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推广新粮-《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

  崇祯十八年,八月初八。

  倒是个挺吉利的日子。

  华夏大学府的初步章程,也在陈墨的主持下。

  由史可法、顾炎武等老陈反复商议后,有了雏形。

  每一个细节,都透着陈墨超越时代的大胆。

  史可法捋着胡须,脸上带着笑意。

  “国公,依老臣之见,这理科入学门槛,似乎还可以再放宽一些。”

  “天下能工巧匠虽多,但识文断字者,毕竟还是少数。”

  顾炎武也点头附和。

  “宪章公所言极是,若是因这一门槛,将他们拒之门外,实乃我华夏巨大损失!”

  陈墨手中把玩着军器局新研发的短柄线膛枪,刚要表态。

  门外一名玄甲兵快步走了进来。

  “主上,豫地来的急信!”

  厅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那封信上。

  史可法关切的问道。

  “可是豫地的秋粮产量预估出来了?”

  李岩和红娘子已经赶赴豫地推行新作物两月有余。

  进展如何,陈墨还一直没提过。

  五万岐黄兵,加上陈墨那神乎其神的手段。

  恐怕定是天大的好消息。

  众人心中都有些期待。

  陈墨接过信,嘴角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思绪跟着信件,回到了两个月前。

  开封府与南阳府交界地的一个小村庄。

  天,是灰色的。

  地,是龟裂的。

  李岩站在村口,身上崭新的衣服,与这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他们身后的车队,载着大量的玉米、红薯和土豆的种子。

  还有朝廷的承诺。

  可当他望向村里那些仅存的活人时,心中却是一阵酸楚。

  那是一双双麻木、空洞的眼睛。

  甚至他们远远看到军队来的时候,眼中连一丝恐惧都没有。

  哀莫大于心死!

  这片土地的人,心,已经死了。

  虽说现在流寇军阀,已被周遇吉清剿了八八九九。

  但那些天杀的土匪军阀,却连一颗种子都没有给他们留下。

  能跑的,都跑到豫北了。

  剩下的,都是些跑不动的老弱妇孺。

  他们没有希望,只能望着干旱的土地。

  默默的等死。

  周边别说野草,就连树皮,都被啃的干干净净。

  被召集来的村民三三两两,依靠着墙头树木,看着前面的军队。

  李岩大声喊道,声音有些哽咽。

  “乡亲们,在下奉定国公之命,前来我们王家村,恢复民生!”

  他试图用最真诚的语气,去唤醒这些麻木的百姓。

  可回应他的,只有一片沉默。

  那些原本像木雕一般杵在村口的村民,一个个缩回了自家破败不堪的“家”。

  “吱呀……”

  一扇扇木门被关上。

  李岩刚要上前敲门解释,却被红娘子一个眼神制止。

  她翻身下马,走到李岩身边,轻声说道。

  “相公,没用的。”

  “这些人,被骗怕了,也被抢怕了!”

  “在他们眼中,官兵、流寇、鞑子,没什么区别。”

  李岩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长叹一口气,脸色充满了无奈。

  就在这时,一个拄着拐杖,头发花白的老者,从村中一间还算完整的祠堂走了出来。

  他是这王家村的里正,也是村里辈分最高的老人。

  老者上下打量着李岩夫妇,最终,目光落在他们身后马车的麻袋上。

  “官爷,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是要粮?还是要人?”

  “不过这村子,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你们抢了……”

  老人的语气,充满了深深的麻木。

  仿佛就算对面一刀砍下来,他也不会感到害怕。

  李岩上前一步,对着老者行了一礼。

  “老丈误会了,我们这次前来,不为征粮抓丁……”

  “只是想给大伙找一条活路……”

  说着,他解开一个麻袋。

  “这个叫土豆,亩产最高可达千斤,是定国公寻来的神物……”

  “这个叫红薯……这个叫玉米……”

  “只要大家肯种,朝廷不仅免费提供种子,头一年,赋税全免!”

  那老丈闻言,颤颤巍巍的跪了下来。

  “官爷,求求您了,给我们这些将死之人,留点体面吧!”

  “我们,真的经不起折腾了!”

  亩产千斤?

  这种话,让他一个伺候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怎么能相信?

  平时这地里,就算风调雨顺,能种出二百斤粮食,都要谢谢老天爷。

  千斤是什么概念?

  别说他不信,京畿那些百姓,没亲眼所见之前也不信!

  看着面前这个骨瘦嶙峋的老人。

  从门缝里透出的一双双眼睛。

  李岩的心,被深深的刺痛。

  他知道,任何言语,在这个时候,都是苍白无力的。

  红娘子上前两步,按住李岩的手。

  “相公,我来吧!”

  她没有去扶那个老丈,而是转身对身后的士兵下令。

  “原地扎营,生火!做饭!”

  豫北这次夏收,基本可以维持住局面,甚至可以多少支援一下豫南。

  所以他们这次前来,不仅带了种子,还带了一些救命的粮食。

  让这些连种子都拿不出来的百姓。

  先活下去。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

  一口口行军大锅被架了起来。

  不过主要煮的,还是粟米小麦等口粮。

  玉米红薯这些,只能少量的放一些,毕竟还要做种子。

  土豆则是被切成片,架在锅边上烤。

  村里的村民透过门窗上的缝隙,偷偷看向这边。

  眼中充满困惑。

  这些兵,到底要做什么?

  不抢东西,不抓人,反而在这做饭?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一股股浓郁的、混着他们从未闻到过的香甜之气,飘进村子。

  红薯的香甜,土豆的焦香……

  紧接着,村子里咽口水的声音,不断响起。

  一个小小的脑袋,从门口探了出来。

  “奶奶,我饿……”

  说着,这个小丫头实在忍不住诱惑,踉踉跄跄跑出了大门。

  她身后的老妪,一边艰难的扶着墙向前移动,一边惊慌失措的喊道。

  “秀儿,别去……回来……”

  “军爷……小孩子不懂事,您饶了她吧……”

  可已经来不及了。

  这小丫头实在是饿的受不了了。

  她跑到锅前,就这么眼巴巴的盯着。

  旁边正照看柴火的士兵见状。

  并没有呵斥她。

  只是拿出一个碗,笑着说道。

  “别急,粥还不熟,这土豆片你拿去吃!”

  那小丫头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抵挡住食物的诱惑。

  她一把抢过土豆片,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滚烫的土豆烫的她直哈气,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却不舍得吐掉。

  士兵递过来一碗清水。

  “慢点吃,还有,别噎着。”

  那老妪此时一把将小女孩护在怀里,眼中充满了疑惑和警惕。

  小丫头将手中剩余的半块土豆递给老妪。

  “奶奶,好吃……”

  这一幕,看得众人目瞪口呆。

  越来越多的孩子跑了出来,围着锅边,眼巴巴的盯着锅里的粥……

  从士兵手里分到了土豆片的孩子一个个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爷爷……奶奶……快来,这东西好吃着嘞!”

  红娘子也拿起两片土豆,递给瘫坐在地上的老者。

  “老丈,起来尝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