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入学考一-《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

  没有什么比吃到嘴里更能让人信服。

  那老丈小心翼翼的将土豆片放入口中。

  软糯香甜的口感,瞬间充斥了他的口腔。

  “这……真的是粮食?”

  “是!”

  李岩坚定说道。

  “这就是定国公为大家寻来的生路!”

  他指着身后一眼看不到头的岐黄兵队伍。

  “技术,我们手把手教!种子,我们管够!”

  “现在已是六月,可先种红薯和玉米,等八月份把土豆也种下!”

  “明年,定会有个好收成!”

  “若是有人敢抢咱们的粮食,我身后的将士,就是你们最大的保障!”

  李岩的话,让所有村民都不可置信。

  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

  老者看了看那些正给孩子们分食物的士兵。

  他活了七十年,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兵。

  反正已经走投无路,就再信他们一次!

  李岩快速下达指令。

  “第一大营,负责收敛村子周边无主的尸骸!就地掩埋!”

  “第二大营,寻找水渠,重开水井,所有饮水,必须烧开饮用!”

  “第三大营,进村,开垦土地,修复危房!”

  “记住,任何人不得扰民!违令者斩!”

  村民们再次被惊呆。

  不但不抓人抢物,还给吃的,还帮干活?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岐黄兵的执行力是恐怖的。

  一声令下,他们就如一群不知疲倦的工蚁,开始修复这个破败的村庄。

  一连数日,整个村子已经有了不少起色。

  偏偏在这个时候。

  一场新的危机,再次爆发。

  先是一个孩子开始上吐下泻,高烧不退。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倒下。

  这个村子,刚看到一点曙光,却又被恐惧笼罩。

  “是瘟疫!是瘟疫啊!”

  “老天爷……为什么……我们刚开始有了生的希望啊!!!”

  村民们陷入恐慌,甚至将那些患病的人,扔到村口等死,以免传染他人。

  就在这时,岐黄兵介入了。

  李岩带着一队围着白布的岐黄兵,冲进村子。

  “乡亲们,别慌!这不是瘟疫,是痢疾,我们带的有药材,能治!”

  他们迅速搭建起隔离区,将所有病患集中起来。

  用酒精给周围的环境消毒,用草药熬制汤剂。

  那个叫秀儿的孩子,病的最重。

  都已经开始说胡话,眼看就要不行了。

  她奶奶跪在隔离区外,哭的撕心裂肺。

  一个岐黄兵走了出来,递给她一碗汤药。

  “老人家,信我们一次,我们一定尽力把孩子治好。”

  “这碗汤药您喝了,预防一下。”

  看着满脸真诚的岐黄兵,老人最终选择了相信。

  两个时辰后。

  当老人看着孙女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血色。

  额头的高温也渐渐褪去。

  这个老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跪下拉住士兵的手。

  连连感谢。

  人心,都是肉长的,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

  村民们被冰封的心,终于化了。

  数日后,痢疾被完全控制。

  李岩又在村里集中宣传传染类疾病的防治措施。

  留下数百岐黄兵继续帮助这个村子。

  李岩带着红娘子,继续赶往下一个村落……

  思绪,从信纸上缓缓抽离。

  陈墨将信递给史可法。

  议事厅内,一片寂静。

  众人看完信,脸上的表情,转变为深深的敬佩和感慨。

  “老夫本以为,推广新作物,不过是一纸政令。”

  “未曾想,李大人和红将军,竟要付出如此之多,才能在焦土上重立新生。”

  “其艰难,不亚于一场大战啊!”

  史可法说完,众人无不点头称是。

  陈墨缓缓起身,走到沙盘前,看向豫地。

  推广新作物,依然是一个耗时巨大的工程。

  之前三个月的想法,太乐观了。

  豫北还好,民心稳定。

  豫南、豫西,全面铺开,可能需要一两年。

  只要鲁豫两地能有一半地区种植新作物,就能解决眼下的粮草问题了。

  陈墨转过身,声音沉稳。

  “是啊,这比任何一场大战都重要!”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过是时间问题,我们拭目以待即可!”

  “说起来,华夏大学府的招生考试,要开始了!”

  “走吧,我们去看看!”

  京师大学府临时考场外。

  数千名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汇聚于此。

  他们之中,有衣着朴素的寒门之子,有精明干练的工匠传人,也有身着破旧衣物的普通百姓。

  所有人都是一副紧张、期待的表情。

  在人潮之中,有三道身影,显得尤为特别。

  秦风、狼十三、石毅。

  他们揣着不同的目的和秘密,随着人流,缓缓进入考场。

  一进大门,所有人的目光便被上方一块巨大的牌匾所吸引。

  上面写着四个龙飞凤舞、苍劲有力的大字!

  正是陈墨亲自……

  委托史可法写的!

  “不拘一格”

  石毅呆呆的看着这块牌匾,只觉得一股暖流直冲眼眶。

  他苦苦钻研十年,被人嘲笑了十年的无用之学,在这一刻,终于要发挥作用!

  第一场考试,终于在万众瞩目下拉开序幕。

  秦风站在人群中,一身洗到发白的旧儒衫。

  他眼神平静,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眼前发生的一切,也确实让他感到颠覆。

  他甚至还看到了一个背着弓箭的猎户……

  不远处的狼十三,则像一头孤狼。

  一个人靠在不起眼的角落,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而石毅,则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

  在京城度过的这几日,如同做梦一般。

  原以为花完最后一个铜板,自己就要饿肚子了。

  没想到这几日打打零工,居然还剩下几十枚铜板。

  看着眼前宏伟的考场,心中又忐忑,又激动。

  “考生按报考类目进入考场!一炷香后,开始考试!”

  随着一声急促的铃声,考场大门缓缓打开。

  考生们一拥而入,按照考号,找到自己的位置。

  考场内不像传统科举那般一人一个隔间。

  就像现代的考试一样,一间偌大的房间内,整齐摆放着桌椅。

  几名玄甲兵位于考场四周,充当人形监控。

  秦风报考的是文科。

  当他拿到考卷之时,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没有之乎者也,也没有圣人大义。

  考试内容很简单,只有三题。

  第一题便是,论江南士绅之乱,何以彻底平之?

  第二题,论我朝律法,当以何为本?

  最后一题,论开海之利弊,与安抚南洋诸国之策!

  这些题目,极其务实,直指当下要害。

  但对秦风而言。

  这些题目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他提笔下墨,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一气呵成。

  文中,他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忧国忧民,又推崇陈墨新政的改革派士子。

  提出了很多看似可行,但实则暗藏祸心的建议。

  每一句,都恰到好处的解决了陈墨推行新政的痛处。

  却又在关键的地方,埋下了足以造成动荡的种子。

  “交卷!”

  秦风第一个起身,在大家异样的目光中,大步走向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