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将云芷的身影拉得细长,投在布满线索的墙壁上,随着火焰的跳动而微微晃动,如同她此刻脑海中激烈碰撞的思绪。宣纸上,“周彦复仇”的推论似乎严丝合缝,将所有线索——禹州、舞弊案、厌胜钱、针对特定举子的杀戮——都串联了起来。一个家破人亡的遗孤,侥幸逃生,苦练邪术,归来后向仇人后代索命,这故事听起来合情合理,甚至带着几分悲壮与快意恩仇的色彩。
但云芷的眉头却越蹙越紧。
太顺理成章了。
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刻意将这些散落的珠子,按照“复仇”这个最直接、最容易被接受的逻辑,串成了一串。可真正的阴谋,往往藏在理所当然之下。
她重新审视那幅被绒布覆盖的《鬼影图》(即使隔着布,那不详感依旧隐约透出)。如果真是周彦归来复仇,他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将自己装扮成这般非人的、诡异的“鬼影”?一个心怀血海深仇的人,最渴望的难道不是让仇人清楚地知道是谁来索命,享受仇人在恐惧与悔恨中死去的快感吗?这精心设计的无面面具、光滑黑袍、乌色利爪,更像是在刻意模糊凶手的个人特征,掩盖其真实身份,甚至……是在营造一种超越个人的、如同天罚或邪祟作乱的恐怖氛围。
为了掩盖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误导调查方向?
其次,是那“厌胜钱”。根据杂录记载,此物多用于乡野诅咒,虽邪异,但层次不高。可“鬼影”展现出的,是对特定目标精准的精神影响与虐杀能力,其背后蕴含的邪术力量,恐怕绝非几枚乡下巫师制造的厌胜钱所能支撑。那枚从王明德处得来的古钱邪气最重,但它更像是一个引子,一个标记,而非力量的核心源泉。
这背后,一定有更精通邪术、能量更大的存在在提供支持。周彦一个当年仓皇逃命的少年,从哪里获得如此精深诡异的传承?
再者,是复仇对象的选择。李钰、王明德、赵士成,他们的父辈究竟在当年的舞弊案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卷宗语焉不详,她目前无从得知。但若真是周彦复仇,他必须拥有极其准确的情报来源,能精准识别出所有仇人的后代,并且确保不会错杀、漏杀。这需要一张深入禹州官场旧势力乃至考生家庭背景的情报网。一个逃亡的遗孤,如何能建立起如此高效精准的网络?
除非……他都不是主导者,只是被利用的刀,或者,这“复仇”本身,就是另一个更大图谋的幌子。
云芷的指尖无意识地在画案上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她想起了之前收到的警告性的铜钱,想起了刑部送来的、夹杂着古钱的户部主事案卷宗,想起了皇后一党对她的屡次暗杀……这些事件背后,似乎都晃动着同一个模糊而庞大的阴影。
如果“周彦复仇”只是表象,那么真正的幕后黑手,推动这一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清除与禹州旧案相关的知情人,是为了掩盖什么?掩盖舞弊案的真相?可舞弊案本身已是铁案(至少表面上是),为何时隔多年还要如此大动干戈?除非……当年舞弊案背后,藏着比舞弊本身更惊人、更不能见光的秘密!这个秘密,可能牵扯到如今朝中位高权重之人,甚至可能动摇国本!
而科举期间制造“鬼影索命”的恐慌,除了便于混水摸鱼清除目标外,是否还有别的意图?扰乱科举,打击士林对朝廷的信任?
一个个疑问如同荆棘,缠绕在云芷心头。她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入口, “周彦复仇”是那条看似最明显的路径,但直觉告诉她,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很可能只会看到一个被精心布置好的、用来交差的“真相”,而真正的主谋,将永远隐藏在暗处。
她站起身,走到覆盖着《鬼影图》的木架前,却没有掀开绒布,只是静静站立。
不能顺着对手预设的路线走。
她需要跳出来,找到那个被“复仇” narrative 所掩盖的、不和谐的杂音。
也许,该换个方向了。不再仅仅盯着“鬼影”和周彦,而是去查一查,当年周文渊舞弊案,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谁在周家倒台后,接手了周家在禹州的势力空白?谁在周文远暴毙后,在漕运事务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还有……那“鬼影”耳后那个微小的金属凸起,究竟是什么?这或许是突破“复仇”叙事,触及背后更深层次技术或组织支撑的关键!
云芷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她回到画案前,将写有“周彦复仇”和其下诸多推论的那张宣纸缓缓揉成一团,丢进了脚边的炭盆。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着纸张,将那个看似完美的故事化为灰烬。
真相,永远比想象更复杂,更黑暗。
她铺开新的纸,蘸饱了墨,在顶端写下两个新的关键词:
“幕后获益者?”
“金属凸起——机关?标识?”
