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信字令一出,骨头都硬了!-《老子有系统,颤抖吧小鬼子》

  奉天城,督军府后院的造币厂,此刻比前线炮兵阵地还要喧嚣。

  炉火被鼓风机吹得“呼呼”作响,将匠人们的脸映得通红,汗水淌进眼睛里,他们却连擦一下都顾不上。

  张作霖站在一旁,嘴里叼着雪茄,烟雾缭绕中,眼神比炉膛里的火还要亮。

  他面前,一排排刚从民间收缴上来的,还带着体温的银元,正被毫不怜惜地铲进熔炉。

  这可不是败家,这是在搞顶级金融炼金术。

  “都听好了!”张作霖的声音盖过了炉火的轰鸣,“咱们这不是熔钱,是给奉天的爷们儿、姐们儿们铸魂!正面一个‘信’字,要刻得像山一样稳。背面‘共债共荣,一诺千金’八个字,要深到能当传家宝!”

  就在这时,府里的老账房孙先生,一个走路都带风的老头,颤巍巍地捧着一本比他年纪还大的线装书跑了过来,激动得满脸褶子都在抖动。

  “大帅!大帅!祖上传下来的‘民间征信谱’!咱家给关外商号记了几百年的暗账,谁家讲信誉,谁家是老赖,这上面记得一清二楚,连他家狗叫啥名都有!”

  张作霖一把夺过那本散发着霉味和墨香的谱子,翻开一页,上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商号的各种交易记录,旁边还有朱笔批注,什么“东家乃义人,赊账从不催”,什么“此家掌柜爱贪小便宜,合作需谨慎”。

  这哪是账本,这简直是东北商业圈的黑历史数据库啊!

  “好!好家伙!这不就是大数据风控的鼻祖吗!”张作霖一拍大腿,对着刚出炉的第一批还烫手的铜令吼道,“就按这本谱发!谱上信誉五颗星的,优先兑付‘信字令’!让他们知道,在咱老张这儿,信用比真金白银值钱!”

  消息一出,整个沈阳城都炸了锅。

  第一个冲进临时兑付点的,是城南“通源当铺”的王掌柜。

  这老哥们儿跑得比兔子还快,一进门就把一块祖传三代的和田玉佩拍在桌上,气喘吁吁地喊:“我换十枚!十枚‘信字令’!老子明天就把这玩意儿挂在当铺门口当招牌,比挂什么金字招牌都好使!”

  就在沈阳城为“信字令”疯狂的时候,一双眼睛正在法租界阴暗的角落里,顺着蛛丝马迹,追踪着这场危机的源头。

  林婉如,这个能把旗袍穿出特工范儿的女人,已经锁定了目标——通过英资麦加利银行散布谣言,并伪造奉天财政厅假账的核心人物,宋子文。

  第二天,《奉天日报》的头版直接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一张高清照片占据了半个版面,照片上,宋子文正与一名英国银行家在隐蔽的西餐厅里举杯密谈,桌上散落着几份文件,标题更是一针见血——“谁在害怕信用?——一个金融卖国贼的秘密账本”。

  文章里,林婉如不仅甩出了宋子文伪造的假账原件影印,还附上了他通过麦加利银行做空奉票的交易记录。

  证据链完整得可以直接把宋子文送上法庭反复审判。

  一石激起千层浪。

  沈阳市民看完报纸,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感情之前全城恐慌,都是被这个“金融才子”当猴耍了?

  愤怒瞬间化为行动,街头巷尾的孩子们甚至编出了新的童谣:“宋先生,真能干,说大帅要耍赖骗。扭头就把金条藏,气得咱把锅砸烂!”

