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旗还没升,债先还了!-《老子有系统,颤抖吧小鬼子》

  那缕诡异的白光仿佛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奉天城的夜幕,将广场上攒动的人头照得纤毫毕现。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混杂着露水、汗味和廉价烟草的复杂气味,那是属于黎明前最浓重的绝望与期待。

  人群再次聚集,像被无形磁力吸引的铁屑,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相同的迷茫。

  他们来,或许只是为了给心中那点即将熄灭的火星,再找一丝若有若无的氧气。

  高台上,林婉如一袭素雅的旗袍,在晨风中站得笔直,像一株迎着风暴的白玉兰。

  她没有多余的废话,只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微微颔首,随即打开了一台从洋行借来的最新款留声机。

  滋啦的电流声后,一个熟悉到令人牙酸的声音响起,正是财政总长宋子文。

  “……大帅的胃口太大,这笔债,神仙也还不上。与其硬撑,不如……让它烂掉。舆论嘛,压一压,过两个月,谁还记得?”接着,是另一个阴恻恻的声音:“宋总长高见,只要我们一口咬定是南洋那边耍诈,把水搅浑,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录音不长,但每一个字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每个人的脸上。

  广场上死一般的寂静,连呼吸声都消失了。

  这就是他们信赖的财政总长?

  这就是他们以为的救星?

  家人们,谁懂啊,这信仰崩塌的声音,比奉天兵工厂的炮弹试射还响。

  林婉如没有给他们太多消化震惊的时间,玉手一挥,几名精干的卫兵将一叠叠盖着鲜红火漆印的汇款单据投影在早已备好的巨大幕布上。

  “这是南洋三百七十二家华侨商会的联合汇款单链,每一笔钱,都有名有姓,有血有汗!从新加坡的橡胶园,到马尼拉的码头,那是我们的同胞一分一毫从洋人嘴里抠出来的血汗钱!”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清亮而锐利,穿透了整个广场:“现在,请你们告诉我,是谁,口口声声说大帅要赖掉同胞的血汗钱?又是谁,在城里散播恐慌与绝望,想让我们自己先烂掉根子?”

  无人应答。

  那段录音和如山铁证,主打一个真实,把所有阴谋论和谣言锤得稀碎。

  人群中,几个前几日叫嚣得最凶的地痞无赖,已经悄悄地往后缩,恨不得把自己塞进地缝里。

  就在这时,人群一阵骚动,一个身影踉踉跄跄地挤了进来。

  众人定睛一看,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那人穿着一身皱巴巴、还带着污渍的西装,头发凌乱,胡子拉碴,眼窝深陷,若不是那身形轮廓依稀可辨,谁能认出这是往日里风度翩翩、永远一丝不苟的宋子文?

  他的CPU,显然已经被昨夜的连环打击给干烧了。

  他穿过死寂的人群,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最终停在站在台前的张作霖面前。

  没有一句话,他双膝一软,“扑通”一声,直挺挺地跪了下去,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石板上。

  “大帅……我错了……”他的声音嘶哑干涩,如同破旧的风箱,“我错了……我总以为经济是冰冷的铁律,是数字的游戏,可我忘了……我忘了,人心,人心才是这一切的根基啊!”

  张作霖面无表情,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深邃得像关外的黑土地。

  广场上,成千上万双眼睛聚焦在这戏剧性的一幕,连风都仿佛停止了流动。

  良久,张作霖才缓缓地从自己那身粗布军装的内兜里,掏出一张被摩挲得微微泛黄的纸。

  他没有扶起宋子文,而是弯下腰,将那张纸展开。

  “强国之本,在民;民强之基,在信。国无信不兴,民无信不立……”张作霖一字一句地念着,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全场。

  宋子文猛地抬头,眼中尽是难以置信。

  那是他年轻时意气风发,为张作霖的强国梦想所写的《强国赋》,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曾浸透了他的理想与抱负。

  张作霖将那张纸,轻轻放在宋子文颤抖的手中,语气平淡却重如泰山:“你写得好,字字珠玑。可惜啊,你后来,亲手把这个‘信’字,给烧了。”

  这番话,比任何咆哮和责骂都来得诛心。

  宋子文捧着那张纸,这个曾经叱咤远东金融圈的天才,此刻哭得像个迷路的孩子。

  全场静默。

  一个苍老的身影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从人群中走出,是奉天银行的老账房孙先生。

  他走到宋子文面前,叹了口气:“宋先生,浪子回头金不换。大帅仁义,设下‘征信堂’,你若真心悔过,可愿从一介伙计做起,用你的余生,去补上亲手捅出的这个天大的亏空?”

