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安南属国进京,宋皇后可谓辛苦,不仅亲自过问长公主居所一事,还亲自准备了许多必需品,好让长公主回安南时一并带走,明顺帝知晓,也连着来了好几次。
夫妻二人相敬如宾,看上去分外和谐。
四皇子期间来了几次,宋皇后言谈举止间,透露出要四皇子多跟安南王世子亲近的意思来。
四皇子最近忙于承露台一事,深得明顺帝夸赞,对于自己母后的提议,他完全不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安南国小民寡,连他父皇都觉得麻烦,懒得再管,到他眼里,就更没有价值了。
宋皇后见他一副完全不当一回事的样子,心里也很是无奈。
是夜,冷清的贤王府照例安安静静。
到了晚膳时分,却迎来了贵客。
门房中只有一个小厮,见有马车在贤王府门前停住,急忙跨出门槛迎接。
来客只有一名女子,身着华服,不苟言笑,看上去一股浑然天成的贵气。
门房的小厮极有眼色,也不敢怠慢,连忙取来灯笼,毕恭毕敬地引着长公主进了府。
原宝彼时正忙着给贤王张罗晚膳,刚踏出正厅,就见许久未见的长公主正站在影壁前,带着逛皇宫后花园的闲适感四处打量王府前院。
原宝原是伺候段皇后的大太监,自长公主嫁去安南后再未见过,猛地见到长公主出现在贤王府,原宝呆愣片刻,随即神情激动,他面带喜色,三步并作一步忙上前给公主行礼。
“奴婢,奴婢给公主请安。”原宝激动地双膝跪地。
前院只有两个小厮,见原宝公公对着来客行如此大礼,也急忙跟着下跪行礼。
“公公,许久未见了,快快起来。”
长公主萧乐清长相肖似段皇后,尤其是一笑起来,脸颊有一对酒窝,看上去分外可爱。
她几步上前,亲自搀扶起行大礼的原宝,看向原宝的眼神里也带了几分动容。
儿时的记忆里,母后总是要帮父皇处理一些前朝政务,又要打理后宫杂事,陪伴她的时间并不多,原宝便时刻陪伴在她左右。
等后来母后去世,她嫁去了安南,原宝便自请来照顾她皇弟,可以说,除去身份,原宝就像是她的家人般。
“公主殿下来府上,奴婢未曾收到任何消息,府里什么也没准备,怕是要怠慢殿下。”
原宝站起身,往身后使了个眼色,小厮会意,站起身快速去了后院。
“我来看自己的弟弟,需要通传什么,来这里不就跟我回娘家似的。”
长公主不经意地挥挥手,这王府外面看上去像是个亲王的府邸,可是她一路走来,院子里的陈设半旧不新,要不是看着还算齐整,她都要怀疑父皇赐了个旧宅子给贤王。
月色清冷,长公主看向正厅的牌匾,“循份守常”四个大字的牌匾高高挂在厅前。
“循份守常”
长公主细细品味着几个字,随即嘴角露出一抹讽刺的笑来。
原宝也跟着抬眼看了一眼牌匾,心里不由得有些抱怨,工部送来的时候说是圣上的意思,专门送来贤王府。
但凡是个读过书的人,一眼便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听说安王府的牌匾,是淑妃亲自去求了皇上题的字。
一比之下,这简直心偏到没边了。
“这偌大的王府,看上去着实有些寒酸,还没有安南的王府看着像样些,你跟着皇弟,这日子过得也越发窝囊了。”
“皇姐,你现在身份不同,说话还是注意些。”
长公主话音刚落,贤王一身藏青色的长衫,出现在正厅下的回廊处。
“啧”长公主表情有些不满,几步上前,定定地看向自己的亲弟弟。
几年不见,他着实长高了不少。
出嫁时,他才十三岁,如今,也出宫建了府,是个大人的模样了。
“回了自己家,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长公主看了贤王几眼,随即转过身,不再与贤王对视,眼里却隐约带了些湿意。
姐弟二人是段皇后的嫡子嫡女,身份尊贵的公主皇子。
如今一个嫁娶外藩,一个刻意被皇帝忽视,如今再见面,不得不让人感叹时过境迁,今日不同往日。
“长姐”贤王唤她。
今日他在大殿上,自然是见到了安南王世子夫妇,安南此次前来觐见,礼部很重视,行程安排得很满,他只是个没有实权的亲王,自然不能随意上前去。
“你看你过的是什么日子,我虽然在安南,但是你的事我都知道,那江南之行这么危险,幸亏老天保佑,你平安归来。
