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绿满全球振兴圆-《小城股神:从家园到世界》

  第四百一十章 绿满全球振兴圆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五谷丰收粥的醇厚香气里,混着刚烤好的玉米丰收饼的焦香——粥里集齐了西坡1号到8号的玉米粉,搭配红豆、绿豆、小米等杂粮,寓意“五谷丰登、圆满顺遂”;丰收饼表面印着“绿满全球”的纹样,每一口都藏着扎根土地的喜悦与全球共赢的暖意。庭院里,工作人员正将西坡系列玉米穗标本、智舱充电站模型、文化Ip文创产品打包,每一件物品都标注着“一粒玉米的全球振兴之路”,透着三十年奋斗终成圆满的底气。“晴晴,快把库布其沙漠的老照片装进相册,这次去那边团聚,正好对比现在的绿洲景象,满是念想。”母亲回头喊,手里还在给丰收饼装礼盒,目光落在庭院里的一家人身上:林凡正核对全球玉米种植成果报表,苏晚晴整理着孙辈们的田园体验装备,大哥小电调试着玉米长势监测仪,二弟小风查看智舱全球电站实时数据,妹妹小小梳理文化Ip全球影响台账,嘴里不时传来“覆盖”“增收”“圆满”的字眼,满是丰收的喜悦与满足。

  苏晚晴笑着应声,把老照片小心翼翼放进相册:“都装好了,有当年库布其漫天黄沙的照片,还有咱们第一次在沙漠试种玉米的合影,这次带去和现在的绿洲对比,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看向林凡手里的报表,语气带着感慨:“西坡系列玉米真的覆盖全球100个国家,累计推广1亿亩,带动2亿农民增收了?当年在老院子磨玉米粉的时候,哪敢想有今天的规模。”

  林凡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是啊,从西坡1号亩产不足800斤,到西坡8号在沙漠、极地亩产超1000斤,三十年时间,咱们的玉米种子扎根全球五大洲,从中国乡村种到非洲沙漠、东南亚丘陵、欧洲山地、极地冻土,累计带动2亿农民年均增收1.5万元,不少贫困地区靠种玉米实现了脱贫致富,这就是一粒玉米的力量。”他转头对小电说:“小电,全球种植基地的长势都稳定吧?库布其的沙漠玉米今年亩产预计能到多少?”

  小电点点头,语气沉稳笃定:“爸,放心吧!全球100个国家的种植基地长势都很稳定,核心产区亩产均突破1000斤;库布其沙漠今年推广了西坡8号耐风沙品种,配套智舱光伏滴灌和防沙装置,亩产预计达1250斤,比当年第一次试种时翻了三倍还多。”他调出库布其的长势监测数据,“现在库布其沙漠已有5万亩玉米地,不仅实现了粮食增收,还治理沙化土地10万亩,沙漠绿化率从当年的不足5%提升到现在的60%,真正实现了‘治沙 增收’双赢。”小电转头看向二弟:“二弟,智舱的全球新能源网络现在是全球乡村新能源第一品牌了吧?覆盖和减排数据都达标了吗?”

  小风推了推眼镜,调出智舱全球数据报表:“大哥,放心吧!智舱已成为全球乡村新能源第一品牌,全球充电站达5000个,覆盖50个国家的乡村地区,年减排二氧化碳1500万吨,比行业平均水平高30%;和特斯拉、比亚迪共建的共享电站已落地3000个,适配全球100余种车型,农户和游客使用满意度达96%。”他补充道:“我们的光伏农机已在全球20个国家推广,累计投放1万台,降低农业能源成本40%,带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25%,完全满足乡村农业生产需求。”小风看向妹妹:“小小的文化Ip现在全球影响数十亿人了吧?文旅和文创的成果都不错吧?”

  小小举起文化Ip台账,眼里闪着光:“放心吧大哥、二哥!咱们的文化Ip已影响全球数十亿人,《沙漠里的绿太阳》绘本全球销量破2000万册,翻译成15种语言,入选多国中小学课外读物;《玉米扶贫日记》纪录片在全球20家主流平台播出,播放量破10亿;西坡村作为国际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年接待全球游客1500万人次,文创产品全球销量破5亿元,真正成为了传递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她补充道:“我们的‘中国乡村文化周’已在全球20国完成巡演,累计吸引观众1000万人次,推动中外乡村文化互鉴合作100余项,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

  “孩子们,都收拾好了就出发,去库布其沙漠团聚,见证咱们的振兴圆满时刻。”林凡收起报表,语气凝重又充满期许,“库布其是咱们沙漠治沙增收的起点,当年第一次在那里试种玉米,失败了无数次,现在那里变成了绿洲粮仓,还有光伏电站、文旅小镇,正好带着孙辈们去看看,让他们知道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记住扎根土地、艰苦奋斗的初心。”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林凡一行抵达库布其沙漠。刚下车,就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玉米地,金黄的玉米穗随风摇曳,远处的光伏电站整齐排列,文旅小镇的游客络绎不绝,完全看不到当年漫天黄沙的痕迹。乌力吉大叔带着牧民们早已在路口等候,手里捧着哈达和刚收获的玉米:“林总、苏总,欢迎你们回来!现在的库布其,再也不是当年的‘死亡之海’了,玉米长得一年比一年好,牧民们都住上了新房,孩子们都能去城里上学,这都是你们带来的希望!”

