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组织修缮队伍-《八零辣妈:穿成恶毒后妈后我带娃》

  晨光刚把天际染成淡金色,苏青就背着沉甸甸的布包出了门。布包里装着昨天凑齐的80块修缮款,还有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材料清单——上面不仅列着青瓦、杉木梁、桐油这些核心材料,还标注了钉子的型号、水泥的用量,甚至连补缝隙用的麻丝都没落下,这是她前一晚和陆庭州反复核对三遍的结果。

  走到村口时,李婆正挎着菜篮往镇上赶,看到苏青,连忙加快脚步:“苏青,这么早去镇上买材料啊?要不要跟我一起走,路上有个伴儿。”苏青笑着应下,两人并肩往镇上走。“我跟老李说了,今天他准保第一个到你家帮忙,他修了一辈子屋顶,手艺好着呢。”李婆边走边说,语气里满是热情,“你放心,村里的乡亲们都惦记着你家修屋顶的事,没人会偷懒。”

  苏青心里暖烘烘的,连声道谢。到了镇上的建材店,老板看到她,立刻笑着迎上来:“姑娘,昨天说的材料都准备好了,青瓦200片,杉木梁3根,还有5斤桐油,都是按你要的最好品质挑的。”苏青没急着付钱,而是跟着老板去仓库逐一核对——青瓦敲上去声音清脆,没有裂痕;杉木梁纹理紧密,沉甸甸的压手;桐油打开盖子,满是醇厚的油香,没有刺鼻的异味。确认无误后,她才拿出钱付了款,又跟老板商量:“能不能麻烦您派辆马车送过去?材料太多,我一个人扛不动。”老板爽快答应:“没问题,这就让伙计给你送,保证中午前到村里。”

  与此同时,陆庭州正揣着提前准备好的烟丝,往村里的木工王师傅家走。王师傅是村里有名的手艺人,做木工几十年,家里的刨子、锯子磨得锃亮。看到陆庭州进门,王师傅放下手里的活:“庭州,今天来是为了修屋顶的事吧?”陆庭州笑着递上烟丝:“王师傅,还是您精明。我家老屋的梁糟了,想请您帮忙换几根新梁,管饭,每天再给5角钱工钱,您看行吗?”

  “什么钱不钱的,都是乡里乡亲的。”王师傅接过烟丝,却没立刻答应,“不过我得跟你说清楚,换梁是个细致活,得先把旧梁拆下来,再把新梁固定好,一天肯定完不成,至少得两天。”陆庭州连忙说:“没问题,您说多久就多久,工钱按天算,绝不少给。”王师傅这才点头:“行,我今天就把家里的活停了,跟你去看看。”

  从王师傅家出来,陆庭州又去了瓦匠张叔家。张叔常年在外帮人盖房子,铺瓦的手艺一绝,村里不少人家的屋顶都是他铺的。“张叔,我家老屋漏雨,想请您帮忙铺新瓦,管三顿饭,每天5角工钱。”陆庭州开门见山,还特意补充,“材料今天中午就到,都是最好的青瓦,您铺着也顺手。”张叔正愁这几天没活干,立刻答应:“行,明天一早我就过去,保证铺得平平整整,再下雨也不漏。”

  一上午的功夫,陆庭州跑了五户人家,不仅请来了木工、瓦匠,还找了三个年轻力壮的乡亲帮忙搬材料、递工具。每请到一个人,他都特意强调:“管早饭、午饭、晚饭,顿顿有肉,每天再给5角工钱,绝不亏待大家。”乡亲们本就愿意帮忙,听到待遇这么实在,更是满口答应,纷纷说:“庭州,你放心,我们肯定好好干,尽快把屋顶修好。”

  中午的时候,建材店的马车准时到了村口。陆庭州连忙喊来几个乡亲,一起把材料卸下来——青瓦堆在院子的角落,用塑料布盖好,防止受潮;杉木梁靠在墙边,避免阳光直射;桐油、水泥等零散材料放进东屋,分门别类摆好。苏青也从镇上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块猪肉和一篮子鸡蛋:“今天中午给大家做红烧肉,再炒几个鸡蛋,让大家好好歇歇。”

  张兰看到院子里堆得满满的材料,又看了看苏青手里的猪肉,连忙走进灶房:“苏青,我来帮你烧火,这么多人吃饭,你一个人忙不过来。”苏青笑着把鸡蛋递给她:“那就麻烦大嫂了,咱们一起做,早点让大家吃饭。”

  灶房里很快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炒菜声,红烧肉的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帮忙的乡亲们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板桌旁,一边聊天一边等着吃饭,气氛热闹又融洽。陆庭军也没闲着,主动帮着整理工具,把锤子、钉子、锯子等东西分类放好,方便下午开工。

  吃完饭,陆庭州召集大家开了个短会:“今天下午先把旧梁拆下来,再把屋顶的破瓦清理干净,明天再装新梁、铺新瓦。大家干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爬梯子的时候,一定要有人扶着。”王师傅补充道:“拆旧梁的时候要慢一点,别把旁边的墙震坏了,我先上去看看情况,再跟大家说怎么拆。”

  很快,修缮工作就正式开始了。王师傅带着两个年轻乡亲爬上屋顶,小心翼翼地拆着旧梁;张叔和另外几个乡亲清理屋顶的破瓦,把还能用的瓦挑出来,放在一边;苏青和张兰则在院子里准备下午要用的材料,把新瓦搬到屋顶旁边,方便大家取用;陆庭州和陆庭军则负责递工具、扶梯子,时不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夕阳西下的时候,旧梁已经拆下来了,屋顶的破瓦也清理干净了。看着光秃秃的屋顶,陆庭州松了口气:“今天辛苦大家了,明天咱们继续,争取早点把新梁装上、新瓦铺好。”乡亲们纷纷说:“不辛苦,明天我们早点来。”

  送走乡亲们,苏青和陆庭州坐在院子里,看着堆在一旁的新梁和新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没想到这么顺利,乡亲们都这么帮忙。”苏青感慨道。陆庭州握住她的手:“都是因为你之前把关系处得好,大家才愿意帮咱们。以后家里的事,咱们还这么分工合作,肯定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月光洒在院子里,照亮了两人相握的手,也照亮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只要夫妻同心,乡亲相助,这个家一定会越来越安稳,越来越温暖。