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二月一日,星期六。农历腊月二十八,距离春节只剩两天。南国的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淡淡的年味,但位于宝安区的远风服饰厂内,气氛却格外不同。
厂区大门旁那块旧牌子已经被取下,换上了一块崭新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远风服饰厂”五个大字,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厂区内进行过简单的清扫,但破败的痕迹依旧明显。然而,一种微妙的、混合着焦虑、期待和不确定性的情绪,在早早聚集在最大一间车间里的工人们中间弥漫着。
今天,是新老板正式接管工厂后的第一次全厂大会。
工人们大多还穿着臃肿的旧棉袄,三五成群地站着,低声交谈着,目光不时瞟向车间前方临时搭建的一个小讲台。他们脸上有长期劳累留下的倦容,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茫然。厂子换了主人,他们的饭碗还能不能保住?年关将近,这个年该怎么过?这些疑问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原厂长李建国,现在被聘为技术顾问,穿着他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站在人群前面,神情复杂,有卸下重担的轻松,也有些许失落。
八点整,萧远和马婷婷准时出现在车间门口。萧远穿着一件深色的夹克,身形挺拔,虽然年轻,但眉宇间已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气度。马婷婷跟在他身侧,穿着一件素色的棉衣,长发束起,显得干练利落,手中拿着一个文件夹。两人的出现,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车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一些不安的挪动脚步的声音。
萧远稳步走上讲台,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写满生活痕迹的脸庞。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用话筒,声音清晰而有力地传开:
“各位老师傅,各位工友,大家上午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萧远,是远风服饰厂现在的主要负责人。我身边这位是马婷婷,负责厂的财务和管理。首先,我代表远航公司,感谢李厂长和前几任领导,以及各位工友,为这个厂子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开场白简单而客气,缓解了一些紧张气氛。工人们静静听着。
“我知道,大家现在最关心几个问题。”萧远切入主题,语气坦诚,“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工作还能不能保住?工资还能不能按时发?特别是马上就要过年了。”
台下所有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空气仿佛凝固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萧远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斩钉截铁的意味,“我正式宣布,远风服饰厂,原则上不裁员!只要大家愿意留下来,遵守新的厂规,好好干,你们的岗位就是稳定的!”
“嗡”的一声,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议论声,许多人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和惊喜的神色。不裁员!这在乡镇企业改制、工人下岗并不鲜见的年代,无疑是一剂最强的安慰剂。
萧远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但是,不裁员,不等于继续吃大锅饭!厂子以前的状况,大家心里都清楚,为什么搞不好?管理混乱,干好干坏一个样,质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最后大家一起没饭吃!”
他的话戳中了许多老工人的痛处,有人低下头,有人默默点头。
“所以,从今天起,厂里要立新规矩!”萧远语气转为严肃,“第一,严抓纪律。按时上下班,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怠工磨洋工。第二,死保质量。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出了质量问题,必须追究责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我们会制定新的工资和奖金标准,干得多、干得好的,收入就高!偷奸耍滑、质量不过关的,不仅没钱拿,还要受罚!”
“奖金”这个词,让许多工人的眼睛亮了起来。以前厂里效益差,能发出基本工资就不错了,奖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关于待遇,”马婷婷上前一步,打开文件夹,声音清晰而冷静,“我们承诺,基础工资不会低于大家之前的水平,并且会按时足额发放。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设立产量奖、质量奖、节约奖等多种奖金。具体的考核细则,年后会张贴出来,保证公平、透明。同时,厂里会逐步改善食堂和宿舍条件。”
她的补充,将萧远的承诺具体化,增强了可信度。
这时,台下一位头发花白、约莫五十多岁的老工人忍不住开口了,他嗓门洪亮:“萧老板,你说按劳分配,我们举双手赞成!可是,就厂里现在这些老掉牙的机器,我们就是想多干、干好,它也出不了活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萧远看向他,认出这是尽职调查时提到过的那位技术很好的老师傅赵德柱。他微微一笑:“赵师傅问到了点子上!请放心,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投入。过了年,我们就会陆续引进新的电动缝纫机、裁剪设备。而且,我们还会组织技术培训,请老师傅带新徒弟,让大家都能跟上时代,赚到更多的钱!”
这话说到了工人们的心坎里。有活干,有奔头,还有新机器、新技术学,这是他们以前不敢想的好事。赵德柱师傅用力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信服的表情,他转身对周围的工友大声说:“萧老板是干实事的人!咱们这把老骨头,还能拼一拼!”
赵师傅在工人中颇有威信,他的话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不少工人脸上的疑虑消散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神情。
萧远趁热打铁:“马上就要过年了,我知道大家都盼着回家团圆。今年的工资和年终补助,我们会想方设法,在年前给大家结清,让大家过个踏实年!年后的具体安排,等开工再说。总之一句话,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萧远保证,远风服饰厂一定能旧貌换新颜,大家的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好!”
