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荣率领三万禁军离了两淮,直奔燕云而去,这片被朝廷暂时搁置的沃土,瞬间成了无主之地的权力真空。王庆立于荆南城楼之上,望着东南方向纪山的轮廓,眼中精光毕露——曹荣一走,官军势力空虚,正是他扩张地盘、收拢群雄的绝佳时机。
“传我号令,全军拔营,向纪山开进!”王庆声如洪钟,身后数万部众轰然应诺,旗帜如林,尘土飞扬,朝着纪山方向浩浩荡荡而去。他深知自身麾下将领战力平平,若与纪山五虎这般悍将斗阵单挑,必讨不到好。故而此行他打定主意,不逞匹夫之勇,全凭人数优势与攻心之策,收服这伙盘踞纪山的强寇。
纪山之上,马劲、马犟兄弟率部守着南麓隘口,滕戣、滕戡坐镇中峰营寨,袁朗则领精锐巡守北坡,五人各守一方,将纪山打造成了易守难攻的堡垒。听闻王庆大军压境,袁朗手持一对十五六斤重的水磨炼钢挝,怒不可遏:“不过一介草寇,也敢觊觎纪山!待我去会会他,一挝敲碎他的狗头!”
滕戡连忙拦住他:“袁将军稍安勿躁,王庆此次带来的人马足有三万,是我等的数倍之多。硬拼不得,需以隘口坚守,耗其锐气。”话音未落,山下已传来震天的呐喊声,王庆大军如同潮水般涌至南麓,密密麻麻的士兵将隘口围得水泄不通,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寨墙,打得守卒抬不起头。
马劲、马犟兄弟率军奋力抵挡,奈何对方人多势众,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如同浪涛拍岸,寨墙上的守卒伤亡渐增。王庆立于阵前,命人将数百面盾牌拼接成防护阵,掩护士兵架起云梯,同时高声喊话:“纪山诸将听着!朝廷昏聩,蔡京当道,曹荣已弃两淮百姓于不顾!我王庆今日前来,并非要赶尽杀绝,而是要共创大业!凡归顺者,既往不咎,保留原职,粮草军饷翻倍!”
喊杀声中,这番话却如种子般落在了守军心中。连日来,朝廷的粮饷早已断绝,守卒们皆是为了活命才投靠纪山五虎,如今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又听闻有更好的出路,不少人已面露犹豫。
激战半日,南麓隘口的寨墙已被撞开一道缺口,王庆大军趁机涌入,马劲、马犟兄弟虽奋力厮杀,却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渐渐被逼得节节败退。就在此时,王庆命人鸣金收兵,再次喊话:“马氏兄弟,你们已身陷绝境,再斗下去不过是徒增伤亡!我知你二人勇猛,若肯归顺,我愿与你结为兄弟,共图大事!”
马劲、马犟看着身边仅剩的数百残兵,又望了望山下黑压压的敌军,眼中满是挣扎。恰在此时,中峰传来消息,滕戡被王庆麾下士兵围困,滕戣前去救援,却陷入重围难以脱身。袁朗虽勇,却也被数倍敌军牵制,分身乏术。
王庆见时机成熟,命人放缓攻势,同时派使者带着粮草和印信上山,面见纪山五虎:“我王庆向来言出必行,若五位将军归顺,纪山仍由你们镇守,我额外再拨三万石粮草、五千副铠甲相助。日后打下州府,每位将军各领一郡之地,世代承袭!”
