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从长计议-《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林朝羽叫停弟弟林朝武的扩张步伐——港岛、九龙、新界已实现全覆盖,下一步该筹建青山医院了。

  但他并不急躁:仿制药生产线尚需时日,专业医师团队更要耐心培养。

  更何况市场不能局限香港,整个东南亚都是待掘金矿。

  只是那边局势盘根错节,需从长计议。

  飞机的轰鸣划破云层,新的棋局即将展开。

  林朝羽再次回到了香江。

  无论他此刻是否归来,对局势的影响都已微乎其微。

  张家安分守己,林朝羽也无心与之纠缠。

  他开始全力投入人才建设,为招募的精英提供优厚条件:完备的实验室设备,丰富的学术资料,以及专业助手。

  但最令他困扰的仍是人才短缺问题。

  引进人才仅仅是第一步,后续需要源源不断的实验器材、研究材料,许多都要从零开始筹备。

  科研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期间失败的风险极高。

  简而言之,这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事业。

  更现实地说,有时连投入的资格都难以获得。

  如今林朝羽总算勉强跨过了这个门槛。

  薪资待遇和住房安置其实都是小问题。

  林朝羽立志发展制造业与尖端科技,走高端路线。

  若他愿意效仿其他香江富商,通过垄断经营成为买办,一生都可衣食无忧。

  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认为像李嘉成那样当买办毫无意义。

  实验室刚组建完毕,订购的机械设备与原材料便陆续运抵香江。

  林朝羽又投入精力培训工人操作机器、调配原料。

  这些都需要时间,也需要他亲力亲为。

  许多设备标注着英文说明,时常需要他手把手指导。

  在青山集团,林朝羽明确提出了发展纲领:今后公司利润的20%将专项用于研发。

  另外10%要用于人才培养。

  他从容不迫地阐述计划,选拔16至18岁的青年,系统学习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再由公司资助他们出国深造。

  留学期间的所有费用由公司承担。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纷纷露出讶异之色。

  陈琪芸忍不住质疑:这样的投入是否过于庞大?

  我们最需要的是人才。

  林朝羽坚定地回答。

  林朝羽沉声道:“放眼公司,我们有什么真正拿得出手的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未来的世界必然是科技的天下,我们需要人才,越多越好,只有依靠他们,才能推动技术积累和创新。

  此外,公司内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

  陈琪芸一时跟不上林朝羽的思路。

  但整个集团都是林朝羽的,他的话自然就是决策。

  扫视一圈会议室里的人,林朝羽心中暗自摇头。

  眼下这些人勉强能用,但若日后跟不上公司步伐,被淘汰也是迟早的事。

  不是他冷酷无情,而是现实如此。

  若能力不足却占据高位,迟早会出大问题。

  李茂空迅速问道:“老板,人才选拔是由我们内部决定,还是另有安排?”

  “先在公司开设英文培训班,同时引入国外的考试内容。

  ”林朝羽思索片刻,“我会和一些外国人沟通,除了英语,必要的文化知识也得跟上。

  不急,慢慢来,首批先选五百人。”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他们,只要学有所成,公司绝不会亏待!”

  李茂空点头应下。

  “还有件事。

  ”林朝羽继续道,“我们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

  我计划从当地招募华人或土着,带到香江进行销售培训,把我们的药品推向整个东南亚市场。”

  他目光转向丁来旺:“阿旺,这件事交给你办,有信心吗?”

  “我来?”丁来旺一愣,随即答道,“老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不是尽力而为,而是要拿出具体方案。

  ”林朝羽强调,“写一份计划书,明确怎么做,如何培训,把详细的策略整理出来交给我。”

  丁来旺连连点头:“明白,明白!”

  林朝羽环视众人,语气低沉地说道:“各位,有些话我必须提前说明。

  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作为高层管理,你们不能安于现状。

  我需要你们与公司共同成长——能跟上节奏的人,位置自然稳固;若是能力不足,我也会酌情调整你们的岗位。”

  他略微停顿,眼神锐利地补充道:“但若有人阻碍公司发展,很遗憾,我只能请他离开。”

  ——

  林朝羽的措辞毫不委婉。

  有些界限必须划清。

  他愿意提供优厚待遇和翻身机会,甚至不排斥重用曾有异心之人。

  评判标准只有一个:能否助力公司前行。

  至于忠诚问题,将通过制度逐步约束。

  总之,跟不上的人,必须离开。

  会议室短暂沉寂后,众人各自陷入思索,专注盘算如何完成分配的任务。

  ……

  西九龙,青山诊所

  “阿春!”李茂空独自找到正在休憩的乔建春。

  刚完成诊疗的乔建春放下茶杯:“怎么了?”

