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十一月初四,广渠门外
关宁军主力抵达的烟尘,如同绝望中的灯塔,点燃了京师残存的希望。
袁崇焕与满桂合兵,在广渠门外迅速结阵、立营,硬生生扛住了皇太极派出的四旗精锐(正黄、镶黄、正白、镶白)的凶猛冲击!
车阵虽摇摇欲坠,却如磐石般屹立不倒。建虏在丢下逾两千具精锐尸体后,无奈退去。
消息传入内城,守军士气大振!
秦良玉、孙元化、周遇吉等人,在陆铮锦衣卫传递的袁崇焕亲笔书信激励下,爆发出更强的韧性,死死顶住建虏对内城西北角的持续猛攻。
陆铮的铁腕肃奸,也确保了内城在巨大压力下未生大乱。
紫禁城,文渊阁。
气氛依旧凝重,但袁崇焕的抵达无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崇祯皇帝朱由检激动地在殿内踱步,脸上有了血色,“好!袁卿果然不负朕望!广渠门外一战,大涨我军威!建虏亦知我大明有敢战之将!”
崇祯立刻下旨嘉奖袁崇焕、满桂及广渠门守军,赐银犒赏。
然而,喜悦之下,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悄然浮现——袁崇焕手握重兵,顿兵城外,与建虏对峙…这情形,让他本能地感到不安。
首辅李标,这位以稳健着称的老臣,捻着花白的胡须,眉头紧锁。
李标并未像皇帝般盲目乐观。“陛下,袁督师初至便挫敌锐气,诚然可喜。
然,建虏主力未损,盘踞外城,内城之危未解半分!当务之急,需令袁督师与城内守军,尽快打通联系,形成掎角,方有破敌之机!”
他转向兵部尚书王洽,“王尚书,宣大杨总督部,现在何处?可能对建虏形成夹击?”
次辅钱龙锡,作为与袁崇焕关系较为密切的阁臣(历史上曾支持其平台召对方略),他心中既喜且忧。
喜的是袁崇焕及时赶到,忧的是皇帝眼中那丝猜忌。“陛下,李阁老所言甚是。袁督师虽勇,然孤军悬于城外,若建虏倾力来攻,恐难久持。
杨总督(杨国柱)的宣大军若能突破建虏游骑,自西北压上,与袁督师、满将军及城内守军形成合围之势,则大局可定!
臣请严旨催促杨总督,不惜代价,速速进兵!” 他敏锐地察觉到,袁崇焕的处境其实非常危险。
兵部尚书王洽,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急忙回禀:“陛下,二位阁老!杨国柱总督急报,其率宣大边军约一万五千人(骑兵损失较大),已突破建虏阿济格部数次袭扰,推进至京西北昌平附近!
然建虏游骑如附骨之疽,杨总督为保大军无虞,只得结硬寨缓进,每日推进不过十数里…恐…恐还需数日方能逼近德胜门、西直门方向,威胁建虏侧后!”
崇祯闻言,刚刚升起的喜悦又被浇灭大半,焦躁再起:“数日?!数日之内,建虏若猛攻袁卿营寨,或集中力量再破内城一门,如何是好?!
严旨杨国柱!告诉他,朕不管他用什么办法!两日!两日内必须出现在建虏视野之内!否则,军法从事!”
…………
广渠门外,袁营
击退建虏的兴奋很快被严峻的现实取代。营寨虽立,但处于建虏大军半包围之中。
多尔衮、阿济格的游骑如同幽灵般在四周游弋,不断袭扰粮道、射杀斥候,袁崇焕派往内城和宣大方向的信使,十有八九有去无回。
“督师,粮草只够五日了!火药箭矢消耗巨大,急需补充!” 军需官面带忧色。
“城内情况如何?秦帅、孙侍郎那边还能撑多久?” 袁崇焕眉头紧锁,问刚刚冒险从城内返回的一名锦衣卫缇骑(陆铮派出)。
“回督师!内城西北角战事激烈,秦帅、孙大人勉力支撑,但滚木礌石、金汁火油已近枯竭!最缺的是火药箭矢!陆督公已实行军管,竭尽全力搜刮,恐难持久!”
缇骑语速极快,“陆督公让卑职转告督师:建虏主攻仍在西北,但其游骑四出,恐有他谋!请督师务必小心建虏绕击或断我粮道!另,城内…已有流言…”
“什么流言?” 袁崇焕心头一紧。
“有…有人暗中散布,说…说督师您…您引建虏入关,顿兵城下,是…是欲挟寇自重…” 缇骑声音低了下去。
袁崇焕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拳头捏得咯咯作响。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比塞外的北风更冷!
