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多方周旋,边境扬威-《悍魏:从边军开始,朕一统天下!》

  州牧治中从事王楷的离去,像一阵微风吹过美稷城,并未掀起太大波澜,却留下了一连串亟待破解的谜团和亟待应对的挑战。那位神秘“郭”先生的信,如同在平静湖面下投下的暗礁,提醒着刘昊前路并非坦途。美稷城的夯土声依旧日夜不息,但决策层的注意力已不得不分散到更为广阔和复杂的棋局之上。

  刘昊将“郭”先生信中提及的“疫病风险”与“太原防务”两个关键点,分别交由张诚与裴元绍暗中调查准备,暂不声张。眼下,有更迫切的边患需要应对。

  果然,不过旬日,边境烽烟再起。这一次,威胁来自两个方向。

  西面,河套地区的南匈奴部落,听闻美稷大兴土木、西河郡白波贼被荡平,似乎感到了不安与威胁,又或是单纯地想趁秋高马肥之际南下打草谷,数个部落联合起来,纠集了数千骑兵,开始频繁寇掠西河郡西北部的边塞亭障,气焰嚣张。

  东面,袁绍的报复虽未大规模来临,但小规模的骚扰已然开始。数支打着“河北义从”旗号的轻骑兵,越过太行山隘口,突入上党郡北部,烧毁村庄,截杀信使,虽未造成致命损伤,却如蚊蝇般令人厌烦,极大地干扰了上党与美稷之间的联络和物资运输。

  与此同时,被“请”回美稷的蔡琰,在经过数日的休养后,主动提出要见刘昊。

  美稷临时军衙旁的静室内,炉火微暖,茶香袅袅。刘昊首次正式会见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女。

  蔡琰换上了一身素雅的汉家衣裙,虽面容仍带些许憔悴,但眼神已恢复沉静与睿智,举止从容,气度不凡。她盈盈一礼:“妾身蔡琰,谢过将军搭救之恩。”

  刘昊还礼:“蔡先生不必多礼。昊份所应当。先生在此,若有任何需求,但凭吩咐,必竭力满足。”他言语客气,却也不失一方诸侯的威严。

  蔡琰抬眼,目光清澈而直接:“将军援手,妾身感激。然妾身有一事不明,望将军解惑。将军将妾身‘请’至美稷,意欲何为?是欲效仿董卓、李傕之流,以妾身为筹码,邀名于士林?或是另有所图?”

  这话问得直接,甚至有些尖锐,丝毫不像身处“阶下囚”境地之人该有的语气。一旁的裴怜微微蹙眉,张诚也面露异色。

  刘昊却并不动怒,反而欣赏她的直率。他微微一笑,坦然道:“先生快人快语,昊亦不虚言。初始闻先生陷于贼手,昊确有借此扬名之念。然见过先生,此等念头已烟消云散。”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诚恳:“先生乃蔡公之后,当代文宗,天下瑰宝。昊虽起于行伍,亦知敬重文化,仰慕贤才。请先生来此,一则为保先生周全,免再陷于袁、曹相争之漩涡;二则,美稷新建,百废待兴,昊意欲在此兴办学堂,传播文教,使边陲之地,亦闻弦歌之声。若蒙先生不弃,愿请先生暂留此地,或着书立说,或教授生徒,皆凭先生心意。昊绝无胁迫利用之心,待局势稍定,先生若愿离去,昊必以礼相送,绝不阻拦。”

  这番话,半真半假,既表达了尊重,也抛出了诱人的愿景(兴办学堂),更许下了自由的承诺,可谓诚意十足。

  蔡琰闻言,美眸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波动。她一路行来,见多了军阀豪强的贪婪与霸道,如刘昊这般既强横又表现出对文化尊重的,实属罕见。她沉吟片刻,并未立刻答应,只轻声道:“将军之志,妾身已知。此事,容妾身三思。”

  “自当如此。”刘昊颔首,并不逼迫。

  送走蔡琰,刘昊立刻召集军事会议。东西两线的边患必须尽快解决,否则筑城大业和内部稳定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匈奴势大,来去如风,难以捕捉其主力。袁绍所遣,虽是小股部队,却熟悉地形,滑不留手。两线作战,兵力捉襟见肘。”张诚分析着困境。

  赵云请战:“主公,云愿率白毦兵,西击匈奴!必破其胆魄,使其不敢再犯!”

  裴元绍则道:“东线骚扰,似由袁绍部将眭固指挥。此贼原是黑山一部,投靠袁绍后,对太行地形极为熟悉。或可智取。”

  刘昊沉思良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子龙勇武,然白毦兵善于野战奔袭,守土逐寇,非其所长。元绍,你熟悉并州豪强,可能联络上党、西河本地豪强部曲,甚至……与黑山贼中某些与眭固有怨的头领取得联系?”

