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远比之前口头邀请的“旁听”或“交流”更进一步!
沈工为何会突然寄来如此正式的信函和出入证?
是因为看到了他在展览上的表现,还是……与那份刚刚交出去的“柴油机图纸”有关?
这张突如其来的出入证,是机遇,还是一个更加精致的陷阱?
林向阳捏着那张薄薄的卡片,感觉它重若千钧。
刚刚下定主意要借市里评选破局,机械厂这边又抛来了一个更诱人却也更加莫测的“台阶”。
他该不该踏上这个“台阶”?
前方的迷雾,似乎因为这一纸凭证,变得更加浓重了。
他仿佛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每一个选择,都可能通向截然不同的未来。
那张印着红星机械厂徽标、盖着鲜红公章的临时出入证,静静地躺在林向阳的掌心,薄薄的一张硬纸片,却仿佛有着千钧之重,压得他心头沉甸甸的。
沈怀儒工程师的亲笔信言辞恳切,充满了对后辈的赏识与提携之意,邀请他参加的技术交流座谈会,无疑是一个接触更核心知识、拓展眼界的绝佳平台。
这张出入证,便是通往那个平台的钥匙,代表着一种正式的、半官方的认可。
若是放在平常,这绝对是求之不得的机遇。
但此刻,在林向阳眼中,这把“钥匙”却闪烁着莫测的光芒。
它来得太巧了。
巧得让他无法不将其与刚刚交出去的“柴油机图纸”,以及与钱叔背后那个神秘的“生产设备革新办公室”联系起来。
是沈工单纯的爱才之心,看到了展览上的作品后做出的决定?
还是那份假图纸辗转到了沈工手中,引起了他更大的兴趣?
抑或……这本身就是钱叔那边计划的一部分,用一种更温和、更难以拒绝的方式,将他这只“潜力股”纳入其影响范围,甚至控制之下?
无数的猜测如同潮水般涌来,冲击着他的判断。
“向阳,谁找你啊?拿的什么好东西?”
前排有同学好奇地探头张望。
林向阳瞬间回神,以极快的速度将出入证和信笺重新塞回牛皮纸袋,脸上挤出一丝符合年龄的、略带腼腆的笑容:“没什么,一个远房亲戚捎来的东西。”
他不能表现出异常。
在马科长可能已经暗中投下质疑目光的校园里,任何与“机械厂”、“特殊关照”相关的迹象,都可能被渲染成他“不走正道”的证据。
他将文件袋小心翼翼收进书包最内侧,仿佛那不是一张通行证,而是一块烫手的烙铁。
课堂上的时间变得有些难熬。
讲台上老师的声音仿佛隔着一层水幕,模糊不清。
他的思绪在机械厂的机遇、钱叔的威胁、马科长的刁难以及市里科技创新评选的可能性之间反复跳跃。
每一种选择都利弊交织,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去机械厂,可能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沈工的进一步赏识,为自己和家庭找到一个强有力的靠山,但也可能更深地陷入某个未知的漩涡,甚至暴露更多秘密。
拒绝邀请,固然可以暂时避开风险,但也会错失良机,可能引起沈工的不满,甚至让钱叔那边认为他“不识抬举”,从而采取更激烈的手段。
而参加市里的评选,固然能提升自身价值和保护屏障,但准备周期长,不确定性大,且同样会吸引大量关注,未必能及时解了眼前的困局。
“……所以,这道关于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到等量关系。林向阳,你来说说你的思路!”
数学老师的声音突然点名,将他从纷乱的思绪中惊醒。
林向阳条件反射般站起身,目光扫向黑板上的题目。
那是一道对于高中生来说也颇具难度的复合型行程问题,涉及了追及、相遇和速度变化。
若是平时,他或许会刻意藏拙,用符合初中生水平的方法繁琐地解答。
但此刻,他心绪不宁,加之刚才一直在思考如何“破局”,一种莫名的冲动,或者说是一种急于证明什么、确定什么的情绪,让他脱口而出:
“老师,可以用线性方程组的思路来解。设甲、乙速度分别为V甲、V乙,根据题意列出两个方程……”
他一边说着,一边走上讲台,拿起粉笔,流畅地写下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的过程,思路清晰,步骤简洁,远超目前中学数学的教学大纲。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同学们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板上那些他们尚未接触过的符号和解题方法,脸上写满了茫然与震惊。
数学老师也愣住了,他看着林向阳笔下流畅的解题过程,眼中先是惊讶,随即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教了这么多年数学,自然能看出林向阳所用的方法何等简洁高效,这绝不是普通中学生能掌握的知识。
“你……你从哪里学来的这些?”
老师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林向阳心中暗道一声“糟了”,锋芒太过!
他连忙收敛心神,放下粉笔,恭敬地回答:“报告老师,我……我平时喜欢看些课外书,在图书馆和废品站找到一些旧的数学教材,自己瞎琢磨的。如果方法不对,请老师指正。”
他将来源推给了“自学”和“旧书”,这是他能找到的最合理的解释。
数学老师深深看了他一眼,目光中有欣赏,有疑惑,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摆了摆手:“方法……是对的,而且很巧妙。坐下吧,以后课堂上,尽量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题。”
“是,老师。”
林向阳松了口气,回到座位,能感觉到背后无数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有崇拜,有嫉妒,也有之前谣言带来的审视。
他知道,自己刚才的举动,无疑又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数学天才”的标签,这或许能抵消部分马科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也再次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课间,他独自一人走到操场角落,冷风吹拂着他发烫的脸颊,让他稍微冷静了一些。
冲动是魔鬼。
刚才在数学课上的表现,虽然暂时镇住了场子,但也进一步暴露了他的“非常规”。
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机械厂的邀请,去还是不去?