  宋子文抬起泪眼婆娑的脸,望着老账房,又望向面沉似水的张作霖,最终,他重重地再次叩首:“我……宋子文……愿从伙计做起!”

  正午的太阳,终于驱散了清晨的最后一丝寒意。

  广场中央,一座巨大的熔炉被点燃,熊熊烈火仿佛要将天都烧出个窟窿。

  首批“信字令”的兑付,正式开始。

  作为民间商号的第一个代表,福源布庄的王掌柜在一片瞩目中,亲手将一枚沉甸甸的铜制“信字令”投入了熔炉。

  片刻之后,卫兵从另一侧的出口,捧出了一箱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银元。

  “当众查验!”张作霖的声音洪亮如钟。

  王掌柜哆嗦着手,一枚一枚地点算,生怕漏掉一个子儿。

  当他点完最后一枚,激动得满脸通红,猛地举起一把锃亮的银元,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一分不少!天杀的,一分都不少啊!”

  “轰!”人群瞬间沸腾了!

  欢呼声、叫好声、甚至喜极而泣的哭声汇成一股声浪,直冲云霄。

  不是,哥们,你来真的啊?

  真兑了?!

  紧接着,来自山西的煤商代表,江南的粮行大户,关外的皮货行老板……一个接一个地上前,将“信字令”投入熔炉,换回足额的现大洋。

  无一违约,无一短缺。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兑付,这是一场关于信用的盛大典礼。

  张作霖站在高台上,看着下方欢呼的人群,一把抓过卫兵手里的铁皮喇叭,吼得青筋暴起:“都给老子看清楚了!看见没?咱中国人,也能有信用!这债,不是压弯咱脊梁的石头,它是给咱挺直腰杆的铁!”

  夜幕降临,当整个奉天城还沉浸在白天的狂喜之中时,张作霖的脑海里,系统的提示音已经炸成了一片绚烂的烟花。

  【叮!龙脉共鸣·终章回响任务圆满完成!】

  【国家信用基石重铸,龙脉认可度大幅提升!奖励结算中……】

  【全国税赋自动上缴率提升至78%!官僚主义内耗降低45%!】

  【民心所向,万众归一!民间自发组织建设项目新增137处!预计将提供超过二十万个就业岗位!】

  【海外资本避险情绪逆转!南洋华侨资本回流已突破五千万银元!这泼天的富贵,请宿主注意查收!】

  与此同时,一场无人组织的奇景,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上演。

  从奉天的商铺,到山海关的客栈,再到长江沿岸的钱庄,甚至远至广州的十三行,无数商号自发地熄灭了一盏寻常的照明灯,转而点亮了一盏崭新的、罩着红纸、上书一个硕大“信”字的灯笼。

  夜空中,这星星点点的“信字灯笼”汇聚成河,如一条红色的星河,在这片饱经风霜的大地上,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来。

  遥远的东京湾外,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的舰桥内,一片幽暗,只有仪表盘闪烁着微光。

  舰长陈铁生紧紧握着冰冷的舵轮,感受着钢铁巨兽在浪涛中的每一次呼吸。

  “报告总指挥!”通讯兵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南洋各港口传来密电,所有我们预售的‘信字令’,已经全部被刻在了最新一批穿甲弹的引信上!”

  陈铁生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低声道:“很好。告诉弟兄们,咱们这一炮,为信用而发!”

  子时将至,帅府书房内灯火通明。

  张作霖刚刚读完最后一封由南洋华侨辗转送来的信,信中字迹朴实,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故土的无限信任。

  他沉默地拿起笔,在一张白宣纸上,郑重写下一行字:“中国不会亡,因为有人愿信,有人愿还。”

  放下笔,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那片由万家“信字灯笼”汇成的璀璨星河,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国家的雏形。

  他低声自语,像是在对那些虎视眈眈的列强宣告:“想看我张作霖赖账?做你们的春秋大梦!老子偏要让你们所有人都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最硬的货币,是人心!”

  镜头猛然拉远,越过奉天城,越过山海关,直抵渤海海面。

  三艘如幽灵般的战舰正破开浓重的夜雾,全速前行。

  突然,三艘战舰的舰首,三盏巨大的红色灯笼骤然亮起,在漆黑的海面上如同三只睁开的怒目。

  一道加密电报,瞬间划破夜空,直达天际。

  “‘放屁雷公’行动——现在开始!”

  天,就要亮了。而另一个更加疯狂的黎明,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