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针锋相对-《甄嬛重生:花好月圆人亦寿》

  纷纷扰扰,熙熙攘攘,这一次的流言,先起于宫外。

  “王妃!”

  槿汐少有这样慌里慌张的时候,进屋时顺手将竹篮放在地上,便直奔甄嬛而去。

  “怎么了?”

  甄嬛放下书籍,面色不由得凝重起来。

  “王妃!方才前去打探城中消息的婢女回来,说城里乱起来了!

  因为……今儿一早忽起流言,说安贵人腹中之子乃是煞星!

  先克死兄长之母,又引来瘟疫降世。

  百姓们身处瘟疫之祸,竟有不少人信了!

  如今正商量着要请求皇上赐死安贵人和她腹中之子!”

  “什么!?”

  甄嬛大惊失色,双瞳骤张。

  槿汐焦忧不已,

  “虽说此言荒谬,可向来人言如虎,若任其传扬下去,安贵人……日子怕是难过了!”

  甄嬛踉跄着坐回榻上,

  “瘟疫之祸,尚有解决之法。

  人言之祸,民心之祸,却是比瘟疫还要可怕的。

  就怕民怨沸腾之时,皇上为了安民心,会……”

  “这……虎毒不食子……”

  槿汐虽这么说着,却也没有了底气。

  毕竟那人并非猛虎,而是真龙。

  “咱们无法回京,要助陵容一臂之力,只能……向外求了。”

  甄嬛说罢,敛目思索起来。

  上一世,温实初的瘟疫方子甄嬛是看过的。

  可她不精医道,过了一眼,也未曾记住。

  “槿汐,你可记得上一世温实初解决瘟疫的方子?”

  槿汐思索后,无奈地摇摇头。

  就在两人愁眉不展之际,允礼抱着小令仪大步进来。

  “嬛儿可是在为京中流言忧心?”

  甄嬛接过令仪,一手紧紧揽着她,仰头对允礼说道,

  “陵容在宫中本就是如履薄冰,如今出了这等吃人的流言……我怕……”

  允礼将她揽在怀中,柔声安慰道,

  “我已经叫阿晋去城门处守着,若再有异动,即刻来禀。

  你我无法回城,不知宫中情形,唯有寻求在外的助力。”

  甄嬛退出他怀中,

  “你与我想到一处去了……

  这关键,总还是在瘟疫上……”

  “嬛儿有法子了?”

  甄嬛轻颔首,而后又摇头。

  允礼见她忧心忡忡,也不再多言,只留下一番安静的天地给她。

  满京城沸沸扬扬,很快便传到宫中。

  沈眉庄急的几次想闯出储秀宫,去求见皇上,无奈侍卫拦得紧。

  她被困在这宫墙里,无计可施,唯有坐立难安,满腹忧思。

  侍卫拦得住沈眉庄,却拦不住向来桀骜的年世兰。

  年世兰赶到养心殿时,皇上还在同众臣闭门商议。

  见同在廊下站着的皇后,年世兰冷哼一声,侧头对颂芝说道,

  “颂芝,你也到该许嫁的年纪了。”

  颂芝眼珠一转,柔声答道,

  “奴婢全凭娘娘做主。

  娘娘若是许了奴婢一桩姻缘,奴婢定然勤谨持家,开枝散叶,绝不丢了娘娘的脸面。”

  年世兰看似在同颂芝说话,目光却如剑刃射向皇后,

  “这后宅啊,怎样都好。

  只一点,若你做了当家主母,就给本宫拿出当家主母的气势来!

  莫尽使些上不得台面的下作手段,叫人瞧着小家子气,当你是见不得人的出身,尽学了些卑贱下流的恶心法子!”

  皇后听着,笑意微沉,又伸手拦住气愤不已的剪秋。

  转身看向年世兰说道,

  “华妃,也是为瘟疫之事而来?

  本宫近日翻遍医书古籍,奈何一无所获,华妃可是有替皇上分忧的法子了?”

  年世兰不屑的冷哼一声,

  “本宫自不像皇后这般博览群书。

  前些日子,惠嫔与本宫说什么………

  哦!说是'仗义每多屠狗辈……‘,咦……后头是什么来着?

  哎,本宫也是记不清了~

  就这么一句话,本宫都得与惠嫔辩驳许久。

  哪有皇后这般聪慧呢……

  分忧,本宫是没本事,倒也总好过那些个添乱的。

  皇后说呢?”

  皇后轻勾唇角,回身不再言语。

  余光暗中扫过去,心下却是沉重的,年世兰……也变得难对付了呢。

  直等了近一个时辰,大臣们纷纷涌出,苏培盛才来请二人进去。

  皇上神色疲倦,眼下乌青,一整副心力交瘁的模样。

  皇后忙上前几步,担忧道,

  “皇上,臣妾知道您心系天下,可您也要保重龙体啊!

  听闻这几日的膳食,如何送进来的,便又原样送回去,皇上,臣妾瞧着……您消瘦了……”

  年世兰眸光复杂地暗中窥探着皇上,于民,他确实算个明君。

  只可惜……

  皇后情真意切,皇上心下也是熨贴三分的,朝她柔和一笑,

  “无妨,朕自有分寸,倒是,叫皇后挂心了。”

  皇后也回之莞尔一笑,此刻怕还是有一分真情在的。

  “你们二人不来,朕也是要唤你们来的,都先坐吧。”

  赐座后,皇上接着说道,

  “如今瘟疫肆虐,宫外……有些流言。

  说是,安贵人腹中之子不详。

  你二人如何看?”

  “臣妾认为……不过是无稽之谈。”

  皇后慈笑着说道,

  “安贵人腹中之子,乃是龙嗣。

  龙嗣,便是祥瑞。

  宫外有此流言,想来不过是因瘟疫之事,叫百姓慌了神。”

  皇上面色不显,叫人看不出喜怒,转头问道年世兰,

  “你呢?”

  年世兰此刻有些懊恼自个儿的莽撞,她既闯出来,应当先去沈眉庄那儿一趟的。

  如今在养心殿遇上皇后,她又没做好准备,指不定哪句话就被皇后给算计了。

  年世兰仔细斟酌后,说道,

  “臣妾先前……未曾听说这流言。

  方才听皇上提起,也觉得是荒谬的。

  依臣妾看,哪有什么祥不祥的。

  那些说龙嗣不详的,岂不是说皇上………”

  皇上眸光一凝,皇后也有些心惊。

  自古皇家若降生不祥,那便是天谴,是神灵对为君者的惩罚。

  “再者……百姓怎会知宫中之事?知晓安贵人有孕?

  想来……莫不是有人想借瘟疫生事,对皇上不利?

  臣妾认为,应当彻查流言从何所出!”

  皇后面上的笑意有些挂不住,轻叹一气道,

  “可眼下,瘟疫蔓延,百姓本就身陷苦海。

  若是再因调查流言而起事端,只怕,会更加人心惶惶啊。”

  年世兰挑眉,反唇相讥,

  “那照皇后娘娘的意思,不彻查流言,任其愈演愈烈,百姓的心便会安定?”

  皇后不欲与她纠缠,转头对皇上道,

  “皇上,臣妾并非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