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集合店的展陈合作启动会,定在了江屿的工作室。林薇抱着半人高的帆布包站在门口时,指尖还在悄悄发紧——包里塞着她熬了三晚画的展陈草图,卷得齐整的画纸外裹着层透明塑料膜,怕被风吹皱;还有几个巴掌大的样品:印着老巷秋槐的迷你帆布袋、缀着小灯串的钟楼模型,甚至连她特意从老巷捡的半片槐树叶都装在透明小袋子里,想给设计师们看看“真实的老巷质感”。
推开门,工作室里的氛围和她想象中一样——严谨得没什么多余温度。几张灰色办公椅围着长桌摆成圈,桌上摊着展开的园区设计图,铅笔标注的线条密密麻麻;靠墙的架子上摆着各式建筑模型,白卡纸做的屋顶、木质的窗棂,连模型里的微型路灯都做得栩栩如生;空气里混着铅笔屑的淡香和咖啡的焦苦,几位穿着简约工装的设计师正低头翻着资料,听到动静才抬头看了她一眼,眼神里带着专业人士特有的审视。
江屿刚从茶水间出来,手里端着两杯温水,看见她怀里快掉下来的样品袋,脚步顿了顿,快步走过来接过帆布包,自然地放在桌角:“先坐,人刚到齐。”他的手指碰到她攥得发紧的草图卷,轻轻往旁边挪了挪,像是怕她攥得太用力把纸边捏皱。
林薇刚坐下,就被长桌中央的展陈初步方案吸引了——白纸黑字列着“产品陈列区”“收银台位置”“动线规划”,条条框框规整得像本教科书,却没半点她想要的“老巷烟火气”。她悄悄把手里攥着的便签纸(上面记着昨晚临时想起的三个创意点)往桌下藏了藏,心里那点刚鼓起的勇气又缩了回去。
“那我们开始吧。”江屿坐在长桌主位,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先请林小姐说说‘老巷系列’的展陈需求,她是品牌方,最清楚产品想传递的感觉。”
被点到名时,林薇深吸了口气,把帆布包里的草图“哗啦”一声摊在桌上。画纸展开的瞬间,桌上的设计师们都下意识往前凑了凑——她的草图没用水彩渲染,只用铅笔勾勒轮廓,却画得格外鲜活:展陈区的顶部挂着串仿真槐树叶,叶子间缠着暖黄色小灯串,像老巷傍晚的路灯;中间的展台做成了糖水铺的模样,木质柜台里摆着帆布袋,柜台上甚至画了个迷你的白瓷碗,碗边沾着点“糖水渍”;最角落留了块小空间,标注着“互动打卡区”,旁边画了个举着相机的小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可以拍老巷同款合影”。
“我想让来逛的人,一走进展陈区就像钻进了老巷。”林薇的声音起初有点发飘,说着说着就越来越亮,她拿起那个缀着灯串的钟楼模型,轻轻放在草图旁,“比如这个打卡区,我想装个声控的小喇叭,一有人站过去,就播放老巷的声音——陈伯喊‘凉糖水咯’的调子,修鞋摊张师傅敲钉子的‘叮当’声,甚至下雨天雨水打在槐树叶上的‘沙沙’声。还有这个展台,我想铺层真实的旧木板,不是那种光滑的仿木贴皮,要带点木纹结疤的,就像糖水铺用了十几年的老柜台……”
她越说越投入,手舞足蹈地比划着“灯串要挂多高才像树荫”,连手里的槐树叶样品都忘了放下,眼里亮得像盛着星星。可话说到一半,她忽然察觉到桌对面的沉默——几位设计师交换着眼神,戴黑框眼镜的男设计师推了推眼镜,嘴角抿了抿,语气里带着委婉的克制:“林小姐的想法很有创意,也确实能体现品牌特色,但我们得考虑实际问题。”
他拿起笔,在草图的“互动打卡区”画了个圈:“声光电设备的安装成本比预期高30%,而且调试需要时间,咱们的施工周期只有两周,未必来得及;还有你说的旧木板,这种非标准材料不好找,就算找到,防潮处理也麻烦,后期维护成本太高。”他顿了顿,笔尖落在“仿真槐树叶”上,“这些装饰性元素太多,反而会分散顾客对产品的注意力,不如简化成……”
