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学技术》-《三秒种大田》

  村西头的晒谷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连石碾子缝里的谷糠都被扫了出来。三秒用石灰在地上画了个圈,圈里摆着瓶矿泉水,像给啥宝贝做了个记号。李大叔搬来条长凳,王二婶端着针线笸箩,陈老五蹲在最外围的槐树下,烟袋锅在鞋底上磕得梆梆响。

  “听说今天来的是个铁疙瘩,能自己撒种子?”王二婶纳着鞋底,线轴在手里转得飞快,“比人撒得还匀?我才不信,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还能被个铁家伙比下去?”

  陈老五“哼”了一声,往地上吐了口烟渣:“就是,机器哪有手准?我撒了三十年种子,一捧谷种攥在手里,轻重都在心里,想多撒点就多撒点,想少撒点就少撒点。那铁疙瘩,能懂啥?”

  正说着,远处传来“嗡嗡”的响声,像一群马蜂飞了过来。众人抬头一看,只见个银灰色的东西在空中飞,下面还挂着个方盒子,后面跟着个穿蓝马甲的年轻人,背着个黑箱子,快步往晒谷场走。

  “这就是无人机。”年轻人把箱子放在地上,擦了擦汗,“我是县农技站的,叫小林。今天给大伙演示无人机播种,比人工快十倍,还匀。”他说着打开箱子,拿出个遥控器,按了个按钮,无人机“嗡”地升高了些,在晒谷场上空盘旋。

  陈老五吓得往槐树后缩了缩,眼睛瞪得溜圆:“这玩意儿……不会掉下来砸到人吧?”

  小林笑了,操纵着遥控器,无人机慢慢降低高度,悬在石灰圈上方。“看好了。”他按下另一个按钮,方盒子底下打开个小口,几粒红色的小米从里面掉出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在矿泉水瓶旁边。

  “哟!还真准!”王二婶手里的针线掉在了地上。李大叔也直起身子,凑近了些看。

  接下来,小林带着无人机去了旁边的试验田。那是块刚翻过的地,土坷垃被耙得细细的。无人机在天上飞,画出一条条笔直的航线,种子从下面均匀地撒下来,落在地上像铺了层红毯子,疏密一致,比人工撒的整齐多了。

  陈老五蹲在田埂上,烟袋早就灭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无人机。他看见无人机飞过地头的歪脖子树时,还能自动绕开,飞得稳稳的;看见它把种子撒到地边时,会自动放慢速度,撒得比中间少些——这正是他平时撒种的法子,地边的种子得少撒点,不然长出来的苗太密。

  “这铁疙瘩……还真有点门道。”陈老五喃喃自语,手指不自觉地在膝盖上敲着,像在学小林按遥控器的动作。

  演示完了,小林把无人机收起来,给大伙讲无人机的好处:“不光能撒种子,还能打农药、查苗情。以前十个人一天的活,它一个小时就干完了,还省种子、省农药。”他拿出手机,点开几张照片,“你看这是邻村用无人机种的麦子,长得多匀,亩产比往年高了百十来斤。”

  众人围着看照片,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李大叔摸着下巴:“要是真这么好,咱合作社也能弄一台,省不少力气。”王二婶也点头:“可不是嘛,以前撒种子,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有这铁疙瘩帮忙,可就轻快多了。”

  陈老五没说话,悄悄凑到三秒身边,用胳膊肘碰了碰她,压低声音:“三秒,这玩意儿贵不?”

  “听说政府有补贴,合作社买能便宜一半。”三秒看着他,“叔,你也觉得好?”

  陈老五的脸有点红,往旁边看了看,又凑近些:“我看……还行。”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明年咱也买一台,我来学开。我看那小伙子操作挺简单的,我肯定能学会。”

  三秒差点笑出声:“叔,你刚才不是说机器不如手准吗?”

  “那是我没见识。”陈老五梗着脖子,却忍不住笑了,“好东西就得学,不能老守着老一套。你看这无人机撒的种子,多匀,比我撒的强。”他往试验田看了看,阳光照在刚撒过种子的地上,红亮亮的,像撒了一地的希望。

  小林收拾东西要走时,陈老五突然追了上去,问东问西的:“这无人机怕不怕下雨?充一次电能飞多久?撒玉米种和撒谷种,操作一样不?”小林耐心地一一解答,陈老五听得格外认真,还让三秒用手机把注意事项记下来。

  送走小林,陈老五蹲在试验田边,抓起一把土,里面混着几粒红色的小米。他把小米放在手心,吹了吹,又小心翼翼地埋回土里。“这铁疙瘩撒的种子,也能长出好苗来。”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明年我学会了开无人机,就让它给咱合作社的地撒种子,保证比今天撒得还好。”

  仓库的方向传来李大叔的喊声,叫大伙去商量下种的事。陈老五应了一声,快步往那边走,脚步比平时轻快了不少。三秒看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不爱服老的倔老头,心里也藏着颗愿意发芽的种子,只要有合适的阳光雨露,就能长出新的枝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