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坨的这场团圆宴,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烈酒的醇香、海鲜的鲜美、劫后余生的狂喜与泪水,交织在一起,将多日来笼罩在渔村上空的阴霾与绝望彻底驱散。曹家小院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几乎全协会能动弹的人都来了,甚至许多并非协会的乡邻也自发前来,送上自家的腌菜、鸡蛋或是几句掏心窝子的庆幸话。管彤彤和李凤英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妇女,在灶房和院子间穿梭忙碌,脸上的笑容从未断过,仿佛要将这些日子积攒的担忧与苦楚,都融化在这滚烫的油锅和蒸腾的热气里。小海山被这个抱抱,那个亲亲,咿咿呀呀地成了全场的焦点,懵懂地看着这群激动的大人们。
曹云飞被众人围在中间,一碗接一碗地喝着乡亲们敬来的酒。他没有推辞,尽管身体依旧疲惫,但他知道,这酒里盛着的是情义,是劫难过后更加紧密的联结。他看着靳从起、于小海等人同样被热情包围,看着王老海、耿老四和柱子虽然还不能饮酒,却也靠在椅背上,脸上带着宽慰而虚弱的笑容,接受着众人的问候,心中那股激荡的情绪久久难以平复。
然而,当翌日的朝阳再次升起,宿醉的头痛与昨日的喧嚣一同渐渐褪去时,曹云飞站在自家院中,望着远处海港内那些在晨光中静静停泊、其中却空缺了“山海梦”与“浪里钻”位置的渔船队列,眼神变得沉静而锐利。喜悦与庆幸是真实的,但血淋淋的教训,更是刻骨铭心。七条兄弟的命差点丢在海里,两条倾注了心血和希望的渔船化为碎片,这场代价,太惨重了。
他没有沉浸在悲伤或是后怕中,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开始复盘整个事件的每一个环节。台风是天灾,无法抗拒,但他们的应对,是否做到了最好?预警是否及时?准备是否充分?临机决断是否存在失误?
几天后,当王老海三人伤势稍稳,靳从起等人体力也基本恢复,曹云飞召集了山海协会的所有核心成员,在协会那间简陋的、墙壁上还挂着那张被海风侵蚀有些发皱的渤海湾海图的平房里,召开了一次气氛沉重而严肃的会议。
屋子里烟雾缭绕,男人们大多抽着旱烟,眉头紧锁。曹云飞站在那张破旧的长条木桌前,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熟悉的面孔——脸上还带着伤疤的靳从起,眼神愈发沉稳的于小海,沉默但目光坚定的老范船长,以及王老海(坚持让人搀扶而来)、耿老四、柱子等所有经历了那场生死考验的人。
“酒喝过了,高兴劲儿也该过去了。”曹云飞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屋内的嘈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今天把大家叫来,不是论功行赏,是来算账,算一算咱们差点把命和家当都赔进去的这笔账!”
他这句话,让原本还有些窃窃私语的屋子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咱们这次,能活着回来,七个人一个不少,是老天爷开眼,是咱们命不该绝,更是咱们自己没放弃,豁出命去拼了一把!”曹云飞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沉痛而严厉,“但是!咱们不能光记着怎么活下来的,还得记住咱们是怎么差点回不来的!”
他走到墙边,指着那张海图,手指重重地点在“鹰嘴礁”和那片他们遇险、最终漂泊到的无名荒岛区域。
“咱们错在哪儿?”曹云飞的目光如同刀子,扫过众人,“第一,错在麻痹!明明知道天气有变,风浪渐起,却还抱着侥幸心理,想着抢在风暴前头,去探什么新渔场!把‘小心驶得万年船’的老话忘到了脑后!”
王老海闻言,羞愧地低下了头,作为经验最丰富的老船长,他当时确实存在侥幸心理。靳从起等人也面露惭色。
“第二,错在准备不足!”曹云飞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咱们的船,无线电老旧,信号时好时坏!气象信息接收不灵,全凭老经验看天!救生设备呢?除了几个救生圈,像样的救生筏有没有?应急的药品、淡水、信号弹,储备够不够支撑意外发生后的等待?”
他一连串的质问,让众人都哑口无言。平日里觉得够用的东西,在真正的灾难面前,显得如此捉襟见肘。
“第三,”曹云飞的语气放缓了些,但依旧沉重,“错在应变!船碎了,人落水了,怎么办?只能抱着木头漂,听天由命?咱们有没有预设过最坏的情况?有没有演练过紧急情况下的联络、集结、自救?”
他回想起在荒岛上,众人最初的手足无措和物资匮乏,若非后来齐心协力,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是咱们运气好,命大,扛过来了。”曹云飞环视众人,眼神无比认真,“但谁能保证,下次还有这么好的运气?咱们山海协会,要想在这片海上立足,光靠胆子大、运气好,不行!咱们得把咱们的‘海疆’,守得固若金汤!不能再让兄弟们,让咱们的家当,这么轻易地就被风浪吞掉!”
他的话,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是啊,这次是回来了,可下次呢?