“可是简化了就不是老巷了。”林薇下意识打断他,话说出口才觉得有点冒失,赶紧低下头,手指攥着那片槐树叶,心里像被泼了盆凉水——她知道设计师说的是实话,预算和周期都是硬伤,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烟火气”,一旦简化,就成了没灵魂的陈列架。她咬了咬嘴唇,刚想开口说“那我再改改”,就听见江屿的声音响了起来。
“成本和周期是问题,但核心体验不能丢。”江屿的指尖落在草图的“互动区”,没看设计师,反而看向林薇,眼神里带着点询问,“你说的老巷声音,不一定需要复杂设备,用小型蓝牙音箱藏在树叶里,提前录好音频就行,成本能降一半;旧木板可以找老家具市场的回收木料,裁成合适尺寸,做简单的清漆处理,比新木板更有质感,也省时间。”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铅笔在草图上快速勾勒:在“槐树叶灯串”旁画了个小音箱的符号,在“旧木板展台”下标注“回收木料 清漆”,甚至在糖水铺模型旁边添了个小括号——“可放迷你糖罐道具(陈伯家同款)”。铅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很轻,却像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薇的思路。
“对!我可以去老巷的旧货市场淘木料!”林薇眼睛一亮,刚才的失落一扫而空,“还有声音,我周末就去录陈伯的吆喝,他每次喊‘凉糖水’都带着点拖腔,特别有感觉!”
戴眼镜的设计师还想说什么,江屿已经把修改后的草图推到他面前,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核心是平衡‘创意’和‘落地’,不是砍掉创意。她要的‘老巷感’是这个展陈的灵魂,丢了就和普通货架没区别。”他顿了顿,补充道,“设备调试我来协调,木料的事让林薇去对接,两周时间够了。”
设计师们对视一眼,没再反驳——江屿在设计圈的口碑就是这样,既懂专业边界,又从不轻易否定有温度的创意,总能在“不可能”里找出“可行路径”。林薇坐在旁边,看着江屿低头和设计师确认设备清单的侧脸,心里忽然踏实得发暖:他没直接替她做决定,却像在她创意的“悬崖边”轻轻托了一把,既护住了她想保留的“烟火气”,又给了落地的台阶,让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突然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
讨论结束时,窗外的夕阳已经把工作室染成了暖金色。设计师们收拾资料离开时,刚才那位戴眼镜的设计师还特意跟林薇说:“你说的老巷声音,录好了可以发我一份,我帮你调音质,保证放出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林薇愣了愣,赶紧点头,心里的那点拘谨彻底散了。
江屿送她到门口,手里还拿着她落下的槐树叶样品。他把小袋子递过来时,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你的想法很好,别因为别人说‘不行’就打退堂鼓。”
林薇捏着冰凉的塑料袋,忽然笑了,眼里带着点被认可的雀跃,还有点不服输的劲儿:“才不会!我可是为了老巷展陈,能熬三个通宵改图的‘打不死的小强’!”