如今你虽封了王,却得了这么一个旧院子,还没有我的花园好,既然这么不如意,那干脆本公主明日向父皇请旨,你随我去安南吧,我们姐弟也算是能在一处。”
“这如何使得,于礼不合。” 他一个亲王身份,又是个男子,怎么可能跟着姐姐去婆家居住。
再者,就算他愿意,他们那个敏感疑心的父皇也不会同意。
贤王与公主二人自小感情就好,他十分了解公主的脾气,这话,要是明日传到皇帝耳朵里,只会徒增麻烦。
“这有何不妥,我安南虽然国小,但是养个王爷还是使得的。”
一道浑厚的声音忽地在院中响起。
听到这声音,公主瞬间笑靥如花,转身几步向来人走过去。
来人正是安南王世子,他站在门口处,怀里抱着个一岁的女童,穿着大红色的貂皮斗篷,已然趴在他肩膀上睡着了。
原宝也是第一次见到安南世子。
几年前公主嫁人,他一个后宫内官太监没资格见来迎亲的安南世子。
如今细细打量过去,见他身量极高,器宇不凡,是个极为英俊伟岸的男子,与他家殿下不相上下。
就是,就是······
原宝看看贤王,又看向安南王世子。
就是他们殿下身上的书卷气更浓些,安南王世子皮肤黝黑些。
安南地处南边,听说常年都是夏季,想来,每日被日晒,皮肤是要更黑些。
当年公主要下嫁去安南,宫里到处都在传,说是安南国小民寡,当地人全都长得张牙舞爪,不堪入目,公主嫁去那里,哪里会有好日子过。
传闻说得有鼻子有眼,后宫的人都为公主感到惋惜,明顺帝有些尴尬,为了自己的面子,对外说不让自己的女儿受委屈,便破例封她为长公主。
历来各朝代,长公主这个称呼都是皇帝的亲姐姐才能有的尊称,文官看法不一致,甚至有人谏言说此举不合适,明顺帝哪里肯听。
本来安南就是个藩属国,如今他做了皇帝,国泰民安,对这个小地方自然满不在意,就是给女儿个封号而已,他难道还做不了主?
于是,“长公主”这个称号便成了萧乐清的称号。
至于等下一个皇帝继位,再在这个称呼前加“大”字即可。
安南王世子名唤阮秉钧,是安南王的嫡子,以后的安南国国主。
长公主上前温柔地接过夫君怀里的孩子,轻声唤醒她。
窝在父亲怀中的小女娃慢慢睁开了眼,看见自己的娘亲,立刻笑开了花。
夫妻二人相敬如宾,看上去分外和谐。
四皇子期间来了几次,宋皇后言谈举止间,透露出要四皇子多跟安南王世子亲近的意思来。
四皇子最近忙于承露台一事,深得明顺帝夸赞,对于自己母后的提议,他完全不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安南国小民寡,连他父皇都觉得麻烦,懒得再管,到他眼里,就更没有价值了。
宋皇后见他一副完全不当一回事的样子,心里也很是无奈。
是夜,冷清的贤王府照例安安静静。
到了晚膳时分,却迎来了贵客。
门房中只有一个小厮,见有马车在贤王府门前停住,急忙跨出门槛迎接。
来客只有一名女子,身着华服,不苟言笑,看上去一股浑然天成的贵气。
门房的小厮极有眼色,也不敢怠慢,连忙取来灯笼,毕恭毕敬地引着长公主进了府。
原宝彼时正忙着给贤王张罗晚膳,刚踏出正厅,就见许久未见的长公主正站在影壁前,带着逛皇宫后花园的闲适感四处打量王府前院。
原宝原是伺候段皇后的大太监,自长公主嫁去安南后再未见过,猛地见到长公主出现在贤王府,原宝呆愣片刻,随即神情激动,他面带喜色,三步并作一步忙上前给公主行礼。
“奴婢,奴婢给公主请安。”原宝激动地双膝跪地。
前院只有两个小厮,见原宝公公对着来客行如此大礼,也急忙跟着下跪行礼。
“公公,许久未见了,快快起来。”
长公主萧乐清长相肖似段皇后,尤其是一笑起来,脸颊有一对酒窝,看上去分外可爱。
她几步上前,亲自搀扶起行大礼的原宝,看向原宝的眼神里也带了几分动容。
儿时的记忆里,母后总是要帮父皇处理一些前朝政务,又要打理后宫杂事,陪伴她的时间并不多,原宝便时刻陪伴在她左右。
等后来母后去世,她嫁去了安南,原宝便自请来照顾她皇弟,可以说,除去身份,原宝就像是她的家人般。
“公主殿下来府上,奴婢未曾收到任何消息,府里什么也没准备,怕是要怠慢殿下。”
原宝站起身,往身后使了个眼色,小厮会意,站起身快速去了后院。
