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海市老城区的“时光邮局”外,梧桐树的叶子被秋阳染成金红,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像撒了满地碎金。门口的绿色邮筒掉了块漆,露出里面的铁色,邮筒旁摆着个旧藤椅,椅面上缝着块蓝色补丁,是亓官黻去年补的——那时他还在这附近收废品,总帮邮局的张叔整理信件。
空气里飘着桂花的甜香,是隔壁“老桂茶馆”飘来的,混着邮局里油墨和旧纸张的味道,闻着就让人想起老时光。邮局的木门是深棕色,门楣上挂着块木牌,“时光邮局”四个字是用隶书写的,边角被磨得发亮,木牌下悬着串铜铃,有人推门就叮铃响,声音脆得像冰块撞在一起。
拓跋黻站在邮局门口,手里攥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边缘磨得起了毛,上面用蓝黑墨水写着“王婶亲启”,字迹是她母亲的——这是她昨天整理母亲遗物时找到的,夹在一叠旧账本里,信封上还沾着点当年的玉米须,是母亲当年在粮囤里找账本时蹭上的。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门,铜铃叮铃响了一声。邮局里没什么人,只有张叔坐在柜台后,戴着老花镜整理信件,他穿了件浅灰色的中山装,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的老上海手表,表盘上的数字已经有些模糊,表带是棕色的皮质,磨得发亮。
“张叔,忙着呢?”拓跋黻走过去,把信封放在柜台上,指尖碰到柜台的玻璃,凉丝丝的。
张叔抬起头,老花镜滑到鼻尖,他眯着眼睛看了看拓跋黻,又看了看信封,笑着说:“是小黻啊,这是……找着老物件了?”他的声音有点沙哑,带着老烟民的厚重感,说话时手指还在轻轻敲着柜台,节奏和他手表的滴答声差不多。
拓跋黻点点头,手指摩挲着信封上的字迹:“昨天收拾我妈东西,在账本里翻着的,想着给王婶送过去。您知道她现在还在老粮站那边住不?”
张叔放下手里的信件,从抽屉里拿出个保温杯,拧开盖子喝了口茶,茶叶在杯子里浮浮沉沉,是普洱,颜色深褐。“在呢,前儿还来寄信,给她在外地的孙子寄糖糕。”他放下杯子,指了指信封,“这信封看着有些年头了,你妈当年没寄出去?”
“我也不知道,”拓跋黻摇摇头,眼神暗了暗,“我妈走得急,好多事都没来得及说。这信封里看着像是欠条,我妈当年总说‘欠啥别欠心’,我怕她当年跟王婶有啥没了的事。”
正说着,邮局的门又被推开,铜铃叮铃响。进来的人是王婶,她穿了件藏蓝色的棉袄,领口和袖口都缝着黑色的补丁,头上裹着块灰色的头巾,露出来的头发已经白了大半,梳得整整齐齐。她手里拎着个布袋子,袋子里鼓鼓囊囊的,应该是刚买的菜,还沾着点泥土的湿气。
“张叔,我来寄个东西!”王婶的声音洪亮,带着点乡下人的爽朗,她走到柜台前,才看到拓跋黻,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哎呀,是小黻啊!好些日子没见你了,你妈身子还好不?”
拓跋黻的心猛地一沉,喉咙有点发紧,她攥了攥手心,才轻声说:“王婶,我妈……上个月走了。”
王婶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手里的布袋子“啪”地掉在地上,里面的萝卜和白菜滚了出来,沾了灰尘。她瞪大了眼睛,嘴唇哆嗦着,半天没说出话,过了好一会儿,才颤着声音问:“走了?咋这么突然……前儿我还跟她在菜市场说话呢,她说你最近忙,让我多照看你……”
张叔叹了口气,弯腰帮王婶捡地上的菜,一边捡一边说:“老姐姐,你也别太难过,小黻妈走得安详,没遭罪。”
王婶接过张叔递过来的菜,眼圈红红的,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又看向拓跋黻,语气软了下来:“孩子,你也别太伤心,有啥难处跟王婶说,别自己扛着。”
拓跋黻把柜台上的信封推到王婶面前,声音有点哑:“王婶,这是我昨天收拾我妈东西找着的,是给您的,好像是欠条。我妈当年是不是跟您借过钱?”
