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各地展开巡查!-《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虽然他是市长,但京海人口接近千万,事务繁杂,下面很多事情往往都会被压着不报。

  毕竟,他也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

  就在车子行驶在乡间小路上时,

  人影在暮色中缓缓靠近,高育良远远便注意到了那个人。

  那是个孩子,脸上沾着泥灰,身上穿得单薄得可怜。

  要知道,眼下可是十一月。

  京州的十一月,气温通常在十八九到二十来度之间。

  可这里是京海。

  京海,是汉东省内唯一一个有集中供暖的城市。

  气候更偏向北方。

  而今天的京州,气温已经降到了六七度。

  夜里还会再低几度。

  “停车……”

  随着高育良一声令下,车缓缓停下。

  他推开车门走了下来,朝着路边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走去。

  李远航望着前方那个瘦小的身影,心里一阵不安。

  他隐隐觉得要出事,目光不自觉地转向正走过来的王县长。

  “王县长……”

  “这是怎么回事?”

  李远航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责问。

  那小女孩穿得太单薄了,连他自己看着都觉得心疼。

  这事他事先毫不知情。

  “李市长,我真的不知道。”王县长心里也是一肚子苦水,眼神不自觉地扫向了镇委书籍。

  镇委书籍却将目光投向了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

  副镇长此刻也满腹委屈。

  有些事,哪能照顾得面面俱到?

  全镇有四五万人啊。

  他已经在心里把镇扶贫办主任和那个村的村支书恨上了,连带着也记住了他们。

  这明显就是层层推责。

  “小姑娘……”

  “你怎么穿这么少啊?”

  高育良走近了,轻声问道。

  小女孩警惕地看了他一眼,一句话也没说,转身朝田埂走去。

  高育良没有停下,跟了上去。

  “你不冷吗?”

  她又看了他一眼,依旧沉默,脚步却加快了几分,显然对他心存戒备。

  “你爸妈呢?”

  “我没有爸爸妈妈。”

  小女孩的声音轻得像风。

  “那爷爷奶奶呢?”

  她又沉默了。

  见状,高育良也不再多问,只是一路默默跟在她身后。

  其他人也都跟着,气氛沉闷。

  刘秀丽偷偷看了李远航一眼,身后的几个人也都在心里叫苦。

  他们心里都清楚——

  回去后必须全面开展扶贫排查工作。

  一次是偶然,如果再出现两次、三次这样的情况……

  他们这些人,恐怕也到头了。

  没走多久,便到了女孩的家。

  穷,穷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那种贫穷,连高育良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2005年,汤光耀任省掌期间,汉东省启动了新农村建设。

  一晃已经十年过去。

  高育良万万没想到,自己还能看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屋。

  那根本不能算房子,用现在的话说是草棚。

  墙是用竹篾编成的,再糊上泥巴。

  这种房子五六十年代很常见。

  他知道汉东有些地方还存在。

  但没想到京海竟还保留着这种屋子。

  这简直就是对他工作的否定。

  “小梅……”

  “你带钱了吗?”

  高育良越过女儿,看向梅晓歌。

  女儿和他一样,身上从不带现金,只能问梅晓歌了,回头还她就行。

  “带了。”

  梅晓歌掏出五百块钱。

  “拿去吧,给小姑娘买几件衣服。”

  大娘推辞了一下,最终还是收下了。

  高育良这才坐下来,和她聊起了家常。

  “大娘……”

  “您一年能领多少钱?”

  “记不清一年多少了,一个月一百。”

  “高书籍……”

  王县长刚想解释。

  却被李远航一个眼神制止了。

  “一年一千二!”

  高育良脸色如常,内心却已冰冷。

  低保分三档:一年一千二、两千四、三千六。

  这样一个困难的家庭,竟然只享受最低档。

  这,是对整个扶贫工作的否定。

  高育良站起身来,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目光落在宋梓博身上,伸手指了指他,语气坚定:“明年,我还会再来。”话音刚落,他转身就走,没有再停留。

  所幸,之后没有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当晚,高育良连接风洗尘的宴席都没参加。

  甚至都没在京海过夜,连夜赶往邻近的东海市,可见他心情之差。

  他显然心情低落……

  而这种情绪也蔓延到了整个京海。

  晚上九点。

  京海市韦和市正府大楼依旧灯火通明。

  ……

  第二天清晨七点左右。

  高启强一如往常地边吃早餐边翻看报纸。

  昨日的风波已被省韦宣传部关注,准备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直接登上了《汉东日报》的头版。

