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深圳秋天来得晚,11月的清晨还裹着南方的湿雾。萧远开着那辆黑色的捷达,沿着燕南路的梧桐树影往南开,副驾驶座上放着一份系统刚打印出来的《腾讯OICQ产品分析报告》。报告上的曲线像一把锋利的剑——OICQ上线30天,用户量突破10万,日活跃用户占比高达68%,远超同期进入中国的ICQ中国区表现。
系统昨夜的提示还在他脑海里回响:【腾讯OICQ用户增长曲线呈指数级爆发,7日留存率85%,预计未来6个月用户规模将突破50万,建议重点关注团队融资需求与产品迭代方向】。
萧远捏了捏方向盘,目光掠过窗外掠过的“腾讯”招牌——那是一块蓝底白字的塑料牌,挂在老居民楼的楼梯口,字体有些歪,像刚毕业的学生用马克笔写的。他踩下油门,车轮碾过积水,溅起细小的水花。
一、老楼里的“互联网火种”
腾讯的办公室在老居民楼的一层,门是那种掉漆的木框门,推开门时发出“吱呀”一声。里面的空间不大,大概八十平,被隔成四个区域:最里面是马化腾的“总经理室”,摆着一张折叠床和一张旧书桌;左边是技术部,张志东和许晨晔正盯着电脑屏幕敲代码,键盘声此起彼伏;右边是运营部,曾李青举着一部大哥大,正在和移动运营商谈短信绑定的事;最前面是接待区,摆着几张折叠椅和一张破茶几,上面放着半箱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和几杯凉掉的奶茶。
“萧总,你来了!”曾李青最先看见萧远,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运动服,手里还攥着大哥大,笑着迎上来,“快坐,我们刚上线OICQ,正忙得不可开交。”
萧远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接待区的墙——墙上贴满了便签纸,写着“解决服务器负载”“优化中文输入法”“联系广东移动谈合作”,还有一张画着OICQ logo的草稿,旁边写着“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
“化腾呢?”萧远问。
“在里面改代码呢!”曾李青朝总经理室努努嘴,“他说OICQ的‘在线状态’功能还没调好,要再优化一下。”
话音刚落,马化腾就从里面走出来。他穿着件浅灰色的格子衬衫,头发有点乱,眼镜片上蒙着一层薄灰,手里还拿着个笔记本电脑:“萧总,抱歉,让你久等了——我们昨天熬了个通宵,终于把‘好友列表’的bug修好了。”
萧远站起来,伸手和他握了握:“化腾,不用客气,我是来恭喜你们的。”
马化腾笑了笑,有点腼腆:“其实也没什么好恭喜的,服务器昨天又崩了一次,用户投诉了一大堆。”他转身朝技术部喊,“志东,把OICQ演示一下!”
二、OICQ的“中国温度”
张志东推了推眼镜,拿起鼠标点开OICQ的界面。屏幕上跳出一个简洁的聊天框,左上角是“我的好友”,右上角有个绿色的“在线”图标——那是马化腾特意加的“中国化”设计:“美国人用ICQ,习惯用‘Away’或者‘Busy’,但中国人更在意‘有没有在电脑前’,所以我们做了‘在线’‘离开’‘离线’三个状态,更直观。”
萧远凑过去,试着发了一条消息给旁边的曾李青:“在吗?”不到一秒,曾李青的电脑上就弹出了提示,他笑着回复:“在!萧总找我有事?”
“这速度……”萧远挑了挑眉,“比ICQ快多了。”
“我们优化了服务器架构,用了分布式部署。”许晨晔从技术部探出头,“虽然现在只有两台服务器,但以后可以加。”
曾李青凑过来,拍着萧远的肩膀:“萧总,你看这个——”他点开自己的OICQ头像,下面显示着“手机绑定:138xxxx1234”,“我们支持手机号注册,用户不用记账号,用手机就能登录,比ICQ方便多了!”
