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世事短如春梦-《九两金》

  秋天,金山的风开始带上一种刺骨的凉意,尤其是清晨,从海湾上吹来的雾气,能钻进人的骨头缝里。

  乔三,或者说,如今的“王先生”,正裹着一件厚实的毛呢外套,坐在一栋刷着白漆的独栋小楼的二楼阳台。

  他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圣经》,眼神却空洞地越过书页,投向远处被晨雾笼罩的城市轮廓。

  那里,是唐人街的方向。

  这栋小楼坐落在普雷西迪奥高地边缘,远离唐人街。

  它是米勒牧师主持的基督教会名下的财产。

  乔三以一个身患重病、前来寻求上帝救赎的广州富商“王存信”的身份,向教会捐赠了一笔足以翻修整个教堂屋顶的巨款。

  作为回报,米勒牧师不仅热情地接纳了他这位“迷途的羔羊”,还将这处原本用作神职人员静修的小楼,以极低廉的价格“租”给了他。

  “爷,风大,该进屋了。”

  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阿四是他从宁阳会馆带出来的最可靠的心腹, 除了阿四,还有六个心腹打仔挤在一楼。

  这个年轻的后生仔是他养的暗子,平常没怎么露过脸,因此出去打探消息还算安全。

  乔三“嗯”了一声,转身走进二楼的小厅。

  “唐人街那边,今天有什么新消息?”

  阿四将牛奶放在桌上,低声回道:“三爷,于新手下那帮辫子党,昨天又跟码头上的红毛干了一架。死了两个,伤了七八个。警察去了,跟没去一样,抓了几个小喽啰,回头就放了。”

  乔三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意料之中。于新这个蠢人,学人抢地盘都学不明白,他不敢去唐人街,竟然选了码头区?那里几万劳工,十之六七都是鬼佬,除了放火抢仓库,还会做什么?他以为扔掉宁阳会馆的牌子,给烂仔们发够钱,就能坐稳江山了?这么烧杀抢掠下去,他这是在把所有人都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那些鬼佬警察没抓到他,是因为他还没触动那些真正的大人物的利益。于新越是张狂,他就离死越近。”

  在乔三的盘算里,眼下的蛰伏只是一时之策。

  他熟悉唐人街的一草一木,熟悉每一个商号、会馆主事者的贪婪,熟悉每一个打仔头目的价码。

  他自信,凭借自己浸淫半生的手腕和谋略,择机重回唐人街,搅动风云,从张瑞南那个老匹夫手里夺回宁阳会馆的大权,不过是时间问题。

  每个周日的礼拜,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堂。

  他会穿着最体面的西装,坐在前排,神情肃穆地听米勒牧师宣讲“爱与宽恕”。

  他甚至会跟着唱诗班哼唱那些在他听来不成调的圣歌。

  周围的白人教众都对这位来自“虔诚”且“慷慨”的富商渐渐熟悉。

  没人知道,当米勒牧师讲到“该隐因嫉妒而杀害兄弟亚伯”时,乔三心里想的是于新那张背叛的脸。

  当大家齐声祈祷“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时,他正在脑海里盘算着该如何收买市政某些官员的心腹,为日后的行动铺路。

  这个教会,这栋小楼,这身“王先生”的皮,不过是他暂避风浪的龟壳。

  他需要的,只是等待。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金山的天,已经开始变了。

  ——————————

  变化,是从一个名字越加频繁地出现开始的。

  “陈九。”

  当阿四第一次说出这个名字,并回来禀报时,乔三甚至没能立刻想起他是谁。

  “陈九?哪个陈九?”他皱着眉,在记忆里搜索。

  “就是那个……被赶出唐人街的烂仔,捕鲸厂那个……爱尔兰人暴乱,打出头的那个。”

  阿四提醒道。

  乔三这才恍然大悟,随即发出一声轻蔑的嗤笑。

  “哦,是他。赵镇岳新收的狗腿子。怎么,这条狗现在也配有自己的名号了?”

  在他眼里,陈九不过是豢养的一条恶犬,一个没有根基、没有背景的“捕鱼烂仔”,一个用完即弃的工具。

  这种人,再能打又怎么样?

  捉鱼生意能做多大?能养得起多少人?

  捕鲸厂左右不过几十号人,其他都是渔民,今后怎么发展?

  这种猛然出头的人物,在唐人街如过江之鲫,根本不值得他费半点心神。

  然而,接下来几个月,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带来的消息也越来越让乔三感到刺耳和不安。

  “三爷,那个陈九……他新收拢了百来号人,都是些不要命的。凶悍异常,跟协义堂摆茶阵,竟然打赢了。”

  乔三的眉头皱了起来。

  “百几号人?仲打赢埋?嗰啲老家伙就咁眼白白睇住?”

