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三月五日,星期四。深圳的春天来得早,空气中已带着暖意,而远航贸易有限公司内外,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办公室内,电话铃声、打字机声、人员走动和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蓬勃的朝气。萧远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面前摊开着几份文件,一边接听着香港李文杰打来的长途电话,一边用笔快速记录着要点。
“萧生,好消息!第一批设备,十台日本产的Juki电动平缝车,还有两台德国坎尼吉特的高速裁剪机,已经发出来了,走的海运,估计月底前能到蛇口港!”李文杰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效率带来的兴奋。
“太好了,李生!辛苦您了!”萧远精神一振,“技术资料和样板图呢?”
“航空信寄出了,应该比设备早到。我让工程师写了一份详细的操作和保养说明,附带了几个基础款式的打样工艺单。你先让老师傅们熟悉起来,设备到了就能上手。”
“明白!我们这边会做好一切接收和安装准备。样品试制会立刻开始。”萧远顿了顿,问道,“李生,您上次提到的欧洲和中东客户的询价,有进一步消息吗?”
“有!正要说这个。一个荷兰的客户对工装裤感兴趣,要求耐磨性和色牢度比较高;还有一个中东的客户问休闲衬衫,看重花色和舒适度。我把具体的技术参数和数量要求传真给你,你们先评估一下成本和产能,报个价过来。”
“好!收到传真我们马上处理。”萧远放下电话,立刻将李文杰传来的信息转告给正在隔壁财务室忙碌的马婷婷。
马婷婷的办公室已经俨然一个高效的指挥中心。墙上挂着新制定的财务流程图和生产进度表,桌上堆满了账本、单据和刚刚收到的传真。她正和一名新招聘的会计核对远风服饰厂上一周的物料采购支出。
“婷婷,李生那边设备和技术资料在路上了,还有两个海外客户的询价单马上传真过来,需要你这边牵头,联合厂里的技术员,尽快做成本核算和报价。”萧远走进来说道。
马婷婷抬起头,眼神专注而清亮:“没问题。厂里那边,赵德柱师傅带着几个骨干已经按照之前收到的简单图样开始试做基础款工装了,正好可以用新客户的标准来检验和改进。财务这边,新制度推行还算顺利,就是有些老习惯需要时间纠正。”她语速很快,条理清晰,“报价方案我今晚加个班,明天上午能出来。”
正当萧远和马婷婷讨论着国内业务时,周伟华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喜色和急切。
“远哥,婷婷!苏联那边,伊万刚来电话了!”周伟华嗓门洪亮,“大单!绝对的大单!”
“别急,慢慢说,什么情况?”萧远示意他坐下。
周伟华灌了一口水,激动地说:“伊万说,他们那边开春了,但倒春寒厉害,取暖物资还是紧缺!这次他不仅要咱们常备的罐头、糖果、毛巾,还点名要两样新东西——羽绒服和暖水瓶!量非常大!羽绒服先要五千件,暖水瓶要一万个!说是先期订单,如果质量稳定,后续还会翻倍!”
五千件羽绒服,一万个暖水瓶!这数量让萧远和马婷婷都吃了一惊。这远超他们之前对苏贸易的常规品类和数量。
“羽绒服?暖水瓶?”马婷婷敏锐地捕捉到关键,“这可不是我们的常备货。 sourcing(寻源)需要时间,而且资金占用量会非常大。”
“伊万怎么说?价格和交货期?”萧远冷静地问道,心中快速盘算。
“价格他给得还算可以,比国内批发价高不少,但要求很急,第一批货最好在一个月内发出去。”周伟华答道,“他说可以用硬通货或者我们指定的商品以物易物结算,比例可以谈。”
【系统提示(LV10):检测到高价值、高时效性订单机会。启动“多线任务风险评估”。】
【风险点1:新品类采购渠道不成熟,存在质量和交期不确定性。】
【风险点2:大额采购导致短期现金流紧张,需调用“阶段性项目贷款”额度。】
【风险点3:与国内服装厂生产计划可能产生冲突,需统筹人力资源。】
【机遇点1:利润可观,可显着提升本月资金流。】
【机遇点2:巩固与伊万合作关系,抢占新兴需求市场。】
【机遇点3:锻炼团队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
【综合评估:风险可控,建议承接,但需制定详细执行计划并密切监控进度。】
系统的分析快速而清晰,与萧远的直觉判断基本一致。这是个挑战,但更是机遇。
“接!”萧远果断决定,“伟华,你立刻回复伊万,原则上我们接受订单,但需要三天时间确认最终交期和价格细节。让他把具体的规格要求,比如羽绒服的充绒量、尺码配比,暖水瓶的容量、材质,尽快提供过来。”
“好嘞!我马上联系!”周伟华领命而去。
萧远转向马婷婷:“婷婷,压力来了。这边远风厂的改造和样品试制不能停,那边苏联的大单也要抢时间。资金方面,需要你精确测算,看看我们需要动用多少系统贷款,以及回款周期如何。采购渠道,我亲自去跑,深圳和周边地区的服装厂、轻工品厂,我们得尽快找到可靠的供应商。”
