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工分制度?当年商鞅管仲也不过如此吧?-《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朱元璋是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

  从没有系统性地学过帝王心术。

  但社会底层的磨砺,让他有了极为坚韧的意志,以及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在起义发家崛起过程中,通过和各个对手的征战和权斗,慢慢积累经验,逐渐懂得如何掌握权力。

  同时,他也在不断地观察和学习,从身边各种人才身上,吸收他们的经验和方法,逐渐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到了现在,他还要求自己不断研读历史经典,从史书中中学习治国方略,学习进一步掌握皇权。

  这让他一步步登上皇宝座帝,并将朝堂牢牢掌控在手中!

  因此,朱元璋对“帝王之术”非常敏感。

  在朱标说完这个例子后,他第一时间就发现,这个方法和他这么多年总结帝王之术,非常契合!

  不!

  比他这么多年的的总结,还要精妙!

  底薪和提成,避免了手下偷懒,给一个手下发的钱越多,越代表这个手下干的活越多,绝对不会亏!

  不,应该是发得越多,自己赚得越多!

  更厉害的是“三十天进行一次排名,根据排名进行奖励”,这招简直太妙了!

  这个排名的存在,首先是激励手下!让他们有进取心!

  那些得不到奖励的,只会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努力!

  但更重要的作用,是让手下互相间之间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

  分化瓦解,让他们相互间无法形成小团体,与自己对抗。

  妙啊!

  真的是太妙了!

  当然,实际应用的时候,肯定要复杂很多。

  比如要设立好监察机制,确定每个环节都没造假,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但这个例子中传达出来的理念,已经足够朱元璋消化一段时间了!

  朱元璋一时间沉浸在思索中。

  房间里其他四人也都是若有所思。

  徐达和常遇春,思考如何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军队中。

  李善长和刘伯温,也想着改造这个方法来管理手下。

  朱标见其他人没有动静,有些奇怪,问道:

  “父皇……”

  “你们怎么都不回答?”

  “儿臣说错什么了吗?”

  朱元璋被惊醒,大笑说道:

  “标儿!”

  “你没说错!”

  “是说的太好了!”

  “我儿真是有大才啊!”

  “咱当然是选第二种,继续说!”

  原本,朱元璋还担心,朱标失忆又在外面三年,难以适应皇宫的生活。

  可现在,才知道朱标年纪轻轻就掌握了帝王心术的精髓!

  朱元璋不由心情大好!

  朱标继续说道:

  “我觉得……”

  “藩王的供奉,也能用同样的方式。”

  “不过应用时,对此还要进行改进。”

  “老师说这叫‘工分制度’,我称之‘衡算赋分法’!”

  “藩王分封后,可以考察藩王每年对领地的贡献。”

  “每年,根据其贡献程度计算功勋积分,对藩王进行奖励。”

  “此外,每年进行一次年终总结,按照上一年的功勋进行排名,”

  “根据排名高低,再对藩王进行额外奖励!”

  “还有,这个方法也能用在军队和官员考核。”

  “比如在军队中,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演武比赛,比赛内容,就是士兵们平时操练的各种东西。”

  “每次演武,根据士兵成绩登记积分。”

  “一段时间后,公布一个排行榜,将积分排前的士兵列出来。”

  “至于积分低于一定程度的,则受到惩罚。”

  “这些优秀的士兵,可以获得奖励,甚至当上伍长。”

  “这样就能让士兵在日常操练中,更主动地强化自己,保持战斗力。”

  “而官员们也是一样的道理,可以在不同部分分别设立积分榜,看日常工作累积积分。”

  “比如某个差事又苦又累,平时都没人喜欢做。”

  “可是,如果给这份差事附加大量积分,做的越多,积分越多。”

  “积分越多,年终奖励越多!排名靠前还能有额外奖励!”

  “那肯定有不少官员抢着要做这份工作。”

  “当然,要是做了错事肯定是要扣分的。”

  “……”

  朱标侃侃而谈。

  朱元璋和四个重臣眼睛越来越亮!

  说得太好了!

  工分制度!

  衡算赋分法!

  天啊!

  他们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么好的方法!

  明明是这么简单和容易实施的制度,效果却非常强大!

  虽然,现在朱标说的只是一个雏形。

  真要运用,还需要完善细节和监察机制,

  但几人都能意识到,这套方法要是运用得当,必然大幅度提升各种效率。

  啪啪啪啪!

  常遇春忍不住站起,拼命鼓掌,大声说道:

  “太子说得太好了!”

  常遇春不喜欢拐弯抹角,好就是好,差就是差。

  看向朱标的眼神也越发欣赏。

  他和朱元璋,给朱标和他女儿是定了娃娃亲的,这事情基本板上钉钉。

  但朱标消失三年才回来,常遇春原本还担心,朱标这三年会不会学坏了。

  看到朱标这么优秀,他原本有些悬着心一下子放下了。

  李善长则是颤颤巍巍地站起,激动说道:

  “陛下!殿下之法,真乃神策!”

  “恐怕当年管子治齐,商君强秦,不过如此吧!”

  这明晃晃是在拍马屁了。

  这两位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朱标的方法再好,如今也没实践,不可能与这两人相比。

  但李善长明白,称赞朱标,就能让朱元璋高兴。

  虽然一下就能听出是马屁,可谁能不爱听呢?

  朱元璋摆着手,说道:

  “善长啊,你这就太抬举标儿了。”

  “咱标儿和管仲商鞅比,那肯定是差远了。”

  嘴上这么说,但嘴角的弧度都快压不住了,

  自家标儿才十五六岁!

  就算远远比不过商鞅管仲,

  可能够和这两个人相提并论,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被众人这么夸赞,朱标顿时有些懵逼,在心里想道:

  “这些东西……”

  “不就是大哥教我平时管理几个铺子的方法吗?”

  “我早就用习惯了,所以想着说一下。”

  “居然这么厉害!”

  “果然!大哥不愧是仙人转世!”

  就在这时候,刘伯温站起身,拱手行礼道:

  “大皇子殿下……”

  “您说的那位老师……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