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破获“锦绣绸缎庄”的诡秘纵火案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依旧忙碌于维护开封城的治安与公正。开封城的百姓们在包拯等人的守护下,生活看似平静祥和,然而,新的案件却悄然而至。
这日晌午,开封城内颇负盛名的“悦春梨园”的班主陈盛匆匆来到开封府。他神色焦急,见到包拯便扑通一声跪下,带着哭腔说道:“包大人,求您为我们梨园做主啊!昨晚我们在筹备一场重要演出时,头牌琴师林鹤的琴弦竟被人割断了,这导致演出无法正常进行,损失惨重不说,还让我们在观众面前丢了颜面。”
包拯连忙扶起陈盛,安抚道:“陈班主,先莫要惊慌。且细细道来,这琴弦是何时发现被割断的,在这之前可有什么异常情况?”
陈盛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大人,昨晚演出前一个时辰,林鹤准备调试他的琴时,发现琴弦断了。在此之前,琴一直放在后台的琴房里,琴房是上了锁的,钥匙也只有林鹤和我有。而且,昨天一整天都没有外人进入过后台,都是我们梨园的自己人在忙碌准备演出。”
包拯转头看向公孙策和展昭,说道:“我们一同前往悦春梨园,仔细勘察一番,看看能否找到线索。”
众人来到悦春梨园,包拯先检查了琴房的门锁,发现门锁完好无损,没有被撬过的痕迹。公孙策则拿起那把断弦的琴,仔细观察着琴弦的断口。他发现,琴弦的断口整齐,不像是自然断裂,倒像是被锋利的刀具割断的。展昭开始询问梨园里的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
一位年轻的旦角演员回忆道:“昨天我在后台换衣服时,好像听到琴房那边传来一些轻微的动静,但当时我忙着准备演出,就没太在意。不过我可以肯定,那动静很短暂,也没听到争吵声什么的。”
另一位打杂的伙计也说道:“我昨天一直在后台帮忙搬道具,没看到什么可疑的人进出琴房,而且琴房一直锁着门呢。”
展昭将这些信息告知包拯,包拯微微皱眉,说道:“琴房门锁未被撬,却有人能进入割断琴弦,看来很可能是内部人员所为。公孙先生,你对这琴弦的断口有何发现?”
公孙策指着琴弦的断口,说道:“大人,这琴弦断口整齐,应该是被锋利的刀具割断的。而且,从断口的痕迹来看,作案者手法较为熟练,不像是临时起意。我猜测,此人对琴比较熟悉,很可能是梨园里懂琴的人。”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调查一下梨园里与林鹤有过矛盾或者竞争关系的人。公孙先生,你在梨园里再找找看,是否还有其他遗漏的线索,比如有没有发现类似刀具的物品。”
公孙策在梨园的后台和各个角落仔细搜寻,终于在一个道具箱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把锋利的小刀。他小心地拿起小刀,观察着刀刃,发现刀刃上有一些细微的琴弦残留。公孙策心中一喜,连忙将小刀拿给包拯看。
“大人,您看这把小刀,刀刃上有琴弦残留,很可能就是用来割断林鹤琴弦的凶器。而且,这把小刀藏在道具箱里,说明作案者想要隐藏它。”公孙策说道。
包拯接过小刀,仔细查看后说道:“如此看来,这把小刀很关键。我们先不声张,继续调查。”
这时,展昭匆匆赶回,禀报道:“大人,我在调查中发现,梨园里的另一位琴师周明,一直对林鹤是头牌琴师心怀不满。据其他演员说,周明曾多次在背后抱怨林鹤抢了他的风头,还扬言要让林鹤出丑。而且,昨天下午有人看到周明在琴房附近徘徊。”
包拯说道:“看来这个周明有很大的嫌疑。展昭,你立刻去将周明带来,我们要当面审问他。”
周明被带到包拯面前时,神色有些慌张,但仍强装镇定。包拯严肃地问道:“周明,你可知罪?林鹤的琴弦是不是你割断的?”
周明连忙摇头,说道:“大人,冤枉啊!我虽然对林鹤是头牌琴师有些不满,但我也不至于做出这种事啊。”
公孙策拿出那把小刀,说道:“周明,你看看这把小刀,刀刃上有琴弦残留,而且有人看到你昨天在琴房附近徘徊。你还有何话可说?”
周明看到小刀,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但他仍狡辩道:“大人,这小刀不是我的,我也不知道上面怎么会有琴弦残留。我昨天在琴房附近只是路过,并没有进去。”
包拯盯着周明的眼睛,说道:“周明,本府给你机会如实交代,若你执迷不悟,等证据确凿,定不轻饶。”
周明在包拯的逼视下,内心开始动摇。犹豫了一会儿,他终于叹了口气,跪下说道:“大人,我有罪。确实是我割断了林鹤的琴弦。我一直嫉妒他是头牌琴师,这次演出又那么重要,我想着割断他的琴弦,让他出丑,这样我就有机会取而代之了。我从道具箱里拿了这把小刀,趁着没人注意,用我的钥匙打开琴房的门,割断了琴弦。”
包拯怒喝道:“你身为梨园琴师,不思提升自己的技艺,却因嫉妒做出这等破坏之事,实在可耻。陈班主,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你们梨园在人员管理上的不足,望你今后加强对演员和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处理完此案后,包拯走出悦春梨园,看着街道上热闹的景象,对公孙策和展昭说道:“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技艺比拼,都应靠真才实学,靠不正当手段永远无法真正获得成功。我们要让开封城的每一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维护好这一方的风气。”
夕阳的余晖洒在开封城的街道上,包拯、公孙策和展昭迈着坚定的步伐回到开封府衙。他们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案件等待着他们去侦破,但他们会始终坚守正义,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宁与公正。(本章完)
这日晌午,开封城内颇负盛名的“悦春梨园”的班主陈盛匆匆来到开封府。他神色焦急,见到包拯便扑通一声跪下,带着哭腔说道:“包大人,求您为我们梨园做主啊!昨晚我们在筹备一场重要演出时,头牌琴师林鹤的琴弦竟被人割断了,这导致演出无法正常进行,损失惨重不说,还让我们在观众面前丢了颜面。”
包拯连忙扶起陈盛,安抚道:“陈班主,先莫要惊慌。且细细道来,这琴弦是何时发现被割断的,在这之前可有什么异常情况?”