“云飞,你说得对!”靳从起第一个站起来,脸上带着悔恨和决绝,“这教训,太深了!咱们不能再这么糊弄下去了!”
“对!必须改!”于小海也激动地说道,“咱们得把咱们的船,咱们的规矩,都立起来!”
老范船长吧嗒着旱烟,重重地点了点头:“是该立规矩了。海上讨生活,不是光凭血性就够的。”
见众人统一了思想,曹云飞这才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方案,一条条摆了出来。
“第一,立规矩!”他斩钉截铁地说道,“从今天起,协会所有船只出海,必须严格执行天气预警制度!公社气象站的通知要第一时间接收,老范叔、王叔你们这些老把式,也要成立一个‘看天小组’,觉得天气不对,有一票否决权!任何船只,不许在恶劣天气预警下强行出海!违者,重罚,直至开除出协会!”
这条规矩,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第二,更新装备!”曹云飞继续道,“咱们协会现在有了点家底(之前狩猎和赔偿的积蓄),不能光想着分钱,得用在刀刃上!我提议,立刻拨款,为每一条船,配备最新的晶体管无线电,确保通讯畅通!购买救生筏、足够的信号弹、急救包!还要想办法弄几个望远镜,了望哨很重要!”
更新装备意味着要花大钱,有人脸上露出肉痛的神色,但想到那生死一线的经历,最终还是纷纷点头。
“第三,建立机制!”曹云飞目光炯炯,“设立协会内部互助基金,每家每户按船只和收入比例缴纳,专门用于意外事故的抚恤、救援和船只保险!咱们是一个整体,谁出了事,大家一起扛!”
这条提议,更是说到了大家心坎里。海上风险大,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永远平安,有了这个基金,就等于有了底气和保障。
“第四,加强训练!”曹云飞最后说道,“以后,每个月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模拟船只漏水、火灾、人员落水、甚至……船毁人散的情况!怎么求救,怎么自救,怎么利用现有工具生存,都得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这一整套从制度、装备、资金到人员训练的全面加强方案,细致而周密,展现出了曹云飞远超普通渔民的远见和魄力。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上午,众人又补充了许多细节,最终全票通过了这些决定。
接下来的日子,望海坨变得空前忙碌起来。靳从起和于小海负责跑县里,联系购买无线电和救生设备;老陈带着人仔细核算账目,设立基金管理章程;王老海和老范船长则开始着手制定详细的航行安全条例和应急演练大纲;就连伤势未愈的耿老四和柱子,也帮着整理资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痛定思痛,方能浴火重生。这场几乎毁灭性的台风灾难,没有击垮山海协会,反而像一柄重锤,将散沙般的渔民们锤炼成了一块更加坚韧、更有凝聚力的钢铁。他们开始用更加专业、更加谨慎、也更加团结的姿态,重新审视和经营着他们赖以生存的这片蔚蓝色疆域。固海疆,不仅仅是为了抵御风浪,更是为了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曹云飞被众人围在中间,一碗接一碗地喝着乡亲们敬来的酒。他没有推辞,尽管身体依旧疲惫,但他知道,这酒里盛着的是情义,是劫难过后更加紧密的联结。他看着靳从起、于小海等人同样被热情包围,看着王老海、耿老四和柱子虽然还不能饮酒,却也靠在椅背上,脸上带着宽慰而虚弱的笑容,接受着众人的问候,心中那股激荡的情绪久久难以平复。
然而,当翌日的朝阳再次升起,宿醉的头痛与昨日的喧嚣一同渐渐褪去时,曹云飞站在自家院中,望着远处海港内那些在晨光中静静停泊、其中却空缺了“山海梦”与“浪里钻”位置的渔船队列,眼神变得沉静而锐利。喜悦与庆幸是真实的,但血淋淋的教训,更是刻骨铭心。七条兄弟的命差点丢在海里,两条倾注了心血和希望的渔船化为碎片,这场代价,太惨重了。
他没有沉浸在悲伤或是后怕中,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开始复盘整个事件的每一个环节。台风是天灾,无法抗拒,但他们的应对,是否做到了最好?预警是否及时?准备是否充分?临机决断是否存在失误?
几天后,当王老海三人伤势稍稳,靳从起等人体力也基本恢复,曹云飞召集了山海协会的所有核心成员,在协会那间简陋的、墙壁上还挂着那张被海风侵蚀有些发皱的渤海湾海图的平房里,召开了一次气氛沉重而严肃的会议。
屋子里烟雾缭绕,男人们大多抽着旱烟,眉头紧锁。曹云飞站在那张破旧的长条木桌前,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熟悉的面孔——脸上还带着伤疤的靳从起,眼神愈发沉稳的于小海,沉默但目光坚定的老范船长,以及王老海(坚持让人搀扶而来)、耿老四、柱子等所有经历了那场生死考验的人。
“酒喝过了,高兴劲儿也该过去了。”曹云飞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屋内的嘈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今天把大家叫来,不是论功行赏,是来算账,算一算咱们差点把命和家当都赔进去的这笔账!”
