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账本里的暗线-《无限合成:从游戏舱到真实战场》

  晨光透过油坊的窗棂,在账本上投下细长的光斑,像给那行“秤要准,心更要准”镀了层金边。林野翻着账本,指尖划过昨晚改定的数字,突然发现纸张边缘有处极浅的折痕,像有人特意做了记号。他顺着折痕轻轻一撕,竟从纸页间掉出半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几行断断续续的字:

  “丙戌年收菜籽三千斤,内掺水籽百斤,已换优质籽补入,账上未改……”

  “丁亥年冬,刘三父亲来换油,多给了半斤,记在‘损耗’项里……”

  “戊子年春,老秦修秤时,在秤杆里藏了半枚铜钱,说是‘镇秤’用……”

  林野捏着纸条的手微微发颤,这些字迹与账本上老秦的批注如出一辙。他猛地抬头,看见老秦正蹲在灶台前添柴,晨光勾勒着他花白的鬓角,侧脸的皱纹里藏着多少故事,竟连账本都装不下。

  “老秦!”林野扬了扬手里的纸条,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激动,“这是您记的?”

  老秦回过头,手里还捏着根柴火,看到纸条时愣了愣,随即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了堆:“早该被你发现了。”他放下柴火,走过来指着纸条上的字,“那年刘三爹来换油,棉袄都露着棉花,我实在不忍心,多给的半斤就当是……就当是给老人添件新棉絮。”

  “那水籽呢?”林野追问,想起昨晚刘三蹲在地上哭的模样。

  “挑出来的水籽晒了三个月,竟也出了点油,虽不多,却够给村口学堂的孩子们炸两回油饼。”老秦望着窗外,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抢油饼的热闹场景,“账上没改,是怕后来人学我‘徇私’,但这暗账得记着——咱们做买卖,不能只认数字,不认人心。”

  林野突然想起那杆染了铜绿的老秤,想起秤杆里藏着的半枚铜钱——原来老秦说的“镇秤”,镇的不是重量,是心里的秤。他把纸条小心翼翼地夹回账本,在空白处写下:“戊子年春,秤中有铜,心中有光。”

  这时,油坊的门被推开,刘三扛着袋东西走了进来,袋子上还沾着露水。“林掌柜,老秦叔!”他把袋子放在地上,解开绳结,里面竟是些饱满的新菜籽,籽粒上还带着泥土的湿气,“这是今早刚从地里收的,没掺一粒水籽!”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些零散的铜钱,“这是昨晚多算的油钱,一分不少!”

  老秦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指了指林野手里的账本:“看看,这账啊,迟早要算清的。”林野翻开账本,在纸条旁添了行字:“庚寅年,刘三以新籽还旧账,籽粒饱满如心。”写完突然明白,真正的账本从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藏在折痕里的体谅,藏在秤杆里的温暖,藏在那些“不合规矩”的善良里。

  阳光越升越高,照在账本上,将几行新写的字晒得微微发烫,像在为这段刚开头的故事,盖上了一枚带着温度的邮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