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银幕前的告白-《掌心的刺》

  深秋的晚风裹着桂花的余韵,掠过龙华市校园电影节的露天展映场。临时搭建的银色银幕前,蓝色折叠椅坐得满满当当,前排学生怀里的爆米花袋沙沙作响,后排老师举着手机的手稳稳托着,连银幕旁那棵老梧桐树都似有心意,将几片金黄的叶子轻轻落在观众肩头。23岁的江念初站在后台阴影里,指尖反复摩挲着纪录片U盘的金属边缘,手心渗出的薄汗让U盘有些发滑——这是她的处女作《教室里的光》第一次公开展映,片子里藏着太多熟悉的身影:17岁的江逸晨在国防教育社教女生打军体拳时认真的侧脸,同岁的江念熙组织性别书籍分享会时扬起的笑眼,还有乡村女孩晓雅接过新书包时亮闪闪的眸子。作为比弟弟妹妹大六岁的姐姐,能把他们为性别平等努力的样子拍进镜头,她心里满是骄傲。

  “念初,别攥那么紧,U盘都要被你捏变形了。”陈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伴着一杯热奶茶的温热触感递到她手里。他穿着电影节志愿者的蓝色马甲,胸前挂着工作证,头发上还沾着一点刚才搬设备时蹭的灰。作为念初的大学同系学长,也是这次展映的技术志愿者,从她去年决定拍这部纪录片起,他就没缺席过——帮她扛着十几斤的摄影机跑遍三所学校,熬夜陪她在剪辑室里逐帧调整画面,连片尾那首《微光》的背景音乐,都是他找音乐人朋友定制的,就因为念初提过一句“想让旋律里有阳光的感觉”。

  江念初接过奶茶,杯壁的温度顺着指尖漫到心里,紧绷的肩膀渐渐放松:“总觉得有点不真实,好像昨天还在跟逸晨、念熙吐槽素材剪不完,今天就要给这么多人看了。”她想起上个月去青山小学拍外景,突降的暴雨把器材箱打湿,陈屿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裹住相机,自己淋着雨跑去找避雨的地方,最后感冒了还笑着说“器材没坏就好,片子不能停”;还有她对着一堆采访录音发愁时,他帮她整理成文字稿,还在重点段落旁画小星星,标注“这段晓雅的话很打动人,建议放在片尾”。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散落在日子里的星光,慢慢在她心里攒成了一片亮堂。

  “各位观众,接下来即将展映的是本次电影节入围作品——《教室里的光》,让我们用掌声有请导演江念初!”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连后排的孩子都踮着脚往台上看。陈屿轻轻推了推她的胳膊,眼里带着笑意:“去吧,你的故事早该被更多人听见了。”江念初深吸一口气,握着U盘走上台,聚光灯落在身上的瞬间,她一眼就看到了前排的家人——母亲林晚星举着写有“念初加油”的粉色纸牌,父亲江哲坐在旁边帮她扶着纸牌,江逸晨和江念熙则用力挥着手,嘴巴张成“加油”的形状,模样格外认真。作为姐姐,能让弟弟妹妹在台下为自己骄傲,她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她定了定神,把U盘插进播放设备,转身面对观众时,声音比预想中更稳:“《教室里的光》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我身边最普通的日常——是17岁的弟弟在国防社打破‘女生不能练体能’的偏见,是同岁的妹妹在班级分享会上为女性科学家发声,也是乡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我想通过这部片子告诉大家,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不管年龄大小,都该有追逐梦想的权利,而教育,就是照亮这份梦想的光。”说完,她按下播放键,银幕上渐渐亮起画面,轻柔的钢琴旋律缓缓流淌,将观众的目光都拉进了那段关于成长与温暖的故事里。