滕戡看着城下源源不断的敌军,又想起朝廷的冷漠与曹荣的离去,心中已然动摇。袁朗虽桀骜,却也明白寡不敌众的道理,他与滕氏兄弟、马氏兄弟商议许久,深知继续抵抗唯有死路一条。而王庆给出的条件丰厚,且承诺保留他们的兵权,远比寄人篱下或战死沙场要强。
次日清晨,纪山之上竖起了降旗。马劲、马犟、滕戣、滕戡、袁朗五人率全体部众出城归顺,王庆亲自出营迎接,以兄弟之礼相待,当场兑现承诺,发放粮草军饷。纪山五虎见王庆果真言而有信,且麾下势力庞大,心中彻底安定下来。
收服纪山五虎后,王庆声势大振。借着这股势头,他又以同样的方式——数倍兵力压制,再辅以优厚条件招降——收服了周边数十股小寇。短短半月之内,王庆的势力便从荆南一路扩张至汉水流域,麾下兵力增至十万之众,纪山五虎更是成为他麾下的得力干将,四处征战,所向披靡。
汉水之畔,旌旗蔽日,十万大军列阵如铁壁铜墙。王庆身披玄铁锁子甲,腰悬湛卢宝剑,立于高台之上,身后纪山五虎按剑侍立,麾下将领肃然躬身。经半月经营,荆南至汉水流域尽归其版图,府库充盈,粮草堆积如山,民心所向皆附,称帝时机已然成熟。
“诸位兄弟!”王庆声震四野,目光扫过阶下群豪,“朝廷腐朽,蔡京奸党祸国,曹荣鼠辈弃民而逃!我等揭竿而起,非为一己之私,乃为救苍生于水火,还天下以清明!”
台下将士轰然响应,呼声直冲云霄。袁朗挥拳怒喝:“主公雄才大略,当登九五之尊!我等愿效死命,共创霸业!”滕氏兄弟、马氏兄弟亦齐声附和,数十万军民跪伏于地,齐呼“请主公称帝!”
王庆抬手示意,众声渐歇。他沉声道:“今日,我便顺天应人,于汉水之滨登基,建国号‘楚’,定都荆南!封马劲、马犟为镇南将军,镇守纪山;滕戣、滕戡为平北将军,挥师北上;袁朗为征西大将军,经略巴蜀!凡我楚地,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有功者赏,有罪者罚!”
话音落,礼乐齐鸣,象征楚国王权的玄色龙旗缓缓升起,与纪山五虎的将旗相映生辉。王庆接过百官奉上的玉玺,端坐龙椅之上,接受万众朝拜,是为“楚王”。
“传我号令,全军拔营,向纪山开进!”王庆声如洪钟,身后数万部众轰然应诺,旗帜如林,尘土飞扬,朝着纪山方向浩浩荡荡而去。他深知自身麾下将领战力平平,若与纪山五虎这般悍将斗阵单挑,必讨不到好。故而此行他打定主意,不逞匹夫之勇,全凭人数优势与攻心之策,收服这伙盘踞纪山的强寇。
纪山之上,马劲、马犟兄弟率部守着南麓隘口,滕戣、滕戡坐镇中峰营寨,袁朗则领精锐巡守北坡,五人各守一方,将纪山打造成了易守难攻的堡垒。听闻王庆大军压境,袁朗手持一对十五六斤重的水磨炼钢挝,怒不可遏:“不过一介草寇,也敢觊觎纪山!待我去会会他,一挝敲碎他的狗头!”
滕戡连忙拦住他:“袁将军稍安勿躁,王庆此次带来的人马足有三万,是我等的数倍之多。硬拼不得,需以隘口坚守,耗其锐气。”话音未落,山下已传来震天的呐喊声,王庆大军如同潮水般涌至南麓,密密麻麻的士兵将隘口围得水泄不通,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寨墙,打得守卒抬不起头。
马劲、马犟兄弟率军奋力抵挡,奈何对方人多势众,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如同浪涛拍岸,寨墙上的守卒伤亡渐增。王庆立于阵前,命人将数百面盾牌拼接成防护阵,掩护士兵架起云梯,同时高声喊话:“纪山诸将听着!朝廷昏聩,蔡京当道,曹荣已弃两淮百姓于不顾!我王庆今日前来,并非要赶尽杀绝,而是要共创大业!凡归顺者,既往不咎,保留原职,粮草军饷翻倍!”
