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风带着凉意,吹进“启智教育”培训机构的玻璃窗。江念初站在会议室的白板前,手里捏着一支马克笔,面前坐着十几个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老师——语文组的林溪、数学组的张昊、英语组的陈悦,还有负责初高中理化生史地政的几位老师,每个人手里都捧着笔记本,眼神里满是期待。
“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想跟大家说一件事——我们要启动‘校园性别平等评估体系’的校外试点。”江念初在白板上写下“性别平等评估”几个大字,笔尖划过白板发出清晰的声响,“可能有人会问,我们是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教语文、数学这些主课,还有初高中的理化生,为什么要做这个评估?其实很简单,平等不只是在学校里,也在我们的课堂上——比如,我们会不会更倾向于叫男生回答理科问题?会不会觉得女生更擅长背诵类的知识点?这些无意识的倾向,其实都在影响孩子。”
话音刚落,物理组的年轻老师王磊就举起了手:“江老师,我有点担心。我们的课都是按年级和科目分的,初高中的孩子心思比小学生复杂,会不会不愿意配合统计?而且我们的课时紧,统计数据会不会耽误上课进度?”
江念初笑着点头:“你提的问题很实际。所以这次试点,我们不搞‘一刀切’——小学段的语文、数学、英语课,我们教孩子自己记录‘课堂提问男女比例’;初高中的理化生史地政课,我们先由老师做初步统计,再通过课后小访谈,听听孩子的想法。至于课时,我们把统计融入到课堂互动里,比如让学生当‘小助教’,帮忙记录提问次数,反而能提高他们的参与感。”
她一边说,一边翻开手里的文件夹,拿出提前设计好的统计表格:“大家看,这是小学段的‘课堂互动记录表’,除了提问次数,还能记录‘小组讨论时男女参与度’‘作业批改时的评语差异’;这是初高中段的‘课后访谈提纲’,里面有‘你觉得老师在提问时,会更关注男生还是女生’‘你在选择科目时,有没有因为性别被建议‘该选什么’‘不该选什么’这类问题。”
语文组的林溪接过表格,仔细看了看:“江老师,我教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上次有个女生跟我说,她觉得老师总叫男生回答‘有难度的问题’,让女生回答‘背诵类的问题’,当时我还没在意,现在想想,可能真的有这种倾向。”
“对,我们就是要发现这些‘没在意’的细节。”江念初把表格分发给每个人,“从下周开始,我们先在小学段的3个语文班、2个数学班、2个英语班,还有初高中段的2个物理班、1个历史班做试点,每周三下午我们一起汇总数据,分享遇到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有!”十几个年轻老师齐声回答,声音里满是干劲。
试点启动的第一周,江念初跟着不同科目的老师去听课。周一上午,她去了张昊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班。上课前,张昊特意跟班里的孩子说:“今天我们要选3个‘小统计员’,帮忙记录老师提问男生和女生的次数,还有大家举手的次数,谁愿意来?”
孩子们都兴奋地举起手,最后选了坐在前排的男孩小宇、女孩朵朵和乐乐。上课的时候,张昊讲“两位数乘一位数”,遇到难题时,他习惯性地看向男生区域,刚要叫小宇,就看见朵朵举着统计板,小声提醒:“张老师,刚才你已经叫了2个男生啦,女生还没叫过呢!”
张昊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看向女生区域:“好,那这次请朵朵来回答,好不好?”
朵朵站起来,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顺利地说出了解题思路。下课的时候,朵朵跑到江念初身边,举着统计板骄傲地说:“念初老师,我今天记了,张老师一共提问了8次,男生4次,女生4次,特别公平!”
