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银行的冷遇-《系统首富》

  星期日的早晨,阳光透过银行明亮的玻璃窗,洒在光洁的大理石地板上。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的营业厅内,办理储蓄业务的市民排着队,声音嘈杂。相比之下,位于角落的信贷科办公室则显得安静许多,甚至有些冷清。萧远和马婷婷坐在硬木长椅上,等待着与信贷科的王科长见面。两人都穿着自己最体面的衣服——萧远是一件半新的白衬衫和深色长裤,马婷婷则是一件素雅的碎花上衣,试图给银行留下一个可靠的第一印象。

  他们的面前,放着一个牛皮纸文件夹,里面装着“远婷电子行”的营业执照(副本)、近三个月的简易账本复印件、店铺租赁合同,以及萧远精心撰写的一份简短贷款申请书。申请金额是三万元,期限半年。对于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银行信贷而言,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目,但对于萧远和马婷婷来说,这却是能否抓住历史机遇的关键一步。

  昨晚的战略会议后,资金的紧迫性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虽然决定集中所有利润,但那需要时间积累,而伊万那边的需求迫在眉睫。向银行求助,成了他们能想到的最直接、成本也相对较低的途径。

  “萧远同志,马婷婷同志,请进吧。”一位戴着黑框眼镜、面色严肃的中年男子打开办公室的门,招呼他们。他就是王科长。

  办公室不大,一张旧办公桌,几个文件柜,墙上挂着规章制度。王科长坐在桌子后面,示意萧远和马婷婷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气氛顿时变得正式而略带压抑。

  “王科长,您好。打扰您休息日了。”萧远礼貌地开口,将文件夹递了过去,“这是我们店的一些基本资料和一份贷款申请,想请您过目。”

  王科长接过文件夹,没有立刻翻开,而是先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两个年轻人。“个体户?经营电子产品?”他的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

  “是的,王科长。我们的店叫‘远婷电子行’,在惠福东路,主要经营电子表、计算器这些。”马婷婷补充道,声音尽量保持平稳。

  王科长这才慢条斯理地翻开文件夹,目光在营业执照上停留片刻,又扫了一眼账本复印件。当他看到贷款申请书上的金额和用途时,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三万元……用途是,‘扩大经营,筹备对苏贸易’?”他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审视,“对苏贸易?这个……规模是不是设想得有点大了?你们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渠道吗?”

  萧远心中一动,知道关键问题来了。他尽量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解释:“王科长,我们前段时间刚完成了一笔小额的试单,对方是苏联的商人,反馈非常好,市场需求很大。所以我们想抓紧机会,扩大规模。”他没提伊万的名字,只模糊地说是“苏联商人”。

  【系统提示:基于微表情与语气分析(LV6功能辅助),目标人物(王科长)当前信任度:低。主要顾虑:申请主体为个体户,缺乏抵押物,贷款用途(跨国贸易)风险较高,且超出其常规认知范畴。建议:强调店铺稳定经营事实,弱化跨国贸易概念,可尝试提供第三方(如供应商)担保。】

  系统的分析印证了萧远的判断。这个年代,银行信贷的主流对象还是国营和集体企业,对于个体户,尤其是涉及“跨国”这种听起来就很玄乎的事情,天然抱有极大的警惕。

  “试单……嗯。”王科长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手指敲着桌面,“萧同志,马同志,不是我为难你们。银行的贷款是有规矩的。首先,你们是个体经营,风险相对较高。其次,你们申请贷款,需要有足够的抵押物。比如房产、存单,或者有实力的单位担保。你们……有吗?”

  萧远和马婷婷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他们唯一的“房产”就是那个租赁的小阁楼,店铺也是租的。存单?他们的流动资金都压在货上。单位担保?更是无从谈起。

  “王科长,我们店铺开业以来经营一直很稳定,每月都有盈利。您看我们的账本……”马婷婷试图用经营事实说服对方。

  王科长摆了摆手,打断了她:“账本我看过了,几个月的数据说明不了太多问题。而且,盈利是盈利,跟抗风险能力是两回事。最重要的是抵押。没有抵押,光凭你们说未来能赚钱,这个……银行很难办啊。”他的语气带着一种程式化的无奈,仿佛在重复一套说了无数遍的说辞。

  接下来的谈话,基本围绕着“抵押物”这个核心问题打转。无论萧远如何解释对苏贸易的可行性和利润空间,王科长的态度始终如一:没有抵押,免谈。他甚至委婉地暗示,像他们这样规模的个体户,更适合依靠自身积累慢慢发展,而不是想着一步登天去做什么“国际贸易”。

  谈话进行了约莫二十分钟,气氛越来越沉闷。王科长最后合上文件夹,推了推眼镜,做出了结论:“萧同志,马同志,你们的情况我了解了。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但贷款这个事情,不符合规定,我爱莫能助。你们还是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走出银行信贷科办公室,周日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却驱不散两人心头的寒意。营业厅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与他们擦肩而过,仿佛是两个世界。

  “果然……还是不行。”马婷婷叹了口气,语气中有失落,但似乎也并不完全意外。她从小在广东长大,听说过太多个体户贷款难的故事。

  萧远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被如此干脆地拒绝,还是让他感到一阵无力。银行这条路,在现阶段,对他们这样白手起家的个体户而言,几乎是被堵死的。

  “没关系,婷婷。”萧远反而安慰起她来,“我们本来也没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银行上。这一趟,至少让我们摸清了银行的门槛,知道正规贷款需要什么条件。这也是一种收获。”

  【系统提示:首次银行信贷尝试失败。获得经验: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基本流程与核心障碍(抵押担保)。建议:探索替代融资方案,如:1.加强与供应商(赵老板)的账期合作;2.寻求民间短期拆借(需谨慎评估风险);3.利用系统“初级资金支持”功能作为补充。】

  系统的总结和建议让萧远的心思活络起来。是的,银行不是唯一的出路。赵老板那边,或许可以再深入谈一谈。民间借贷风险大,但如果有可靠的中间人或者足够的利润空间,也不是不能考虑。而系统每月提供的小额无息贷款,虽然不多,但关键时刻也能应应急。

  “走吧,婷婷。”萧远拉起马婷婷的手,“回去我们再好好合计合计。天无绝人之路,既然银行这条路暂时走不通,我们就开凿一条自己的路出来!”

  马婷婷看着萧远眼中重新燃起的斗志,心中的阴霾也散去了不少。她用力点了点头:“嗯!回去我们重新算账,看看怎么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第一次向体制内资金求助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这盆冷水,并没有浇灭他们的热情,反而让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处境,并激发出更强烈的、依靠自身智慧和努力寻找出路的决心。真正的创业者,从来都是在夹缝中寻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