他这句话,让原本还有些窃窃私语的屋子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咱们这次,能活着回来,七个人一个不少,是老天爷开眼,是咱们命不该绝,更是咱们自己没放弃,豁出命去拼了一把!”曹云飞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沉痛而严厉,“但是!咱们不能光记着怎么活下来的,还得记住咱们是怎么差点回不来的!”
他走到墙边,指着那张海图,手指重重地点在“鹰嘴礁”和那片他们遇险、最终漂泊到的无名荒岛区域。
“咱们错在哪儿?”曹云飞的目光如同刀子,扫过众人,“第一,错在麻痹!明明知道天气有变,风浪渐起,却还抱着侥幸心理,想着抢在风暴前头,去探什么新渔场!把‘小心驶得万年船’的老话忘到了脑后!”
王老海闻言,羞愧地低下了头,作为经验最丰富的老船长,他当时确实存在侥幸心理。靳从起等人也面露惭色。
“第二,错在准备不足!”曹云飞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咱们的船,无线电老旧,信号时好时坏!气象信息接收不灵,全凭老经验看天!救生设备呢?除了几个救生圈,像样的救生筏有没有?应急的药品、淡水、信号弹,储备够不够支撑意外发生后的等待?”
他一连串的质问,让众人都哑口无言。平日里觉得够用的东西,在真正的灾难面前,显得如此捉襟见肘。
“第三,”曹云飞的语气放缓了些,但依旧沉重,“错在应变!船碎了,人落水了,怎么办?只能抱着木头漂,听天由命?咱们有没有预设过最坏的情况?有没有演练过紧急情况下的联络、集结、自救?”
他回想起在荒岛上,众人最初的手足无措和物资匮乏,若非后来齐心协力,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是咱们运气好,命大,扛过来了。”曹云飞环视众人,眼神无比认真,“但谁能保证,下次还有这么好的运气?咱们山海协会,要想在这片海上立足,光靠胆子大、运气好,不行!咱们得把咱们的‘海疆’,守得固若金汤!不能再让兄弟们,让咱们的家当,这么轻易地就被风浪吞掉!”
他的话,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是啊,这次是回来了,可下次呢?
“云飞,你说得对!”靳从起第一个站起来,脸上带着悔恨和决绝,“这教训,太深了!咱们不能再这么糊弄下去了!”
“对!必须改!”于小海也激动地说道,“咱们得把咱们的船,咱们的规矩,都立起来!”
老范船长吧嗒着旱烟,重重地点了点头:“是该立规矩了。海上讨生活,不是光凭血性就够的。”
见众人统一了思想,曹云飞这才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方案,一条条摆了出来。
“第一,立规矩!”他斩钉截铁地说道,“从今天起,协会所有船只出海,必须严格执行天气预警制度!公社气象站的通知要第一时间接收,老范叔、王叔你们这些老把式,也要成立一个‘看天小组’,觉得天气不对,有一票否决权!任何船只,不许在恶劣天气预警下强行出海!违者,重罚,直至开除出协会!”
这条规矩,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第二,更新装备!”曹云飞继续道,“咱们协会现在有了点家底(之前狩猎和赔偿的积蓄),不能光想着分钱,得用在刀刃上!我提议,立刻拨款,为每一条船,配备最新的晶体管无线电,确保通讯畅通!购买救生筏、足够的信号弹、急救包!还要想办法弄几个望远镜,了望哨很重要!”
更新装备意味着要花大钱,有人脸上露出肉痛的神色,但想到那生死一线的经历,最终还是纷纷点头。
“第三,建立机制!”曹云飞目光炯炯,“设立协会内部互助基金,每家每户按船只和收入比例缴纳,专门用于意外事故的抚恤、救援和船只保险!咱们是一个整体,谁出了事,大家一起扛!”
这条提议,更是说到了大家心坎里。海上风险大,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永远平安,有了这个基金,就等于有了底气和保障。
“第四,加强训练!”曹云飞最后说道,“以后,每个月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模拟船只漏水、火灾、人员落水、甚至……船毁人散的情况!怎么求救,怎么自救,怎么利用现有工具生存,都得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这一整套从制度、装备、资金到人员训练的全面加强方案,细致而周密,展现出了曹云飞远超普通渔民的远见和魄力。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上午,众人又补充了许多细节,最终全票通过了这些决定。
接下来的日子,望海坨变得空前忙碌起来。靳从起和于小海负责跑县里,联系购买无线电和救生设备;老陈带着人仔细核算账目,设立基金管理章程;王老海和老范船长则开始着手制定详细的航行安全条例和应急演练大纲;就连伤势未愈的耿老四和柱子,也帮着整理资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痛定思痛,方能浴火重生。这场几乎毁灭性的台风灾难,没有击垮山海协会,反而像一柄重锤,将散沙般的渔民们锤炼成了一块更加坚韧、更有凝聚力的钢铁。他们开始用更加专业、更加谨慎、也更加团结的姿态,重新审视和经营着他们赖以生存的这片蔚蓝色疆域。固海疆,不仅仅是为了抵御风浪,更是为了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