“我来看自己的弟弟,需要通传什么,来这里不就跟我回娘家似的。”
长公主不经意地挥挥手,这王府外面看上去像是个亲王的府邸,可是她一路走来,院子里的陈设半旧不新,要不是看着还算齐整,她都要怀疑父皇赐了个旧宅子给贤王。
月色清冷,长公主看向正厅的牌匾,“循份守常”四个大字的牌匾高高挂在厅前。
“循份守常”
长公主细细品味着几个字,随即嘴角露出一抹讽刺的笑来。
原宝也跟着抬眼看了一眼牌匾,心里不由得有些抱怨,工部送来的时候说是圣上的意思,专门送来贤王府。
但凡是个读过书的人,一眼便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听说安王府的牌匾,是淑妃亲自去求了皇上题的字。
一比之下,这简直心偏到没边了。
“这偌大的王府,看上去着实有些寒酸,还没有安南的王府看着像样些,你跟着皇弟,这日子过得也越发窝囊了。”
“皇姐,你现在身份不同,说话还是注意些。”
长公主话音刚落,贤王一身藏青色的长衫,出现在正厅下的回廊处。
“啧”长公主表情有些不满,几步上前,定定地看向自己的亲弟弟。
几年不见,他着实长高了不少。
出嫁时,他才十三岁,如今,也出宫建了府,是个大人的模样了。
“回了自己家,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长公主看了贤王几眼,随即转过身,不再与贤王对视,眼里却隐约带了些湿意。
姐弟二人是段皇后的嫡子嫡女,身份尊贵的公主皇子。
如今一个嫁娶外藩,一个刻意被皇帝忽视,如今再见面,不得不让人感叹时过境迁,今日不同往日。
“长姐”贤王唤她。
今日他在大殿上,自然是见到了安南王世子夫妇,安南此次前来觐见,礼部很重视,行程安排得很满,他只是个没有实权的亲王,自然不能随意上前去。
“你看你过的是什么日子,我虽然在安南,但是你的事我都知道,那江南之行这么危险,幸亏老天保佑,你平安归来。
如今你虽封了王,却得了这么一个旧院子,还没有我的花园好,既然这么不如意,那干脆本公主明日向父皇请旨,你随我去安南吧,我们姐弟也算是能在一处。”
“这如何使得,于礼不合。” 他一个亲王身份,又是个男子,怎么可能跟着姐姐去婆家居住。
再者,就算他愿意,他们那个敏感疑心的父皇也不会同意。
贤王与公主二人自小感情就好,他十分了解公主的脾气,这话,要是明日传到皇帝耳朵里,只会徒增麻烦。
“这有何不妥,我安南虽然国小,但是养个王爷还是使得的。”
一道浑厚的声音忽地在院中响起。
听到这声音,公主瞬间笑靥如花,转身几步向来人走过去。
来人正是安南王世子,他站在门口处,怀里抱着个一岁的女童,穿着大红色的貂皮斗篷,已然趴在他肩膀上睡着了。
原宝也是第一次见到安南世子。
几年前公主嫁人,他一个后宫内官太监没资格见来迎亲的安南世子。
如今细细打量过去,见他身量极高,器宇不凡,是个极为英俊伟岸的男子,与他家殿下不相上下。
就是,就是······
原宝看看贤王,又看向安南王世子。
就是他们殿下身上的书卷气更浓些,安南王世子皮肤黝黑些。
安南地处南边,听说常年都是夏季,想来,每日被日晒,皮肤是要更黑些。
当年公主要下嫁去安南,宫里到处都在传,说是安南国小民寡,当地人全都长得张牙舞爪,不堪入目,公主嫁去那里,哪里会有好日子过。
传闻说得有鼻子有眼,后宫的人都为公主感到惋惜,明顺帝有些尴尬,为了自己的面子,对外说不让自己的女儿受委屈,便破例封她为长公主。
历来各朝代,长公主这个称呼都是皇帝的亲姐姐才能有的尊称,文官看法不一致,甚至有人谏言说此举不合适,明顺帝哪里肯听。
本来安南就是个藩属国,如今他做了皇帝,国泰民安,对这个小地方自然满不在意,就是给女儿个封号而已,他难道还做不了主?
于是,“长公主”这个称号便成了萧乐清的称号。
至于等下一个皇帝继位,再在这个称呼前加“大”字即可。
安南王世子名唤阮秉钧,是安南王的嫡子,以后的安南国国主。
长公主上前温柔地接过夫君怀里的孩子,轻声唤醒她。
窝在父亲怀中的小女娃慢慢睁开了眼,看见自己的娘亲,立刻笑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