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手抄本传奇
虞明拿着布包回到宿舍,王影儿已经找出了自己的搪瓷缸 —— 缸子是去年学校发的,上面印着 “劳动最光荣” 的红字,边缘掉了块瓷,露出里面的黑铁。
她把茶罐打开,里面的茶叶是嫩绿色的,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像刚采下来似的。
“我去楼道接热水!” 陈宇自告奋勇,套上拖鞋就跑,生怕管理员来查寝。
热水倒进搪瓷缸里,茶叶 “哗啦” 一声舒展开来,水汽带着清香漫了出来,在台灯下凝成细小的水珠。
就在这时,宿舍的灯泡突然闪烁了几下,“滋滋” 的电流声过后,灯光忽明忽暗 ——宿舍电压不稳,尤其是晚上用电高峰时,灯泡总这样。
可奇怪的是,在灯光的忽明忽暗间,缸子里的茶叶竟慢慢组成了一个清晰的图案:是三族碑的轮廓,碑身刻着模糊的纹路,碑底的基座上,四个篆字渐渐显现出来,正是 “典籍总目”!
“这…… 这是三族碑!” 王影儿的声音都有些发颤,指尖轻轻碰了碰水面,指尖传来一阵轻微的麻意,像触到了微弱的电流,“太爷爷的日记里写过,1952 年他在圣地见过这本总目册,是用蓝色绸布做封面,里面记着所有水族典籍的存放位置。”
她顿了顿,眼神里满是激动:“后来‘破四旧’时,总目册被当成‘封建糟粕’收走了,太爷爷一直说‘总目会再出现’,没想到今天用这茶水泡,竟看到了三族碑的样子!”
虞明凑过去看搪瓷缸,茶叶组成的三族碑还在慢慢清晰,连碑身上的鱼形纹路都能看清。
“这茶真的能显隐文!” 他想起《水府真经》里有几页模糊的文字,说不定用这茶水泡过,就能看清内容,“明天我们带点茶去省图,试试能不能看清那些封存的古籍!”
陈宇刚想说话,虞明手里的钢笔突然漏墨,一大滴蓝黑墨水落在释文稿上,晕开个圆圆的墨团。他慌忙用纸巾去擦,可墨团已经渗进纸里,只能作罢。
“可惜了这页释文……” 他叹了口气,把稿纸放在窗边晾干。可没过多久,当墨团渐渐干燥时,他突然发现墨团上竟显现出 1986 年的日历图案,每个日期都用细墨线勾勒着,其中 “11 月 23 日” 被一圈红墨圈了出来,旁边还有行极小的小字:“省图闭馆整理”。
“你们看!墨团变成日历了!” 虞明连忙把稿纸拿给大家看,“11 月 23 日省图闭馆,周教授上周上课说过,1986 年年底省图要启封一批‘文革’中封存的文物,其中就有‘疑似水族相关的文献’,说不定闭馆就是为了这件事!”
王影儿翻出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周教授上课说的话:“周教授还说,这批文献里有本‘总目性质的册子’,找不到对应着录,可能就是太爷爷说的《典籍总目》!”
就在这时,楼道里传来 “咔哒咔哒” 的脚步声,还有手电筒的光柱在墙上晃动 —— 是宿舍管理员李师傅来查寝了!宿舍管理很严,晚上十一点后不准学生聚集,更不准私藏 “违禁品”(比如他们手里的古籍)。
“快藏起来!” 虞明压低声音,把《水府真经》和释文稿塞进床板下的暗格 —— 那是陈宇上周用螺丝刀挖的,挖了一下午,边缘还用砂纸磨得光滑,里面垫了张旧报纸,防止典籍受潮。
陈宇则把手抄本压在枕头下,王影儿赶紧把茶罐藏进抽屉,还拉上了抽屉帘。
李师傅的手电筒光柱从门缝照进来,在宿舍里扫了一圈:“都睡了没?这么晚了还亮着灯!”
他推开门,看了看虞明手里的稿纸,又看了看陈宇床上的枕头,“早点睡,明天还要上课呢,别熬夜瞎琢磨!”
说完,他又用手电筒照了照窗户,才转身走了,脚步声渐渐远去。
虞明松了口气,走到窗边关台灯,却瞥见对面教学楼的古今教授办公室还亮着灯。窗帘拉得很严,只留了道小缝,暖黄的灯光从缝里透出来,映出古今教授的侧影 ——
他正坐在书桌前,手里翻着本线装书,动作很慢,像是在仔细研读。书桌上还放着个茶杯,杯身是靛蓝色的,和海蓝蓝送来的茶罐一模一样,里面似乎还剩着些茶叶梗。
“古教授怎么这么晚还在看古籍?” 王影儿也凑过来看,“他会不会也在找《典籍总目》?”
