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会议最终选在了大礼堂举行!-《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在他心里,他和白晓荷的感情本就不深。

  别怪他利用白晓荷。

  对她,他看重的是她的研究能力。

  “怎么搞钱呢……”

  高育良忍不住皱起眉头。

  他需要的不是一两亿的小数目。

  他要的是千亿起步的资金。

  “是靠城投?”

  “还是靠卖地?”

  “真是头疼啊。”

  “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他不想再纠结,望着怀中熟睡的白晓荷,嘴角浮起一抹笑意,随即轻轻将她唤醒。

  接下来,自然是情人之间的夜话。

  ……

  二月二十四日。

  汉东省人大会议将在下午召开。

  通知该发的都发了。

  这次会议,汉东各路权贵也都到场了。

  凡是有些名气的企业家、资本家、富豪、商界大亨等,都会被安排一个人大代表的身份。

  有的还会挂上政协委员的头衔。

  比如汉东知名的企业家们——

  绿藤市新帅集团董事长马帅;

  绿藤市长藤资本董事长高明远;

  京海市建工集团董事长陈泰;

  京海市强盛集团董事长高启强;

  吕州市的各大企业老板,林城市的一些企业家,还有京州市的山水集团等公司。

  此外,还有来自东山、昌武等地的企业家。

  濑都、新洲、东海、东江等十三个城市的知名企业家也都来了。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各地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有资格列席会议。

  还有些文化名人,以及来自港台的企业家。

  至于他们能在会上起到什么作用?

  呵呵……

  自然就是统一战线的价值。

  当你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时,

  当地的统战部门自然会找上门来。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这是帝国政权的三大支柱。

  此刻,汉东一家豪华茶馆内。

  说是茶馆,其实是个高档私人会所。

  其中一个包厢内,一位来自港岛的商业巨头,与另一位来自澳岛的财富大亨正坐而论道。

  这两人,正是澳岛的何琼与港岛的郭子安。

  何琼,出身澳岛。

  她同样也是汉东地区的人民代表。

  其实,她的身份远不止于此——她还是老粤地区的人民代表,同时也是汉江与淮东的代表。

  如此广泛的身份布局,自然是她为了多方面押注、广结善缘的结果。

  目的,便是为了争取帝国民众代表的头衔。

  相比之下,郭氏财团的郭子安就没有这般“四处开花”的局面了。

  他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汉东地区。

  而且,传言何家背后有粤王撑腰。

  他郭子安,自然无法相提并论。

  “您亲自过来,真是难得。”何琼试探性地笑了笑,言语中带着几分敬意。

  毕竟这位前辈与她父亲是同一代人。

  “听说最近出了大动静。”郭子安放下茶盏,语气略显无奈地说道。

  “你也听说了?”何琼略显惊讶,看来自己低估了对方的消息渠道。

  难道……他是从曜家那里得知的?

  对于港岛而言,曜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称它为权贵家族似乎不太贴切,

  说它是商业世家,也并不完全准确。

  曜家内部曾做过一次明确分工:长子投身政界,其余兄弟则专注商业领域。

  他们虽无实权,却有着极高的民间影响力。

  简而言之,曜家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几乎无人可替代。

  只要曜家后人不胡来,

  家族繁荣延续几代不成问题。

  显然,郭子安能掌握这一情报,

  大概率便是来源于曜家。

  “这消息,也并非秘而不宣。”

  “省韦书籍连用两次一票否决权,省掌当场拍案而起,现在还在京城。”

  “您怎么看,这次谁能笑到最后?”

  “你心里,不是早有答案了吗?”

  “呵呵……”

  何琼轻笑一声,并未多言。

  看来,有些事情,这位老前辈也不是全然不知。

  在她动身前往京州之前,

  还特意前往粤东的深山一行,

  可惜,未能见到粤王本人,

  只与粤王世子见了一面,因家中另有安排所致。

  何家若想真正“上岸”,

  只有一条路——从政。

  否则,迟早会成为他人盘中之物。

  而何琼,是整个家族中名声最好的一个。

  父亲也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晋升计划:

  先成为帝国人民代表,接着加入某些重要团体,逐步向高层迈进。

  虽无实权在手,

  但名声与影响力已颇具分量。

  ……

  由于此次会议事关重大,

  参会人数也颇为庞大,

  包括汉东地区的人民代表、正府代表,

  以及省内各大城市的代表,

  还有汉东人民委员会与正府的相关人员,

  总计八百余人。

  一般的小会议室显然无法容纳这么多人。

  因此,会议最终选在了大礼堂举行。

  汉东大礼堂毗邻汉东机关大楼,可容纳一千五百多人,是省内最大的会议场所。

  省内许多重要会议和活动都在这里召开,

  同时也是不少官员的休闲之地。

  大楼共十八层,

  设有室内游泳池等多个娱乐设施。

  时间来到下午两点,

  会议厅内座无虚席,黑压压一片。

  这些人大多身穿统一的黑色行政马甲,

  或是黑色西装的各界商界精英与社会名流。

  当沙瑞金走出礼堂的一刻,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

  掌声雷动,从会场一直传到空中,甚至几十米、上百米外都清晰可闻。

  可见众人的热情之高。

  见状,沙瑞金微笑着抬手示意,

  掌声逐渐稀落。

  当他第二次抬手时,

  场内掌声才真正平息下来。

  第三次抬手之后,

  众人方才坐下。

  依照惯例,他先是一番开场致辞,

  随即,便开始了他人生中的首次辞职演说。

  “我是沙瑞金,现任汉东省韦书籍。”

  “四十多年过去,当初我握拳宣誓时的那八十个字,早已融进了我生命里,伴随我走过风风雨雨。”

  “这六十多年的光阴……”

  “走了八万里的路,从某种意义上讲。”

  “你们今天所见的一切,都是我日夜思索、倾注心力所为。”

  “与在座某些人生来顺遂不同。”

  “我从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安享其成之人。

  我的家族,为这个国家流过血、付出过生命。

  我从小就是个没有依靠的孩子。”

  “是陈岩石和他那一代人把我带大的。”

  “大学毕业后,我踏入仕途,从县长到县委书籍,从县委书籍到副市长、市长、市韦书籍,再到副省掌、省掌、省韦书籍。”

  “这些职务我都一一走过,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

  “我干过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成了。”

  “我不想做的事,谁也别想轻易做成。”

  “这样的性格,也让我敢于拍板、敢挑担子,让我在纪检系统稳步前行。

  曾在西北某省做过多年纪委书籍,深得上级信赖。”

  “后来更是逐步升任省掌、省韦书籍。”

  “最终,我带着组织赋予的使命来到汉东,出任省韦书籍,目的就是理顺这片混乱的局面。”

  “阴云不散,便无干燥之地;狂风不止,则林木难安。”

  “我并非祈求,也不是跪拜。”

  “大风厂的风波、丁义珍的潜逃、矿工被掩埋事件,还有汉东反贪局长遭刺杀。”

  “这一连串事件敲响了警钟。”

  “也让我意识到,汉东这潭水太深了,浑浊得让人难以下手。”

  “当官场之中只剩表面的寒暄与敷衍。”

  “我们汉东省证法委书籍、代理省掌,出身大学教授,儒雅有识,老检多次评价他是难得的干才。”

  “汉东百姓对他也多有好感。”

  “但我们之间,终究理念不同。”

  “育良同志自担任代理省掌以来。”

  “一心推动汉东的经济发展。”

  此刻,与会之人,尤其是那些知情者,心中已然明了——这才是矛盾所在。

  一边是奉命而来的空降一把手。

  一边是志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二把手。

  两人相遇,理念不合,自然摩擦不断。

  随后,沙瑞金又特别提及了高育良。

  尤其是高育良引以为傲的成绩:

  像“京海奇迹”、吕州的某些发展模式。

  其中,他还点名几位企业家。

  都是当年在高育良治下成长起来的代表。

  “我正式请求,汉东百姓委员会批准我辞去省韦书籍一职,我将站好最后一班岗。”

  沙瑞金的话,已说得十分清楚。

  “我也在此。”

  “祝愿各位前程光明。”

  话音落定,沙瑞金缓缓走向会议厅门口,背影有些落寞。

  当他离开大厅时。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众人一时缓不过神来。

  至于鼓掌?

  此刻,谁会那么不懂眼色?

  ……

  “真有你的。”

  “临走还来这一出告别。”

  “呵呵……”

  就在这时,高育良刚从人事院出来,接到了刘秀丽的电话。

  她是汉东省掌助理,把沙瑞金在台上的发言一五一十地转达了一遍。

  “瑞金同志啊。”

  “唉……”

  高育良轻轻叹了口气,有些无奈。

  看来得承他这份情。

  但这样也好,沙瑞金能体面退场,自己也能体面接棒。

  “汉东……”

  “我很快就来了。”

  高育良望向汉东方向,眼神坚定。

  他相信,在自己全心治理下,汉东三年内赶超老粤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