喊杀声中,这番话却如种子般落在了守军心中。连日来,朝廷的粮饷早已断绝,守卒们皆是为了活命才投靠纪山五虎,如今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又听闻有更好的出路,不少人已面露犹豫。
激战半日,南麓隘口的寨墙已被撞开一道缺口,王庆大军趁机涌入,马劲、马犟兄弟虽奋力厮杀,却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渐渐被逼得节节败退。就在此时,王庆命人鸣金收兵,再次喊话:“马氏兄弟,你们已身陷绝境,再斗下去不过是徒增伤亡!我知你二人勇猛,若肯归顺,我愿与你结为兄弟,共图大事!”
马劲、马犟看着身边仅剩的数百残兵,又望了望山下黑压压的敌军,眼中满是挣扎。恰在此时,中峰传来消息,滕戡被王庆麾下士兵围困,滕戣前去救援,却陷入重围难以脱身。袁朗虽勇,却也被数倍敌军牵制,分身乏术。
王庆见时机成熟,命人放缓攻势,同时派使者带着粮草和印信上山,面见纪山五虎:“我王庆向来言出必行,若五位将军归顺,纪山仍由你们镇守,我额外再拨三万石粮草、五千副铠甲相助。日后打下州府,每位将军各领一郡之地,世代承袭!”
滕戡看着城下源源不断的敌军,又想起朝廷的冷漠与曹荣的离去,心中已然动摇。袁朗虽桀骜,却也明白寡不敌众的道理,他与滕氏兄弟、马氏兄弟商议许久,深知继续抵抗唯有死路一条。而王庆给出的条件丰厚,且承诺保留他们的兵权,远比寄人篱下或战死沙场要强。
次日清晨,纪山之上竖起了降旗。马劲、马犟、滕戣、滕戡、袁朗五人率全体部众出城归顺,王庆亲自出营迎接,以兄弟之礼相待,当场兑现承诺,发放粮草军饷。纪山五虎见王庆果真言而有信,且麾下势力庞大,心中彻底安定下来。
收服纪山五虎后,王庆声势大振。借着这股势头,他又以同样的方式——数倍兵力压制,再辅以优厚条件招降——收服了周边数十股小寇。短短半月之内,王庆的势力便从荆南一路扩张至汉水流域,麾下兵力增至十万之众,纪山五虎更是成为他麾下的得力干将,四处征战,所向披靡。
汉水之畔,旌旗蔽日,十万大军列阵如铁壁铜墙。王庆身披玄铁锁子甲,腰悬湛卢宝剑,立于高台之上,身后纪山五虎按剑侍立,麾下将领肃然躬身。经半月经营,荆南至汉水流域尽归其版图,府库充盈,粮草堆积如山,民心所向皆附,称帝时机已然成熟。
“诸位兄弟!”王庆声震四野,目光扫过阶下群豪,“朝廷腐朽,蔡京奸党祸国,曹荣鼠辈弃民而逃!我等揭竿而起,非为一己之私,乃为救苍生于水火,还天下以清明!”
台下将士轰然响应,呼声直冲云霄。袁朗挥拳怒喝:“主公雄才大略,当登九五之尊!我等愿效死命,共创霸业!”滕氏兄弟、马氏兄弟亦齐声附和,数十万军民跪伏于地,齐呼“请主公称帝!”
王庆抬手示意,众声渐歇。他沉声道:“今日,我便顺天应人,于汉水之滨登基,建国号‘楚’,定都荆南!封马劲、马犟为镇南将军,镇守纪山;滕戣、滕戡为平北将军,挥师北上;袁朗为征西大将军,经略巴蜀!凡我楚地,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有功者赏,有罪者罚!”
话音落,礼乐齐鸣,象征楚国王权的玄色龙旗缓缓升起,与纪山五虎的将旗相映生辉。王庆接过百官奉上的玉玺,端坐龙椅之上,接受万众朝拜,是为“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