他在心里反复权衡利弊。
沈工为何会突然寄来如此正式的信函和出入证?
是因为看到了他在展览上的表现,还是……与那份刚刚交出去的“柴油机图纸”有关?
这张突如其来的出入证,是机遇,还是一个更加精致的陷阱?
林向阳捏着那张薄薄的卡片,感觉它重若千钧。
刚刚下定主意要借市里评选破局,机械厂这边又抛来了一个更诱人却也更加莫测的“台阶”。
他该不该踏上这个“台阶”?
前方的迷雾,似乎因为这一纸凭证,变得更加浓重了。
他仿佛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每一个选择,都可能通向截然不同的未来。
那张印着红星机械厂徽标、盖着鲜红公章的临时出入证,静静地躺在林向阳的掌心,薄薄的一张硬纸片,却仿佛有着千钧之重,压得他心头沉甸甸的。
沈怀儒工程师的亲笔信言辞恳切,充满了对后辈的赏识与提携之意,邀请他参加的技术交流座谈会,无疑是一个接触更核心知识、拓展眼界的绝佳平台。
这张出入证,便是通往那个平台的钥匙,代表着一种正式的、半官方的认可。
若是放在平常,这绝对是求之不得的机遇。
但此刻,在林向阳眼中,这把“钥匙”却闪烁着莫测的光芒。
它来得太巧了。
巧得让他无法不将其与刚刚交出去的“柴油机图纸”,以及与钱叔背后那个神秘的“生产设备革新办公室”联系起来。
是沈工单纯的爱才之心,看到了展览上的作品后做出的决定?
还是那份假图纸辗转到了沈工手中,引起了他更大的兴趣?
抑或……这本身就是钱叔那边计划的一部分,用一种更温和、更难以拒绝的方式,将他这只“潜力股”纳入其影响范围,甚至控制之下?
无数的猜测如同潮水般涌来,冲击着他的判断。
“向阳,谁找你啊?拿的什么好东西?”
前排有同学好奇地探头张望。
林向阳瞬间回神,以极快的速度将出入证和信笺重新塞回牛皮纸袋,脸上挤出一丝符合年龄的、略带腼腆的笑容:“没什么,一个远房亲戚捎来的东西。”
他不能表现出异常。
在马科长可能已经暗中投下质疑目光的校园里,任何与“机械厂”、“特殊关照”相关的迹象,都可能被渲染成他“不走正道”的证据。
他将文件袋小心翼翼收进书包最内侧,仿佛那不是一张通行证,而是一块烫手的烙铁。
课堂上的时间变得有些难熬。
讲台上老师的声音仿佛隔着一层水幕,模糊不清。
他的思绪在机械厂的机遇、钱叔的威胁、马科长的刁难以及市里科技创新评选的可能性之间反复跳跃。
每一种选择都利弊交织,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去机械厂,可能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沈工的进一步赏识,为自己和家庭找到一个强有力的靠山,但也可能更深地陷入某个未知的漩涡,甚至暴露更多秘密。
拒绝邀请,固然可以暂时避开风险,但也会错失良机,可能引起沈工的不满,甚至让钱叔那边认为他“不识抬举”,从而采取更激烈的手段。
而参加市里的评选,固然能提升自身价值和保护屏障,但准备周期长,不确定性大,且同样会吸引大量关注,未必能及时解了眼前的困局。
“……所以,这道关于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到等量关系。林向阳,你来说说你的思路!”
数学老师的声音突然点名,将他从纷乱的思绪中惊醒。
林向阳条件反射般站起身,目光扫向黑板上的题目。
那是一道对于高中生来说也颇具难度的复合型行程问题,涉及了追及、相遇和速度变化。
若是平时,他或许会刻意藏拙,用符合初中生水平的方法繁琐地解答。
但此刻,他心绪不宁,加之刚才一直在思考如何“破局”,一种莫名的冲动,或者说是一种急于证明什么、确定什么的情绪,让他脱口而出:
“老师,可以用线性方程组的思路来解。设甲、乙速度分别为V甲、V乙,根据题意列出两个方程……”
他一边说着,一边走上讲台,拿起粉笔,流畅地写下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的过程,思路清晰,步骤简洁,远超目前中学数学的教学大纲。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同学们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板上那些他们尚未接触过的符号和解题方法,脸上写满了茫然与震惊。
数学老师也愣住了,他看着林向阳笔下流畅的解题过程,眼中先是惊讶,随即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教了这么多年数学,自然能看出林向阳所用的方法何等简洁高效,这绝不是普通中学生能掌握的知识。
“你……你从哪里学来的这些?”
老师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林向阳心中暗道一声“糟了”,锋芒太过!
他连忙收敛心神,放下粉笔,恭敬地回答:“报告老师,我……我平时喜欢看些课外书,在图书馆和废品站找到一些旧的数学教材,自己瞎琢磨的。如果方法不对,请老师指正。”
他将来源推给了“自学”和“旧书”,这是他能找到的最合理的解释。
数学老师深深看了他一眼,目光中有欣赏,有疑惑,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摆了摆手:“方法……是对的,而且很巧妙。坐下吧,以后课堂上,尽量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题。”
“是,老师。”
林向阳松了口气,回到座位,能感觉到背后无数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有崇拜,有嫉妒,也有之前谣言带来的审视。
他知道,自己刚才的举动,无疑又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数学天才”的标签,这或许能抵消部分马科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也再次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课间,他独自一人走到操场角落,冷风吹拂着他发烫的脸颊,让他稍微冷静了一些。
冲动是魔鬼。
刚才在数学课上的表现,虽然暂时镇住了场子,但也进一步暴露了他的“非常规”。
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机械厂的邀请,去还是不去?
他在心里反复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