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念初的纪录片-《掌心的刺》

  深圳师范大学的春日午后,图书馆旁的紫藤萝架下飘着淡紫色的花香。江念初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石凳上,屏幕里是她熬夜整理的《校园性别平等纪录片策划案》,从“校园性别观察日记”的短视频素材,到实验中学江哲老师的选修课片段,从弟弟逸晨设计的中性运动服样品图,到妹妹念熙的校园活动调研数据,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片里,藏着她想把“校园平等故事”搬上更大屏幕的期待。

  “还在对着策划案发呆呢?”一个温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晚星提着两杯热奶茶走近,将其中一杯递给女儿,指尖轻轻拂过她额前的碎发,“早上出门还说要跟我聊聊纪录片的想法,这会倒是自己先研究上了。”

  念初接过奶茶,鼻尖萦绕着熟悉的焦糖香气,瞬间放松下来,赶紧把电脑屏幕转向妈妈:“妈,您看我列的三个篇章行不行?‘课堂里的平等’拍江哲老师的选修课和学生们的改变,‘实践中的突破’拍逸晨的中性运动服和念熙的活动调研,‘远方的联结’拍社团和乡村女孩的书信结对。可我没拍过纪录片,总怕抓不住重点,比如怎么让镜头里的故事更动人,怎么引导采访对象说心里话……”

  林晚星坐在女儿身边,低头仔细翻看策划案,指尖在“李雨桐参加物理竞赛”的素材标注上停顿——这个女孩的故事,念初之前在家跟她聊过很多次,从被质疑“女生学不好物理”到坚持参赛,满满的韧劲让她印象深刻。“你的思路很清晰,就是缺了点‘主线串联’。”她抬头看向念初,眼神里满是鼓励,“纪录片不像短视频,需要一条能牵着观众走的情感线。比如以李雨桐的成长为暗线,从她一开始面对质疑的犹豫,到上了性别平等课后的坚定,再到最后带着乡村女孩的期待继续追梦,这样故事就有了灵魂。”

  念初眼睛一亮,赶紧在笔记本上记下:“主线人物选李雨桐,串联课堂、实践、联结三个篇章!”她突然想起什么,又有点犹豫,“可我没接触过专业纪录片团队,不知道怎么把控拍摄节奏,万一拍出来效果不好怎么办?”

  林晚星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从包里拿出手机:“你忘了?我去年写《掌心的刺》续篇时,跟市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的张导演合作过,他拍的《乡村教育纪事》你不是反复看了好几遍吗?他特别擅长捕捉真实场景里的温暖细节,我昨天跟他提了你的想法,他说很感兴趣,愿意抽时间跟你聊聊,还让你带上策划案和之前的短视频素材。”

  “真的吗?”念初猛地坐直身子,手里的奶茶都晃出了小水珠,“张导演拍的乡村老师那一段,我到现在还记得!要是能得到他的指导,肯定能把纪录片拍得更有温度!”

  约定见面的那天,念初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电视台附近的咖啡馆,反复翻看修改后的策划案,把想问的问题按优先级列在笔记本上:“怎么避免采访时让学生紧张?”“家长镜头该怎么拍才不刻意?”“乡村拍摄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林晚星特意陪她一起来,帮她整理好素材U盘,轻声叮嘱:“别紧张,就像跟我聊想法一样跟张导演说,你的初心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下午三点,张导演准时出现,穿着简单的深色外套,手里拿着一个贴满便签的旧笔记本。他没有先看策划案,反而先看向念初:“念初同学,你妈妈跟我说你拍过不少校园性别平等的短视频,能先说说,是什么让你想把这些故事做成纪录片吗?”

  “因为我见过太多‘被标签困住的孩子’。”念初没有犹豫,语气格外认真,“去年我去实验中学做家长分享,有个女生偷偷跟我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