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春雨滴落,潜移默化-《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

  次日清晨,天光微亮。

  李承乾走出卧房时,庭院中已经有仆役在洒扫。

  为首的是一位年过五旬的老管家。

  姓傅,

  据说是魏铭专门从自己府中拨过来的。

  为人精明干练,做事滴水不漏。

  “傅管家。”

  李承乾淡淡地打了个招呼。

  “公子醒了。”

  傅管家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计,躬身行礼。

  态度恭敬得无可挑剔。,

  “早膳已经备下,公子是现在用,还是稍待片刻?”

  “现在吧。”

  李承乾走到院中的石桌旁坐下,清晨带着湿气的微风拂面而来,令人精神一振。

  他看着傅管家指挥下人端上精致的粥品和几样当地特色的小菜,每一个动作都井然有序。

  他知道,

  这位傅管家,名为侍奉,实为监视。

  这座宅院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魏铭的眼睛和耳朵。

  用过早膳,

  李承呈对侍立一旁的傅管家说道:

  “傅管家,我想看些书,不知能否请魏使君代为寻觅一些?”

  傅管家脸上堆起笑容:

  “公子想看什么书,尽管吩咐便是。”

  “使君大人早就交代过,一定让公子在这里生活得舒心。”

  “不必是经史子集,”

  李承乾的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我如今对这些已经没了兴致。”

  “若是有关于黔州本地的山川图志、水文地理、风土人情之类的杂书,便最好不过了。”

  “再有,便是些关于农桑、矿冶的典籍,也一并寻来看看,权当打发时日。”

  傅管家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但很快便被恭顺所掩盖。

  他应声道:“是,老奴记下了。公子这是……打算研究些格物致知之学?”

  “闲来无事罢了。”

  李承乾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长安的风月,看腻了,便想看看这南疆的山水。”

  “总不能在这宅子里,坐井观天吧?”

  傅管家连声称是,退了下去。

  不出两个时辰,

  魏铭便亲自带着几名吏员,用一个大樟木箱子,抬了满满一箱书过来。

  “下官听闻公子想看些地方志趣,特地将府衙库存的图籍都给您送来了。”

  魏铭依旧是那副和气生财的笑脸。

  他指着箱子里的书卷,

  “这其中有前朝留下的《黔中记》,也有本朝勘定的舆图,还有些关于本地农耕、草药的杂谈,虽不成体系,但也能看个新奇。”

  “至于矿冶之书,朝廷管制甚严,下官只寻到了几本前人所着的《辨矿篇》,聊胜于无。”

  “有劳魏使君费心了。”

  李承乾起身还礼,目光在那些泛黄的书卷上扫过。

  魏铭摆了摆手,笑道:

  “公子客气了。”

  “您乃是戴罪之身,能安于此地,不惹是非,便是帮了下官大忙了。”

  “这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这话语中,

  既有示好,也暗含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敲打。

  李承乾像是没有听出那层深意。

  只是点了点头,道:“使君放心,承乾如今一介庶民,只求能在这黔州,安度余生。”

  魏铭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寒暄了几句,便告辞离去。

  接下来的数月,

  李承乾彻底沉浸在了这些故纸堆里。

  他白天读书,研习地图。

  将黔州境内的每一条山脉、每一条河流都牢牢记在心里。

  到了夜晚,

  他便在脑海中,将白日所学的知识与工业革命的技术相结合,进行无数次的推演。

  他甚至开始在庭院的角落里,开辟了一小块田地。

  亲自种植一些当地的作物。

  向府中的农户仆役请教耕作之法。

  这一切,

  都通过傅管家的眼睛,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魏铭。

  在魏铭看来,

  这位曾经心高气傲的废太子,是真的被磨平了棱角。

  不再关心朝政,不再怨天尤人。

  而是将精力寄托于这些“无用”的杂学之上。

  这正是长安那位皇帝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因此,

  对李承乾的监视,也渐渐流于形式。

  李承乾甚至被允许在几名护卫的“陪同”下,在黔州城内以及近郊走动。

  他拄着手杖,拖着那条微瘸的腿,走过黔州城的青石板路。

  看过市集上贩卖的土产,听过茶馆里南来北往的客商闲谈。他去了城外的农田,

  看过那些简陋的耕具和辛苦劳作的农人。

  他也曾登上城外的山岗,

  眺望那连绵不绝的十万大山,云雾缭绕,深不见底。

  他的足迹,

  在为他绘制一幅比任何舆图都更精确、更生动的黔州全貌。

  半年后,一个雨夜。

  李承乾站在窗前,听着屋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他摊开一张亲手绘制的舆图。

  图上,用朱砂标记出了几处特别的地点。

  其中一处,

  位于黔州西北百里之外,一处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的巨大盆地,名为“落雁谷”。

  那里人迹罕至,只

  有一条隐秘的溪流可以出入,是天然的藏兵之所。

  而且,

  根据他从那些古籍中寻到的蛛丝马迹和实地勘察的推断,落雁谷周边的山脉中,极有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煤矿和铁矿。

  万事俱备。

  他闭上眼,心神沉入系统。

  那张【十万死士兑换卷】静静地悬浮着。

  他伸出意念,轻轻触碰。

  【是否确认使用“十万死士兑换卷”?召唤地点将设定为:黔州落雁谷及其周边区域。】

  “确认。”

  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没有风云变色的奇景。窗外的雨,依旧在下。

  但李承乾知道。

  从这一刻起,黔州的天,要变了。

  一股足以改天换地的力量。

  正在那不为人知的深山幽谷之中,悄然汇集。

  这雷声,

  起于无声之处,终将震撼整个大唐。

  贞观十九年,秋。

  长安。

  夜色如墨,笼罩着巍峨的太极宫。

  宫墙之内,万籁俱寂。

  只余下巡夜禁军甲叶碰撞的细碎声响,和风过殿角的呜咽。

  甘露殿内,

  安神香的青烟袅袅升起,盘旋而上,却似乎无法抚平龙榻上那人的梦魇。

  李世民的眉头紧紧锁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的呼吸时而急促,时而压抑。

  仿佛被无形的巨石压在胸口。

  他做了一个梦。

  梦中,

  他依旧坐于太极殿那高高的御座之上,殿下百官俯首,山呼万岁。

  可他的心,

  却空落得厉害,仿佛失去了什么最重要的东西。

  就在这时,

  一名风尘仆仆的驿使,带着南方的湿热气息,跌跌撞撞地冲入大殿,跪伏在地,声音嘶哑而绝望。

  “陛下……黔州急报……”

  “讲。”

  他的声音在梦中显得异常威严,却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

  “李承乾,于七日前,病……病亡于黔州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