他拼死来援,竟遭此污蔑!这流言,必是建虏细作或朝中宵小所为!其心可诛!
“知道了!回去告诉陆督公,流言蜚语,惑乱军心者,立斩!本督行得正坐得直,无愧天地君父!” 袁崇焕压下怒火,眼中寒光闪烁,“眼下破敌要紧!满将军!”
“末将在!” 满桂应声。
“建虏今日受挫,必不甘心。我料其下一步,要么集中力量再攻我营,要么…声东击西,猛攻内城他处,迫我分兵来救!
你率本部骑兵,加强游哨,广布耳目!尤其注意北面、西面!若发现建虏大股部队异动,立刻来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遵命!”
…………
后金大营(外城)
皇太极面色阴沉。袁崇焕这块硬骨头,比他预想的更难啃。强攻损失太大,得不偿失。他召集诸贝勒,目光扫过舆图。
“袁蛮子龟缩车营,急切难下。内城西北角,秦良玉那老婆子守得跟铁桶一般!” 皇太极声音冰冷,“看来,得给他们换个地方放放血了!”
皇太极手指猛地戳向舆图一处:
“阿巴泰!”
“臣在!” 饶余贝勒阿巴泰出列。
“命你率正蓝旗精锐及部分蒙古兵,携带攻城器械,趁夜秘密移营!目标——” 皇太极的手指重重落在南面。
“左安门!此处守军相对薄弱,且靠近漕运码头!明日拂晓,发动猛攻!务必在袁崇焕和城内反应过来之前,撕开缺口!”
“嗻!” 阿巴泰领命,眼中凶光闪烁。
“多尔衮、阿济格!” 皇太极继续部署,“尔等率两白旗主力,继续盯死袁崇焕!若其分兵救援左安门,半道截杀!若其按兵不动,则加强袭扰,令其不得安宁!”
“豪格!” 他看向自己的长子,“你率部分兵马,在德胜门、西直门方向继续佯攻,声势要大!让秦良玉和城内的明国皇帝以为,我主攻仍在西北!”
“嗻!” 诸贝勒齐声领命。
“此乃声东击西,攻其必救!” 皇太极嘴角勾起冷笑,“左安门若破,内城东南洞开!我看那袁蛮子救是不救!明国皇帝,慌是不慌!”
关宁军主力抵达的烟尘,如同绝望中的灯塔,点燃了京师残存的希望。
袁崇焕与满桂合兵,在广渠门外迅速结阵、立营,硬生生扛住了皇太极派出的四旗精锐(正黄、镶黄、正白、镶白)的凶猛冲击!
车阵虽摇摇欲坠,却如磐石般屹立不倒。建虏在丢下逾两千具精锐尸体后,无奈退去。
消息传入内城,守军士气大振!
秦良玉、孙元化、周遇吉等人,在陆铮锦衣卫传递的袁崇焕亲笔书信激励下,爆发出更强的韧性,死死顶住建虏对内城西北角的持续猛攻。
陆铮的铁腕肃奸,也确保了内城在巨大压力下未生大乱。
紫禁城,文渊阁。
气氛依旧凝重,但袁崇焕的抵达无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崇祯皇帝朱由检激动地在殿内踱步,脸上有了血色,“好!袁卿果然不负朕望!广渠门外一战,大涨我军威!建虏亦知我大明有敢战之将!”
崇祯立刻下旨嘉奖袁崇焕、满桂及广渠门守军,赐银犒赏。
然而,喜悦之下,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悄然浮现——袁崇焕手握重兵,顿兵城外,与建虏对峙…这情形,让他本能地感到不安。
首辅李标,这位以稳健着称的老臣,捻着花白的胡须,眉头紧锁。
李标并未像皇帝般盲目乐观。“陛下,袁督师初至便挫敌锐气,诚然可喜。
然,建虏主力未损,盘踞外城,内城之危未解半分!当务之急,需令袁督师与城内守军,尽快打通联系,形成掎角,方有破敌之机!”
他转向兵部尚书王洽,“王尚书,宣大杨总督部,现在何处?可能对建虏形成夹击?”
次辅钱龙锡,作为与袁崇焕关系较为密切的阁臣(历史上曾支持其平台召对方略),他心中既喜且忧。
喜的是袁崇焕及时赶到,忧的是皇帝眼中那丝猜忌。“陛下,李阁老所言甚是。袁督师虽勇,然孤军悬于城外,若建虏倾力来攻,恐难久持。
杨总督(杨国柱)的宣大军若能突破建虏游骑,自西北压上,与袁督师、满将军及城内守军形成合围之势,则大局可定!