江念初摸了摸她的头:“朵朵真棒!那你觉得,公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就是不管男生女生,都能回答问题,不管会不会,老师都不会笑我们。”朵朵的眼睛亮晶晶的,“我以前不敢举手,总觉得老师不会叫我,现在我知道,只要举手,就有机会。”
周三下午,初高中段的物理老师王磊带来了课后访谈的结果。他坐在会议室里,手里拿着访谈记录,语气有些感慨:“我教的高二物理班,有个男生跟我说,他妈妈让他‘一定要选物理,男生学理科才有出息’,可他其实更
“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想跟大家说一件事——我们要启动‘校园性别平等评估体系’的校外试点。”江念初在白板上写下“性别平等评估”几个大字,笔尖划过白板发出清晰的声响,“可能有人会问,我们是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教语文、数学这些主课,还有初高中的理化生,为什么要做这个评估?其实很简单,平等不只是在学校里,也在我们的课堂上——比如,我们会不会更倾向于叫男生回答理科问题?会不会觉得女生更擅长背诵类的知识点?这些无意识的倾向,其实都在影响孩子。”
话音刚落,物理组的年轻老师王磊就举起了手:“江老师,我有点担心。我们的课都是按年级和科目分的,初高中的孩子心思比小学生复杂,会不会不愿意配合统计?而且我们的课时紧,统计数据会不会耽误上课进度?”
江念初笑着点头:“你提的问题很实际。所以这次试点,我们不搞‘一刀切’——小学段的语文、数学、英语课,我们教孩子自己记录‘课堂提问男女比例’;初高中的理化生史地政课,我们先由老师做初步统计,再通过课后小访谈,听听孩子的想法。至于课时,我们把统计融入到课堂互动里,比如让学生当‘小助教’,帮忙记录提问次数,反而能提高他们的参与感。”
她一边说,一边翻开手里的文件夹,拿出提前设计好的统计表格:“大家看,这是小学段的‘课堂互动记录表’,除了提问次数,还能记录‘小组讨论时男女参与度’‘作业批改时的评语差异’;这是初高中段的‘课后访谈提纲’,里面有‘你觉得老师在提问时,会更关注男生还是女生’‘你在选择科目时,有没有因为性别被建议‘该选什么’‘不该选什么’这类问题。”
语文组的林溪接过表格,仔细看了看:“江老师,我教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上次有个女生跟我说,她觉得老师总叫男生回答‘有难度的问题’,让女生回答‘背诵类的问题’,当时我还没在意,现在想想,可能真的有这种倾向。”
“对,我们就是要发现这些‘没在意’的细节。”江念初把表格分发给每个人,“从下周开始,我们先在小学段的3个语文班、2个数学班、2个英语班,还有初高中段的2个物理班、1个历史班做试点,每周三下午我们一起汇总数据,分享遇到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有!”十几个年轻老师齐声回答,声音里满是干劲。
试点启动的第一周,江念初跟着不同科目的老师去听课。周一上午,她去了张昊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班。上课前,张昊特意跟班里的孩子说:“今天我们要选3个‘小统计员’,帮忙记录老师提问男生和女生的次数,还有大家举手的次数,谁愿意来?”
孩子们都兴奋地举起手,最后选了坐在前排的男孩小宇、女孩朵朵和乐乐。上课的时候,张昊讲“两位数乘一位数”,遇到难题时,他习惯性地看向男生区域,刚要叫小宇,就看见朵朵举着统计板,小声提醒:“张老师,刚才你已经叫了2个男生啦,女生还没叫过呢!”
张昊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看向女生区域:“好,那这次请朵朵来回答,好不好?”
朵朵站起来,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顺利地说出了解题思路。下课的时候,朵朵跑到江念初身边,举着统计板骄傲地说:“念初老师,我今天记了,张老师一共提问了8次,男生4次,女生4次,特别公平!”
江念初摸了摸她的头:“朵朵真棒!那你觉得,公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就是不管男生女生,都能回答问题,不管会不会,老师都不会笑我们。”朵朵的眼睛亮晶晶的,“我以前不敢举手,总觉得老师不会叫我,现在我知道,只要举手,就有机会。”
周三下午,初高中段的物理老师王磊带来了课后访谈的结果。他坐在会议室里,手里拿着访谈记录,语气有些感慨:“我教的高二物理班,有个男生跟我说,他妈妈让他‘一定要选物理,男生学理科才有出息’,可他其实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