马婷婷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透出坚毅:“我明白。这是考验,也是机会。财务测算我今天连夜做出来。厂里那边,我会和赵师傅沟通,确保样品试制不受影响,核心骨干不能动,但可以抽调部分熟练工临时支援可能的后期检验或包装工作。”
“好!我们分头行动。”
随后的几天,整个团队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高速运转起来。
萧远带着周伟华引荐的一个熟悉本地供销渠道的业务员,马不停蹄地走访深圳、东莞的几家羽绒服加工厂和保温瓶厂,看样品、谈价格、核产能。系统提供的“基础信息查询”功能在评估厂家资质和市场价格时提供了重要参考,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马婷婷则坐镇中枢,白天处理远风厂的日常财务和管理事务,晚上则对着灯光计算苏联订单的采购成本、资金需求、贷款利息和预期利润,草拟了一份详尽的资金运作方案。
远风服饰厂内,在老师傅赵德柱的带领下,技术小组对照着李文杰传来的工艺单,反复调试缝纫机、研究裁剪技巧,一件件工装裤和衬衫的样品逐渐变得规整、精致起来。机器的轰鸣声仿佛也带着一种求新求变的渴望。
三月十日,星期二下午。萧远、马婷婷、周伟华再次聚首。
“采购渠道基本落实了,”萧远脸上带着奔波后的疲惫,但眼神明亮,“找到两家质量还算稳定的厂子,可以分包一部分羽绒服和暖水瓶的订单,价格在预算内。交期虽然紧,但对方答应优先排产。”
“资金方案做好了,”马婷婷将一份手写的报告推过来,“需要动用我们大部分流动资金,并申请一笔二十万的系统短期贷款,周转期约45天。风险在于如果苏联那边回款延迟,或者国内厂子出货有问题,会有点压力,但在可控范围内。”
“伊万已经把详细规格传真过来了,催着我们确认呢!”周伟华扬了扬手中的传真纸。
萧远综合了所有信息,看向两位伙伴:“那么,就按这个方案执行。伟华,正式通知伊万,确认订单,签订合同。婷婷,按计划申请资金,启动采购流程。我负责协调两边生产的进度和品质监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办公室窗外忙碌的景象,沉声道:“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双线作战,国内实业和国际贸易同时发力。可能会很辛苦,可能会遇到问题,但只要挺过去,我们的团队和事业,都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马婷婷和周伟华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斗志。
春意渐浓,远航贸易这艘小船,正迎着风浪,加速驶向更广阔的海域。双线并进的战略,正式拉开了序幕。
办公室内,电话铃声、打字机声、人员走动和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蓬勃的朝气。萧远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面前摊开着几份文件,一边接听着香港李文杰打来的长途电话,一边用笔快速记录着要点。
“萧生,好消息!第一批设备,十台日本产的Juki电动平缝车,还有两台德国坎尼吉特的高速裁剪机,已经发出来了,走的海运,估计月底前能到蛇口港!”李文杰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效率带来的兴奋。
“太好了,李生!辛苦您了!”萧远精神一振,“技术资料和样板图呢?”
“航空信寄出了,应该比设备早到。我让工程师写了一份详细的操作和保养说明,附带了几个基础款式的打样工艺单。你先让老师傅们熟悉起来,设备到了就能上手。”
“明白!我们这边会做好一切接收和安装准备。样品试制会立刻开始。”萧远顿了顿,问道,“李生,您上次提到的欧洲和中东客户的询价,有进一步消息吗?”
“有!正要说这个。一个荷兰的客户对工装裤感兴趣,要求耐磨性和色牢度比较高;还有一个中东的客户问休闲衬衫,看重花色和舒适度。我把具体的技术参数和数量要求传真给你,你们先评估一下成本和产能,报个价过来。”
“好!收到传真我们马上处理。”萧远放下电话,立刻将李文杰传来的信息转告给正在隔壁财务室忙碌的马婷婷。
马婷婷的办公室已经俨然一个高效的指挥中心。墙上挂着新制定的财务流程图和生产进度表,桌上堆满了账本、单据和刚刚收到的传真。她正和一名新招聘的会计核对远风服饰厂上一周的物料采购支出。
“婷婷,李生那边设备和技术资料在路上了,还有两个海外客户的询价单马上传真过来,需要你这边牵头,联合厂里的技术员,尽快做成本核算和报价。”萧远走进来说道。
马婷婷抬起头,眼神专注而清亮:“没问题。厂里那边,赵德柱师傅带着几个骨干已经按照之前收到的简单图样开始试做基础款工装了,正好可以用新客户的标准来检验和改进。财务这边,新制度推行还算顺利,就是有些老习惯需要时间纠正。”她语速很快,条理清晰,“报价方案我今晚加个班,明天上午能出来。”
正当萧远和马婷婷讨论着国内业务时,周伟华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喜色和急切。
“远哥,婷婷!苏联那边,伊万刚来电话了!”周伟华嗓门洪亮,“大单!绝对的大单!”