陈盛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大人,昨晚演出前一个时辰,林鹤准备调试他的琴时,发现琴弦断了。在此之前,琴一直放在后台的琴房里,琴房是上了锁的,钥匙也只有林鹤和我有。而且,昨天一整天都没有外人进入过后台,都是我们梨园的自己人在忙碌准备演出。”
包拯转头看向公孙策和展昭,说道:“我们一同前往悦春梨园,仔细勘察一番,看看能否找到线索。”
众人来到悦春梨园,包拯先检查了琴房的门锁,发现门锁完好无损,没有被撬过的痕迹。公孙策则拿起那把断弦的琴,仔细观察着琴弦的断口。他发现,琴弦的断口整齐,不像是自然断裂,倒像是被锋利的刀具割断的。展昭开始询问梨园里的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
一位年轻的旦角演员回忆道:“昨天我在后台换衣服时,好像听到琴房那边传来一些轻微的动静,但当时我忙着准备演出,就没太在意。不过我可以肯定,那动静很短暂,也没听到争吵声什么的。”
另一位打杂的伙计也说道:“我昨天一直在后台帮忙搬道具,没看到什么可疑的人进出琴房,而且琴房一直锁着门呢。”
展昭将这些信息告知包拯,包拯微微皱眉,说道:“琴房门锁未被撬,却有人能进入割断琴弦,看来很可能是内部人员所为。公孙先生,你对这琴弦的断口有何发现?”
公孙策指着琴弦的断口,说道:“大人,这琴弦断口整齐,应该是被锋利的刀具割断的。而且,从断口的痕迹来看,作案者手法较为熟练,不像是临时起意。我猜测,此人对琴比较熟悉,很可能是梨园里懂琴的人。”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调查一下梨园里与林鹤有过矛盾或者竞争关系的人。公孙先生,你在梨园里再找找看,是否还有其他遗漏的线索,比如有没有发现类似刀具的物品。”
公孙策在梨园的后台和各个角落仔细搜寻,终于在一个道具箱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把锋利的小刀。他小心地拿起小刀,观察着刀刃,发现刀刃上有一些细微的琴弦残留。公孙策心中一喜,连忙将小刀拿给包拯看。
“大人,您看这把小刀,刀刃上有琴弦残留,很可能就是用来割断林鹤琴弦的凶器。而且,这把小刀藏在道具箱里,说明作案者想要隐藏它。”公孙策说道。
包拯接过小刀,仔细查看后说道:“如此看来,这把小刀很关键。我们先不声张,继续调查。”
这时,展昭匆匆赶回,禀报道:“大人,我在调查中发现,梨园里的另一位琴师周明,一直对林鹤是头牌琴师心怀不满。据其他演员说,周明曾多次在背后抱怨林鹤抢了他的风头,还扬言要让林鹤出丑。而且,昨天下午有人看到周明在琴房附近徘徊。”
包拯说道:“看来这个周明有很大的嫌疑。展昭,你立刻去将周明带来,我们要当面审问他。”
周明被带到包拯面前时,神色有些慌张,但仍强装镇定。包拯严肃地问道:“周明,你可知罪?林鹤的琴弦是不是你割断的?”
周明连忙摇头,说道:“大人,冤枉啊!我虽然对林鹤是头牌琴师有些不满,但我也不至于做出这种事啊。”
公孙策拿出那把小刀,说道:“周明,你看看这把小刀,刀刃上有琴弦残留,而且有人看到你昨天在琴房附近徘徊。你还有何话可说?”
周明看到小刀,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但他仍狡辩道:“大人,这小刀不是我的,我也不知道上面怎么会有琴弦残留。我昨天在琴房附近只是路过,并没有进去。”
包拯盯着周明的眼睛,说道:“周明,本府给你机会如实交代,若你执迷不悟,等证据确凿,定不轻饶。”
周明在包拯的逼视下,内心开始动摇。犹豫了一会儿,他终于叹了口气,跪下说道:“大人,我有罪。确实是我割断了林鹤的琴弦。我一直嫉妒他是头牌琴师,这次演出又那么重要,我想着割断他的琴弦,让他出丑,这样我就有机会取而代之了。我从道具箱里拿了这把小刀,趁着没人注意,用我的钥匙打开琴房的门,割断了琴弦。”
包拯怒喝道:“你身为梨园琴师,不思提升自己的技艺,却因嫉妒做出这等破坏之事,实在可耻。陈班主,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你们梨园在人员管理上的不足,望你今后加强对演员和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处理完此案后,包拯走出悦春梨园,看着街道上热闹的景象,对公孙策和展昭说道:“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技艺比拼,都应靠真才实学,靠不正当手段永远无法真正获得成功。我们要让开封城的每一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维护好这一方的风气。”
夕阳的余晖洒在开封城的街道上,包拯、公孙策和展昭迈着坚定的步伐回到开封府衙。他们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案件等待着他们去侦破,但他们会始终坚守正义,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宁与公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