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北上序曲-《系统首富》

  1995年11月6日,星期一上午,深圳远航集团总部会议室。

  深秋的阳光透过宽大的落地窗洒入室内,在光洁的红木会议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萧远坐在主位,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高管——妻子兼财务总监马婷婷、副总周伟华、贸易公司负责人苏芷晴、地产项目负责人赵经理以及通信公司技术总监张工。

  会议室墙上挂着巨幅中国地图,上海和北京的位置被红色图钉醒目标记。旁边是远航集团最新的组织架构图和业务增长曲线,显示着这家成立仅四年的企业已拥有超过三千名员工,业务横跨贸易、地产和通信三大板块。

  “各位,今天我们讨论的议题很重要——远航集团的全国化战略。”萧远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拿起激光笔指向广东地区:“经过五年发展,我们在广东已经站稳脚跟。贸易业务覆盖珠三角主要城市,地产项目在深圳、广州均有布局,BP机业务更是占据广东市场百分之四十的份额。”

  红色光点随即移至上海:“下一步,我们必须走出去。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的龙头。浦东开发开放是国家战略,未来十年将是上海发展的黄金期。”

  光点又跳到北京:“还有北京,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信息高地。掌握北京的信息脉络,就等于掌握了中国经济的风向标。”

  马婷婷微微点头,翻开面前的财务报表:“从财务角度看,集团目前现金流健康,完全可以支持初步的扩张计划。但我建议采取分步投入的策略,控制风险。”

  周伟华接过话茬:“我同意马总的意见。北上扩张是必然选择,但方式需要慎重。上海和北京的市场环境、商业文化与广东差异很大,我们不能简单复制深圳模式。”

  萧远赞许地看了周伟华一眼:“这正是今天会议的核心——如何差异化布局两地。”

  他点击遥控器,投影幕布上显示出详细的战略规划图。

  “上海方面,我建议以贸易为先锋,地产跟进。”萧远看向苏芷晴,“芷晴,你是上海人,对家乡熟悉。由你负责上海分公司再合适不过。”

  苏芷晴眼中闪过一抹惊喜,随即恢复专业姿态:“萧总,我确实对上海市场比较了解。我认为可以先从国际贸易入手,利用上海港的优势,同时关注浦东的地产机会。不过...”她稍作迟疑,“上海商界排外性较强,我们需要本地化团队。”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点。”萧远点头道,“你到上海后,首要任务是组建一支兼具本土经验和国际视野的团队。集团会给予充分的人事和财务授权。”

  他转向周伟华:“伟华,北京方面由你牵头。但不同于上海,北京分公司初期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而是建立信息网络和政商关系。”

  周伟华若有所思:“我明白。北京水很深,不宜贸然进行大规模地产投资。可以先从小型信息化项目入手,逐步积累人脉资源。”

  “正是如此。”萧远赞赏道,“你在部委有些老关系,这是我们的优势。北京分公司初期规模可以小一些,但位置一定要好,最好在长安街沿线或国贸商圈。”

  赵经理举手发言:“萧总,关于两地地产项目的选择,我建议上海侧重商业地产,北京则优先考虑高端住宅项目。这与两地的城市定位相符。”

  “有道理。”萧远记下要点,随后看向张工,“通信业务方面,BP机可以随分公司同步进入两地市场,但策略要灵活。上海推行高端路线,北京则侧重政企客户。”

  张工推了推眼镜:“技术上没有问题。我们已经研发出适合商务人士的豪华版BP机,正好适合上海市场。北京的党政机关专用型号也在开发中。”

  会议进行了整整一上午,众人就双城战略的细节进行了深入讨论。马婷婷适时提出财务管控方案,确保资金安全;周伟华分享了他在北京的人脉资源;苏芷晴详细分析了上海各区的商业环境差异。

  中午时分,秘书送来工作餐。大家边吃边聊,气氛轻松了许多。

  马婷婷趁大家不注意,低声对萧远说:“爸妈下周就来深圳了,新房那边都安排好了吗?”

