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朱利安·莫罗-《西拉斯如是说》

  朱利安·莫罗(Julian morrow)。

  现年四十七岁。

  国防部副部长,友利坚的最高层文职官员之一。

  他的升迁道路几乎就是一则关于精英主义如何运作的精准注解。

  其教育背景始于一个卓越的起点:西点军校。

  由他的家族安排。

  然而,在体验了军校那套清楚而严苛的生态系统一年后,他选择了退学。

  他的父亲,四星上将奥古斯特·莫罗(Auguste morrow),对此虽然不满,但并未表示过多的干预。

  那是一种老派权力者对后代选择的、带有审视意味的默许。

  退学的原因有很多,但真正核心的只有一个:

  朱利安无法适应军旅中独特的权力展现方式。

  在那里,真正的地位与影响力,必须以一种极其委婉、近乎于仪式化的谦卑来包裹。

  文职系统则截然不同。

  尽管表面上更加文明克制,被无数法案与程序所规范,

  但在权力圈层的内部,背景与实力的作用却可以展现得更加露骨、更加直接。

  从马里兰大学获得公共关系硕士学位后,他通过着名的“总统管理研究员项目”进入了邦联政府的快车道。

  起点相较于某些政治家族的直系后裔而言,略有些迟缓。

  但此后的道路几乎可称一片坦途。

  依靠着莫罗家族数代人积累下的人脉网络,以及他自身那足以匹配这份人脉的、圆熟而精准的办事能力。

  他在文职系统中平步青云。

  显然,后者更为重要。

  从国防部长办公室的一名普通政策分析员,到各个关键部门的主管。

  最终被前任总统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成为六角大楼内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他偶尔会想起那些在西点一同度过一年时光的同学们。

  他们中的佼佼者,如今大多是陆军或海军陆战队的中校或上校。

  在某个遥远的基地指挥着一个旅,或是于六角大楼负责具体而繁杂的军务。

  即便隔着国防情报局这类直接与国防部对话的核心机构,他们本质上依旧受他节制。

  这并非严格的上下级命令,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潜在的支配关系。

  他制定的政策、他审批的预算,将决定他们未来数年的职业生涯是坦途还是窄径。

  其命运几乎可以说握在他手中。

  他能理解父亲对他的期望,但他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从军校毕业生做起当然没什么不好,只是国防部副部长的职位,对他而言,显然更加海阔天空。

  直到两个月前,他的人生依旧按照预设的、完美无瑕的剧本在上演。

  哪怕是那位行事风格如同蛮牛闯入瓷器店的克兰普总统上任,也未能动摇他的位置。

  是的,他的个人履历和政治倾向,都无可辩驳地指向前任总统所属的大众党。

  但没有任何一位理智的总统,会贸然对一位在军方与国防部内都拥有盘根错节的影响力,且个人操守完全清白干净的高层官员动手。

  克兰普在权力博弈上确实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他可以撤换部长,可以像更换手套一样调整dIA这类核心部门的领导人。

  但也仅此而已。

  他并不能一手遮天。

  各方势力通过一系列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维持着一种微妙而紧张的制衡。

  然后,伊米塔多公司和西拉斯·布莱克伍德出现了。

  最初,这并未引起朱利安的任何警觉。

  伊米塔多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他们公开的财务报表一样清晰,局限于私人安保与明星经济。

  与庞大的军工产业没有直接冲突。

  也许其极具吸引力的形象会影响军队的年度征兵,但那没什么。

  在友利坚,征兵是一项很必要、但并非需要时刻挂怀的重要工作。

  它有其固有的节律和固定的问题。

  几个月前,风向开始转变。

  伊米塔多通过私下途径,向总统办公室呈递了一份关于dIA特工袭击其总部的确凿证据。

  这记重拳打得大众党措手不及,最终被迫向总统一方让渡出了在dIA内部的部分关键利益。

  这依然没什么。

  至少对朱利安·莫罗个人而言,没什么。

  那场交锋的余波远未触及他的层级。

  他最多需要为此付出一些姿态上的表态,向系统内发出一些可以被广泛理解的、表示“遗憾”与“关切”的信号。

  真正的噩梦,始于两个月前。

  总统的幕僚长办公室发出了一份公开文件,矛头不再模糊,而是直指国防部,以及其背后那个庞大到几乎与国家本身融为一体的集团。

  文件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将伊米塔多公司堪称典范的运作效率、对资金流动从来源到支出的惊人透明化,与六角大楼在这方面数十年如一日的模糊不清、巧立名目进行了对比。

  随后的公开讲话中,总统更是用上了他标志性的、极具煽动性的修辞风格:

  “我们的国民财富,正在被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手肆意浪费!

  真正用在士兵身上的开支,少之又少!

  我们的军方迫切需要一场真正的检验!

  友利坚的安全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纳税人的金钱正在被冲进下水道!”