  正当城内舆论反转之际,浑河码头传来消息,南洋巨商陈伯南的船队到了。

  一时间,码头万人空巷,所有人都想看看这位传说中的爱国华侨,是不是真的来“为大帅加油”了。

  船刚靠岸,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壮硕的中年人就从甲板上一跃而下,身后跟着的伙计们,直接从船舱里扛出一箱箱沉甸甸的木箱。

  陈伯南走到人群前,一脚踹开其中一个箱子,刹那间,金色的光芒差点闪瞎了所有人的眼。

  满满一箱,全是金条!

  “南洋八埠的侨胞,凑了三百万现金,全换成了金条!”陈伯南的声音洪亮如钟,“我们不图利息,不图回报,就为大帅那句‘只要还有一个中国人信我,中国的脊梁就断不了’!我们信,中国还能站起来!”

  人群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震天的哭喊声。

  无数百姓涌上前,不是为了抢金条,而是颤抖着去摸一摸那冰冷坚硬的黄金,去亲吻那饱经风霜的船板。

  这是希望,是远方同胞用真金白银投来的信任票!

  张作霖亲自赶到码头迎接,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从怀里掏出一枚编号“壹”的“信字令”,亲手挂在了陈伯南的胸前。

  “兄弟,这玩意儿不值钱,就是块铜疙瘩,可它比你这三百万金条还重。”

  陈伯南看着胸前的铜令,虎目含泪,猛地单膝跪地,声震四野:“大帅!从今往后,我陈伯南的船队,就是奉军的腿!您指到哪,我的船就开到哪!”

  王掌柜的当铺第二天真的把“信字令”挂了出来,当成镇店之宝。

  奇迹发生了,一个来当东西的客人,拿到钱后,竟主动从里面抽出几块银元塞回柜台:“王掌柜,您这店挂着‘信字令’,我信得过!这钱算我多给的利息,就当交个朋友!”更绝的是,一个卖炊饼的小贩,饿了一天,拿着一枚“信字令”想换两个馒头,当铺的伙计看见了,死活不收:“您这是拿信誉来买东西,我哪敢当钱花啊?”说着,硬是塞了四个热乎乎的馒头给他。

  一夜之间,“信字令”成了沈阳城最硬的通货。

  大大小小的商号,纷纷效仿,门口挂起奉字旗,柜台摆上“信字令”。

  一个无形的信用网络迅速成型,甚至连警察局门口都贴出告示:“凡持‘信字令’者前来报案,一律优先受理,加急处理!”

  法租界的地下室里,宋子文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信字令换烧饼咯”的叫卖声,那是他最熟悉的市井声音,此刻却像一把把尖刀扎进他的心脏。

  他精心策划的金融绞杀,竟然被对方用一种近乎原始的、土得掉渣的信用游戏给破了。

  他猛地抓起桌上的威士忌酒瓶,狠狠砸向对面的镜子,镜中的自己瞬间四分五裂。

  “疯子……都是一群疯子!”他喘着粗气,抓起桌上的电话,颤抖着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接通了,他用尽全身力气嘶吼:“张作霖,我要见你!”

  与此同时,督军府内,张作霖看着电话机旁边的来电记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对旁边的副官轻描淡写地说道:“告诉接线员,就说我忙,没空。哼,等着他跪下来求饶呢。”

  话音刚落,一个机械的、只有他能听见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

  【叮!民间信用网络覆盖率达到60%;列强资本出现初步回流迹象;解锁新阶段:信火燎原·全民基建浪潮】

  而此刻,无人知晓的远方,东京湾外的公海上,三艘悬挂着太阳旗的战舰如同幽灵般静默。

  舰桥内,电报机正滴滴答答地向外发送着加密信息:“‘放屁雷公’行动准备就绪,目标数据已更新。行动倒计时——24小时。”

  沈阳城沉浸在信用重建的狂欢中,市民们安心地进入了梦乡,他们相信,黎明之后,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他们并不知道,一场远比金融风暴更加猛烈、更加血腥的真正风暴,正借着夜色的掩护,悄然向他们逼近。

  天边,已经泛起了一丝诡异的鱼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