  展映过程中,现场安静得只剩下银幕里的声音。当看到江念熙举着《女性科学家故事》,对同学们说“我以前也觉得科学家是男生的标签,直到读了这些故事”时,有女生悄悄握紧了拳头;当拍到江逸晨帮女生调整军体拳姿势,说“动作标准与否,跟性别没关系”时,台下传来会心的笑声;当拍到乡村女孩欣怡拄着新轮椅走进教室,笑着说“以后再也不用怕走山路了”时,台下传来细碎的抽泣声;当片尾字幕滚动,最后出现“每个孩子都该拥有无偏见的未来”这句话时,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掌声像潮水般涌来,久久没有停歇。

  展映结束后,观众们围着江念初不肯散去。有来自乡村学校的老师握着她的手说“希望能和你们公益社合作,给孩子们多送些书”;有高二女生红着脸说“看完片子,我决定去报航模社团,再也不怕别人说‘女生学这个没用’了”;还有家长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劝女儿学文科,觉得女生学理科太辛苦,现在才知道是我错了”。江念初耐心地回应着每个人的问题,眼里闪烁的光芒,比聚光灯还要明亮。

  陈屿站在人群外围,静静地看着她。他看着她认真倾听观众建议时微微前倾的身子,看着她给乡村老师留联系方式时一笔一划写下的字迹,看着她提到片子里的孩子时眼里藏不住的温柔,心里突然涌起一股熟悉的悸动——其实他和念初的相遇,本就藏着一份“巧合”的缘分。他的母亲苏敏和林晚星是教育局的同事,去年冬天苏敏在家提起“同事家的大女儿想拍公益纪录片,缺个懂摄影的帮手”,还拿出念初之前做的公益海报给她看,说“这姑娘比我家孩子大两岁,踏实又有爱心,你们肯定能聊得来”。第一次见面时,念初抱着厚厚的拍摄计划,认真地跟他讲“想记录乡村女孩的教育现状,还想把我弟我妹在学校的努力拍进去”,那时候他就觉得,这个眼里有光、连提弟弟妹妹都带着骄傲的姑娘,值得被好好对待。

  等人群渐渐散去,江念初才注意到站在角落的陈屿。她快步走过去,额角还带着薄汗:“刚才太忙了,都没顾上跟你说谢谢,今天要是没有你帮忙调试设备,估计要出乱子了。”陈屿看着她泛红的脸颊,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轻轻牵住了她的手。他的手心很暖,带着一丝紧张的薄汗,江念初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脸颊像被晒透的苹果,却没有松开手,反而悄悄收紧了指尖。

  “念初,”陈屿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认真,“片子里的每一个镜头都很动人,不管是逸晨和念熙的坚持,还是你为公益奔波的样子,都让我觉得特别珍贵。但我记得你之前跟我说过,片尾有个未公开的‘独家镜头’,是专门留给一个人的——那个镜头,什么时候能给我看?”

  江念初愣了一下,随即想起自己之前无意间跟他提过的小秘密。其实那个“独家镜头”,是她偷偷剪进去的片段:有陈屿在乡村小学帮孩子修相机的侧影,阳光落在他低垂的眼睫上;有他熬夜陪她剪片时,趴在桌上不小心睡着的模样,手里还攥着没整理完的素材纸,旁边放着她为他泡的热可可——毕竟比弟弟妹妹大六岁,照顾人的习惯早就刻进了骨子里;还有去年暴雨天,他抱着摄影器材跑向躲在屋檐下的她,雨水打湿衬衫却依旧笑着说“器材没湿,你没事就好”。她抬眼看向陈屿,眼里藏着几分羞涩的期待,踮起脚尖凑到他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说:“那个独家镜头啊,要等你答应做我男朋友,才给你看。”

  话音刚落,陈屿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握着她的手又紧了几分,声音里满是不敢置信的雀跃:“念初,你……你是在跟我表白吗?”江念初被他直白的问话逗得脸颊更红,却还是用力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格外坚定:“是。从你帮我扛着相机跑遍乡村学校,到陪我熬夜剪片、帮我整理采访稿,你一直都在我身边,支持我做所有想做的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