萧远看着屏幕上的“手机绑定”功能,心里一动。他想起系统之前的分析:中国用户对“手机号”的依赖远高于欧美,OICQ的这个设计,等于抓住了用户的“身份认同”。
“你们有没有想过推广?”萧远问。
马化腾叹了口气:“想过,但没钱。我们找过几家风险投资,都说‘即时通讯没前途’,要么就是要占50%以上的股份。”他苦笑了一下,“我们现在连服务器扩容的钱都没有,更别说打广告了。”
三、系统的“确认信号”
就在这时,萧远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掏出来一看,是系统的提示窗口:
【腾讯OICQ用户量突破12万,日新增用户2.1万,7日留存率82%,付费意愿(短信绑定)占比15%;对比同期ICQ中国区:用户量8万,日新增0.8万,7日留存率55%,付费意愿3%。建议:以“资源置换”形式投资,换取15%-20%股权】
萧远的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停了停。他想起三个月前投资阿里巴巴时的场景——马云也是在简陋的办公室里,说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系统的提示让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现在,同样的信号出现在腾讯身上。
“化腾,”萧远抬起头,目光坚定,“我想投资你们。”
马化腾愣了一下:“萧总,你不是开玩笑吧?我们这家公司,现在连注册资金都只有50万。”
“我知道。”萧远笑了,“我不需要占大股,也不需要进董事会。我可以帮你们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和广东移动谈短信绑定合作,降低你们的推广成本;第二,帮你们找服务器供应商,把带宽扩容一倍。作为交换,我想要15%的股权,还有——”他停顿了一下,“未来OICQ商业化后的利润分成。”
办公室里静了几秒。曾李青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张志东推了推眼镜,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马化腾盯着萧远,眼镜片后的眼睛亮了起来。
“萧总,你为什么帮我们?”马化腾问。
萧远指了指墙上的便签纸:“因为你们写的‘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这句话,我十年前在广州做翻译时,也说过。”
四、创业者的“共鸣”
傍晚时分,萧远走出了腾讯的办公室。楼下的梧桐树影里,他掏出手机,给马化腾发了条短信:“明天上午,我带广东移动的人过来谈合作。”
风里飘来楼下早餐店的粥香,萧远抬头望着天上的云,想起穿越前的自己——那个在2025年听着“元宇宙”“AI”讲座的英语老师,从来没想过会穿越到1989年的广西,更没想到会见证中国互联网的诞生。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系统终端,屏幕上显示着当前的等级:LV30。系统的提示还在:“腾讯OICQ团队忠诚度90%,创新能力85%,未来成功概率72%。”
萧远笑了笑,转身走向停车场。远处的深圳湾,夕阳把海水染成了金色,像极了系统面板上跳动的数字。他知道,自己又抓住了一个改变未来的机会——就像当年投资阿里巴巴一样。
五、深夜的“加班灯”
萧远离开后,腾讯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马化腾坐在电脑前,修改着OICQ的“群聊”功能;张志东在调试服务器,额头上冒着汗;曾李青拿着和广东移动的合同,反复看着条款;许晨晔在写代码,旁边放着一杯热咖啡。
“化腾,你说萧总能帮我们搞定移动吗?”曾李青问。
马化腾抬头,眼里带着光:“会的。他是个有眼光的人——刚才他看OICQ的眼神,和我第一次看到ICQ时一样。”
张志东推了推眼镜:“如果这次能扩容服务器,我们的用户量,下个月就能突破20万。”
曾李青笑了:“到时候,我们要请萧总吃大餐!”
马化腾低头,继续敲代码。电脑屏幕上,OICQ的“群聊”界面跳了出来,他输入了一行字:“欢迎加入腾讯大家庭。”
系统昨夜的提示还在他脑海里回响:【腾讯OICQ用户增长曲线呈指数级爆发,7日留存率85%,预计未来6个月用户规模将突破50万,建议重点关注团队融资需求与产品迭代方向】。
萧远捏了捏方向盘,目光掠过窗外掠过的“腾讯”招牌——那是一块蓝底白字的塑料牌,挂在老居民楼的楼梯口,字体有些歪,像刚毕业的学生用马克笔写的。他踩下油门,车轮碾过积水,溅起细小的水花。
一、老楼里的“互联网火种”
腾讯的办公室在老居民楼的一层,门是那种掉漆的木框门,推开门时发出“吱呀”一声。里面的空间不大,大概八十平,被隔成四个区域:最里面是马化腾的“总经理室”,摆着一张折叠床和一张旧书桌;左边是技术部,张志东和许晨晔正盯着电脑屏幕敲代码,键盘声此起彼伏;右边是运营部,曾李青举着一部大哥大,正在和移动运营商谈短信绑定的事;最前面是接待区,摆着几张折叠椅和一张破茶几,上面放着半箱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和几杯凉掉的奶茶。
“萧总,你来了!”曾李青最先看见萧远,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运动服,手里还攥着大哥大,笑着迎上来,“快坐,我们刚上线OICQ,正忙得不可开交。”
萧远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接待区的墙——墙上贴满了便签纸,写着“解决服务器负载”“优化中文输入法”“联系广东移动谈合作”,还有一张画着OICQ logo的草稿,旁边写着“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
“化腾呢?”萧远问。
“在里面改代码呢!”曾李青朝总经理室努努嘴,“他说OICQ的‘在线状态’功能还没调好,要再优化一下。”
话音刚落,马化腾就从里面走出来。他穿着件浅灰色的格子衬衫,头发有点乱,眼镜片上蒙着一层薄灰,手里还拿着个笔记本电脑:“萧总,抱歉,让你久等了——我们昨天熬了个通宵,终于把‘好友列表’的bug修好了。”
萧远站起来,伸手和他握了握:“化腾,不用客气,我是来恭喜你们的。”
马化腾笑了笑,有点腼腆:“其实也没什么好恭喜的,服务器昨天又崩了一次,用户投诉了一大堆。”他转身朝技术部喊,“志东,把OICQ演示一下!”