  朱利安承认,总统先生说的没错。

  但从本质上说,这就是一段所谓“正确的废话”。

  它指出现象,却不提供任何具备现实操作性的措施。

  然而,也正因如此,它才异常危险。

  不真正触及权力核心的人,很难领悟这种特殊表达方式背后的真意,常常会将其误读为政客的虚伪与空泛。

  但实际上,身处顶层权力圈的官员,绝不会说出任何一句毫无意义的废话。

  只是由于说话人与目标听众的立场差异,为了使话语能发挥恰当而不过分的效果,其表述常常会与真实目的发生偏离。

  以至于文不对版。

  在朱利安的解读中,总统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

  “我,需要更深入地控制军方的指挥系统,并准备亲自染指其所涉及的、每年数千亿友元的庞大利益。

  而不是任由它在你们那个腐败的、不透明的黑箱之中,被单方面无声无息地瓜分。”

  他能理解总统的思路,甚至能接受其做法的事实基础。

  但作为与之相对立的利益圈层的核心成员,他又不得不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一场注定艰难的对抗。

  那些政商一体的大型经济实体,并不会因为一次政治站队的失误而衰败。

  但他和他的家族会。

  而比起站在劣势一方,更糟糕的选择是在没有独立基础的情况下,左右摇摆。

  噩梦的下一幕,是一场灾难性的阅兵式。

  友利坚军队糟糕透顶的表现,在全世界的镜头前,引发了极其恶劣的舆情风波。

  场上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记录下了总统在那一刻脸上混合着错愕与震怒的表情。

  区别只在于报道的力度与解读的角度。

  这同样没什么。

  只是一场糟糕的发布会,以及后续必须应对的、来自记者们的提问。

  民众会认识到军方存在问题。

  但所有的压力并不会指向某个明确的人物或派系,而会被全面投射到整个军方。

  他们也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将具体的质疑拆解成整个政府的全面问题:

  兵员素质差?

  那是教育系统的失败。

  军队精神风貌不佳?

  那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沦丧。

  然而,就在他以国防部发言人的身份,熟练地将皮球踢回给整个社会之后。

  他永远记得那个真正糟透了的下午,他的首席助理,将一份文件放在了他的桌上。

  他的女儿,伊芙琳·莫罗,居然和伊米塔多公司的人员同框出镜。

  报纸上的记录是,他们共同经历了一次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

  但他当然知道,在总统与己方关系如此紧张的当下,这张照片会被如何解读。

  为此,伊芙琳被他禁足了一个月。

  尽管他平时对这个唯一的女儿几乎有求必应,他自己也清楚这件事的问题并不在于她。

  这当然遭到了伊芙琳本人的激烈抗议,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为此多次向他抱怨。

  但作为他政治势力版图的一部分——这一点无可置疑。

  他的女儿,必须和伊米塔多公司以及西拉斯·布莱克伍德有关的一切人物,划清界限。

  为了解决这一根本问题,他同时还做了许多努力。

  总统对他们的攻击,高度依赖西拉斯这根无坚不摧的矛。

  伊米塔多高效、透明、公开,其背靠的曙光集团创造的就业机会,从数量上说也大得可怕。

  而这两个集团,都高度依靠西拉斯个人的威望与能力维系。

  只要西拉斯被解决,所有的问题,都会一劳永逸。

  “莫罗阁下,我们到了。”

  前排助理的声音,将他从层层叠叠的思绪中打捞出来。

  他将目光从车窗上自己模糊的倒影移开,观察着外部的环境。

  一片庞大的厂区,隶属于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

  灰色的厂房沉默而庄重。

  空气中是一股机油所散发的、略带甜腥的气味。

  他们今天来到这里,是为了对一个即将上马的新型火控系统项目进行最终考察。

  车门被拉开,朱利安·莫罗走了下去。迎接他的是一位女士。

  她有一头耀眼的金发,盘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纤细的颈项。

  灰色的眼睛在工业区的灰色调背景下,显得尤为清澈。

  资料上她不到四十岁,本人与照片特征相似,但却有些格外年轻。

  “莫罗部长,日安。

  我是阿曼达·洛维尔,项目的负责人。”

  声音热情而干练。

  伸出的手,指甲修剪得干净整洁,握手时传来的力道恰到好处。

  既不显得谄媚,也不至于失礼。

  他们在一位工程师和一名公司高管的簇拥下,和安保人员一起,进入厂区深处,沿途聊着项目的内容。

  一切看起来都融洽而顺利,气氛专业而和谐。

  即便将要发生利益上的冲突,那也应该是在稍后的会议室里,在细节的争论中。

  或者是在更私密的晚宴上进行。

  但是,朱利安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他的步履没有丝毫变化,脸上的微笑依旧保持着那种为高级官员量身定制的、和煦而略带威严的弧度。

  但他的感官,却像雷达一样,捕捉到了环境中的异常信号。

  这片厂区,太安静了。

  即使核心生产线因为考察而暂时停工,工人们被集中到了其他区域。

  作为项目核心的行政与研发大楼,不应该如此空旷。

  走廊如同被抽干了的血管,看不到任何一个来往的文职人员或工程师。

  这不符合一个企业场地高效运作的布局逻辑。

  他想开口询问原因。

  原因可以有很多,只要说得通就行。

  在意细节并不意味着过度执着于细节,他懂得分寸。

  可也就在这时,就在他构思措辞的瞬间。

  他突然感觉自己的后颈,仿佛被一只黄蜂,狠狠地蜇了一下。

  一股凶猛的麻痹感,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冲垮了他全身的神经系统。

  他的视野开始剧烈地晃动,肌肉在完全不受控制的痉挛中丧失了全部力量。

  手中的文件夹滑落在地,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在他彻底陷入黑暗的前一秒,他用尽最后的力气,艰难地扭过头,看到了那张开枪的人的脸。

  那是他的助理,跟了他五年,忠诚可靠的年轻人。

  而在他的正前方,项目的负责人,阿曼达·洛维尔女士,脸上的热情笑容已经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平淡与温和。

  她看着他瘫软下去的身体,轻轻地点了点头。

  仿佛在确认一件刚刚送达的、包装完好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