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血战!-《大明卫》

  后金大营(外城)

  皇太极接到多尔衮的急报,脸色阴沉如水。袁蛮子…终究还是来了!

  而且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整!他深知袁崇焕和关宁军的份量,这支军队绝非祖大寿残部可比!

  “传令阿济格、多尔衮!”皇太极眼中闪烁着冷酷与暴戾,“集合正黄、镶黄、正白、镶白四旗精锐骑兵!

  趁袁崇焕立足未稳,车阵未固,给我冲垮他!绝不能让他在广渠门外站稳脚跟!”

  “嗻!”

  广渠门外,血战爆发!

  关宁军的车阵尚未完全成型,壕沟拒马也只挖设了一部分。

  多尔衮、阿济格率领的建虏最精锐的四个旗、近两万铁骑,如同黑色的死亡风暴,已经席卷而至!马蹄声震得大地颤抖!

  “结阵!火铳手准备!”袁崇焕立于中军高台,声音沉稳如山。

  “偏厢车!连接!长矛手顶住!”各级军官嘶声力竭地吼叫。

  “放!” 随着令旗挥下,车阵内数千支火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硝烟弥漫,铅弹如雨泼向冲锋的建虏骑兵!

  建虏骑兵展现出了令人胆寒的战术素养和坚韧!

  前排骑兵和战马在密集的铅弹下纷纷倒地,但后续骑兵毫不退缩,甚至踩着同伴的尸体加速冲锋!

  他们分成数股,如同巨浪般拍击着关宁军的车阵!

  “轰!轰!轰!” 沉重的狼牙棒、长柄挑刀狠狠砸在偏厢车上!木屑纷飞!有的车辆被巨力撞翻!车阵出现了缺口!

  “杀进去!” 建虏骑兵发出野兽般的嚎叫,试图从缺口涌入!

  “长矛手!堵住缺口!刀牌手顶上!” 关宁军步卒爆发出怒吼,用血肉之躯堵住缺口,长矛如林般刺出!惨烈的白刃战瞬间爆发!

  关宁军的车阵在疯狂的冲击下剧烈摇晃,多处告急!袁崇焕面色凝重,不断调兵遣将堵漏。

  “满桂!” 袁崇焕厉喝。

  “末将在!”

  “率你的骑兵!从侧翼杀出!冲散建虏左翼!减轻车阵压力!”

  “得令!”满桂早已按捺不住,翻身上马,高举大刀:“山海关的儿郎们!随我杀鞑子——!” 数千山海关骑兵如同出笼猛虎,从车阵侧翼杀出,狠狠撞向多尔衮骑兵的左翼!

  两支骑兵再次绞杀在一起!满桂部虽疲惫,但此刻挟援军到来之威,奋勇无比!多尔衮部也毫不示弱,双方杀得难解难分!

  车阵的压力稍减。袁崇焕抓住时机:

  “神机营分队!佛郎机!对准建虏后续梯队,覆盖射击!”

  “嗵嗵嗵!” 部署在车阵后方的数十门佛郎机炮发出怒吼,霰弹如同铁扫帚般扫向后续涌来的建虏骑兵,造成了巨大杀伤!

  战斗从午后一直持续到日暮。广渠门外的旷野上,尸横遍野,血流漂杵。

  关宁军的车阵虽然多处破损,摇摇欲坠,但在袁崇焕的沉着指挥和将士的拼死搏杀下,如同磐石般屹立不倒!

  建虏最精锐的骑兵,在付出了估计超过 2000 人伤亡(多为精锐甲兵)的惨重代价后,始终未能彻底冲垮车阵!

  “鸣金!” 皇太极在远处高坡上,看着胶着的战局和不断增加的伤亡,脸色铁青地下达了命令。

  皇太极意识到,袁崇焕这块骨头,比预想的还要硬!强攻下去,得不偿失。

  建虏骑兵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了满地狼藉和浓重的血腥。

  内城,各门。

  秦良玉、孙元化、周遇吉等人,都接到了袁崇焕射入城中的书信。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如同久旱甘霖!

  “袁督师到了!就在广渠门外!挡住了建虏主力!” 消息迅速在疲惫不堪的守军中传开,濒临崩溃的士气为之一振!

  “守住!一定要守住!等待袁督师破敌!” 秦良玉沙哑的声音再次响彻德胜门城头。

  孙元化指挥炮手,将仅存的炮弹,狠狠砸向外城集结的建虏后续部队。周遇吉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出击。

  陆铮的锦衣卫,如同最精密的齿轮,在混乱中高效运转。

  他们不仅维持着城内秩序,截获并处决了数批试图在袁崇焕到来之际制造混乱或与城外联络的建虏细作。

  更将内城防务详情、建虏主攻点(仍在西北角)等重要情报,通过隐秘渠道送出城外,交到了袁崇焕手中。

  ……

  紫禁城。

  崇祯皇帝接到袁崇焕的奏报和满桂的捷报(称击退建虏进攻),激动得浑身颤抖,在殿内来回踱步。

  “好!好!袁卿不愧是国之柱石!满桂也是忠勇!” 巨大的喜悦暂时冲淡了恐惧。他立刻下旨嘉奖袁崇焕、满桂及广渠门守军,并严令内城各门务必坚守,配合城外大军。

  然而,李标看着战报,眉头却并未舒展。袁崇焕是来了,也挡住了建虏的猛攻,但…关宁军主力也暴露在了建虏眼皮底下。皇太极会甘心吗?京师之围,真的解了吗?他心中隐隐不安。

  袁崇焕的到来,似乎让议和变得“不必要”了,但他深知皇帝的多疑。袁崇焕手握重兵,驻扎城外,与建虏对峙…这本身就是一种微妙的局面。

  战场态势(十一月初四夜)

  后金(建虏)在广渠门外野战受挫,精锐骑兵损失不小,士气受挫。

  皇太极暂时放弃强攻袁崇焕车营,但主力仍盘踞外城,对内城西北角的压力丝毫未减。

  阿济格、多尔衮的游骑加强对袁崇焕、满桂营地的监视和零星袭扰,切断其与内城及宣大梁廷栋部的联系。

  皇太极在酝酿新的计划:是集中力量先破内城?还是寻找机会与袁崇焕野战决胜?抑或是…利用明廷内部的猜疑?

  袁崇焕、满桂部在广渠门外成功击退建虏进攻,稳住了阵脚。

  但车阵需要修复,士卒需要休整,且处于建虏大军半包围之中,态势依然被动。袁崇焕深知,仅靠防御无法解围,必须寻找战机,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

  内城守军的士气得到极大提振,在秦良玉、孙元化指挥下,依托城墙继续顽强抵抗建虏对内城西北角的猛攻。

  陆铮的锦衣卫牢牢掌控着城内秩序。但物资匮乏(尤其火药箭矢)、人员疲惫的问题日益严峻。

  宣大梁廷栋部(沙河、清河)得知袁崇焕抵达,试图向前推进接应,但被建虏游骑死死缠住,进展缓慢。

  崇祯沉浸在援军抵达的短暂喜悦中,对袁崇焕依赖加深,催战旨意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