  “刚开完集团内部会议。

  ”李茂空直奔主题,“集团要选拔15到18岁的青年学习英文和西方文化,后续派往海外留学。”

  “留学?”乔建春愕然,“18岁正好在范围内……你来找我是?”

  “你符合条件。

  ”李茂空注视着他,“有兴趣吗?”

  (注:严格依照要求,未增删人物名称与核心情节,剔除无关描述及注解,采用差异化表达重构文本)

  “为什么是我?”乔建春瞥了一眼李茂空,心中疑惑。

  他与李茂空的交情向来不深,甚至早已分道扬镳。

  若不是张家惹事,恐怕两人根本不会有交集。

  直觉告诉他,李茂空另有所图。

  “你不是一直在自学英文吗?”李茂空微微一笑,“还有其他的学习,我都清楚,所以我才选你。”

  “你怎么知道这些?”乔建春愣住了。

  “林先生让我掌管情报,若是连这都不了解,就是我的失职。

  ”李茂空语气轻松,“怎么样,有兴趣吗?”

  乔建春沉吟片刻,问道:“那我还能继续行医吗?”

  “既然要学习,自然得全身心投入,行医肯定不行。

  ”李茂空干脆地回答,“公司只管吃住,薪水就别想了。”

  乔建春暗暗思索,自从遇见林朝羽,他的命运便彻底改变。

  曾经无人问津的小混混,如今成了受人尊敬的乔医生,这是他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而现在,李茂空竟要送他去读书,甚至出国留学。

  可没了收入,他心里难免有些不舍。

  “我回去考虑考虑。

  ”乔建春没有立刻答应,“什么时候给答复?”

  “随时。

  ”李茂空递给他一张字条,“想好了就联系我。”

  ……

  乔建春心事重重地回了家,一路上邻居们热情招呼——

  “乔医生!”

  “哟,买了只烧鸡啊?”

  “乔医生,刘婶家的姑娘不错,要不要见见?”

  他笑了笑,提着烧鸡进门。

  “妈。”

  乔母见他买了东西,有些意外:“怎么突然买这么多?”

  “爸在家吗?我有事和你们商量。

  ”乔建春低声说道。

  “什么事?”乔母好奇地问。

  乔母目睹了儿子的蜕变。

  曾经的乔建春混迹帮派,常常醉酒而归,不时有人上门寻衅,让她日夜担忧他会在街头横死。

  然而,一切彻底改变了。

  失去一条腿后,乔建春却因祸得福,开始学习医术和文化课程,整个人脱胎换骨,从遭人唾弃的混混变成了受人敬重的医生。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林朝羽。

  除了医学课程,林朝羽还加强了文化教育,甚至希望能从大陆聘请擅长思想工作的教师。

  他定期召集医生们开会,整顿思想,逐步纠正他们的言行举止,确保青山医馆的良好声誉不被破坏。

  不久后,乔父回到家,乔建春如实转述了李茂空的话。

  “去吧!”乔父沉声道,“林先生是我们乔家的恩人。

  上次他让你学医,看看你现在成了什么样?这次叫你去深造,是看重你,别辜负他的期望!”

  “可我就没工资了……”乔建春犹豫道。

  “我在林先生的塑胶花工厂工作,薪水足够养家。

  ”乔父语气坚定,“放心去学,一定要学出个样子来!”

  “我明白!”乔建春郑重道,“爸,妈,你们放心,我一定争气!”