江屿看着她眼里的光,嘴角几不可见地弯了一下——不是平时那种极淡的弧度,而是眼尾轻轻挑了挑,像被夕阳融了点冰:“嗯,看出来了。上次改企划书,你也是抱着咖啡杯熬到凌晨三点。”
林薇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连她熬夜改方案的小事都记得。晚风从门口吹进来,带着点槐树叶的淡香,她看着江屿眼底的温柔,忽然觉得,这场展陈设计的“理念碰撞”,不仅没让她受挫,反而让她更笃定——有这样懂她创意、护她坚持的人在身边,哪怕后面还有更多难题,她也敢放手去闯。
需要我帮你梳理下“老巷声音录制”和“回收木料采购”的具体场景细节吗?比如陈伯吆喝的语气、旧货市场的氛围,能让后续剧情更有画面感。
推开门,工作室里的氛围和她想象中一样——严谨得没什么多余温度。几张灰色办公椅围着长桌摆成圈,桌上摊着展开的园区设计图,铅笔标注的线条密密麻麻;靠墙的架子上摆着各式建筑模型,白卡纸做的屋顶、木质的窗棂,连模型里的微型路灯都做得栩栩如生;空气里混着铅笔屑的淡香和咖啡的焦苦,几位穿着简约工装的设计师正低头翻着资料,听到动静才抬头看了她一眼,眼神里带着专业人士特有的审视。
江屿刚从茶水间出来,手里端着两杯温水,看见她怀里快掉下来的样品袋,脚步顿了顿,快步走过来接过帆布包,自然地放在桌角:“先坐,人刚到齐。”他的手指碰到她攥得发紧的草图卷,轻轻往旁边挪了挪,像是怕她攥得太用力把纸边捏皱。
林薇刚坐下,就被长桌中央的展陈初步方案吸引了——白纸黑字列着“产品陈列区”“收银台位置”“动线规划”,条条框框规整得像本教科书,却没半点她想要的“老巷烟火气”。她悄悄把手里攥着的便签纸(上面记着昨晚临时想起的三个创意点)往桌下藏了藏,心里那点刚鼓起的勇气又缩了回去。
“那我们开始吧。”江屿坐在长桌主位,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先请林小姐说说‘老巷系列’的展陈需求,她是品牌方,最清楚产品想传递的感觉。”
被点到名时,林薇深吸了口气,把帆布包里的草图“哗啦”一声摊在桌上。画纸展开的瞬间,桌上的设计师们都下意识往前凑了凑——她的草图没用水彩渲染,只用铅笔勾勒轮廓,却画得格外鲜活:展陈区的顶部挂着串仿真槐树叶,叶子间缠着暖黄色小灯串,像老巷傍晚的路灯;中间的展台做成了糖水铺的模样,木质柜台里摆着帆布袋,柜台上甚至画了个迷你的白瓷碗,碗边沾着点“糖水渍”;最角落留了块小空间,标注着“互动打卡区”,旁边画了个举着相机的小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可以拍老巷同款合影”。
“我想让来逛的人,一走进展陈区就像钻进了老巷。”林薇的声音起初有点发飘,说着说着就越来越亮,她拿起那个缀着灯串的钟楼模型,轻轻放在草图旁,“比如这个打卡区,我想装个声控的小喇叭,一有人站过去,就播放老巷的声音——陈伯喊‘凉糖水咯’的调子,修鞋摊张师傅敲钉子的‘叮当’声,甚至下雨天雨水打在槐树叶上的‘沙沙’声。还有这个展台,我想铺层真实的旧木板,不是那种光滑的仿木贴皮,要带点木纹结疤的,就像糖水铺用了十几年的老柜台……”
她越说越投入,手舞足蹈地比划着“灯串要挂多高才像树荫”,连手里的槐树叶样品都忘了放下,眼里亮得像盛着星星。可话说到一半,她忽然察觉到桌对面的沉默——几位设计师交换着眼神,戴黑框眼镜的男设计师推了推眼镜,嘴角抿了抿,语气里带着委婉的克制:“林小姐的想法很有创意,也确实能体现品牌特色,但我们得考虑实际问题。”
他拿起笔,在草图的“互动打卡区”画了个圈:“声光电设备的安装成本比预期高30%,而且调试需要时间,咱们的施工周期只有两周,未必来得及;还有你说的旧木板,这种非标准材料不好找,就算找到,防潮处理也麻烦,后期维护成本太高。”他顿了顿,笔尖落在“仿真槐树叶”上,“这些装饰性元素太多,反而会分散顾客对产品的注意力,不如简化成……”