王婶低头看了看信封,眼神一下子就变了,她伸出手,手指有点抖,摸了摸信封上的字迹,眼眶又红了:“这字……是你妈写的。这钱……唉,都过去十年了,你妈当年是为了给你交学费,跟我借了五百块,后来她偷偷给我塞了医药费,这钱早就清了。”
“医药费?”拓跋黻愣了,“我妈没跟我说过啊。”
王婶叹了口气,把信封揣进棉袄口袋里,又拍了拍拓跋黻的手,她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却很暖:“你妈那人,啥都自己扛。当年我老伴生病住院,医药费不够,你妈知道了,偷偷去医院给我交了两千块,还说是你外婆给的钱。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你妈偷偷去工地搬砖挣的,手上磨得全是泡。”
拓跋黻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总说自己的手是“福气手”,能挣大钱,可她从来没见过母亲手上的泡,母亲总是在她睡着后,偷偷用热水泡手,还不让她看见。
就在这时,邮局的门又被推开,这次进来的是个陌生男人,二十多岁的样子,穿了件黑色的夹克,里面是白色的T恤,牛仔裤上沾了点油漆,头发是短碎发,眼睛很亮,下巴上有颗小痣。他手里拿着个快递盒,走到柜台前,笑着说:“张叔,寄个快递,到北京的。”
张叔抬头看了看他,皱了皱眉:“你是……?”
男人挠了挠头,笑着说:“我是新来的,在隔壁巷子开了家汽修店,叫‘乘月汽修’,我叫不知乘月——我妈给起的名,说好听。”他说话的时候,嘴角上扬,露出两颗小虎牙,看着挺开朗。
不知乘月把快递盒放在柜台上,目光扫过拓跋黻和王婶,看到拓跋黻在哭,愣了一下,随即从口袋里掏出包纸巾,递了过去:“这位姐,你没事吧?是不是遇到啥难事了?要是车坏了,去我店里,给你打折!”
拓跋黻接过纸巾,擦了擦眼泪,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谢,我没事,就是想起我妈了。”
不知乘月哦了一声,没再多问,转头跟张叔说:“张叔,这快递里面是我给我姐寄的围巾,她在北京上学,天冷了,让她早点穿上。”
张叔点点头,拿出快递单让他填,一边填一边说:“你这名字好,‘不知乘月几人归’,有文化。”
不知乘月笑了:“我妈是老师,就
空气里飘着桂花的甜香,是隔壁“老桂茶馆”飘来的,混着邮局里油墨和旧纸张的味道,闻着就让人想起老时光。邮局的木门是深棕色,门楣上挂着块木牌,“时光邮局”四个字是用隶书写的,边角被磨得发亮,木牌下悬着串铜铃,有人推门就叮铃响,声音脆得像冰块撞在一起。
拓跋黻站在邮局门口,手里攥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边缘磨得起了毛,上面用蓝黑墨水写着“王婶亲启”,字迹是她母亲的——这是她昨天整理母亲遗物时找到的,夹在一叠旧账本里,信封上还沾着点当年的玉米须,是母亲当年在粮囤里找账本时蹭上的。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门,铜铃叮铃响了一声。邮局里没什么人,只有张叔坐在柜台后,戴着老花镜整理信件,他穿了件浅灰色的中山装,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的老上海手表,表盘上的数字已经有些模糊,表带是棕色的皮质,磨得发亮。
“张叔,忙着呢?”拓跋黻走过去,把信封放在柜台上,指尖碰到柜台的玻璃,凉丝丝的。
张叔抬起头,老花镜滑到鼻尖,他眯着眼睛看了看拓跋黻,又看了看信封,笑着说:“是小黻啊,这是……找着老物件了?”他的声音有点沙哑,带着老烟民的厚重感,说话时手指还在轻轻敲着柜台,节奏和他手表的滴答声差不多。
拓跋黻点点头,手指摩挲着信封上的字迹:“昨天收拾我妈东西,在账本里翻着的,想着给王婶送过去。您知道她现在还在老粮站那边住不?”
张叔放下手里的信件,从抽屉里拿出个保温杯,拧开盖子喝了口茶,茶叶在杯子里浮浮沉沉,是普洱,颜色深褐。“在呢,前儿还来寄信,给她在外地的孙子寄糖糕。”他放下杯子,指了指信封,“这信封看着有些年头了,你妈当年没寄出去?”