  裴元绍眼中一亮:“主公之意是……借力打力?或可一试!黑山贼并非铁板一块,张燕与眭固亦非一心。”

  “好!东线之事,便交由你全权处理。许你便宜行事之权,金帛之物,可向侯吉支取。我要眭固的人头,或者至少让他半年内不敢再越雷池一步!”刘昊下令。

  “诺!”裴元绍领命,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这种纵横捭阖的事情,正是他所长。

  “至于西线匈奴……”刘昊看向赵云和张诚,“子龙,白毦兵依旧要动,但不是去追着匈奴跑。我要你大张旗鼓,做出西征的态势,吸引匈奴主力的注意。”

  他手指点向地图上河套地区的一个点:“文则(张诚字),你率主力步卒及所有弩手,秘密潜行至此处——匈奴大军南下必经之地的侧翼山林中,设下埋伏。我会让侯吉给你调配所有库存的猛火油和弩箭。”

  “子龙诱敌,文则设伏?”张诚立刻明白了刘昊的意图,“主公妙计!然匈奴人多势众,若其不分兵,径直攻击子龙,或是识破埋伏……”

  “所以,子龙的诱敌要真,要狠!要打得匈奴人以为我主力尽出,愤而追击!”刘昊目光灼灼,“至于能否成功,就看二位将军的默契了!”

  “末将遵命!”张诚、赵云齐声应诺,战意昂扬。

  计策已定,大军迅速行动。

  西线,赵云率白毦兵,打出“虓”字大旗,浩浩荡荡西出长城,主动寻找匈奴主力决战。他依计行事,遭遇匈奴大队后,并不硬拼,而是利用骑兵机动性,且战且退,不断挑衅,成功将追兵引向了预设的伏击圈——一片名为“野狼壑”的狭窄谷地。

  当数千匈奴骑兵追随着那面耀眼的“赵”字旗涌入野狼壑时,等待他们的是两侧山坡上突然出现的无数弩箭和滚木礌石!张诚指挥的伏兵尽出,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猛火油罐被投入谷中,燃起熊熊大火!

  匈奴人猝不及防,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赵云则率白毦兵返身杀回,两头夹击!

  一场血战,匈奴联军大败,丢下上千具尸体和无数伤兵,狼狈逃回河套。虓虎营西线之危,一战而解。赵云、张诚之名,威震塞外。

  东线,裴元绍的手段更是精彩。他利用金帛和承诺,成功说服了上党郡几家与眭固有宿怨的豪强出兵袭扰其补给线,同时暗中联络了黑山贼中一位与眭固争权失败的头领,许以重利,令其在其内部散播谣言,称眭固欲借袁绍之力吞并黑山旧部。

  很快,眭固便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外出骚扰的部队屡屡遭袭,后院又频频起火,张燕也对其产生了怀疑。焦头烂额之下,他再也无力派兵北上骚扰,只得收缩力量,稳固自身。东线的威胁,竟被裴元绍凭借纵横之术,消弭于无形。

  东西两线接连奏凯,美稷城内外一片欢腾。刘昊的声望在并北达到了新的顶点。筑城工程进展神速,一座雄城的轮廓已然清晰可见。

  然而,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刘昊一直暗中担忧的“疫病风险”,竟真的露出了狰狞的苗头!

  先是筑城民夫中出现了数例发热、呕吐的病例,被当作普通风寒处理。但随后,类似的病例在军营和城内平民中也开始零星出现,且有扩散趋势。随军的老医工面色凝重地找到刘昊,说出了他的担忧:“主公,此症来势蹊跷,恐非寻常时疫,倒像是……伤寒之兆!”

  几乎是同时,裴元绍也带来了关于“太原防务”的最新秘密情报,他的脸色同样严肃:“主公,州牧府决议已下。因袁绍威胁日甚,为加强晋阳防御,已下令抽调雁门、云中、定襄等北部边郡的大量驻军南下太原!如今,整个并州北部边防,出现巨大空虚!”

  疫病的阴影悄然笼罩,北疆防务骤然空虚!

  刘昊站在初具规模的美稷城头,望着北方苍茫的大地,眉头紧锁。他终于明白那位“郭”先生所指的“危机”与“机遇”究竟是什么了!

  边防空虚,意味着来自更北方草原的鲜卑人,很可能趁虚而入!而美稷城聚集了大量人口,一旦爆发大规模瘟疫,后果不堪设想!

  内忧外患,竟同时逼近!

  “传令!全城戒严!所有出现症状者,立即隔离!召集所有医工,全力救治!张榜安民,严禁谣传!”刘昊的声音冷峻如铁,“另外,加派三倍斥候,深入塞外,严密监视鲜卑各部动向!一有异动,立刻来报!”

  美稷城刚刚取得的胜利喜悦,瞬间被这两道突如其来的噩耗冲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巨大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