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四十一回 第九节 省图奇遇-《溟渊水劫》

  第九节:省图奇遇

  江南秋晨,总带着点雾蒙蒙的潮气。省图书馆矗立在梧桐巷深处,青灰色的砖墙爬满了爬山虎,枯叶在墙根堆了薄薄一层,踩上去 “沙沙” 响。

  虞明跟着周教授走在梧桐树下,皮鞋尖沾了点露水,凉丝丝的。图书馆的大门是厚重的木门,铜制门环磨得发亮,推开门时发出 “吱呀” 的声响,像在诉说着旧时光的故事。

  特藏部在图书馆的三楼,要走旋转楼梯上去。楼梯的扶手是红木做的,被岁月磨得光滑温润,虞明扶着扶手往上走,能感觉到木纹的凹凸。

  走到三楼转角时,皮鞋踩在水磨石地面上的声响突然清晰起来,“嗒嗒” 的,在寂静的楼道里回荡,惊起了屋顶悬着的灰尘 —— 阳光从高窗斜射进来,灰尘在光柱里飞舞,像无数细小的银粒。

  “刘主任已经在等我们了,今天启封的这批文物,都是‘文革’时封存的,有些还是第一次开箱。” 周教授边走边说,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的中山装,袖口熨得平整,手里提着个黑色的公文包,里面装着文物鉴定用的放大镜和手套,“你们今天仔细看,多记,少碰,尤其是线装书,纸张脆得很,一碰就可能碎。”

  虞明点点头,心里既紧张又期待。海蓝蓝和王影儿跟在后面,海蓝蓝手里攥着个小本子,准备记录发现的线索;王影儿则把太爷爷的《江湖潮汐考》揣在怀里,想对照古籍里的记载。刚走进特藏部的大门,一股混合着樟木、旧书和灰尘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 那是老文物特有的味道,厚重而沉静,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

  特藏部是个宽敞的房间,天花板很高,挂着几盏老式的白炽灯,光线有些昏暗。十几个工作人员戴着白手套,正围着一堆木箱忙碌,木箱是深棕色的樟木做的,表面有明显的划痕,有些还贴着泛黄的封条。

  刘主任迎了上来,他五十多岁,头发有些花白,穿着件蓝色的中山装,口袋里别着支 “英雄牌” 钢笔,笔帽上的镀银已经有些磨损。

  “周教授,您可来了!” 刘主任握着周教授的手,语气里满是热情,“这批文物从 1966 年封箱后就没动过,1986 年政策松动,上级才批准我们启封整理。你们系研究长江流域文明,正好来帮我们看看,有没有和水族相关的文献。”

  他转头看向虞明三人,笑着说,“这几位就是您说的学生吧?年轻真好,能参与这么重要的启封工作。”

  周教授点点头,指着虞明:“这是虞明,负责古籍修复;海蓝蓝懂点水族文;王影儿的太爷爷是水族祭司,家里有不少老资料。他们能帮上忙。”

  刘主任刚要说话,海蓝蓝突然 “啊” 了一声,目光死死地盯着不远处一个木箱。虞明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个木箱上贴着张白色的标签,上面用黑墨写着 “1972-037”——

  这个编号,他太熟悉了!1972 年正是锦鲤标本采集的年份,而 “037”,正是标本的编号,也是海蓝蓝佛牌上刻着的数字!

  “刘主任,那个‘1972-037’的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海蓝蓝的声音有些发颤,她下意识摸了摸脖子上的佛牌,佛牌突然微微发烫,隔着衣服都能感觉到暖意,与木箱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我家里有个 1972 年的锦鲤标本,编号就是 037,佛牌也是这个数字。”

  刘主任愣了一下,走到木箱边看了看标签:“这个箱子我还有印象,1972 年从鄱阳湖采集的文物,当时登记的是‘水族相关标本及文献’,具体是什么,还没开箱看过。”

  他示意工作人员拿来工具,“既然和你们有关,那就先开这个箱子。”

  工作人员递来一把羊角锤和起子,刘主任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撬动箱子上的钉子。钉子已经生锈,撬起来时发出 “嘎吱” 的声响,每撬一下,海蓝蓝的心跳就快一分。

  当最后一颗钉子被拔出来时,刘主任慢慢打开箱盖 —— 一股浓郁的樟木味混着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里面铺着一层深绿色的绒布,绒布上整齐地码放着几卷线装书,还有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的,正是 1972 年的锦鲤标本!

  “真的是锦鲤标本!” 海蓝蓝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她凑过去看,玻璃罐里的锦鲤保存得很完好,鳞片还是半透明的,与她佛牌的能量频率完全相同 —— 佛牌的温度越来越高,甚至泛出淡淡的蓝光,映得玻璃罐里的锦鲤像活了一样。

  线装书的书脊上,用朱砂写着 “水族” 二字,虽然已经褪色,却在海蓝蓝靠近时慢慢泛起微光,像是在回应她的佛牌。

  “这些书……” 虞明刚想伸手去拿,周教授连忙拦住他:“戴手套,纸张脆,别用手直接碰。”

  刘主任递来三副白手套,三人戴上后,虞明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卷线装书,书皮是深蓝色的绸布,已经有些磨损,翻开第一页,里面的文字是水族文,与《水府真经》的字体完全相同。

  “这些书应该是水族的典籍,” 王影儿凑过来看,“太爷爷的日记里写过,1953 年考古队从月亮潭带回过一批水族典籍,说不定就是这些。”

  虞明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这些线装书上,而是落在了最底层的一个木箱上。那个木箱比其他的小一些,上面的封条还没有拆开,封条是红色的,上面印着 “省图书馆特藏部” 的公章,旁边用黑墨写着 “封存日期 1966 年 8 月 15 日”——

  这个日期,像惊雷一样在虞明脑海里炸响!1945 年的 8 月 15 日是日军投降的纪念日,而他之前在 1943 年的日军实验日志里,见过一张船票,上面的日期也是 1966 年 8 月 15 日,当时他还觉得奇怪,现在看来,这绝不是巧合!

  “刘主任,这个木箱能打开看看吗?” 虞明指着那个小木箱,声音有些急切,“这个封存日期很特殊,可能和 1943 年的日军实验有关。”

  刘主任看了看周教授,周教授点点头:“打开吧,小心点,别损坏里面的东西。”

  工作人员拿来工具,慢慢拆开封条。木箱的盖子很沉,打开后,里面垫着一块深褐色的麻布,麻布上绣着一个清晰的鱼形图腾 ——

  虞明一眼就认出来,这个图腾和人工湖底金属舱上的图腾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