“可是简化了就不是老巷了。”林薇下意识打断他,话说出口才觉得有点冒失,赶紧低下头,手指攥着那片槐树叶,心里像被泼了盆凉水——她知道设计师说的是实话,预算和周期都是硬伤,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烟火气”,一旦简化,就成了没灵魂的陈列架。她咬了咬嘴唇,刚想开口说“那我再改改”,就听见江屿的声音响了起来。
“成本和周期是问题,但核心体验不能丢。”江屿的指尖落在草图的“互动区”,没看设计师,反而看向林薇,眼神里带着点询问,“你说的老巷声音,不一定需要复杂设备,用小型蓝牙音箱藏在树叶里,提前录好音频就行,成本能降一半;旧木板可以找老家具市场的回收木料,裁成合适尺寸,做简单的清漆处理,比新木板更有质感,也省时间。”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铅笔在草图上快速勾勒:在“槐树叶灯串”旁画了个小音箱的符号,在“旧木板展台”下标注“回收木料 清漆”,甚至在糖水铺模型旁边添了个小括号——“可放迷你糖罐道具(陈伯家同款)”。铅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很轻,却像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薇的思路。
“对!我可以去老巷的旧货市场淘木料!”林薇眼睛一亮,刚才的失落一扫而空,“还有声音,我周末就去录陈伯的吆喝,他每次喊‘凉糖水’都带着点拖腔,特别有感觉!”
戴眼镜的设计师还想说什么,江屿已经把修改后的草图推到他面前,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核心是平衡‘创意’和‘落地’,不是砍掉创意。她要的‘老巷感’是这个展陈的灵魂,丢了就和普通货架没区别。”他顿了顿,补充道,“设备调试我来协调,木料的事让林薇去对接,两周时间够了。”
设计师们对视一眼,没再反驳——江屿在设计圈的口碑就是这样,既懂专业边界,又从不轻易否定有温度的创意,总能在“不可能”里找出“可行路径”。林薇坐在旁边,看着江屿低头和设计师确认设备清单的侧脸,心里忽然踏实得发暖:他没直接替她做决定,却像在她创意的“悬崖边”轻轻托了一把,既护住了她想保留的“烟火气”,又给了落地的台阶,让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突然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
讨论结束时,窗外的夕阳已经把工作室染成了暖金色。设计师们收拾资料离开时,刚才那位戴眼镜的设计师还特意跟林薇说:“你说的老巷声音,录好了可以发我一份,我帮你调音质,保证放出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林薇愣了愣,赶紧点头,心里的那点拘谨彻底散了。
江屿送她到门口,手里还拿着她落下的槐树叶样品。他把小袋子递过来时,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你的想法很好,别因为别人说‘不行’就打退堂鼓。”
林薇捏着冰凉的塑料袋,忽然笑了,眼里带着点被认可的雀跃,还有点不服输的劲儿:“才不会!我可是为了老巷展陈,能熬三个通宵改图的‘打不死的小强’!”
江屿看着她眼里的光,嘴角几不可见地弯了一下——不是平时那种极淡的弧度,而是眼尾轻轻挑了挑,像被夕阳融了点冰:“嗯,看出来了。上次改企划书,你也是抱着咖啡杯熬到凌晨三点。”
林薇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连她熬夜改方案的小事都记得。晚风从门口吹进来,带着点槐树叶的淡香,她看着江屿眼底的温柔,忽然觉得,这场展陈设计的“理念碰撞”,不仅没让她受挫,反而让她更笃定——有这样懂她创意、护她坚持的人在身边,哪怕后面还有更多难题,她也敢放手去闯。
需要我帮你梳理下“老巷声音录制”和“回收木料采购”的具体场景细节吗?比如陈伯吆喝的语气、旧货市场的氛围,能让后续剧情更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