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专利里的守护-《掌心的刺》

  初春的夜晚还带着几分凉意,江家书房的灯却亮到很晚。书桌上摊满了图纸、文件和资料,17岁的江逸晨趴在桌前,手指捏着铅笔,在“可拆袖校服”的修改图上反复标注尺寸。他的额角渗出薄汗,眼神却格外专注——再过一周,这份专利申请材料就要提交,从最初的草图到现在的完整设计方案,他已经修改了不下二十次,连校服袖口的魔术贴材质、肩部的缝线方式,都反复和设计社的同学讨论过。

  “逸晨,喝杯热牛奶再忙吧,别熬坏了身体。”江哲端着一杯牛奶走进书房,轻轻放在儿子手边。他刚结束学校的工作,还没来得及换西装,就径直坐在了书桌另一侧,拿起桌上的专利申请指南翻看起来。自从江逸晨提出要给“可拆袖校服”申请专利,江哲就一直帮他整理资料,从专利法基础到申请流程,都逐一研究清楚,还特意咨询了教育局的法务同事,帮儿子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

  江逸晨接过牛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心底,紧绷的肩膀也放松了些:“爸,你看这个袖口的魔术贴设计,我之前选的是普通尼龙材质,后来发现容易勾丝,就换成了超细纤维的,既牢固又不会磨皮肤。还有肩部的拼接处,我加了隐形按扣,拆袖的时候更方便,也不会影响整体版型。”他指着设计图上的细节,眼里满是期待,像个等待被认可的孩子。

  江哲凑过去,认真看着图纸上的标注,指尖轻轻划过线条:“这个修改很合理。之前我跟你说过,专利申请要注重实用性,你这个设计既解决了传统校服‘春秋季穿太厚、夏季穿太热’的问题,又考虑到了学生的穿着体验,这就是很好的创新点。”他拿起桌上的样品照片——照片里,浅灰色的校服外套配上可拆的袖子,拆下后变成短袖款式,袖口处的“无界”刺绣格外醒目,那是江逸晨特意加上的,呼应他之前提出的“中性设计理念”。

  “不过有几个地方还要再完善一下。”江哲翻到专利申请文件的“技术领域”部分,指着其中一段文字说,“这里要更明确地说明你的设计和现有技术的区别,比如传统可拆袖服装大多用拉链,容易损坏,而你用魔术贴加按扣的组合,不仅耐用,还能适应不同体型的学生,这些优势要写得更具体,才能让审核员看到你的设计价值。”

  江逸晨点点头,立刻拿起笔在文件上做标记:“我知道了爸,明天我就修改这部分内容。对了,之前你说要准备的‘设计过程说明’,我已经写好了,里面记录了从最初的想法到现在的完整方案,还有每次修改的原因,你帮我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他从一堆资料里找出几页纸,递给江哲,眼神里带着几分紧张——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完成这么复杂的文件,生怕哪里出问题。

  江哲接过文件,逐字逐句地看着,偶尔停下来在旁边标注修改意见。书房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给图纸和文件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映着父子俩认真的侧脸,画面格外温馨。

  “写得很详细,”江哲看完文件,满意地点点头,“你把每个设计细节的初衷都写清楚了,比如为什么选择浅灰色作为主色调——因为耐脏又适合所有学生,不分性别;为什么在腰部加了可调节松紧带——为了适应不同身材的学生,这些细节都能体现你的用心。不过这里,”他指着其中一段,“你提到‘参考了乡村学校学生的意见’,可以再补充具体的例子,比如哪个学校的学生反馈‘春秋季穿校服容易感冒’,这样能让说明更有说服力。”

  江逸晨立刻拿出笔记本,把父亲的建议记下来:“好,我明天就联系青山小学的李老师,问问她能不能提供几个学生的反馈案例,这样写出来会更真实。”他想起去年去青山小学拍纪录片时,看到孩子们穿着厚重的校服在操场上跑步,满头大汗,当时就萌生了“设计可拆袖校服”的想法——既能让孩子们在春秋季穿得舒适,又能节省家庭的服装开支,毕竟一套校服能当两套穿。

  “爸,有个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江逸晨放下笔,看着父亲,眼神里带着几分认真,“如果专利申请下来,以后有厂家愿意生产这款校服,我想把一部分收益捐给星光基金,用来帮乡村学校的孩子买课外书和文具。之前我跟念熙一起整理‘家庭分工问卷’时,发现很多乡村孩子连基本的文具都不够用,我想帮他们做点什么。”

  江哲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指尖划过设计图上江逸晨的签名,声音温柔却充满力量:“逸晨,你长大了。你不仅设计了一件实用的校服,还设计了一份善意,这份心意比专利本身更珍贵。爸爸支持你,不管是申请专利,还是捐赠收益,爸爸都会帮你一起完成。”

  他想起江逸晨小时候,第一次拿起画笔时,画的是一幅“全家福”,里面的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后来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