“好!”台下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随即响起了参差不齐但颇为热烈的掌声。工人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和希望。
大会结束后,萧远和马婷婷在李厂长的陪同下,查看了已经收拾出来的厂长办公室和隔壁新设的财务室。马婷婷带来的两名会计已经开始清点账目,建立新的财务流程。
“婷婷,接下来财务这块就交给你了,严格把关,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萧远说道。
“放心,制度立起来,谁也别想乱来。”马婷婷自信地点点头,眼神锐利。
站在办公室窗口,看着工人们三三两两散去,脸上带着讨论和期待,萧远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稳定人心易,扭转积弊难。年后,还有更艰巨的管理改革、设备更新、市场开拓在等着他们。
但无论如何,1992年的这个春节前夕,远风服饰厂这艘搁浅的小船,已经重新拉起了风帆,即将驶向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海洋。
厂区大门旁那块旧牌子已经被取下,换上了一块崭新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远风服饰厂”五个大字,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厂区内进行过简单的清扫,但破败的痕迹依旧明显。然而,一种微妙的、混合着焦虑、期待和不确定性的情绪,在早早聚集在最大一间车间里的工人们中间弥漫着。
今天,是新老板正式接管工厂后的第一次全厂大会。
工人们大多还穿着臃肿的旧棉袄,三五成群地站着,低声交谈着,目光不时瞟向车间前方临时搭建的一个小讲台。他们脸上有长期劳累留下的倦容,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茫然。厂子换了主人,他们的饭碗还能不能保住?年关将近,这个年该怎么过?这些疑问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原厂长李建国,现在被聘为技术顾问,穿着他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站在人群前面,神情复杂,有卸下重担的轻松,也有些许失落。
八点整,萧远和马婷婷准时出现在车间门口。萧远穿着一件深色的夹克,身形挺拔,虽然年轻,但眉宇间已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气度。马婷婷跟在他身侧,穿着一件素色的棉衣,长发束起,显得干练利落,手中拿着一个文件夹。两人的出现,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车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一些不安的挪动脚步的声音。
萧远稳步走上讲台,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写满生活痕迹的脸庞。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用话筒,声音清晰而有力地传开:
“各位老师傅,各位工友,大家上午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萧远,是远风服饰厂现在的主要负责人。我身边这位是马婷婷,负责厂的财务和管理。首先,我代表远航公司,感谢李厂长和前几任领导,以及各位工友,为这个厂子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开场白简单而客气,缓解了一些紧张气氛。工人们静静听着。
“我知道,大家现在最关心几个问题。”萧远切入主题,语气坦诚,“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工作还能不能保住?工资还能不能按时发?特别是马上就要过年了。”
台下所有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空气仿佛凝固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萧远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斩钉截铁的意味,“我正式宣布,远风服饰厂,原则上不裁员!只要大家愿意留下来,遵守新的厂规,好好干,你们的岗位就是稳定的!”
“嗡”的一声,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议论声,许多人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和惊喜的神色。不裁员!这在乡镇企业改制、工人下岗并不鲜见的年代,无疑是一剂最强的安慰剂。
萧远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但是,不裁员,不等于继续吃大锅饭!厂子以前的状况,大家心里都清楚,为什么搞不好?管理混乱,干好干坏一个样,质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最后大家一起没饭吃!”
他的话戳中了许多老工人的痛处,有人低下头,有人默默点头。
“所以,从今天起,厂里要立新规矩!”萧远语气转为严肃,“第一,严抓纪律。按时上下班,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怠工磨洋工。第二,死保质量。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出了质量问题,必须追究责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我们会制定新的工资和奖金标准,干得多、干得好的,收入就高!偷奸耍滑、质量不过关的,不仅没钱拿,还要受罚!”
“奖金”这个词,让许多工人的眼睛亮了起来。以前厂里效益差,能发出基本工资就不错了,奖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关于待遇,”马婷婷上前一步,打开文件夹,声音清晰而冷静,“我们承诺,基础工资不会低于大家之前的水平,并且会按时足额发放。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设立产量奖、质量奖、节约奖等多种奖金。具体的考核细则,年后会张贴出来,保证公平、透明。同时,厂里会逐步改善食堂和宿舍条件。”
她的补充,将萧远的承诺具体化,增强了可信度。
这时,台下一位头发花白、约莫五十多岁的老工人忍不住开口了,他嗓门洪亮:“萧老板,你说按劳分配,我们举双手赞成!可是,就厂里现在这些老掉牙的机器,我们就是想多干、干好,它也出不了活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萧远看向他,认出这是尽职调查时提到过的那位技术很好的老师傅赵德柱。他微微一笑:“赵师傅问到了点子上!请放心,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投入。过了年,我们就会陆续引进新的电动缝纫机、裁剪设备。而且,我们还会组织技术培训,请老师傅带新徒弟,让大家都能跟上时代,赚到更多的钱!”
这话说到了工人们的心坎里。有活干,有奔头,还有新机器、新技术学,这是他们以前不敢想的好事。赵德柱师傅用力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信服的表情,他转身对周围的工友大声说:“萧老板是干实事的人!咱们这把老骨头,还能拼一拼!”
赵师傅在工人中颇有威信,他的话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不少工人脸上的疑虑消散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神情。
萧远趁热打铁:“马上就要过年了,我知道大家都盼着回家团圆。今年的工资和年终补助,我们会想方设法,在年前给大家结清,让大家过个踏实年!年后的具体安排,等开工再说。总之一句话,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萧远保证,远风服饰厂一定能旧貌换新颜,大家的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好!”
“好!”台下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随即响起了参差不齐但颇为热烈的掌声。工人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和希望。
大会结束后,萧远和马婷婷在李厂长的陪同下,查看了已经收拾出来的厂长办公室和隔壁新设的财务室。马婷婷带来的两名会计已经开始清点账目,建立新的财务流程。
“婷婷,接下来财务这块就交给你了,严格把关,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萧远说道。
“放心,制度立起来,谁也别想乱来。”马婷婷自信地点点头,眼神锐利。
站在办公室窗口,看着工人们三三两两散去,脸上带着讨论和期待,萧远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稳定人心易,扭转积弊难。年后,还有更艰巨的管理改革、设备更新、市场开拓在等着他们。
但无论如何,1992年的这个春节前夕,远风服饰厂这艘搁浅的小船,已经重新拉起了风帆,即将驶向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