二、OICQ的“中国温度”
张志东推了推眼镜,拿起鼠标点开OICQ的界面。屏幕上跳出一个简洁的聊天框,左上角是“我的好友”,右上角有个绿色的“在线”图标——那是马化腾特意加的“中国化”设计:“美国人用ICQ,习惯用‘Away’或者‘Busy’,但中国人更在意‘有没有在电脑前’,所以我们做了‘在线’‘离开’‘离线’三个状态,更直观。”
萧远凑过去,试着发了一条消息给旁边的曾李青:“在吗?”不到一秒,曾李青的电脑上就弹出了提示,他笑着回复:“在!萧总找我有事?”
“这速度……”萧远挑了挑眉,“比ICQ快多了。”
“我们优化了服务器架构,用了分布式部署。”许晨晔从技术部探出头,“虽然现在只有两台服务器,但以后可以加。”
曾李青凑过来,拍着萧远的肩膀:“萧总,你看这个——”他点开自己的OICQ头像,下面显示着“手机绑定:138xxxx1234”,“我们支持手机号注册,用户不用记账号,用手机就能登录,比ICQ方便多了!”
萧远看着屏幕上的“手机绑定”功能,心里一动。他想起系统之前的分析:中国用户对“手机号”的依赖远高于欧美,OICQ的这个设计,等于抓住了用户的“身份认同”。
“你们有没有想过推广?”萧远问。
马化腾叹了口气:“想过,但没钱。我们找过几家风险投资,都说‘即时通讯没前途’,要么就是要占50%以上的股份。”他苦笑了一下,“我们现在连服务器扩容的钱都没有,更别说打广告了。”
三、系统的“确认信号”
就在这时,萧远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掏出来一看,是系统的提示窗口:
【腾讯OICQ用户量突破12万,日新增用户2.1万,7日留存率82%,付费意愿(短信绑定)占比15%;对比同期ICQ中国区:用户量8万,日新增0.8万,7日留存率55%,付费意愿3%。建议:以“资源置换”形式投资,换取15%-20%股权】
萧远的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停了停。他想起三个月前投资阿里巴巴时的场景——马云也是在简陋的办公室里,说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系统的提示让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现在,同样的信号出现在腾讯身上。
“化腾,”萧远抬起头,目光坚定,“我想投资你们。”
马化腾愣了一下:“萧总,你不是开玩笑吧?我们这家公司,现在连注册资金都只有50万。”
“我知道。”萧远笑了,“我不需要占大股,也不需要进董事会。我可以帮你们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和广东移动谈短信绑定合作,降低你们的推广成本;第二,帮你们找服务器供应商,把带宽扩容一倍。作为交换,我想要15%的股权,还有——”他停顿了一下,“未来OICQ商业化后的利润分成。”
办公室里静了几秒。曾李青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张志东推了推眼镜,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马化腾盯着萧远,眼镜片后的眼睛亮了起来。
“萧总,你为什么帮我们?”马化腾问。
萧远指了指墙上的便签纸:“因为你们写的‘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这句话,我十年前在广州做翻译时,也说过。”
四、创业者的“共鸣”
傍晚时分,萧远走出了腾讯的办公室。楼下的梧桐树影里,他掏出手机,给马化腾发了条短信:“明天上午,我带广东移动的人过来谈合作。”
风里飘来楼下早餐店的粥香,萧远抬头望着天上的云,想起穿越前的自己——那个在2025年听着“元宇宙”“AI”讲座的英语老师,从来没想过会穿越到1989年的广西,更没想到会见证中国互联网的诞生。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系统终端,屏幕上显示着当前的等级:LV30。系统的提示还在:“腾讯OICQ团队忠诚度90%,创新能力85%,未来成功概率72%。”
萧远笑了笑,转身走向停车场。远处的深圳湾,夕阳把海水染成了金色,像极了系统面板上跳动的数字。他知道,自己又抓住了一个改变未来的机会——就像当年投资阿里巴巴一样。
五、深夜的“加班灯”
萧远离开后,腾讯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马化腾坐在电脑前,修改着OICQ的“群聊”功能;张志东在调试服务器,额头上冒着汗;曾李青拿着和广东移动的合同,反复看着条款;许晨晔在写代码,旁边放着一杯热咖啡。
“化腾,你说萧总能帮我们搞定移动吗?”曾李青问。
马化腾抬头,眼里带着光:“会的。他是个有眼光的人——刚才他看OICQ的眼神,和我第一次看到ICQ时一样。”
张志东推了推眼镜:“如果这次能扩容服务器,我们的用户量,下个月就能突破20万。”
曾李青笑了:“到时候,我们要请萧总吃大餐!”
马化腾低头,继续敲代码。电脑屏幕上,OICQ的“群聊”界面跳了出来,他输入了一行字:“欢迎加入腾讯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