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念初的视频爆火:10万播放量背后的“物理竞赛质疑”故事-《掌心的刺》

  深圳师范大学的周末宿舍,阳光透过纱窗落在江念初的书桌上,屏幕里的剪辑软件还停留在《校园性别观察日记》第5期的导出界面——进度条走到100%的瞬间,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平台发来的推送:“您的视频《女生参加物理竞赛被质疑?这才是校园里的真实困境》播放量突破10万”。

  19岁的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指尖还残留着剪辑时的酸痛,心里却像被阳光填满。这个系列视频是她去年入学后开始做的,从“校园厕所性别中立改造”到“中性校服的接受度调查”,每期都聚焦一个校园性别平等话题,之前最高播放量也只有3万,这次能突破10万,连她自己都有些意外。

  “念初!你快看评论区!”室友林溪抱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留言不断刷新,“好多人说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还有物理老师留言说要在课堂上放你的视频!”

  念初赶紧点开评论区,置顶的一条留言来自ID“物理竞赛女孩小夏”:“我去年参加省赛时,评委问我‘女生怎么会想到这个解题思路’,当时我差点哭出来。看了你的视频,终于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下面跟着几百条附和:“我学理科时,同桌总说‘女生学理科就是死记硬背’”“老师总把物理难题留给男生,说‘女生理解起来费劲’”……

  看着这些留言,念初想起一个月前去实验中学初中部做调研的场景——那天她本来是去收集“家庭性别平等”课程的反馈,却在教学楼走廊撞见初二女生李雨桐躲在楼梯间哭,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物理竞赛报名表。

  “怎么了?是不是有人欺负你?”念初递过去一张纸巾,李雨桐抹了把眼泪,声音带着委屈:“班里男生说‘女生肯定拿不到竞赛奖,报了也是浪费名额’,连物理课代表都跟我说‘不如把名额让给男生,他们更有希望’。”

  念初心里一沉,她想起自己初中时参加物理竞赛的经历——当时也有同学说“女生学物理没后劲”,连她妈妈都劝她“别太较真,拿不到奖也没关系”。那天她陪李雨桐聊了很久,听她讲自己怎么熬夜刷物理题,怎么对着实验数据反复验算,怎么偷偷把“想当物理学家”的梦想写在笔记本扉页。

  “我想把你的故事拍进视频里,让更多人看到女生对理科的热爱,也让更多人知道,性别从来不是学物理的障碍。”念初当时这么跟李雨桐说,女孩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我想让那些说女生不行的人看看,我们也能把物理学好。”

  为了拍好这期视频,念初前后跑了三次实验中学。第一次是跟拍李雨桐的日常:清晨六点,女孩在台灯下做物理题,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演算;课间休息时,她拿着错题本追着物理老师问问题,眼里满是求知的光;放学后,她留在实验室做电路实验,直到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

  第二次去,念初采访了李雨桐的物理老师张老师。“雨桐是我教过最有天赋的学生之一,她的解题思路特别灵活,上次模拟考还考了年级第一。”张老师无奈地说,“可每次推荐竞赛选手,总有家长说‘女生不如男生稳定’,连有些老师都觉得‘男生更适合冲奖’,其实这些都是偏见。”

  第三次去,念初记录了李雨桐提交报名表的场景——当她把报名表递给班主任时,班里几个男生发出小声的议论:“真要去啊?别到时候连初赛都过不了”“就是,不如把名额让给我,我肯定能拿奖”。李雨桐攥紧了拳头,却没反驳,只是把报名表轻轻放在班主任桌上:“老师,我会好好准备的。”

  拍摄结束后,念初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剪辑视频。她把李雨桐做题的镜头、老师的采访、男生的议论混剪成片段,还加入了自己初中时的竞赛笔记照片,配文:“十年前,我因为性别被质疑;十年后,还有女生在经历同样的困境。”

  视频的开头,念初坐在深圳师范大学的图书馆里,对着镜头轻声说:“大家好,我是念初。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很多女生都遇到过的问题——当我们想学好物理、参加物理竞赛时,为什么总会有人说‘女生不行’?”

  镜头切换到实验中学的走廊,李雨桐的身影出现在画面里。“这个女孩叫李雨桐,初二,物理成绩年级第一,却因为是女生,在报名物理竞赛时被质疑。”念初的画外音响起,“她跟我说,从初一开始,就有人跟她说‘女生学物理只是暂时好,到了高中就会掉队’;她的笔记本上,除了物理公式,还写着一行小字:‘我要证明,女生也能学好物理’。”

  视频里,李雨桐对着镜头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