  “听讲杀到血流成河,吓到会馆个馆长都脚软。”

  “嗯?”

  乔三的脸色沉了下来。

  事情开始脱离他的预想。

  他急于知道更多细节的消息,更频繁地让那个阿四早出晚归地去打探。

  更让他震惊的消息接踵而至。

  “三爷,陈九开了秉公堂,还做了报社。他还通过致公堂做海运生意,听说第一批腌鱼已经运回广州了。”

  “他……他竟然在做正行生意?”

  乔三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他几十年的认知里,唐人街的权力就是建立在偏门生意上的。

  赌档、烟馆、妓寨。这些才是来钱最快、最能控制人心的手段。

  做正行?那是那些“良民”才干的苦差事,又累又慢,如何能养得起百来号打仔?

  ——————————

  乔三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烦躁。

  他开始失眠,

  他所熟悉的那个世界,那个由会馆、宗族、香堂、规矩和“平安银”构筑起来的地下王国,似乎出现了一道裂痕。

  而陈九,就是从这道裂痕里钻出来的、他完全不认识的怪物。

  他,乔三,宁阳会馆的前任管事,一个靠着权谋和人心算计爬到顶峰的枭雄,竟然被一个不知道从哪里爬出来的泥腿子,搞得心神不宁。

  这是一种比被于新背叛更深刻的屈辱。

  于新再怎么不是东西,也是在这个体系里和他斗。

  他们遵循的是同一套规则,说的是同一种“语言”。

  可这个陈九,好像在用一种乔三完全看不懂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势力。

  知道的细节越多,他越焦虑,且想不通。

  ————————

  “他凭什么?”

  他开始疯狂地让阿四去打探关于陈九的一切。他想找出这个人的弱点,想把他纳入自己熟悉的框架里去分析、去算计。

  然而,得到的信息越多,他心中的寒意就越重。

  他听说,陈九给为他做事的人开的工钱,从不贪墨可口,比唐人街任何一个老板都高。

  他听说,陈九的秉公堂收留了些无家可归的妇女儿童,让她们在义学和医馆里做工,有饭吃,有地方住,不受欺负。

  他听说,陈九的人,不收保护费。

  乔三感到一阵眩晕。他扶着桌子,险些站立不稳。

  他明白了。陈九不是在抢生意,他是在挖根。

  他在挖所有会馆、所有堂口的根。

  会馆和堂口靠什么控制底层侨民?靠的就是宗族乡情和对生存资源的垄断。

  而陈九,正在用更直接、更实在的方式。

  金钱、食物和安全一一来收拢人心。

  而他,乔三耶,连上牌桌的资格,都已经快要没有了。

  他第一次,对自己“东山再起”的计划,产生了动摇。

  ————————————

  时间缓慢流逝。

  乔三的小楼,彻底变成了一座信息孤岛。

  “阿四,”

  一天晚上,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我们离开这里。”

  阿四愣了一下:“三爷,我们去哪?”

  “沙加缅度(萨克拉门托)。”

  乔三的手指,重重地按在了地图上的那个城市。

  “金山是待不下去了。我们去二埠,那里至少也有数千同胞。凭我们手里的钱,在那里重新开始,未必没有机会。”

  “爷,陈九不是在报上招工?还说他在那里有很大一片土地,很大一片农场?”

  “他能有百十亩就撑死了,说大话谁不会?都是骗人做工的把戏…..”

  “我之前去过沙加缅度,那里还有很大一个华人聚集地,咱们就去那里!”

  那是一个充满了绝望和不甘的决定。

  离开金山,等于承认了他在这里的彻底失败。

  但他别无选择。他宁愿去一个新地方当个富家翁,也不愿在金山这个伤心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时代被埋葬。

  几天后,两辆不起眼的廉价马车,悄悄地驶离了那栋白色的小楼。

  乔三坐在颠簸的车厢里,最后一次回望唐人街的方向。

  那里的天空,被夕阳照出一片诡异的暗红色,像一个永不愈合的伤口。

  然而,他以为的“重新开始”,不过是另一场幻梦的破灭。

  萨克拉门托的华人社区,比他想象的要小,也要……新。

  这里没有盘根错节的百年会馆,没有根深蒂固的堂口势力。

  人们谈论最多的,不是哪个大佬又开了新的赌档,而是“陈九农场”的招工信息。

  乔三带着人找了半天才住下。

  他让阿四出去打探消息,自己则闭门不出。

  阿四带回来的消息,让他如坠冰窟。

  “三爷,这里……这里几乎成了陈九的天下。”