  京海也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出了名。

  “我想帮那个小女孩。”

  “应该的……”

  陈书婷也正有此意。

  “你打算……”

  “成立一个专项基金。”

  “把京海贫困家庭的孩子都统计起来。”

  “你是说……”

  高启强没多解释,只是拿起手机,解锁后翻出半小时前高启兰发来的短信递给陈书婷。

  “这是我妹妹刚发来的。”

  “这事简直就是在打高书籍的脸。”

  “想法是好的,但时机还不成熟。”

  “你的意思是……”

  “如果这项工作由宋市长来牵头,你可以参与;如果是其他人负责,那就不要轻易插手。”

  “我懂了。”

  高启强虽然不是体制内出身,但在政坛边缘摸爬滚打这些年,对这些潜规则也早有了解。

  ……

  与此同时,高育良开始在全省各地展开巡查。

  这次的巡查已不同于以往,变成了不打招呼的突击检查。

  京海发生的事件自然瞒不过省里,也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

  高育良深知,省里下达的政策到了基层,往往会被打折执行。

  原本是十分的任务,到了县乡一级,可能只剩下一二分;也有可能被人为放大,变成二十分、三十分。

  这一次,高育良刻意不按常规出牌,采取无预告抽查,彻底击碎了基层干部的侥幸心理。

  不得不承认,这次行动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除了京海之外,其他地区基本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即便是最贫困的乡镇,低保政策也基本落实到位。

  高育良亲自询问,甚至点名找基层负责人谈话,对方也能对答如流,应对自如。

  这半个多月的密集巡查,高育良只去了三个地级市。

  而这三个市,并非特意挑选,而是随机穿插进行。

  为了打破基层干部的心理预期,他甚至不走常规路线。

  时而坐飞机从东部突然“空降”到西部,时而又出现在中部某个城市。

  这样的举动让各地基层干部措手不及。

  谁也不知道,高书籍什么时候会突然出现在自己辖区。

  这种毫无规律的“空降”视察,令不少地方领导胆战心惊。

  短短十几天里,他们的工作强度堪比以往一两年。

  全镇、全县,甚至全市的低保对象,连流浪在桥洞下的人员,都被重新梳理、登记,确保政策落实到人。

  半个月后,高育良结束行程返回京州。

  虽然他没有走遍全省各地,但至少做了件实在事,也让那些长期被忽视的困难群众得到了基本保障。

  不仅如此,据宋云萍透露的消息,那些极度贫困的家庭,不仅低保政策得以兑现,还有扶贫单位亲自带着大米、食用油和其他生活物资登门慰问。

  高育良的最后一站是吕州,等这里检查完毕,他就要回去了。

  自出巡至今,已经过去十七天。

  上午,他先去了一些熟悉的地点走访。

  包括蔚蓝科技等重点企业,以及吕州境内的国企总部和几家表现突出的民营企业、外资公司。

  由于这次行程是公开的,全程都有摄像机记录。

  下午四点左右,高育良特地前往几条商业街查看。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人刻意安排,他在街上正好遇到了一群人。

  他们或许曾受益于高育良在吕州任职期间带来的改变。

  “高书籍……”

  “高书籍……”

  随着高育良的身份被认出,

  周围的人群迅速聚集过来。

  原本只有几十人的场面,转眼间扩展到上百人,连随行的安保人员都感到压力山大。

  既要维护高书籍亲民的形象,

  又要确保他的安全,

  这份责任实在不轻。

  吕州市公安局局长甚至调动了附近所有可用警力前来支援。

  “大家好啊……”

  高育良面带微笑,向大家挥手致意。

  他还不时停下脚步,和几位老乡亲切交谈几句。

  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当年吕州的老居民。

  他们亲眼见证了在高育良主政期间,生活发生的显着变化,心里都很清楚这一切的背后原因。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

  你把百姓放在心上,百姓也会把你高高捧起。

  “乡亲们,大家好啊。”

  高育良热情地朝人群挥手,

  几乎每次下乡考察,他都会受到这样的欢迎,尤其在吕州和京海更为常见。

  正当高育良与大家互动时,

  不远处,一群正在逛街的年轻人停下了脚步,好奇地朝这边张望,其中两个男青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跟在他们身边的四位女孩也露出好奇的神情。

  “三哥,你姐夫啊。”

  “这人气真是没得说。”

  望着被人群围绕的姐夫,柳阳不禁感慨。

  他深知,姐夫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受到这样的热情欢迎,

  尤其在京海和吕州,这种场面更是司空见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