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春江水暖-《系统首富》

  一九九二年二月十八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刚过,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鞭炮硝烟味和节日的余韵,但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已经迫不及待地恢复了往日高速运转的节奏。

  春节假期让远航贸易的办公室安静了几天,但今天一早,便重新充满了活力。阳光透过玻璃窗,照亮了略显空旷但整洁的办公区。萧远、马婷婷、周伟华三人再次围坐在会议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假期休整后的精神焕发,以及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和紧迫感。

  “年过完了,该收心干活了。”萧远笑着开场,语气轻松却透着认真,“这个年,大家感觉怎么样?”

  周伟华最先开口,他显得尤为激动:“远哥,婷婷,你们是不知道!我回老家走了几家亲戚,听到的消息比过年还热闹!现在到处都在传,上面要有大动作了!说是‘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再大一点,步子要再快一点’!我几个在机关单位的朋友,说话口气都跟以前不一样了,都在琢磨着怎么搞活经济!”他挥舞着手,仿佛要把那股蓬勃的朝气具象化。

  马婷婷点点头,她显得冷静一些,但眼神中也闪着光:“我也有同感。看了不少报纸,还有和一些做生意的朋友通电话,感觉整个氛围都不一样了。以前很多模棱两可、不敢碰的领域,现在好像都松动了。银行信贷的口子,似乎也比年前松了一些。”她看向萧远,“萧远,你之前的感觉是对的,这股风,真的刮起来了,而且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猛。”

  萧远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伙伴们传递来的信心。这个春节,他虽然没有远行,但也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着动向。系统每日的“资讯简报”在春节期间也未曾中断,并且从农历新年后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政策解读、市场预期、地方动态的积极信息刷屏,频率和浓度远超年前。

  【系统提示(LV10):资讯简报综合监测显示,“南巡讲话”核心精神正通过非正式渠道加速扩散,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决策层产生显着影响。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大幅下降,市场乐观情绪指数持续攀升。重点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重点行业:轻工制造、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

  系统的数据,完美地印证了周伟华和马婷婷的直观感受。

  “春江水暖鸭先知。”萧远缓缓说道,目光扫过两位伙伴,“我们就是那批最先感知到水温变化的‘鸭子’。现在形势已经非常明朗,留给我们的窗口期不会太长,必须全力以赴,抓住这波机遇。”

  他顿了顿,开始部署下一步工作:“伟华,对苏贸易是我们的基本盘,不能放松。苏联那边的情况依然复杂,但需求是刚性的。你要确保渠道畅通,物流高效,同时可以适当考虑增加贸易品类,比如一些日用化工品、小型家电,利用我们的渠道优势。另外,团队要扩充,招聘几个靠谱的、懂俄语或者有边境贸易经验的业务员,这件事你抓紧办。”

  “明白!”周伟华用力点头,“我下午就去人才市场转转!保证不耽误事!”

  “婷婷,”萧远转向马婷婷,“你的任务最重。远风服饰厂是我们国内战略的第一块试验田,必须尽快走上正轨。第一,技术改造的预算和方案要尽快细化,我们需要引进哪些设备,预算多少,工期多长,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第二,内部管理制度要全面落实,特别是财务制度和质量检验标准,必须严格起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市场!我们不能只依赖李文杰先生的海外订单,要开始开拓国内市场。你可以先做一些市场调研,看看国内现在流行什么款式,我们的产品定位在哪里。”

  马婷婷认真记录着,听到最后一点,她抬起头:“国内市场我同意。不过,我们现在的设计和生产能力,直接做内销有难度。是不是可以先接一些国内品牌的代工订单,练练手,同时积累经验和资金?”

  “这个思路很好!”萧远赞许道,“稳扎稳打,先代工再创牌。这件事你可以先着手联系。”

  安排完两位伙伴的工作,萧远说道:“我这边,重点跟进和李文杰先生的合作,另外也会密切关注还有没有其他合适的投资机会。系统…嗯,各方面的信息显示,机会很多,但我们要保持冷静,聚焦在我们有优势、能掌控的领域。”

  会议结束后,萧远立刻拨通了香港的长途电话。经过转接,听筒里传来了李文杰爽朗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兴奋:

  “萧生!恭喜发财啊!新年好!我正想打电话给你!你那边感受到没有?春风渡玉门关啊!最近香港这边都炸开锅了,好多老板都在打听内地的情况,特别是深圳、上海!我的几个老友都问我有没有门路!”

  萧远笑道:“李生,同喜同喜!我们也正摩拳擦掌。看来我们的判断是一致的,机会来了。”

  “绝对一致!”李文杰语气肯定,“萧生,关于我们之前谈的合作,我觉得可以加快步伐。我这边可以先发一批比较先进的电动缝纫机和裁剪样板过去,算是我追加的前期投入。另外,我手头有几个欧洲和中东的客户,对工装和休闲服有兴趣,我可以先把样品要求和标准发给你,看看远风厂能不能尝试打样?”

  “太好了!”萧远心中一动,这正是雪中送炭,“设备和技术支持对我们至关重要。打样的事,我们立刻安排老师傅研究,尽快给你回复。质量和交期,请李生放心,我们会严格把控。”

  “好!我就欣赏萧生这股实干劲!”李文杰很高兴,“等我安排,设备估计下周就能发过去。我们保持紧密沟通!”

  放下电话,萧远心情振奋。李文杰的积极反应和实质性支持,无疑给远风厂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他走到窗边,俯瞰着楼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车流。春节后的深圳,仿佛一个经过短暂休整的巨人,正在舒展筋骨,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奔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躁动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息。

  “系统,”萧远在心中默念,“调出未来三个月,适合我们现阶段投资的行业潜力评估报告。”

  淡蓝色的光幕浮现,一系列经过筛选和分析的数据开始滚动。轻工制造、小型电子产品组装、建材贸易……一个个潜在的领域被标注出来,旁边附有简要的风险收益分析和进入门槛说明。

  萧远的眼神越来越亮。他知道,1992年的这个春天,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春天,更是一个时代的春天,一个属于勇敢者和先行者的春天。他的商业帝国,将在这股浩荡的春风中,真正开始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