  阿四的声音里充满了沮丧,

  “中国沟的苦力,几乎是陈九的人,他们负责给农场采购。城里的几家华人的杂货铺、洗衣店,都挂着陈九农场的牌子,说是联营。我去了几家,听到的全都是在说陈九农场的好处。”

  “他们说,去农场做工,管吃管住,一个月能拿到二十块鹰洋的现钱,或者还能拿分红。”

  “农场有自己的武装护卫队,没人敢去欺负。”

  “他们说,陈九老板派了识字先生在农场里教孩子们读书,还请了白人医生定期去看病。”

  乔三呆住了。他想象过很多种可能,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

  陈九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金山,像藤蔓一样,蔓延到了加州华人生存的各个角落。

  他不是在建立一个帮派……

  乔三让阿四乔装打扮,偷偷去农场附近看过。

  回来的阿四,脸色惨白。

  “三爷,那哪里是农场,简直是一座军营。高高的木墙,四角有了望塔,门口有几十个荷枪实弹的护卫在巡逻。我只在远处看了一眼,就差点被发现。”

  “他们说,这营地里全都是人。占住的土地一望无际,十万亩怕是都不止….”

  乔三彻底绝望了。

  他像一具被抽去骨头的空壳,瘫坐在椅子上。

  他明白了。

  金山,乃至整个加州,都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

  去别的城市?那些没有华人聚集的城市,他一个黄皮肤的“富翁”,带着一笔巨款,只会成为白人暴徒眼中的肥肉。

  回国?他更不甘心。他乔三在金山叱咤风云半生,最后像条丧家之犬一样逃回去?他丢不起这个人。

  他成了一片无根的浮萍,在时代的洪流中飘荡,却找不到任何可以停靠的岸边。

  在萨克拉门托待了不到一个月,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零钱后,在一个开始有些冷意的夜晚,乔三,又坐着马车,像幽魂一样,悄悄地返回了金山。

  他们回到了普雷西迪奥高地的那栋白色小楼。

  米勒牧师对于“王先生”的归来感到十分惊喜,他以为这位“兄弟”是外出“朝圣”归来,信仰愈发坚定了。

  只有乔三自己知道,他不是归来,是归巢。

  一个等死的囚徒,回到了他自己选择的、也是唯一的囚笼。

  他不再关心唐人街的任何消息,他开始酗酒,整日整夜地把自己灌醉。

  他时常在醉梦中,回到宁阳会馆那个宽大的太师椅上,下面站着黑压压一片向他请安的兄弟。

  他一挥手,就能决定一条街的兴衰,一个人的生死。

  可梦醒时分,只有壁炉里渐冷的余烬,和窗外死寂的黑暗。

  ——————————

  乔三又做梦了。

  这一次,他没有梦到会馆的威风,而是梦到了少年时,在广东乡下,跟着父亲在田里插秧。太阳火辣辣地晒在背上,泥水浸泡着双脚,虽然辛苦,心里却很踏实。

  父亲对他说:“阿三,人活一世,要对得起脚下这片土地。”

  脚下的土地……

  一阵突如其来的心悸,将他从沉睡中惊醒。

  不是声音。房间里静得可怕,连壁炉里的火都已熄灭。

  也不是光线,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丝光亮透进来。

  是一种感觉。一种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的感觉。

  一种被野兽包围的猎物,在劫难逃的死寂。

  这是他混迹江湖几十年,从无数次血腥的厮杀和阴谋的刀口上,磨练出的第六感。

  他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像一只年迈的肥猫,从床上滑了下来。

  他赤着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身体紧贴着墙壁,一点一点地挪到窗边。

  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将厚重的天鹅绒窗帘,拨开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缝隙。

  然后,他向外望去。

  小楼的四周,凡是目力所及之处,都站满了黑色的影子。

  他慢慢地松开窗帘,任由那道缝隙合拢,将自己重新投入到彻底的黑暗中。

  他没有感到恐惧,也没有感到愤怒。

  那两种情绪,似乎早已在他从萨克拉门托返回的路上,被寒风吹散了。

  他只是觉得……好笑。

  一种发自肺腑的、充满了讥讽和荒谬的好笑。

  “呵呵……”

  一声干涩、嘶哑的笑声,从他的喉咙里挤了出来。

  “呵呵……哈哈哈哈……”

  他靠着墙壁,缓缓地滑坐到地上。

  他笑着,笑得肩膀都在颤抖,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