  林凡握着乌力吉的手,感慨道:“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牧民们的坚守,没有孩子们的技术支撑,就没有今天的库布其绿洲。”一行人沿着玉米地的步道前行,孙辈们兴奋地跑进玉米地,抚摸着金黄的玉米穗,林宇问道:“爷爷,当年这里全是沙子,真的能种出玉米吗?”林凡指着远处的防沙装置:“当年这里全是流沙,种下去的玉米苗很快就会被沙子埋住,后来我们培育了耐风沙的西坡品种,建了防沙障,装了光伏滴灌,一点点把沙子变成了耕地,才有了现在的丰收。”

  走到光伏电站旁,小风给孙辈们演示光伏板发电:“这些光伏板既能发电,给玉米地灌溉、给牧民们供电,又能遮阳,减少水分蒸发,是咱们治沙增收的好帮手。”林溪好奇地问:“二伯,这些电还能送到其他国家吗?”小风笑着回应:“能啊,我们的智舱电站已经建到了50个国家,这些绿色能源能照亮更多乡村,帮更多人解决用电难题。”

  来到文旅小镇,小小带着大家参观玉米文化体验馆,里面展示着西坡系列玉米的培育历程、文创产品和全球种植成果:“这里每天都有很多外国游客来参观,他们都想知道沙漠变绿洲的秘密,我们会给他们讲玉米种植的故事,讲中国乡村振兴的经验。”林禾看着绘本里的沙漠种植故事,笑着说:“小姑,我以后要画更多沙漠变绿洲的故事,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知道中国的厉害!”

  当天傍晚,全家和牧民们一起在玉米地旁举办了丰收晚宴,金黄的玉米、鲜嫩的羊肉、香甜的奶茶摆满了餐桌,牧民们唱起了欢快的歌谣,孙辈们围着篝火玩耍,笑声回荡在绿洲上空。乌力吉举起酒杯,激动地说:“感谢林总、苏总,感谢小电、小风、小小,是你们让库布其变绿、让我们变富,你们的恩情我们永远记在心里!”林凡举起玉米汁,回应道:“库布其的变化,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缩影,也是全球生态治理与产业增收的典范,未来我们会继续推广西坡模式,让更多沙漠变绿洲,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晚宴间隙,小电收到全球种植基地的汇总消息:“爸,全球100个国家的西坡玉米今年总产达1200万吨,带动2亿农民增收3亿元,所有种植基地均实现生态与产业双赢,没有出现任何技术问题。”小风也收到智舱的最新数据:“智舱全球充电站年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500万吨,成功入选全球新能源标杆企业。”小小则分享了文化Ip的新成果:“我们的《小小育种家》亲子综艺在全球少儿频道播出后,圈粉5亿人次,已有10个国家提出合作,想引进咱们的乡村文化Ip模式。”

  林凡听着孩子们的汇报,眼里满是欣慰,起身对大家说:“三十年扎根土地,三十年深耕产业,我们从一粒玉米种子出发,实现了绿满全球、振兴圆满的梦想。西坡系列玉米覆盖全球100个国家,智舱成为全球乡村新能源第一品牌,文化Ip影响数十亿人,这不仅是咱们全家的成就,更是中国乡村产业的骄傲,是全球乡村共同发展的成果。”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玉米地、光伏电站和大家脸上的笑容,语气激昂:“扎根土地,方能孕育希望;心怀家国,方能行稳致远;共享共赢,方能实现圆满。未来,我们会继续坚守初心,让西坡的种子扎根更多土地,让智舱的绿色能源照亮更多乡村,让中国的乡村文化温暖更多心灵,让全球乡村在振兴路上携手前行,共同书写更加繁荣美好的新篇章!”

  全家人和牧民们一起举起酒杯,齐声欢呼,歌声、笑声、掌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库布其绿洲的夜空中。月光洒在金黄的玉米地和整齐的光伏电站上,泛着温暖的光芒,照亮了全球乡村振兴的圆满之路。

  “你看,”苏晚晴轻声对林凡说,“一粒玉米,绿了全球;一份坚守,圆了振兴,这就是最圆满的幸福。”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初心不改,扎根土地,振兴之路就永远充满希望;共享共赢,携手前行,全球乡村就永远繁荣兴旺。这粒玉米的故事,会永远延续下去,这乡村振兴的梦想,会永远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