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江哲的家长好评-《掌心的刺》

  初春的实验中学家长接待室,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木质茶几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江哲刚结束一节“性别平等选修课”的备课,就看到家长接待室门口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初二(4)班男生李伟的爸爸,李建国。

  去年秋天,学校刚开设“性别平等选修课”时,李建国是最激烈的抵制者之一。家长会那天,他当着十几个家长的面,拍着桌子跟江哲说:“男生就该有男生的样子,学什么‘性别平等’?净教些没用的,还不如多补补数学英语!”后来更是找过德育处两次,要求学校取消这门课,说“这课会把孩子教‘娘’了”。

  此刻,李建国却不像去年那样剑拔弩张,他手里攥着一个皱巴巴的信封,耳朵尖有点红,看到江哲走过来,局促地搓了搓手:“江老师,您现在有空吗?我……我想跟您说几句话,是关于之前的事,还有孩子的变化。”

  江哲笑着点点头,把他请进接待室,倒了杯热水递过去:“李叔叔,您坐。是不是李伟最近有什么事?还是对选修课有什么建议?”

  李建国接过水杯,手指在杯壁上反复摩挲,沉默了几秒,才抬起头,语气带着明显的歉意:“江老师,我今天来,主要是想跟您道歉。去年我反对您开这门课,说的那些话太冲动了,现在想想,真是错得离谱。这半年,李伟的变化太大了,我才明白,您这门课教的不是‘没用的东西’,是让孩子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尊重别人。”

  他打开手里的信封,拿出一张纸,是李伟的作文,题目叫《我不再嘲笑她》。“您看看这篇作文,”李建国的声音软了下来,“以前李伟总跟我说,班里女生‘数学差’‘体育笨’,尤其是嘲笑班里的女生王萌,说她‘跑八百米比乌龟还慢’‘连个篮球都拍不好’。我当时还觉得‘男生就该爽朗点,说说怎么了’,从来没纠正过他。可自从他上了您的选修课,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江哲接过作文,认真读了起来。作文里,李伟写了去年冬天的一件事:体育课上,王萌跑八百米时不小心崴了脚,却还是坚持一瘸一拐地跑到了终点。以前的李伟会跟着其他男生一起笑她“逞强”,可那天,他想起江哲在选修课上讲的“尊重他人的努力,不分性别”,想起视频里那些因为被嘲笑而放弃运动的女生,突然觉得很愧疚。他跑过去扶着王萌,帮她拿水,还跟之前一起嘲笑她的男生说:“王萌比我们勇敢,我们不该笑她。”

  “现在李伟回家,再也不说‘女生这不行那不行’了。”李建国继续说,“上周六,他妹妹要参加学校的跳绳比赛,紧张得睡不着觉,李伟主动陪她练了一晚上,还跟她说‘妹妹你跳得特别好,别紧张,就算没拿到奖,哥哥也觉得你很棒’。要是以前,他早就嫌妹妹‘麻烦’,躲去打游戏了。”

  他还想起上个月的家长会,班主任说李伟最近在班里特别“护着”女生——有男生嘲笑女生手工课做得慢,李伟会站出来说“手工课看的是用心,不是速度”;有女生搬书搬不动,他会主动帮忙,还说“男生力气大,就该多帮忙”。“以前我总教他‘男生要争强好胜,别总围着女生转’,现在才知道,真正的‘男子汉’,不是会嘲笑别人,而是会尊重别人,会帮衬弱小。”李建国的语气里满是感慨,“江老师,我以前总觉得‘性别平等’是虚的,是跟男生‘作对’,现在才明白,这是教孩子怎么尊重每一个人,怎么平等地看待别人的努力。”

  江哲看着李建国真诚的样子,想起去年他激烈抵制的场景,心里也很有感触:“李叔叔,您能看到李伟的变化,能主动来道歉,我特别开心。其实很多家长一开始都像您一样,对‘性别平等’有误解,觉得是‘弱化男生’或者‘偏袒女生’,但实际上,这门课的核心是‘尊重差异,平等对待’——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的努力都该被看见,他们的喜好都该被尊重,不该用性别去评判、去嘲笑。”

  他给李建国递了一份选修课的课程总结,里面有学生的课堂笔记、实践活动照片,还有家长反馈表。“您看,这是初二(2)班张萌妈妈的反馈,她之前也担心这门课‘没用’,但后来她说张萌现在敢主动报名参加足球课了,还跟她说‘妈妈,江老师说女生也能踢好足球’;还有初二(1)班陈阳爸爸,他说陈阳现在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还说‘男生也该分担家务,不是只有女生该做’。”

  李建国翻着课程总结,看到照片里学生们一起讨论“如何尊重他人”、一起做“家庭性别平等调查”的场景,眼眶有点发热:“江老师,您真是用心了。以前我总觉得教育就是‘考高分’,却忽略了教孩子怎么做人。现在李伟不仅成绩没掉,还变得更懂事、更有担当了,这都是您这门课的功劳。”

  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放在茶几上:“江老师,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拿着买点教具,或者给孩子们买点课外书。之前我反对您的课,现在想弥补一下,也算为孩子们的教育出点力。”

  江哲赶紧把银行卡推回去,笑着说:“李叔叔,您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钱我不能收。学校有专门的课程经费,而且您能认可这门课,能支持李伟继续学习,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如果您愿意,以后可以多参加我们的家长课堂,跟其他家长一起交流怎么引导孩子树立平等观念,这比什么都有用。”

  李建国愣了一下,随即不好意思地笑了:“您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了。以后家长课堂我肯定参加,还要把李伟的变化跟其他家长说说,让他们也别像我之前那样,误会了这么好的课程。”

  临走前,李建国还特意跟江哲约好,下周要陪李伟一起参加选修课的“家庭性别平等分享会”,想当着其他家长和学生的面,跟江哲再正式道个歉,也分享一下李伟的成长故事。“我要让大家都知道,这门课不是‘没用的课’,是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课。”

  送走李建国后,江哲坐在接待室里,看着窗外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一年前开设这门课时的忐忑——担心家长不理解、担心学生不配合、担心课程效果不好,但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从抵制到认可,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嘲笑他人”到“尊重他人”,他知道,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下午的选修课上,江哲特意跟同学们提起了李建国的道歉和李伟的变化。“同学们,李伟爸爸今天来跟我道歉了,还说李伟现在变得特别懂事,会尊重女生、会帮助同学。这不仅是李伟的成长,也是我们这门课的意义所在——我们或许不能立刻改变所有人的观念,但我们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学会尊重、学会平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伟坐在座位上,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嘴角却忍不住上扬。下课后,他主动走到江哲身边,小声说:“江老师,谢谢您。我爸爸今天跟我说,他以前错了,以后会支持我上您的课。”

  江哲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继续加油,用你的行动去影响更多人,好吗?”

  接下来的几周,越来越多曾经抵制选修课的家长,主动联系江哲,有的跟他道歉,有的咨询如何引导孩子树立平等观念,还有的报名参加了家长课堂。初二(3)班男生赵磊的妈妈,之前总说“女生就该文静点,别总跟男生疯跑”,现在却跟江哲说:“江老师,赵磊现在会跟我说‘妈妈,女生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