虞明点点头:“上次在食堂,陈宇拍到他藏古籍的照片,现在又这么晚看水族相关的书,他肯定知道些什么。明天去省图,我们得留意他。”
就在这时,楼道里的公用电话突然响了,“叮铃铃” 的铃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八十年代的公用电话需要手摇,铃声特别响,整个三楼都能听见。
“谁啊这时候打电话?” 陈宇不耐烦地套上拖鞋,“我去看看,别是又找错人了!”
他跑出去没两分钟,就兴奋地跑了回来,脸上的睡意全没了:
“是省图打来的!让我们明天早上九点去帮忙整理古籍,找刘老师对接!他们说,有一批刚启封的古籍,和长江流域文明有关,正好需要我们这种懂点水族文的学生帮忙分类!”
虞明和王影儿都愣住了,随即涌上一阵激动 —— 省图主动让他们去整理古籍,肯定是和水族相关的,说不定就能见到那本《典籍总目》!
虞明低头看向桌面,刚才泡过茶的地方留下了圈茶渍,茶渍的纹路竟慢慢组成了《水府真经》里记载的 “引魂咒”,每个字的笔画都清晰可见,虎口的守鼎人红印又开始微微发烫,像是在呼应这咒文。
月光再次透过铁栏杆,落在茶渍咒文上,投下的格子阴影像无数只细小的手,在咒文上轻轻晃动,像是在召唤他们去追寻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相。
虞明摸了摸床板下的暗格,能感觉到《水府真经》的温度,又看了看陈宇手里的手抄本,还有王影儿抽屉里的茶罐 —— 这些线索像珠子一样,正慢慢被串起来。
“明天去省图,我们就能见到那些启封的古籍了!” 王影儿的声音里满是期待,“说不定还能找到《典籍总目》,解开圣地的秘密!”
陈宇拍了拍胸脯:“放心,我明天把相机带上,偷偷拍几张古籍的照片,回来我们一起研究!”
虞明点点头,心里突然觉得很踏实。秋夜虽然凉,可宿舍里的墨香、茶香和旧书味混在一起,却格外温暖。
王影儿调皮地咬着下唇,偷偷地溜回了女生宿舍。
这场夜谈让大家已经越来越清晰,圣地的真相,也许就藏在明天省图的古籍里,藏在他们手中的每一件旧物里,在这静谧的秋夜里,慢慢显露出了轮廓。
虞明拿着布包回到宿舍,王影儿已经找出了自己的搪瓷缸 —— 缸子是去年学校发的,上面印着 “劳动最光荣” 的红字,边缘掉了块瓷,露出里面的黑铁。
她把茶罐打开,里面的茶叶是嫩绿色的,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像刚采下来似的。
“我去楼道接热水!” 陈宇自告奋勇,套上拖鞋就跑,生怕管理员来查寝。
热水倒进搪瓷缸里,茶叶 “哗啦” 一声舒展开来,水汽带着清香漫了出来,在台灯下凝成细小的水珠。
就在这时,宿舍的灯泡突然闪烁了几下,“滋滋” 的电流声过后,灯光忽明忽暗 ——宿舍电压不稳,尤其是晚上用电高峰时,灯泡总这样。
可奇怪的是,在灯光的忽明忽暗间,缸子里的茶叶竟慢慢组成了一个清晰的图案:是三族碑的轮廓,碑身刻着模糊的纹路,碑底的基座上,四个篆字渐渐显现出来,正是 “典籍总目”!
“这…… 这是三族碑!” 王影儿的声音都有些发颤,指尖轻轻碰了碰水面,指尖传来一阵轻微的麻意,像触到了微弱的电流,“太爷爷的日记里写过,1952 年他在圣地见过这本总目册,是用蓝色绸布做封面,里面记着所有水族典籍的存放位置。”
她顿了顿,眼神里满是激动:“后来‘破四旧’时,总目册被当成‘封建糟粕’收走了,太爷爷一直说‘总目会再出现’,没想到今天用这茶水泡,竟看到了三族碑的样子!”
虞明凑过去看搪瓷缸,茶叶组成的三族碑还在慢慢清晰,连碑身上的鱼形纹路都能看清。
“这茶真的能显隐文!” 他想起《水府真经》里有几页模糊的文字,说不定用这茶水泡过,就能看清内容,“明天我们带点茶去省图,试试能不能看清那些封存的古籍!”