遗孤复仇的悲情面纱被她亲手撕下,露出的,将是更加冰冷、也更加危险的权力獠牙。狩猎的方向,悄然转变。她不再只是追寻一个复仇的幽灵,而是要揪出那个利用幽灵、搅动风云的……真正猎手。
但云芷的眉头却越蹙越紧。
太顺理成章了。
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刻意将这些散落的珠子,按照“复仇”这个最直接、最容易被接受的逻辑,串成了一串。可真正的阴谋,往往藏在理所当然之下。
她重新审视那幅被绒布覆盖的《鬼影图》(即使隔着布,那不详感依旧隐约透出)。如果真是周彦归来复仇,他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将自己装扮成这般非人的、诡异的“鬼影”?一个心怀血海深仇的人,最渴望的难道不是让仇人清楚地知道是谁来索命,享受仇人在恐惧与悔恨中死去的快感吗?这精心设计的无面面具、光滑黑袍、乌色利爪,更像是在刻意模糊凶手的个人特征,掩盖其真实身份,甚至……是在营造一种超越个人的、如同天罚或邪祟作乱的恐怖氛围。
为了掩盖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误导调查方向?
其次,是那“厌胜钱”。根据杂录记载,此物多用于乡野诅咒,虽邪异,但层次不高。可“鬼影”展现出的,是对特定目标精准的精神影响与虐杀能力,其背后蕴含的邪术力量,恐怕绝非几枚乡下巫师制造的厌胜钱所能支撑。那枚从王明德处得来的古钱邪气最重,但它更像是一个引子,一个标记,而非力量的核心源泉。
这背后,一定有更精通邪术、能量更大的存在在提供支持。周彦一个当年仓皇逃命的少年,从哪里获得如此精深诡异的传承?
再者,是复仇对象的选择。李钰、王明德、赵士成,他们的父辈究竟在当年的舞弊案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卷宗语焉不详,她目前无从得知。但若真是周彦复仇,他必须拥有极其准确的情报来源,能精准识别出所有仇人的后代,并且确保不会错杀、漏杀。这需要一张深入禹州官场旧势力乃至考生家庭背景的情报网。一个逃亡的遗孤,如何能建立起如此高效精准的网络?
除非……他都不是主导者,只是被利用的刀,或者,这“复仇”本身,就是另一个更大图谋的幌子。
云芷的指尖无意识地在画案上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她想起了之前收到的警告性的铜钱,想起了刑部送来的、夹杂着古钱的户部主事案卷宗,想起了皇后一党对她的屡次暗杀……这些事件背后,似乎都晃动着同一个模糊而庞大的阴影。
如果“周彦复仇”只是表象,那么真正的幕后黑手,推动这一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清除与禹州旧案相关的知情人,是为了掩盖什么?掩盖舞弊案的真相?可舞弊案本身已是铁案(至少表面上是),为何时隔多年还要如此大动干戈?除非……当年舞弊案背后,藏着比舞弊本身更惊人、更不能见光的秘密!这个秘密,可能牵扯到如今朝中位高权重之人,甚至可能动摇国本!
而科举期间制造“鬼影索命”的恐慌,除了便于混水摸鱼清除目标外,是否还有别的意图?扰乱科举,打击士林对朝廷的信任?
一个个疑问如同荆棘,缠绕在云芷心头。她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入口, “周彦复仇”是那条看似最明显的路径,但直觉告诉她,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很可能只会看到一个被精心布置好的、用来交差的“真相”,而真正的主谋,将永远隐藏在暗处。
她站起身,走到覆盖着《鬼影图》的木架前,却没有掀开绒布,只是静静站立。
不能顺着对手预设的路线走。
她需要跳出来,找到那个被“复仇” narrative 所掩盖的、不和谐的杂音。
也许,该换个方向了。不再仅仅盯着“鬼影”和周彦,而是去查一查,当年周文渊舞弊案,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谁在周家倒台后,接手了周家在禹州的势力空白?谁在周文远暴毙后,在漕运事务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还有……那“鬼影”耳后那个微小的金属凸起,究竟是什么?这或许是突破“复仇”叙事,触及背后更深层次技术或组织支撑的关键!
云芷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她回到画案前,将写有“周彦复仇”和其下诸多推论的那张宣纸缓缓揉成一团,丢进了脚边的炭盆。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着纸张,将那个看似完美的故事化为灰烬。
真相,永远比想象更复杂,更黑暗。
她铺开新的纸,蘸饱了墨,在顶端写下两个新的关键词:
“幕后获益者?”
“金属凸起——机关?标识?”
遗孤复仇的悲情面纱被她亲手撕下,露出的,将是更加冰冷、也更加危险的权力獠牙。狩猎的方向,悄然转变。她不再只是追寻一个复仇的幽灵,而是要揪出那个利用幽灵、搅动风云的……真正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