  对于如何安排学生赴欧美留学,林朝羽尚无十足把握,但人才储备必须提前进行。

  他打算先观察欧美大学的政策,再作打算。

  与此同时,他迅速推进两项计划:人才培养和工厂建设。

  如今的林朝羽已非昔日的小作坊主,他在浪澄湾购置了五平方公里工业用地,设立橡胶厂和制药厂,引进完整生产线,确保原料进厂后能大规模生产仿制药,尤其是消炎药和青霉素——这些正是张家最畅销的药品。

  除了建造自己的厂房外,林朝羽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事——与汇丰银行好好谈一谈。

  如果张家无力偿还贷款,汇丰银行将变卖张家名下所有资产。

  若能提前与汇丰银行达成交易,张家的产业就会落入林朝羽之手。

  现在,是时候对张家给予致命一击了。

  ……

  ……

  与此同时,张家也察觉到了异常。

  张家的药材向来很少零售,通常都是大批量采购。

  虽然销量可观,但批发价的利润并不高。

  “怎么回事?”张玉阶盯着最近一个月的销售数据,眉头紧锁。

  他的咳嗽有所缓解,但仍时不时轻咳几声。

  “也许是降价后,大家都在囤货?”一旁的张玉麒猜测道。

  “不可能!”张玉阶沉声道,“一两家这么做还有可能,但这么多人同时囤货,绝对有问题!”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急促的敲门声。

  王荣急匆匆地跑进来,气喘吁吁道:“老板,查清楚了!”

  张玉阶抬眼看向他:“什么结果?”

  王荣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道:“是……是青山医馆!”

  “青山医馆?”

  张玉阶脸色骤变,光是听到这个名字,他就浑身不适,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

  张玉麒皱眉道:“青山医馆买我们的药做什么?”

  王荣无奈道:“他们大量采购我们的药,以更低的价格卖给病人,比我们的零售价还便宜!”

  “什么?!”

  张玉阶胸口一阵剧痛,差点喷出一口血来。

  他死死盯着王荣,声音阴冷:“你再说一遍?”

  低价从张家进货,再以更低的价格卖给病人……

  一来一回,名声和利润全被青山医馆占了。

  张家降价,反倒便宜了青山医馆?

  张玉阶只觉得胸口堵得慌,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喘了好一会儿,才艰难地开口:“什么时候发现这事的?”

  王荣回答道:“就在咱们降价的时候!”

  “嘭!”

  张玉阶猛地一拍桌子,怒火中烧:“林朝羽这个混账东西!畜生!”

  他从未如此愤怒过,感觉自己被狠狠耍了一通。

  一旁的张玉麟提议:“不如立刻停止批发!只要不大量出货,林朝羽就占不到半点便宜!”

  张玉阶点头:“就这么办,禁止批发!”

  张玉良却犹豫道:“大哥,我觉得……林朝羽要买就让他买吧。

  咱们卖出去,怎么都有利润,总比积压着强。

  眼下资金周转要紧,未必是坏事。”

  “老四!”张玉阶冷声打断,“林朝羽是咱们的死对头!卖药给他,等于帮敌人壮大自己!凭什么让他占尽便宜?”

  张玉良还想劝:“可如果这么做,香江的舆论恐怕对咱们不利。

  《大明报》在林朝羽手里,他要是趁机抹黑……”

  “那就找其他报纸,揭穿林朝羽用咱们药的事实!”张玉阶厉声道,“决不能让他名利双收!”

  见大哥怒气未消,张玉良只好沉默。

  眼下张家仍占部分药品的优势,只要能撑过这阵子,或许还有转机。

  他暗自叹息——当初若不赌那一把,也不至于这般被动。

  王荣冷眼旁观,心中讥讽。

  林朝羽的设备早已抵港,很快就能生产出张家所有的药品。

  想维持每月五百万的营收?痴心妄想!

  张家,气数已尽。

  张家勃然大怒。

  次日,张家便在各大报纸上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取消药品批发业务,所有药品一律按零售价销售。

  同时,张家严厉指责青山医馆的恶劣行径,称其低价从张家采购药品后高价转售,涉嫌欺骗香江市民。

  张玉阶一口气在《明报》《大公报》《星岛日报》上刊登了这则声明,誓要将林朝羽的名声彻底败坏。

  张家这是气昏头了!林朝羽翻阅着报纸,嘴角泛起一丝讥讽的笑意。

  一旁的王志成迅速递上一份文稿:老板,我已经拟好了回应文章,请您过目。

  林朝羽接过文稿,扫了一眼王志成的表情,随后仔细阅读起来。

  文章标题赫然写着——《批发卖药的是你,禁止批发的也是你》。

  内容条理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