“我也不知道,”拓跋黻摇摇头,眼神暗了暗,“我妈走得急,好多事都没来得及说。这信封里看着像是欠条,我妈当年总说‘欠啥别欠心’,我怕她当年跟王婶有啥没了的事。”
正说着,邮局的门又被推开,铜铃叮铃响。进来的人是王婶,她穿了件藏蓝色的棉袄,领口和袖口都缝着黑色的补丁,头上裹着块灰色的头巾,露出来的头发已经白了大半,梳得整整齐齐。她手里拎着个布袋子,袋子里鼓鼓囊囊的,应该是刚买的菜,还沾着点泥土的湿气。
“张叔,我来寄个东西!”王婶的声音洪亮,带着点乡下人的爽朗,她走到柜台前,才看到拓跋黻,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哎呀,是小黻啊!好些日子没见你了,你妈身子还好不?”
拓跋黻的心猛地一沉,喉咙有点发紧,她攥了攥手心,才轻声说:“王婶,我妈……上个月走了。”
王婶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手里的布袋子“啪”地掉在地上,里面的萝卜和白菜滚了出来,沾了灰尘。她瞪大了眼睛,嘴唇哆嗦着,半天没说出话,过了好一会儿,才颤着声音问:“走了?咋这么突然……前儿我还跟她在菜市场说话呢,她说你最近忙,让我多照看你……”
张叔叹了口气,弯腰帮王婶捡地上的菜,一边捡一边说:“老姐姐,你也别太难过,小黻妈走得安详,没遭罪。”
王婶接过张叔递过来的菜,眼圈红红的,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又看向拓跋黻,语气软了下来:“孩子,你也别太伤心,有啥难处跟王婶说,别自己扛着。”
拓跋黻把柜台上的信封推到王婶面前,声音有点哑:“王婶,这是我昨天收拾我妈东西找着的,是给您的,好像是欠条。我妈当年是不是跟您借过钱?”
王婶低头看了看信封,眼神一下子就变了,她伸出手,手指有点抖,摸了摸信封上的字迹,眼眶又红了:“这字……是你妈写的。这钱……唉,都过去十年了,你妈当年是为了给你交学费,跟我借了五百块,后来她偷偷给我塞了医药费,这钱早就清了。”
“医药费?”拓跋黻愣了,“我妈没跟我说过啊。”
王婶叹了口气,把信封揣进棉袄口袋里,又拍了拍拓跋黻的手,她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却很暖:“你妈那人,啥都自己扛。当年我老伴生病住院,医药费不够,你妈知道了,偷偷去医院给我交了两千块,还说是你外婆给的钱。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你妈偷偷去工地搬砖挣的,手上磨得全是泡。”
拓跋黻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总说自己的手是“福气手”,能挣大钱,可她从来没见过母亲手上的泡,母亲总是在她睡着后,偷偷用热水泡手,还不让她看见。
就在这时,邮局的门又被推开,这次进来的是个陌生男人,二十多岁的样子,穿了件黑色的夹克,里面是白色的T恤,牛仔裤上沾了点油漆,头发是短碎发,眼睛很亮,下巴上有颗小痣。他手里拿着个快递盒,走到柜台前,笑着说:“张叔,寄个快递,到北京的。”
张叔抬头看了看他,皱了皱眉:“你是……?”
男人挠了挠头,笑着说:“我是新来的,在隔壁巷子开了家汽修店,叫‘乘月汽修’,我叫不知乘月——我妈给起的名,说好听。”他说话的时候,嘴角上扬,露出两颗小虎牙,看着挺开朗。
不知乘月把快递盒放在柜台上,目光扫过拓跋黻和王婶,看到拓跋黻在哭,愣了一下,随即从口袋里掏出包纸巾,递了过去:“这位姐,你没事吧?是不是遇到啥难事了?要是车坏了,去我店里,给你打折!”
拓跋黻接过纸巾,擦了擦眼泪,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谢,我没事,就是想起我妈了。”
不知乘月哦了一声,没再多问,转头跟张叔说:“张叔,这快递里面是我给我姐寄的围巾,她在北京上学,天冷了,让她早点穿上。”
张叔点点头,拿出快递单让他填,一边填一边说:“你这名字好,‘不知乘月几人归’,有文化。”
不知乘月笑了:“我妈是老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