朱标就用“老师”来代指李去疾。

  “其中有一段。”

  “想要员工发挥积极性……”

  “给出的底薪可以少,但一定要给出足够的提成,以及进行周期排名,择优奖励。”

  “还能和员工进行对赌协议。”

  “这样一来,比起拿死工资,员工能拿到更多薪水。”

  朱元璋刚想呵斥的话,一下子卡在喉咙。

  底薪……

  提成……

  周期排名……

  死工资……

  对赌协议……

  虽然有些听不懂这些名词,

  但朱元璋也能勉强理解朱标的这段话,

  意思是,大幅度削减藩王的供奉,但是要从其他方面进行奖励。

  而如此一来,藩王会得到比之前更多的供奉。

  朱元璋松了口气。

  标儿没学坏就好。

  但随即又皱起眉头,说道:

  “标儿。”

  “干嘛要多此一举?”

  “把大部分供奉,换成奖励,本质上和原来没区别啊?”

  朱标笑着说道:

  “父皇,我举个例子。”

  “假如你是一个酒楼的老板,给地下伙计们安排薪资。”

  “有两种模式可以选择。”

  “第一种,不论酒楼生意如何,每人每天都拿一百文钱。”

  “第二种,每天至少拿二十文钱。然后根据酒楼生意好坏会进行调整,比如酒楼一天的营业额每提升一两银子,所有伙计这一天的薪水就增加一文,无上限”

  “此外,伙计还能自己去揽客,他找来的客人每在酒楼花费一百文,伙计还能额外得到十文钱,同样无上限。”

  “另外,酒楼每过三十天进行一次排名。”

  “店里的几个伙计,这三十天揽客最多的,能得到五两银子赏钱,第二名能拿到三两,第三名拿到一两。”

  “这两种薪水模式,父皇认为哪一种好?”

  现场众人原本静静听着,但很快,都开始倒抽冷气。

  选哪个?

  当然是选第二种方法!

  第一种,伙计们做多做少,都拿一百文,肯定摆烂!

  而第二种,伙计们那肯定是拿出吃奶的劲儿把酒楼的生意做好!

  酒楼生意越好,那自己的收入越高!

  在伙计看来,这不只是为酒楼干活,更是为自己干活!

  朱元璋更是瞪大了眼睛!

  什么管理学!

  什么玄策御术经略!

  这分明是驭人之法、帝王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