陈宇刚想说话,虞明手里的钢笔突然漏墨,一大滴蓝黑墨水落在释文稿上,晕开个圆圆的墨团。他慌忙用纸巾去擦,可墨团已经渗进纸里,只能作罢。
“可惜了这页释文……” 他叹了口气,把稿纸放在窗边晾干。可没过多久,当墨团渐渐干燥时,他突然发现墨团上竟显现出 1986 年的日历图案,每个日期都用细墨线勾勒着,其中 “11 月 23 日” 被一圈红墨圈了出来,旁边还有行极小的小字:“省图闭馆整理”。
“你们看!墨团变成日历了!” 虞明连忙把稿纸拿给大家看,“11 月 23 日省图闭馆,周教授上周上课说过,1986 年年底省图要启封一批‘文革’中封存的文物,其中就有‘疑似水族相关的文献’,说不定闭馆就是为了这件事!”
王影儿翻出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周教授上课说的话:“周教授还说,这批文献里有本‘总目性质的册子’,找不到对应着录,可能就是太爷爷说的《典籍总目》!”
就在这时,楼道里传来 “咔哒咔哒” 的脚步声,还有手电筒的光柱在墙上晃动 —— 是宿舍管理员李师傅来查寝了!宿舍管理很严,晚上十一点后不准学生聚集,更不准私藏 “违禁品”(比如他们手里的古籍)。
“快藏起来!” 虞明压低声音,把《水府真经》和释文稿塞进床板下的暗格 —— 那是陈宇上周用螺丝刀挖的,挖了一下午,边缘还用砂纸磨得光滑,里面垫了张旧报纸,防止典籍受潮。
陈宇则把手抄本压在枕头下,王影儿赶紧把茶罐藏进抽屉,还拉上了抽屉帘。
李师傅的手电筒光柱从门缝照进来,在宿舍里扫了一圈:“都睡了没?这么晚了还亮着灯!”
他推开门,看了看虞明手里的稿纸,又看了看陈宇床上的枕头,“早点睡,明天还要上课呢,别熬夜瞎琢磨!”
说完,他又用手电筒照了照窗户,才转身走了,脚步声渐渐远去。
虞明松了口气,走到窗边关台灯,却瞥见对面教学楼的古今教授办公室还亮着灯。窗帘拉得很严,只留了道小缝,暖黄的灯光从缝里透出来,映出古今教授的侧影 ——
他正坐在书桌前,手里翻着本线装书,动作很慢,像是在仔细研读。书桌上还放着个茶杯,杯身是靛蓝色的,和海蓝蓝送来的茶罐一模一样,里面似乎还剩着些茶叶梗。
“古教授怎么这么晚还在看古籍?” 王影儿也凑过来看,“他会不会也在找《典籍总目》?”
虞明点点头:“上次在食堂,陈宇拍到他藏古籍的照片,现在又这么晚看水族相关的书,他肯定知道些什么。明天去省图,我们得留意他。”
就在这时,楼道里的公用电话突然响了,“叮铃铃” 的铃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八十年代的公用电话需要手摇,铃声特别响,整个三楼都能听见。
“谁啊这时候打电话?” 陈宇不耐烦地套上拖鞋,“我去看看,别是又找错人了!”
他跑出去没两分钟,就兴奋地跑了回来,脸上的睡意全没了:
“是省图打来的!让我们明天早上九点去帮忙整理古籍,找刘老师对接!他们说,有一批刚启封的古籍,和长江流域文明有关,正好需要我们这种懂点水族文的学生帮忙分类!”
虞明和王影儿都愣住了,随即涌上一阵激动 —— 省图主动让他们去整理古籍,肯定是和水族相关的,说不定就能见到那本《典籍总目》!
虞明低头看向桌面,刚才泡过茶的地方留下了圈茶渍,茶渍的纹路竟慢慢组成了《水府真经》里记载的 “引魂咒”,每个字的笔画都清晰可见,虎口的守鼎人红印又开始微微发烫,像是在呼应这咒文。
月光再次透过铁栏杆,落在茶渍咒文上,投下的格子阴影像无数只细小的手,在咒文上轻轻晃动,像是在召唤他们去追寻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相。
虞明摸了摸床板下的暗格,能感觉到《水府真经》的温度,又看了看陈宇手里的手抄本,还有王影儿抽屉里的茶罐 —— 这些线索像珠子一样,正慢慢被串起来。
“明天去省图,我们就能见到那些启封的古籍了!” 王影儿的声音里满是期待,“说不定还能找到《典籍总目》,解开圣地的秘密!”
陈宇拍了拍胸脯:“放心,我明天把相机带上,偷偷拍几张古籍的照片,回来我们一起研究!”
虞明点点头,心里突然觉得很踏实。秋夜虽然凉,可宿舍里的墨香、茶香和旧书味混在一起,却格外温暖。
王影儿调皮地咬着下唇,偷偷地溜回了女生宿舍。
这场夜谈让大家已经越来越清晰,圣地的真相,也许就藏在明天省图的古籍里,藏在他们手中的每一件旧物里,在这静谧的秋夜里,慢慢显露出了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