“别急,慢慢说,什么情况?”萧远示意他坐下。
周伟华灌了一口水,激动地说:“伊万说,他们那边开春了,但倒春寒厉害,取暖物资还是紧缺!这次他不仅要咱们常备的罐头、糖果、毛巾,还点名要两样新东西——羽绒服和暖水瓶!量非常大!羽绒服先要五千件,暖水瓶要一万个!说是先期订单,如果质量稳定,后续还会翻倍!”
五千件羽绒服,一万个暖水瓶!这数量让萧远和马婷婷都吃了一惊。这远超他们之前对苏贸易的常规品类和数量。
“羽绒服?暖水瓶?”马婷婷敏锐地捕捉到关键,“这可不是我们的常备货。 sourcing(寻源)需要时间,而且资金占用量会非常大。”
“伊万怎么说?价格和交货期?”萧远冷静地问道,心中快速盘算。
“价格他给得还算可以,比国内批发价高不少,但要求很急,第一批货最好在一个月内发出去。”周伟华答道,“他说可以用硬通货或者我们指定的商品以物易物结算,比例可以谈。”
【系统提示(LV10):检测到高价值、高时效性订单机会。启动“多线任务风险评估”。】
【风险点1:新品类采购渠道不成熟,存在质量和交期不确定性。】
【风险点2:大额采购导致短期现金流紧张,需调用“阶段性项目贷款”额度。】
【风险点3:与国内服装厂生产计划可能产生冲突,需统筹人力资源。】
【机遇点1:利润可观,可显着提升本月资金流。】
【机遇点2:巩固与伊万合作关系,抢占新兴需求市场。】
【机遇点3:锻炼团队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
【综合评估:风险可控,建议承接,但需制定详细执行计划并密切监控进度。】
系统的分析快速而清晰,与萧远的直觉判断基本一致。这是个挑战,但更是机遇。
“接!”萧远果断决定,“伟华,你立刻回复伊万,原则上我们接受订单,但需要三天时间确认最终交期和价格细节。让他把具体的规格要求,比如羽绒服的充绒量、尺码配比,暖水瓶的容量、材质,尽快提供过来。”
“好嘞!我马上联系!”周伟华领命而去。
萧远转向马婷婷:“婷婷,压力来了。这边远风厂的改造和样品试制不能停,那边苏联的大单也要抢时间。资金方面,需要你精确测算,看看我们需要动用多少系统贷款,以及回款周期如何。采购渠道,我亲自去跑,深圳和周边地区的服装厂、轻工品厂,我们得尽快找到可靠的供应商。”
马婷婷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透出坚毅:“我明白。这是考验,也是机会。财务测算我今天连夜做出来。厂里那边,我会和赵师傅沟通,确保样品试制不受影响,核心骨干不能动,但可以抽调部分熟练工临时支援可能的后期检验或包装工作。”
“好!我们分头行动。”
随后的几天,整个团队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高速运转起来。
萧远带着周伟华引荐的一个熟悉本地供销渠道的业务员,马不停蹄地走访深圳、东莞的几家羽绒服加工厂和保温瓶厂,看样品、谈价格、核产能。系统提供的“基础信息查询”功能在评估厂家资质和市场价格时提供了重要参考,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马婷婷则坐镇中枢,白天处理远风厂的日常财务和管理事务,晚上则对着灯光计算苏联订单的采购成本、资金需求、贷款利息和预期利润,草拟了一份详尽的资金运作方案。
远风服饰厂内,在老师傅赵德柱的带领下,技术小组对照着李文杰传来的工艺单,反复调试缝纫机、研究裁剪技巧,一件件工装裤和衬衫的样品逐渐变得规整、精致起来。机器的轰鸣声仿佛也带着一种求新求变的渴望。
三月十日,星期二下午。萧远、马婷婷、周伟华再次聚首。
“采购渠道基本落实了,”萧远脸上带着奔波后的疲惫,但眼神明亮,“找到两家质量还算稳定的厂子,可以分包一部分羽绒服和暖水瓶的订单,价格在预算内。交期虽然紧,但对方答应优先排产。”
“资金方案做好了,”马婷婷将一份手写的报告推过来,“需要动用我们大部分流动资金,并申请一笔二十万的系统短期贷款,周转期约45天。风险在于如果苏联那边回款延迟,或者国内厂子出货有问题,会有点压力,但在可控范围内。”
“伊万已经把详细规格传真过来了,催着我们确认呢!”周伟华扬了扬手中的传真纸。
萧远综合了所有信息,看向两位伙伴:“那么,就按这个方案执行。伟华,正式通知伊万,确认订单,签订合同。婷婷,按计划申请资金,启动采购流程。我负责协调两边生产的进度和品质监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办公室窗外忙碌的景象,沉声道:“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双线作战,国内实业和国际贸易同时发力。可能会很辛苦,可能会遇到问题,但只要挺过去,我们的团队和事业,都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马婷婷和周伟华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斗志。
春意渐浓,远航贸易这艘小船,正迎着风浪,加速驶向更广阔的海域。双线并进的战略,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