臣请严旨催促杨总督,不惜代价,速速进兵!” 他敏锐地察觉到,袁崇焕的处境其实非常危险。
兵部尚书王洽,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急忙回禀:“陛下,二位阁老!杨国柱总督急报,其率宣大边军约一万五千人(骑兵损失较大),已突破建虏阿济格部数次袭扰,推进至京西北昌平附近!
然建虏游骑如附骨之疽,杨总督为保大军无虞,只得结硬寨缓进,每日推进不过十数里…恐…恐还需数日方能逼近德胜门、西直门方向,威胁建虏侧后!”
崇祯闻言,刚刚升起的喜悦又被浇灭大半,焦躁再起:“数日?!数日之内,建虏若猛攻袁卿营寨,或集中力量再破内城一门,如何是好?!
严旨杨国柱!告诉他,朕不管他用什么办法!两日!两日内必须出现在建虏视野之内!否则,军法从事!”
…………
广渠门外,袁营
击退建虏的兴奋很快被严峻的现实取代。营寨虽立,但处于建虏大军半包围之中。
多尔衮、阿济格的游骑如同幽灵般在四周游弋,不断袭扰粮道、射杀斥候,袁崇焕派往内城和宣大方向的信使,十有八九有去无回。
“督师,粮草只够五日了!火药箭矢消耗巨大,急需补充!” 军需官面带忧色。
“城内情况如何?秦帅、孙侍郎那边还能撑多久?” 袁崇焕眉头紧锁,问刚刚冒险从城内返回的一名锦衣卫缇骑(陆铮派出)。
“回督师!内城西北角战事激烈,秦帅、孙大人勉力支撑,但滚木礌石、金汁火油已近枯竭!最缺的是火药箭矢!陆督公已实行军管,竭尽全力搜刮,恐难持久!”
缇骑语速极快,“陆督公让卑职转告督师:建虏主攻仍在西北,但其游骑四出,恐有他谋!请督师务必小心建虏绕击或断我粮道!另,城内…已有流言…”
“什么流言?” 袁崇焕心头一紧。
“有…有人暗中散布,说…说督师您…您引建虏入关,顿兵城下,是…是欲挟寇自重…” 缇骑声音低了下去。
袁崇焕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拳头捏得咯咯作响。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比塞外的北风更冷!
他拼死来援,竟遭此污蔑!这流言,必是建虏细作或朝中宵小所为!其心可诛!
“知道了!回去告诉陆督公,流言蜚语,惑乱军心者,立斩!本督行得正坐得直,无愧天地君父!” 袁崇焕压下怒火,眼中寒光闪烁,“眼下破敌要紧!满将军!”
“末将在!” 满桂应声。
“建虏今日受挫,必不甘心。我料其下一步,要么集中力量再攻我营,要么…声东击西,猛攻内城他处,迫我分兵来救!
你率本部骑兵,加强游哨,广布耳目!尤其注意北面、西面!若发现建虏大股部队异动,立刻来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遵命!”
…………
后金大营(外城)
皇太极面色阴沉。袁崇焕这块硬骨头,比他预想的更难啃。强攻损失太大,得不偿失。他召集诸贝勒,目光扫过舆图。
“袁蛮子龟缩车营,急切难下。内城西北角,秦良玉那老婆子守得跟铁桶一般!” 皇太极声音冰冷,“看来,得给他们换个地方放放血了!”
皇太极手指猛地戳向舆图一处:
“阿巴泰!”
“臣在!” 饶余贝勒阿巴泰出列。
“命你率正蓝旗精锐及部分蒙古兵,携带攻城器械,趁夜秘密移营!目标——” 皇太极的手指重重落在南面。
“左安门!此处守军相对薄弱,且靠近漕运码头!明日拂晓,发动猛攻!务必在袁崇焕和城内反应过来之前,撕开缺口!”
“嗻!” 阿巴泰领命,眼中凶光闪烁。
“多尔衮、阿济格!” 皇太极继续部署,“尔等率两白旗主力,继续盯死袁崇焕!若其分兵救援左安门,半道截杀!若其按兵不动,则加强袭扰,令其不得安宁!”
“豪格!” 他看向自己的长子,“你率部分兵马,在德胜门、西直门方向继续佯攻,声势要大!让秦良玉和城内的明国皇帝以为,我主攻仍在西北!”
“嗻!” 诸贝勒齐声领命。
“此乃声东击西,攻其必救!” 皇太极嘴角勾起冷笑,“左安门若破,内城东南洞开!我看那袁蛮子救是不救!明国皇帝,慌是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