  萧远微笑点头:“放心,赵经理都安排妥当了。只是...”他轻轻抚摸马婷婷尚未显怀的腹部,“我这一阵可能要频繁出差,辛苦你了。”

  “我没事。”马婷婷莞尔一笑,“有爸妈在呢。倒是你,北上扩张是大事,别太累了。”

  下午会议继续,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北上扩张决议:

  一、上海分公司由苏芷晴全权负责,主营国际贸易和地产投资,初期团队规模50人,注册资本1000万元。

  二、北京办事处由周伟华牵头,王建国(待招聘)任常驻负责人,主营政企关系建设和信息搜集,初期规模20人,注册资本500万元。

  三、两地业务均纳入集团财务统一管控体系,重大投资需总部批准。

  四、马婷婷坐镇深圳总部,协调资源分配,赵经理和张工分别负责两地地产和通信业务的具体落地。

  决议形成后,萧远做最后总结:“各位,北上战略是远航集团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决策之一。这意味着我们从区域性公司向全国性企业迈出关键一步。”

  他目光坚定地看着在座的每一位核心团队成员:“我相信,凭借我们在广东积累的经验和实力,加上诸位的努力,远航一定能在上海和北京开创新天地。”

  会后,众人离去,只有萧远和马婷婷留在会议室。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房间。马婷婷走到窗前,望着深圳日渐繁华的街景,轻声道:“记得五年前我们刚来深圳时,这里还到处是工地。现在,我们也要去更大的舞台了。”

  萧远走到她身边,搂住她的肩膀:“是啊,时间过得真快。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那场骗局,没有遇到你,我现在会在哪里。”

  马婷婷靠在他肩上:“命运就是这么奇妙。不过我相信,以你的能力,无论在哪里都会成功的。”

  萧远摇摇头:“不,一个人的成功有限。是你的出现,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这些才是推动我不断向前的真正动力。”

  系统界面在萧远意识中静静展开,经验条显示LV21,已经走了近三分之一。他注意到【行业趋势预测】功能对上海和北京的评估均为“高潜力”,尤其是上海的浦东新区和北京的中关村地区,发展概率均超过85%。

  “下周我先陪芷晴去上海考察,然后和伟华去北京。”萧远说道,“争取春节前完成两地的基本布局。”

  马婷婷点头:“路上小心。对了,杭州那边最近有消息吗?”

  “马云上周发来传真,还是老样子,团队在挣扎中求生存。”萧远笑道,“不过我看他们还没放弃,这种韧性很难得。”

  “需要追加投资吗?”

  “暂时不用。让他们再坚持一下,有时候绝境才能逼出真正的创新。”

  夜幕降临,两人最后离开会议室。站在大厦门口,看着深圳璀璨的夜景,萧远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五年时间,从被骗光积蓄的落魄青年,到如今指挥若定的集团掌门人,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而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上海和北京,将是远航集团新的起点。

  回到家,萧远打开电脑,开始详细规划此次北上之行的具体行程。系统【资讯分析】功能提供了大量关于上海浦东政策和北京中关村发展规划的最新信息,他仔细阅读并做了笔记。

  马婷婷端来一杯热牛奶,看着他专注的侧脸,轻声说:“别忙太晚,记得你明天还要去广电集团谈合作。”

  萧远接过牛奶,握住她的手:“马上就好。你先睡,我十分钟后就来。”

  然而,当萧远最终关上电脑时,时针已指向午夜十二点。他轻轻走进卧室,马婷婷已经熟睡。月光下,她的面容宁静美好,萧远心中充满感激与爱意。

  第二天清晨,萧远早早来到办公室。周伟华和苏芷晴已经等在门口,三人即将分头行动,为远航集团的北上战略打响第一枪。

  历史性的一页,正在悄然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