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各自的盘算-《重生之表妹有礼》

  “那是舅舅。”

  长公主握着女娃的小手,对着贤王的方向招招手。

  小女娃穿得厚实,脖子上戴着赤金的项圈,一张小脸被兜帽遮得严严实实。

  “这么冷的天,皇姐倒也舍得带出来。”贤王看向小女娃的眼神带着丝丝温柔,要不是天气太冷,他倒想摸摸外甥女的头。

  “这有什么的,我们在安南,一年四季都是夏季,好不容易回趟京城,不感受一下京城的冬日,岂不是白回来了,就是可惜这几日没有下雪。”

  长公主抱着自己的女儿,语气里满是没有见到雪的遗憾。

  “殿下,外面冷,还是移步内厅吧,王爷还未用晚膳,已经吩咐厨房加了公主最喜欢的菜肴。”

  原宝适时提醒,这腊月的天,免得小主子着凉。

  几人移步偏厅,自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一个时辰后,消息由锦衣卫传进皇宫。

  彼时明顺帝正在假寐,听到这个消息,只是点点头。

  今日皇后身子不适,他去看了片刻,到底宋大将军这些日子在京中,他还是要给皇后一些体面。

  只是帝后二人才用完晚膳,宋皇后便提到了昭阳公主的婚事。

  明顺帝心下有些不满,每次都是这些话,翻来覆去地说,不是四皇子的事,就是昭阳的事,让人不胜其烦。

  “你倒是对老四和昭阳关心得紧。”

  明顺帝从软榻上坐起身,面色有些不虞。

  “身为皇后,一国之母,如今乐清回了京城,虽然安南只是个小国,你也不能不闻不问。”

  还有,朕的外孙女要赐郡主,这件事你考虑了吗?就连淑妃都知道这几日常去公主府探望,安王也送了礼物,你这个做皇后的却不闻不问,这让文武百官如何看待朕,又让缅国和南掌国如何看待朕?”

  这最后一句话问得有些不耐烦,一旁伺候的宫人吓得跪倒一片。

  宋皇后做皇后十几年,深知明顺帝的性子,这个时候只能装委屈,扮可怜。

  于是她一脸委屈,语气却还是温温柔柔:“皇上说得对,都是臣妾的错,明日,臣妾便再去公主府,怎么说也是我们嫡亲的公主,可不能委屈了去,至于郡主赐封号的事,已经让礼部去办了,明日便会有结果。”

  明顺帝本来就是想找个话题不想听宋皇后唠叨,并不是真的责备她,他这个做父皇的,自然知道大女儿是个什么性子,只怕是觉得公主府常年空荡荡,不想待,反而跟着安南国世子去了驿站罢了。

  就是他的外孙女只见了一面,未免有些可惜。

  “要不,臣妾把小郡主接来,放在身边养几日,也算是乐清的孝心,想必她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宋皇后见明顺帝脸色好转,忽而又提议道。

  萧乐清是明顺帝和先皇后的第一个女儿,自然是很得皇帝喜欢,虽然如今已经外嫁,但是这件事,她这个做皇后的只需要一道旨意,旁人也不会说些什么。

  “这如何使得,才一岁多一点的小娃娃,怎么能离开母亲身边?”

  明顺帝思虑片刻,便觉得这个主意不妥,这寒冬腊月的,接进宫里来,万一有什么事,宝贝女儿可不得埋怨他,这样的事,他可不做。

  “是,还是皇上想得周到,等以后昭阳嫁人了,臣妾便让她常回来,尽尽孝心。”

  “再说吧,今夜朕还有折子要批,皇后早些歇下吧,朕先走了。”

  见宋皇后又要把话往昭阳的婚事上扯,明顺帝召来太监穿鞋,起身便走了。

  宋皇后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她心里知晓明顺帝的心思,眼看四皇子马上就要成年,成年的皇子必须出宫建府,安王和贤王都不例外,只有太子能留在东宫。

  如今武将里权力最大的,便是她的兄长,如果昭阳能顺利嫁给宋袭野,那四皇子成为太子就有胜算。

  为了自己的儿子,她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况且,如今她是皇后,四皇子便是嫡子,这太子之位哪里能轮得到旁人?

  日子就这样安稳地过,沈沚阮自从搬进了听竹轩,倒是真的过起了闭门不出的生活。

  冬日天寒,听竹轩离集芳院又远,沈清婉心疼她,就不让她每日去了,李显特意吩咐身边的小厮,给沈沚阮置办了许多冬日御寒的东西,一律是走夫妻二人的私产,不走府内的账。

  张姨娘得知此事,心里十分不悦。

  马上到年关了,各个庄子来的管事都或多或少暗地里给她塞了银子,唯独李显手里的几个庄子的管事没来,去打听了才知道,这几个庄子的管事直接把账本交给了沈清婉。

  这让张姨娘十分有危机感。

  娘家那边,父亲年纪大了,慢慢会致仕,那个不着调的兄长还隔三岔五来问她要银子。

  张姨娘起初是给自己的私房钱,但是年后她送李源回书院也需要银子,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思前想后,她把主意打到做假账上,反正府里的大小事都是她负责,做两本账本,一般人压根看不出来。

  老夫人年事已高,又十分相信她,这府里一般都是她的人,她一点也不心虚。

  于是张姨娘找着各种由头,把自己院子里的下人们都换了个遍,除了留下张妈妈,其余的全部找借口打发了。

  临近年关,各个府上开始送礼。

  如今宋将军盛宠不衰,来送礼的更是络绎不绝,今年宋大将军在府上,每日的书房茶水就没断过。

  宋袭野陪了几天,越发觉得无聊。

  于是他偷偷溜了出来,带着身边的宋平和宋林上街去了。

  想看看有什么稀奇的玩意儿,能买来送到英国公府上去,能讨得沈沚阮一笑也是好的。

  贤王府还是如往日一样的冷清。

  贤王还是如同往日一般,半日上朝去当背景板,下了朝回府练字画画。

  锦衣卫对两个皇子的监视很隐秘,明顺帝在书房见到密报。

  上面写着安王府夜夜笙歌,丝竹声就没断过,而且每日有大臣频繁从后门出入这些字样,气得扔了手中的茶盏。

  李显在一旁揉揉鼻子,这安王,总有一天得把自己作死。

  淑妃得知后,在书房外跪了几个时辰,心里更是恨毒了宋皇后。

  她已经三令五申,让伺候安王的人别让安王身边有女人,没想到宋皇后使阴招,勾着安王去了勾栏之地,这才惹出后面许多事来。

  为了避免明顺帝更加厌恶安王,淑妃求着母家上了折子,年后便要为安王选王妃。

  早日成家,有人看着安王,淑妃也省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