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什么叫举孝廉制?-《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目前汉大帮以刘开河、徐志勇为首,还包括省府的蒋学博等人。

  除了汉大帮之外,排在第二的便是女性官员群体,

  她们被亲切称为“铿锵玫瑰”。

  这个群体以省韦副书籍周桂梅为首,随后是常务副省掌秦思卉、副省掌邵翠容。

  除了以上两个派系,

  还有一个群体被称为中间派,

  包括宣传部长马步清、省韦秘书长程建松、组织部长王祥和、统战部长汪修伟。

  剩下的还有另一个中间派别,

  代表人物是李达康和田国富。

  这些人物中,除了秘书长程建松和组织部长王祥和之外,其余人基本互不熟识。

  但他们都能巧妙地与各方保持联系,

  可见他们的处世智慧。

  至于季昌明和李洪军两人,则更像是透明人。

  在常委会讨论决策时,

  哪怕到了投票阶段,

  他们从不站队,选择弃权。

  即便有人主动拉拢季昌明,

  结果也往往不了了之。

  你拉拢李洪军那事……

  呵……

  你是想搞点小动作吧!

  当然……

  表面上看,他们似乎都站队明确。

  可实际上,

  他们背后还有自己的小团体。

  这个圈子,几乎没怎么向高书籍隐瞒。

  这正是他们的精明之处。

  无论是汉大帮,还是女子帮,亦或是京城帮,

  都是依附在高书籍体系下生存的。

  就连中间派的那两位,也一样要看高书籍的脸色行事。

  这个小圈子,就是秦思卉、汪修伟和王祥和三人。

  他们似乎有意另起炉灶。

  其实……

  他们确实有这个想法。

  汉大帮、中间派和女子派,

  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本地势力。

  而他们这些人,全是从外地来的,

  有时候,真的很难真正融入进去。

  这一天,秦淮河边上,

  一间茶馆里,坐着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他们正是汉东省韦组织部部长王祥和、

  省韦统战部部长汪修伟,

  以及秦思卉。

  相比对面两位年过半百的长者,

  穿着时尚的秦思卉显得格外年轻。

  虽然她生于1973年,今年虚岁四十二,

  但实际看上去就像二十多岁的人。

  因为一些身份背景的原因,

  她对外通常会刻意打扮得老成一些,

  让人以为她四五十岁的样子。

  上班时则偏向素颜,

  看起来也就三十出头的样子。

  平日外出时则会稍加修饰。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古装店小二服饰的服务员端着茶壶和玉杯走来,为三人斟上茶水,随后离开。

  汪修伟是汉东省韦常委、统战部部长,

  他望着楼下说道:

  “思卉常委真是考虑得周到。”

  “常委”是常务副省掌的特别称呼。

  在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称呼别人职务时,要往高了叫。

  副省掌也可以叫省掌,

  但若都称省掌,领导之间难免会有些误会。

  所以常务副省掌一般被称为“常委”,

  这样别人一听就知道是省韦常委的身份。

  “是啊。”王祥和也笑着附和。

  这个地方,可是高书籍的老地盘。

  如果他们选在别的地方聚会,

  高书籍知道了,肯定会多想。

  没人敢轻易触这头老虎的逆鳞。

  如今三人相约在秦淮河边碰面,

  明摆着就是要释放一个信号:

  我们想搏一把,

  当然,是在您的领导下。

  “这里的环境确实不错。”

  靠窗坐着的秦思卉打量着四周。

  整个茶馆是仿古风格设计,

  没有包间,只有屏风隔断,

  三层楼全用的是传统木结构,

  几乎看不到现代建筑的影子。

  唯一现代化的就是照明设备,

  连窗户纸都是用油纸糊的。

  楼下是一条仿古街,

  路上零星有几个小摊,

  路边还有穿着讲究的男女散步,

  这些人大多非富即贵。

  这条街是对外开放的。

  别看秦淮河边看起来像个小区,

  其实这里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高尔夫球场、室外马场、按摩馆、女子SPA馆等等,

  而且全部免费开放,

  连会员费都不收,

  所有项目都是正规运营。

  至于这些设施怎么维持运转,

  看看楼下这些人就知道了。

  秦淮河畔划分成了两个区域,一个对外接待,另一个则只对特定人群开放。

  能进入非公开区域的,至少也得是市级主要官员。

  至于能够踏足其中的商人,加起来也不过寥寥数人。

  其他人若想进入,除非有副省级以上领导亲自引荐。

  至于对外开放的区域,则相对宽松许多。

  看看楼下那些频繁出入的商人,就能明白一二。

  只要个人资产达到千万级别,并出示相关证明,便可办理一张会员卡。

  每年会员卡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平日里的各类消费也都只认这张卡。

  换句话说,秦淮河畔实际上是以商界收入反哺政务运作的模式。

  秦思卉手中握着的税务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秦淮河畔缴纳的税费就高达八千七百万元,其整体营收规模可想而知。

  然而,这笔资金几乎无人染指,除去基本的人工开支外,大部分都用于秦淮河区域的日常运营与维护。

  “野心不小啊。”秦思卉心中不禁感叹。

  她当然明白秦淮河畔真正的意义所在。

  这背后隐藏的制度逻辑,简直就是在模仿古代的举孝廉制。

  什么叫举孝廉制?只要了解汉唐时期的门阀势力就清楚了。

  那时的门阀士族制度正是如此运作。

  直到黄巢起义,才将这些盘踞已久的家族彻底清除。

  随后,科举制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如果说明末以后的社会结构尚无定论,那么从上古至近代,华夏社会经历了氏族、贵族、门阀、士族等不同制度的演变。

  夏商时期以氏族制度为主,周朝达到鼎盛;春秋时期贵族制度兴起,周至汉末为其高峰期;汉末至唐末则是门阀制度的巅峰期,尤以魏晋时期最为显着;五代至明末则是士族制度的主导时期,宋明为巅峰阶段。

  像秦淮河畔这样的机构,全国上下不在少数。

  若真要细数,少说也有几十个。

  这次他们主要目的,就是向高书籍表达忠诚。

  至于是否在高育良之外另立他人,他们压根没这个打算,甚至连想都没想过。

  原因其实很简单……

  柳院长上位基本已成定局。

  只要不出意外,

  毕竟,高育良是在2014年年中接任现职的。

  其实,并非真的无法预料,而是他们并不在意。

  因为高育良的下一步注定是过渡角色。

  这才是这些家族真正看中的价值。

  在座三人,皆出自背景深厚的大家族。

  简单来说,他们擅长的是“顺势而为”,习惯于在局势明朗后迅速介入,而非在风雨未明时出手相助。

  他们的生存哲学,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甚至不惜强行搭上顺风车。

  一旦局势彻底清晰,这些家族便会迅速聚集在你身边,甚至不惜动用资源将你推上高位。

  如今的高育良正是如此。

  他能否更进一步,早已不是柳院长需要操心的问题,而是——你必须得上去。

  论年龄、能力、背景,高育良皆属顶尖。

  更关键的是,

  两人虽然相差近十岁,但放在官场层级上来看,几乎属于同一世代。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人望尘莫及。

  去年春节前后,柳院长已经将高育良推向前台。

  (注:2016年以后军纪系统完成全面改革,此前由中央纪委管理,2016年后完全独立运作。

  而现在的时间是2014年末。)

  看看他们的背景就知道了。

  秦思卉,来自华东秦家。

  王祥和,出自京城王氏。

  汪修伟,成长于中原李家。

  汉东省副省掌黄光宇,他的根基却在天海陈家。

  其他人也大多如此。

  再看看他们的年纪就明白了。

  最年长的也不过五十一岁上下。

  大多集中在五十到五十二之间,也有四十六七、四十四五的,秦思卉尤其年轻。

  他们来到汉东,目的其实只有一个。

  那就是争取成为高书籍的贴身心腹。

  没错,就是亲信。

  只要你被高书籍认可为亲信,

  从副省掌去掉“副”字,成为实职,几乎是十拿九稳。

  如果能力出众,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

  这就是这些豪门世家存在的意义。

  也正因如此,别人都不敢轻易动他们。

  至于你说你不想加入他们——

  呵呵……

  既然你不愿意依附我,

  那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毁掉一个人,并不难。

  对这些庞大家族而言更是轻而易举。

  一旦他们真正联手,

  恐怕没有人能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